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高增永  谢华峰 《种子科技》2012,30(11):11-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河北省出现过两种主要良种繁育模式。去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种子企业与制种合作社联合协作建立种子生产基地这一新的良种繁育模式。近年来,河北省一些种子企业靠租地繁种模式取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种子市场规模和构成谈种子企业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意见》和新《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出台后.对中国种子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根据公开数据.推导出2009年中国主要农作物和蔬菜种子市场规模已达608.6亿元.潜在种子市场规模达800亿-1000亿.并根据种子市场构成情况.提出了大的种子企业和中小种子企业在发展路径上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3.
陈梅香 《种子科技》2008,26(2):14-16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种子市场全面开放,经营主体多元化,这对加快优质、高产、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近几年农民对种子问题的投诉和群体上访来看,农作物出现减产减收并非都是因种子质量问题造成的,有三分之二农作物减产是因为良种没有应用与良种配套的栽培技术造成的。本文就近几年农民对种子问题投诉和群体上访情况及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发[2011]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将农作物种业提升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中国种业将迎来又一个春天。县级种子管理既是国家种子管理体系的前哨,又是种子市场管理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5.
运城市是山西省粮棉主产区,也是主要农作物用种大市。近年来,种子产业迅速发展,良种的培育和更新换代加快,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目前种子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监管技术和手段还比较落后,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健全,致使种子经营市场出现了诸  相似文献   

6.
回顾“十五”期间青海省的种子管理工作,尤其是2005年以来发展较快,种子体制及种子流通领域都有了较大变化,取得了一定成绩,农作物种子基地全面落实,优良新品种推广速度加快,新品种引育工作取得新进展,种子经营渠道进一步拓宽,良种购销力度加大,种子市场管理工作逐步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7.
种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加强种子管理,保证农民用上放心的农作物种子,是种子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种子管理工作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非常具体繁琐,且极为重要的农业服务性工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颁布实施,种子市场的放开,经营主体多元化,良种更新速度加快,种子管理难度增大,迫切需要高素质的种子管理队伍来担任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国农作物良种的推广现状和需求在农民认知、良种推广和种子市场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对良种的认知,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建立服务农民的高效作物良种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技能和农作物生产的积极性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种业得到长足发展,种子生产经营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种子质量标准化、育繁推一体化和市场监管法制化正在形成。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吹响了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号角。自2010年以来连续3年开展的种子执法年活动,有效规范了种子生产经营秩序,推进了农作物种业健康发展。但是,根据本文作者深入地调查探索,仍发现目前终端种子市场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现就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初步探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种子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年代,如何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在加强宣传、优化服务的同时,关键在于种子质量,而良种繁育工作又是保证种子质量的关键和基础。只有建立稳固和高标准的种子基地,完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实施规范化的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加强管理和监督,才能确保繁育出高标;隹、高质量的农作物种子。  相似文献   

11.
高增永 《中国种业》2007,(11):33-34
随着《种子法》贯彻实施,种子市场由专营变为许可经营,种子经营主体逐渐趋于多样化。2000年以来种子经营的高利润诱发了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到种子行业。近年来国家扩大良种补贴范围,补贴作物增多,良种补贴种子数量已占据商品种子市场的半壁江山,对种子市场影响很大。为了满足良种补贴中标条件、获得良种补贴项目,为了改善、提高自身形象,扩大经营有效区域,许多企业申请办理或者是提高经营资格,例  相似文献   

12.
李其义 《种子》2007,26(11):100-104
3主要农作物的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工作“十五”以前,我省杂交农作物的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基本上遵循的是“省提、地(市)繁、县制”的原则,常规农作物良种的繁育实行的是以县为单位,自繁自用的办法。《种子法》实施后,种子市场全面放开,原来的国有种子企业一家独揽,垄断经营的局  相似文献   

13.
1概况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颁布以及“种子工程”的实施,我国种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了巨大贡献。只有发展种子产业、实施种子工程、做大做强种子产业,才能充分发挥良种在农业生产中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需求国之一,我国每年的种子总使用量约125亿kg左右,其中商品化种子约占50亿kg,市场总规模超过500亿元,约占世界种子市场总规模的20%。目前我国种子产业的状态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随着《种子法》的颁布以及相关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种子行业真正实现了市场化和规范化,品种权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种子企业有动力进行商业化育种并逐渐成为了育种研发的主体。随着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农作物种子市场的多元化,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更新速度加快,种子经营单位和从业人数越来越多,使种子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下,切实加强种子管理,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15.
《种子世界》2012,(1):61-62
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种子执法年工作总结会议,对2011年各地开展种子执法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会议认为,各地农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我国种业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2011年4月10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随后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种子行业的重组整合拉开了大幕,种业将进入一个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种子市场管理工作,成为摆在我们广大种子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7.
1宁夏区农作物种子市场特点 1.1土地面积小,需种量有限 宁夏区土地面积小,据统计2010年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84.4万hm2。种子企业供应的农作物种子主要集中在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作物方面,全年三大作物生产用种3500万kg左右,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85%左右。  相似文献   

18.
4 种子管理前面提到,50年代良种推广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行政管理也围绕着加快良种推广而发出一系列的通知、办法、规定。例如发布《全面收集整理各地农作物农家品种工作的通知》、《小麦良种普及工作的指示》、区域试验的实施办法等。可以看出,当时的行政管理侧重于技术行政,经营管理则带有计划经济色彩。198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种子行政法规,阐明了种子管理宗旨、对象、范围,管理机构的职能、权限,对违反法规行为的处罚等。该条例的实施对指导种子工作,推行依法治种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种子市场管理工作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艾 《种子科技》2012,30(3):1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实施以来,农作物种子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种子市场呈现多元化,农作物品种更新速度加快,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种子市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着农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颁布实施,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的贯彻落实,使三明市的种子产业进入了商业化改革时期,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种子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现代种子产业体系;强化种子管理,规范种子市场秩序,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实施良种工程,积极开展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试验示范推广;加大种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推进种子企业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