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中国种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高瞻远瞩的国际视野,在全球范围内谋划农业布局,目的就是争取农业的主动权,掌握农产品贸易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指出,要加快我国农业"走出去"步伐,鼓励农业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担当重要角色。农业企业是实施"走出去"的主体之一,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充足的资本实力,还有较强的人才资源优势。但由于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贸易的深入发展,种子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实施种子"走出去"战略,对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种子是我国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资料,既能对农产品出口创汇起着积极的作用,又能实施和推动种子“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分析我国种业对外贸易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一些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分析了"入世"后我国杂交水稻种业面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发展我国杂交水稻种业提出了具体对策,即进一步完善种子法规,加强种子市场的管理,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种业体制,扶持民营种业发展,创建具有足够竞争力的中国种业集团,充分开展国际合作,确保科技研发优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和实地了解调查,近年来,广西种业凭借区位的优势,"走出去"的重点放在东盟国家,主要以出口杂交水稻、杂交鲜食玉米和热带亚热带蔬菜种子为主,种子出口量和出口额保持较稳定的发展,为我国农作物品种在东盟国家的推广和双边农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广西种业"走出去"仍面临出口的品种老旧、竞争不强;出口成本逐年提高,效益逐步下降;种子出口模式单一,种子出口规模小,以及海外直接投资资金短缺和缺乏跨国经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等问题。通过总结,建议广西种业在今后"走出去"过程中,通过增加投资,潜心研发和产权保护,提高"走出去"品种的竞争力;积极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逐步转变种子出口模式,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探索新的种业"走出去"方式,加快广西种业"走出去"步伐。为我国种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我国杂交水稻种业发展沿革,对入世后我国杂交水稻种业的优势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杂交水稻种业面临的新形势.对策是:进一步完善种子法规,加强种子市场的管理,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种业体制,扶持民营种业发展.创建具有足够竞争力的中国种业集团.充分开展国际合作.确保科技研发优势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黎红  倪建平  陈乾  李西明 《种子》2013,32(2):56-60
杂交水稻是伟大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杂交水稻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种业的发展。中国杂交水稻种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种业主体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竞争日趋激烈,骨干种业实力不断增强,种子市场空前繁荣。但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缺乏新品种突破性和市场管理能力不强等诸多实际问题。整合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巨头,积极稳妥地推进商业化育种进程,把握水稻功能基因专利,突破现代机械化制种技术,以杂交水稻优势抢占国际水稻种业市场高地,将是杂交水稻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战略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中国种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中。面临着比预期更大的困难。本文分析中国杂交水稻种子走向世界的现状和面临日益增强的国外贸易壁垒,针对杂交水稻种子出口所面临的检疫检验、本地化生产等诸多问题,提出中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应对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自20世纪80年代通过"引进来"促进了自身的大发展,到30年后的今天,必须推动"走出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才能实现种业"强国梦"。我国杂交水稻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具有种质资源、育种技术、研发团队和种子生产加工推广等综合优势。得益于技术驱动,国内杂交稻种子企业发育良好,隆平高科等种子企业已经具备成为跨国种子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中央"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给中国种子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种子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从全球配置资源做大做强我国种业,不仅能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而且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种业走出去作为农业外交先导,是新形势下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有效手段,因此,种业走出去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将分析当前我国种子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建议。1我国种子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外拓市场,让国产种子“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力提升、内压加大、存在外需是我国种业企业"走出去"的驱动因素,种业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时要广泛考察、因地制宜、顺应时势、争取支持、加强引导、有序跟进、做强服务;政府应搭好平台,放活政策,多方扶持;行业必需树立旗帜,建制建章,协约管理,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新疆农业"走出去"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分析,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开展新疆农业"走出去"工作的对策建议,提出了以科技为先导推进新疆农业"走出去"工作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3.
《种子世界》2006,(10):53-53
2006年上半年从广西口岸出口越南的杂交水稻种29批、1965t、总值110.68万美元,经报检出口的杂交水稻种数量在全国各省份中居第1位。为了保证出口杂交水稻种子的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创汇,广西检验检疫局深入制种基地、储存场所、出口公司进行全程监管。在每批种子出口前,要求出口商提供全套种子检验单,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含量等4项指标,并要求种子产地植检站出具产地检疫达标证明书。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是湖北省内最大的专业化国有种子企业,以农作物种子育、繁、推、销一体化为主业,农资经营为辅业,坚持走内外并举之路,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和种子"走出去"战略,全面推进"三大战略"(品种、品牌、信用)和"五大战役"(水稻、棉花、油菜、玉米、外贸)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肖成亮  洪军  王传军  孙方胜  王申  毕阳 《种子》2018,(3):129-130
随着国内制种成本的增加,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利润逐渐下降。为配合公司"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和合作伙伴的利益,为公司能在当地稳定、长远发展,维护好各方的经营利润,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巴基斯坦本土生产出高质量的合格种子,当地销售,日趋紧迫。经过连续2年的试制经验,总结了三系杂交中籼Win 121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非洲是我国农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农业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既是我国政府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相关承诺的具体举措,又是深化中非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载体。植物检疫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通行做法,通过法律手段防止植物及其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传播有害生物起到重要的作用。大部分非洲国家都制定了植物检疫法律,但各国植物检疫法律要素完整性还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主要现行法规、进境许可、进境检疫要求等几个方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津巴布韦的纳玛索拉·西蒙巴施不远万里来湘向袁隆平拜师学艺,和他一样,来自"一带一路"21个国家的86名学员到设在湖南农业大学袁隆平国际高端农业人才培养中心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此为平台,加快人才培育,推动以杂交水稻为核心的杂种优势利用"走出去",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15日,以实施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题的全国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与推广活动在江西南昌成功举办,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全面总结了我国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科技创新在实现国家强盛、推进民族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施创新驱动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力量。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依然大而不强,加工转化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种子及其技术"走出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 2004年为"国际稻米年",水稻生产受到国际重视.中国是水稻生产大国,其总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推广,为世界水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无论是在研究、应用技术方面,还是在种子繁、育、加工技术方面都领先世界水平至少五年.然而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的推广应用却发展缓慢,使这项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却没有带动经济贸易的发展.为此,本文特就杂交水稻种子及其技术"走出去"问题略陈拙见,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20.
邓岩 《中国种业》2016,(12):5-7
中国种业"走出去"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然而,"走出去"的总量偏小偏弱,作物品类单一,涵盖的国家和区域比较集中。并且,随着种子出口数量和效益逐渐下降,单纯依靠种子出口参与种业国际竞争的模式将难以为继。因此,中国种业亟需拓宽"走出去"模式与路径,逐步实现"走出去"路径多元化,提高海外种子市场占有率。本文在分析中国种业"走出去"的内在优势与发展机遇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种业"走出去"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种业"走出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