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瘟(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出血热,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以呼吸系统出血及实质器官水肿、瘀血和出血变化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疾病[1]。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伤口传播。各种家兔均可感染发病,但以长毛兔最敏感。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与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简称RHD)俗称兔瘟,或称兔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简称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特点.临床上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性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兔出血症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兔出血症(B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兔出血热,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高致死性的疾病。以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变化为特征。1984年2月,该病首先在我国爆发,随后朝鲜、韩国、意大利、德国、印度、法国、前苏联、西班牙、日本、美国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相  相似文献   

4.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viral hemorrhagic disease,简称RHD),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兔的烈性传染病之一.该病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在养殖生产中主要依靠接种脏器组织灭活疫苗进行预防,保护效果可靠.然而笔者在近几年的兔病临床诊断中,发现兔病毒性出血症病例在免疫兔群中仍时有发生,探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四川省兔出血症病毒2型(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type 2,RHDV2)的流行情况及分子遗传变异特征,采集全省范围内的7525份样品,其中发病兔场肝脏组织样品117份、环境拭子样品243份,受监测兔场血液样品3340份、环境拭子样品3825份,采用商品化荧光RT-PCR...  相似文献   

6.
兔出血症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兔病毒属的成员之一,能够引起家兔的典型兔病毒性出血症。2010年,研究学者首次在法国发现一例非典型兔出血症疫情,该病原与经典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基因序列差异明显,被称为RHDV2。研究发现该病原能够与经典RHDV发生部分交叉免疫保护,该病原能够感染幼龄家兔而且是唯一一个能够跨物种感染的兔病毒属成员。该病的迅速传播,严重威胁了以兔为中心的生态平衡。目前,该病毒尚未在国内有报道,但是不排除潜在的隐性感染。因此,对该病原的分析研究对于控制该病原的传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兔病毒性出血症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它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1984年中国首次报道了该病。RHDV曾是兔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因给养兔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备受养兔业的关注。1989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正式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致病率可达90%,致死性可达100%,是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仅发生于兔,  相似文献   

9.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984年该病首先在我国江苏暴发,随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其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衣壳蛋白VP60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建立新型的兔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检测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长80 nt的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以固定在PVDF膜上的VP60为靶分子,使用消减SELEX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进行20轮的筛选,以生物素标记的次级文库作为"一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亲和素作为"二抗",对文库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第20轮文库存在可特异性的识别VP60的核酸序列。随机选取第20轮文库的46条序列克隆、测序,得到20个高度同源序列,同时对46个适配体再次鉴定,最终得到3个特异性识别VP60的适配体。  相似文献   

11.
兔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以急性、高度传染性、大面积死亡为特征的家兔烈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可由兔出血症疫苗得到很好防控,但由于免疫程序不当、主观因素导致免疫失败等原因,该病呈零星散发态势,给发病兔场造成严重损失。2010年4月底,江苏溧阳市某兔场发生兔子连续死亡情况,与专家联系,初步判断为疑似兔出血症病例,后经诊断为兔出血症,立即进行兔出血症疫苗紧急免疫,从而避免该兔场发生大规模爆发和死亡。  相似文献   

12.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易感兔发病率、死亡率高达40%-90%。该病自1984年首次在我国江苏省发现以来,国内外均有相关的报道.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给世界养兔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兔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瘟,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高致死性的疾病。以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变化为特征。1984年,该病首先在我国爆发,随后朝鲜、韩国、意大利、德国、印度、法国、前苏联、西班牙、日本、美国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相继有该病流行的报道。国内外学者从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对RHDV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将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衣壳蛋白VP60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pcDNA-VP60,并将其转染Vero细胞.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检测pcDNA-VP60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将pcDNA-VP60免疫实验兔,观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pcDNA-VP60不仅能在Vero细胞中表达VP60蛋白,而且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家兔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死亡率极高,一旦暴发,会给兔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目前兔病毒性出血症仍以疫苗预防为主,但是养殖户发现,即使免疫注射过疫苗仍有发病死亡的情况发生。笔者根据多年的理论知识积累及实践工作经验,并结合当前养殖实际情况,对兔病毒性出血症免疫失败的原因作一总结,以期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由免疫失误引发的一起兔病毒性出血症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是兔的一种烈性传染病,预防只能依赖于免疫注射.目前有免疫保护率很高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疫苗生产销售,但如果使用不当或免疫程序不合理,仍会发生兔瘟.2004年11月,安徽省明光市某兔场部分兔突然发病死亡,经过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紧急注射兔瘟疫苗后,病情得以控制.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兔瘟(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出血热,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以呼吸系统出血及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和出血变化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疾病[1].2007年9月份大通县某兔场123只家兔发生急性死亡,送检至我院进行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上世纪80年代起在我国南方部分省份暴发流行,之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爆发蔓延。90年代初,在欧亚各国出现该病的报道,该病成为兔常见高发病种,广泛蔓延,疫情突出,严重威胁养兔行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兔瘟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其中最急性型表现为无症状或短时兴奋(如:尖叫、痉挛)后突然死亡;急性  相似文献   

19.
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及其使用方法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病毒性出血症于1984年在江苏省无锡、江阴等地首先发现,发病迅速,仅几个月便蔓延到周围省市,目前该病已呈世界性分布。江苏农学院和无锡市等有关单位经过研究证明这是一种尚未见报道的病毒性传染病,并生产出疫苗,使该病得以很快控制。此后,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我国科技工作者陆续开发出了各种联苗和佐剂疫苗。目前,兔病毒性出血症的免疫已经成为养兔生产者主动的、必须要做的工作,就连实验兔也不例外。然而,就在疫苗的免疫注射得到普遍使用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使用上的误区,令人担心。1与兔病毒性出血症免疫预防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一种快速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病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RHDV VP60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内外2对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RHDV的巢式RT-PCR方法。该方法对兔轮状病毒、仙台病毒、健康兔肝脏组织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0 ng,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是0.1 ng,第2次比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高100倍。建立的巢式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准确快速检测出极低含量的RHDV,将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原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一种快速、简单、高效、特异、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