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两年田间小区试验表明 :在粘壤土条件下 ,森草净有效成份 1g/6 6 7m2 土壤处理可在一个月内有效地控制果园草害 ,防效达 90 %~10 0 % ,森草净有效成份 1.5、3.0、6 .0 g/6 6 7m2 土壤处理可在 70d内控制杂草 ,防效在 75%~ 10 0 %。上述处理对鸭趾草和多年生双子叶杂草防效较差 ,只有 2 0 %~ 70 %。当果园杂草 2 0~ 2 5cm ,森草净有效成份 4 .0和 6 .0 g/6 6 7m2 茎叶处理可有效地控制杂草生长 ,药后 4 0d,株高和鲜重的抑制率分别为 75%~85%和 85%~ 90 %。森草净 +敌草隆 (1.5+80 )、森草净 +阿灭净 (1.5+80 )和森草净 +草甘膦 (1.5+2 0 )茎叶处理后 4 0d对杂草防效达 92 %~ 10 0 %。大面积示范表明 ,森草净有效成份 2 .0 g/6 6 7m2 土壤处理可控制草害达 70d ,杂草总防效在 87%以上。上述各处理对果树无害  相似文献   

2.
<正>应用乙磷铝作防治橡胶条溃疡病试验,经过系统的室内、外测试,显示出乙磷铝比常规农药溃疡净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割面接种测试结果表明,有效浓度0.4%乙磷铝水悬液的防效与0.5%溃疡净一样好;0.8—1.2%的防效优于溃疡净;而且残效期长,施药后割两刀(第5天)防效仍有61.5—70.3%,可是溃疡净只有7.6%。用25%乙磷铝缓释剂涂施,其残效期更长,据五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在雨季药后5—10天的平均防效为85.5—86.2%;药后14—19天的平均防效仍有69.8~74.0%。大田小区对比防效(自然感病)试验结果表明,每两周施一次缓释剂的防效可达95.4%。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详述了枣尺蠖为害榆树的生活习性及特性。采用塑料膜围干防效达90%;40%氧化乐果原液涂干防效达92%;3%呋喃丹和铁灭克灌根(株施量分别为50、15g)防效为98.8%和97.2%;150×10~(-6)的灭幼脲1号林间喷雾防效达98.2%。  相似文献   

4.
山地橄榄星室木虱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亨平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130-133,153
应用不同药剂、浓度对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Yang et Li)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功夫菊酯乳油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毒力最高,其相对毒力是苦.烟乳油的1.7倍;复合药剂的防效明显高于单一药剂,最佳组合以功夫乳油5 500倍液+木虱净乳油6 000倍液+苦.烟乳油5 000倍液林间喷雾效果最佳,药后3 d、7 d、14 d、21 d的防效分别为73.63%、90.54%、93.51%、95.43%;连续施用复合药剂7 d的防效达100%,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持效长,可有效地控制星室木虱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对针叶小爪螨的药剂防治进行研究,发现啶虫脒对该螨防效最好,3%啶虫脒乳油1000倍、1500倍和2500倍液对其防效分别为92.1%、90.3%和87.1%;25%噻虫嗪悬浮剂效果次之,3000倍、5000倍和10000倍防效分别为87.6%、84.2%和71.3%;对照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效较差,仅为68.6%。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和氧化乐果对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内板栗透翅蛾进行防治。结果表明采用注射法施用3%的啶虫脒乳油防治效果最好,施药15天后平均防效为94.7%,40%氧化乐果乳油的平均防效为91.3%,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的平均79.6%;直接涂抹药剂比注射法施药防效略低,三种药剂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3.1%、89.2%、78%。  相似文献   

7.
20%苍耳素乳油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苍耳素乳油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具有很好的防效,20%苍耳素乳油500倍、300倍和100倍3种处理剂量在春稍停止生长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69.7%、81.6%和85.9%,其中100倍液防治效果与20%的多菌灵防效80.9%呈显著差异;在末次施药后10 d供试药剂3个处理剂量的防效分别为65.5%、76.2%和78.8%,对照药剂50%多菌灵则为77.5%,方差分析表明,20%苍耳素乳油300倍、100倍液防效与对照药剂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8.
以促进农药减施和提高果实质量为目的,探究避雨栽培条件下6种物理防治措施对西昌市‘克瑞森’葡萄主要虫害的防效。结果表明:在单独实施的6种物理措施中,有5种对夜蛾的防效>40%,以灯光诱杀效果最好;3种对实蝇的防效>62%,以纱网阻隔效果最好;2种对蓟马的防效>43%,以性信息素诱杀效果最好;仅有挂色板1种措施利于粘杀蚜虫,但防效<25%;6种措施对螨类和蚧壳虫的防效<10%。综合实施6种物理措施防控,葡萄虫穗、虫叶、虫果的发生率分别比对照低49.8%、44.35%、49.5%;优等果率比对照高74.64%,中等果率和次果率比对照低36.04%、46.53%;增收3 945元。综合实施物理防控比单独实施的虫叶率、虫果率平均防效高57.14%、50.74%。  相似文献   

9.
三、杨树腐烂病的化学防治两年来应用内疗素、菲醌、托布津、敌克松、苯胼咪唑、春雷霉素、碱水等多种农药进行腐烂病的大田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农药均有一定防治效果,82r/MI内疗素防治效果为91.2%;2%的菲醌防效为75%;2%的敌克松防效为86%;1.5%的苯胼咪唑防效为100%;内疗素加敌克松混合剂防效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的方式,进行1.8%阿维菌素乳油、10%啶虫脒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不同倍液对花椒棉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和7 d, 1.8%阿维菌素乳油对花椒棉蚜的防治效果最好,其中100倍的防效最高,分别为85.99%、90.05%, 200倍和300倍的防效次之。10%啶虫脒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在药后1、7 d均出现显著差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在药后1 d和7 d都显著低于以上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11.
桉树内生菌对尾巨桉幼苗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安强  洪伟  吴承祯 《林业科学》2012,48(6):170-174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种植桉树(Eucalyptus spp.),现在栽植已经遍布我国17个省、自治区的600多个县,栽植面积达到150多万hm2(祁述雄,2002)。然而,随着桉树大面积的种植,影响其种植的主要限制因子低温伤害也逐渐呈现。目前对桉树抗寒性的研究主要有抗寒锻炼、良种选育与引种、抗寒分子水平的研究等方面(庄国庆等,2010;赵娟娟,2006;郭祥泉,2003;黄德先等,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的森林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将林相图与DEM进行叠置分析,研究不同坡度森林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阔叶林在25°以下坡度所占比重为93.4%,25°~35°坡度范围内为5.5%,35°~45°坡度范围内为0.9%,45°坡度以上的为0.2%。幼龄林在不同坡度上分布基本一致,均为2%;中龄林随坡度的增加依次为31%、21%、19%、15%;近熟林所占比重在25°坡度以下为38%,在25°~35°坡度上为34%,在35°~45°坡度上为38%,45°以上为48%;成熟林依次为21%、34%、34%、32%;过熟林依次为5%、9%、7%、4%。  相似文献   

13.
福建柏木荷混交造林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杉木采伐迹地营造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纯林,经过十几年的经营管理,对不同类型的林分生长量、林内环境、土壤肥力等进行了调查对比,结果表明:12年生的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比福建柏、木荷纯林的林分生长量,平均树高分别大10.58%、12.50%,平均胸径分别粗15.28%、20.68%,平均枝下高分别大4.21%、17.86%,平均单株材积分别大48.57%、67.74%,平均蓄积量分别大14.01%、37.74%。地表层枯枝落叶物平均分别高0.70~1.00cm,增厚25.93%~70.00%。土壤肥力N、P、K养分,平均分别提高2.94%、1.94%,4.55%、2.99%,2.98%、2.47%。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厚环乳牛肝菌,赭丝膜菌,灰环乳牛肝菌和彩色豆马勃4种外生菌根真菌固体纯培养接种物,对日本落叶松进行了圃地育苗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侧根数分别比较对照提高了13.38%-23.54%、10.65%-24.71%、9.97%、-13.78%,苗木N、P、K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70%-19.96%、9.06%-47.81%和14.45%-21.12%,苗木菌根感染率为67.82%-83  相似文献   

15.
10%吡虫啉WP防治梨木虱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代梨木虱若虫期,用10%吡虫啉WP进行田间防治试验。药剂浓度分别为10000、8000、5000和3000倍液。药后1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9.4%、92.4%、94.0%和93.6%,药后14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7.5%、86.8%、92.2%和96.3%,均明显高于目前常用农药的防效,且对植物安全,对害虫天敌及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黑荆树48个家系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家系大叶栎林木的生长差异显著,由此根据林木速生、单宁产量两方面综合初步选择出11个优良家系。所评选出优良家系其幼林3.5年生时林木的生长量与最差家系相比,其黑荆树林木的平均树高增加9.39%~21.01%,平均胸径增加13.51%~24.18%,单株材积增加35.70%~67.08%。树皮气干重量增加37.53%~68.11%,单宁产量增加63.83%~108.00%;与其他未选中的33个家系的平均数相比较,平均树高增加0.14%~11.39%,平均胸径增加4.59%~14.42%,单株材积增加15.35%~42.04%。树皮气干重量增加12.61%~37.66%,单宁产量增加13.53%~50.72%。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第二代种子园建园无性系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育建园材料114个无性系,营建马尾松第二代种子园34 hm2。经遗传测定,全同胞家系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力(在0.5~0.8之间),按配合选择的方法,5年生的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8%~20.3%、13.6%~40.8%、29.1%~74.7%;10年生分别为16.3%~39%、31.5%~44.4%和58.7%~146.5%。从种源与优树子代试验林选出的优树的树高、胸径、材积分别大于对照4.9%~10.5%、1.6%~36.4%、15.1%~115%。建园无性系生长结实性状良好,种子园植株3年生树高1.8~2.2 m,胸径2~5.5 cm,有65.3%的无性系开花结实;收集区5年生采穗嫁接建园的无性系平均树高4.4 m、胸径6.2 cm、冠幅2.4 m、轮枝5.3盘,有90%的无性系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18.
防火林带营造木荷火力楠混交林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低产林改造,营造防火林带木荷火力楠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发现林木生长良好。结果显示:经过14a的培育,其林木生长不同,木荷火力楠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比木荷、火力楠纯林的林分生长量更具优势,平均树高、胸径、树冠、枝下高、郁闭度、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比木荷、火力楠纯林林分平均树高大13.54%、8.55%,胸径粗18.39%、14.21%,树冠大8.24%、22.26%,枝下高8.75%、17.67%,郁闭度大2.13%、3.23%,单株材积大45.43%、41.18%,蓄积量大54.95%、37.54%。土壤肥力N、P、K分别提高0.9%、1.92%、1.79%,1.80%、6.00%、3.64%。木荷火力楠混交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效控制林火蔓延,可减少森林火灾和灾后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不同立地及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影响,在浙江庆元林场3个林区分别开展了不同间伐强度(10%~15%、16%~30%、31%~40%)对杉木(隆宫林区杉木19年生,卢峰和白领头两个林区20年生)人工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间伐3 a后,隆宫和卢峰林区胸径、单株材积都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加,3个林区16%~30%和31%~40%间伐强度胸径平均连年生长量、单株材积平均连年生长量都要显著高于10%~15%间伐强度,而16%~30%和31%~40%间伐强度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同林区不同间伐强度的树高平均连年生长量差异都不显著,3个林区31%~40%间伐强度的平均林分蓄积都较小,隆宫和白领头林区不同间伐强度的林分蓄积平均连年生长量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卢峰林区16%~30%和31%~40%间伐强度林分蓄积平均连年生长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10%~15%间伐强度。本研究通过综合林分因子分析得出隆宫和白领头林区的最佳间伐强度16%~30%,而卢峰林区的最佳间伐强度为31%~40%。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人工林下针阔叶凋落物分解动态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沈海龙  沈国舫 《林业科学》1996,32(5):393-402
实验在位于张广才岭西坡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进行。结果如下,樟子松枯叶在凋落后第1年和第3年的失重率分别34.67%和63.75%,樟子松枯落球果、树皮和树枝在凋落后第1年的失重率仅为枯叶的36.69%、33.66%和30.12%;红松、柞树、榆树和水曲柳枯叶在凋落后第1年和第3年的干物质失重率分别为樟子松枯叶的58.70%和84.71%、81.6%和80.55%、134.94%和156.55%及124.26%和147.71%。凋落后第1年的干物质失重量达总凋落量的26.61%,其中占总凋落量的11.85%阔叶树枯叶的失重量达总失重量的20.51%;占总凋落量43.64%的樟子松枯叶的失重易达总失重量的58.29%;而占总凋落量24.28%、13.10%和6.89%的樟子松柏树皮、枯树皮和枯球果分别仅提供10.92%、5.28%和3.37%的失重量、不同枯落物的营养元素净释放率和释放量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凋叶树枯叶在林地地力维持中起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