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椿属于木本蔬菜,嫩叶可食用.当旬平均气温为15℃时,幼芽才开始萌动展现新叶.露地香椿一般采摘期为4月中旬.香椿温室生产是将已落叶的1~2年生香椿的茎秆移入温室,在高度密植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温度和水分让其萌芽,然后陆续采摘展开的嫩叶,种好温室香椿应抓好以下5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一、起香椿苗由于香椿不耐霜冻,1~2年生的香椿苗木耐低温的能力更弱,当气温降到-13℃时就要受冻,造成顶芽、枝干枯干,表层冻坏,所以必须按时出圃香椿苗木。一般在当地初霜到来之前,苗木已落叶且养分大部分回流到茎和芽里时,就要抓紧起苗。  相似文献   

3.
1 香椿的适生环境 香椿是喜温树种,适宜温暖湿润,季节温差和昼夜温差大的环境,凡年平均气温为8-23℃,绝对最低气温为-25℃,极端最高气温为35℃,年降水量为500~2 000 mm的地区,香椿都能生长.  相似文献   

4.
贮藏中香椿多酚抗氧化性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香椿多酚在贮藏过程中抗氧化性的变化,探究贮藏条件对香椿中功能性质的影响.将香椿在0、5、10℃的温度下分别贮藏一定时间后,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DPPH法)和铁离子还原比色法(FRAP法)来评价其多酚抗氧化性的变化,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样品中多酚的变化.贮藏后的香椿,其多酚的抗氧化性均在第4天...  相似文献   

5.
<正>香椿又名香椿芽、香椿子等,楝科香椿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其嫩芽具有独特的香味和丰富营养,在我国被用作蔬菜栽培[1]。香椿抗寒性差,气温-15℃以下时树梢干枯冻死,绝对气温在-25℃以下的地区只能设施栽培。牡丹江地区年均气温4.3℃,极端最低温达-35℃,香椿陆地栽培越冬困难,当地生产多采取日光温室进行栽培,采收期为6至9月份,上市时间与中原及以南地区形成错季,产值达67.5万~112.5万元,经济效益较  相似文献   

6.
一、起苗 由于香椿不耐霜冻,1~2年生的香椿苗木耐低温的能力更弱,当气温降到-13℃时就要受冻,造成顶芽、枝干枯干,表层冻坏,所以必须按时出圃香椿苗木。一般在当地初霜到来之前,苗木已落叶且养分大部分回流到茎和芽里时,就要抓紧起苗。一般在10~11月份起苗。  相似文献   

7.
香椿种子萌发及芽苗菜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香椿种子萌发及香椿芽苗菜生长的适宜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香椿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是20~25℃的黑暗环境;在室温22~25℃条件下,种子二次催芽宜采用弱光照射(160 Lx)和每6h喷水一次;室温保持在22~25℃条件下,香椿芽苗菜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1 510Lx最好,芽苗的长度和鲜重增加明显,品质...  相似文献   

8.
香椿,别名红椿、椿树,树干通直,树冠庞大,树型优美材质优良,嫩芽还可食用,是我国特有珍贵速生用材树种。一、香椿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一)温度香椿对温度反应比较敏感,年平均温度在8~20℃的地区均可栽培。其生长适宜温度为16~25℃,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  相似文献   

9.
1、起苗 由于香椿不耐霜冻,1-2年生的香椿苗木耐低温的能力更弱,当气温降到-13℃时就要受冻,造成顶芽、枝干枯干,表层冻坏,所以必须按时出圃香椿苗木。一般在当地初霜到来之前,苗木已落叶且养分大部分回流到茎和芽里时,就要抓紧起苗。一般在10~11月份起苗。  相似文献   

10.
1、南种子大小鉴别质量优劣.优质香椿子粒大而饱满,千粒重较高,一般为13~15克.质量较差的香椿种,包括老龄树种和不成熟的种子,则千粒重较低,一般在10克以下.云南产的香椿子,千粒重较低,只有10克左右,一般容易识别.  相似文献   

11.
一、香椿大棚高产栽培技术 香椿属楝科,喜光照,生长快,萌芽力强,喜欢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25℃的自然条件下,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一、香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 年平均气 温在12~14℃的区 域是香 椿最 适宜生长的地方。香椿有休眠习性,打破休眠必须满足其低温(1~5℃)的要求,让其 经受15~20天较低的温 度后,才能在适宜的温度下萌芽。在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壤湿润、空气半干燥半  相似文献   

13.
不同林龄香椿对林冠截留雨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香椿林林冠截留机理以及评估其水土保持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省镇宁县香椿林为对象,于2010年8月、10月、11月定位监测不同林龄林冠层共17次降雨截留分配效应.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降雨量范围内,随着降雨量的增加,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均增加,林冠截留率降低.2)8~13 a、15~20 a、25 a以上香椿林林内降雨量分别为43.36 mm、39.01 mm和34.01 mm,平均穿透降水率分别为64.95%、54.19%和44.48%;树干径流量分别为0.29 mm、0.23 mm和0.17 mm,平均树干径流率分别为0.15%、0.11%、0.08%;林冠截留量分别为26.41 mm、35.36 mm和44.55 mm,平均截留率分别为40.09%、51.77%、61.65%.3)在同一降雨量条件下,8~13 a香椿林林冠截留量最小,而穿透雨量最大;15~20 a香椿林林冠截留量居中,穿透雨量也居中;25 a以上香椿林林冠截留量最大,而穿透雨量最小.  相似文献   

14.
热烫温度与pH值对香椿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香椿热烫过程中维生素C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热烫温度(90、95℃与100℃)和pH值(5.5、6.0与6.5)对香椿维生素C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椿维生素C的稳定性易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且热烫温度对其的影响程度大于pH值的影响程度。升高热烫温度或增大pH值,均使香椿维生素C保存率降低,其热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模型,其降解的活化能分别为62.022、58.489、54.741kJ·moL-1。相同pH值条件下,升高热烫温度,维生素C热降解速率常数增大,其半衰期缩短。增加pH值,维生素C热降解速率常数增大,其半衰期缩短。香椿加工中适当降低热烫温度及pH值有助于减少维生素C损失和延长维生素C保存时间,尤以降低烫漂温度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香椿,又名香椿芽、椿芽、香椿头,营养丰富。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香椿具有较好的养颜、抗菌功效。其加工方法如下。一、速冻香椿。将香椿洗净、晾去表面水分,用塑料保湿袋包好,在40-60分钟内降到-35℃。解冻后,味道同鲜椿芽一样鲜美。二、香椿咸菜。将香椿洗净、晾去表面水分,按10:1的比例加盐。一层香椿一层盐,每天2次轻揉、翻动。1周后便可  相似文献   

16.
香椿贮藏保鲜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钱春桃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296-12298
香椿营养价值丰富,药用价值突出,其产业开发前景广阔,然而其不易贮藏的特性阻碍了香椿的产业化进程.主要介绍了香椿的采后品质、生理变化及贮藏技术,为今后开发香椿保鲜新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平茬对日光温室香椿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红油香椿苗为试材,分别在11月休眠后,次年4,5,6,8月进行平茬处理,测定其营养品质及产量.结果表明:平茬可以提高香椿芽和叶的营养品质;平茬和拉枝比不平茬不拉枝的磷、镁、锌分别高出9%、23%、13%,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高出4%和71%;随着平茬时间的推后,香椿芽和叶中钙、镁、锌、全磷和粗蛋白的含量整体都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维生素C含量表现出相似的上升趋势.香椿的产量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体来说,平茬对香椿的营养品质和产量影响显著,而且以4月份平茬香椿的营养品质和产量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8.
<正>香椿芽是很受消费者欢迎的健康芽菜。利用香椿籽直接生产香椿芽菜,不仅省去了培养香椿植株的麻烦,而且也为日光温室的空间利用和多样化生产提供了可能,香椿芽菜也适于作家庭副业生产。1设施与设备1.1生产场所。—般要求催芽室温度保持20℃~25℃,栽培室达到20℃~30℃,夜间最低不低于16℃。  相似文献   

19.
香椿为多年生落叶乔木,别名椿芽,其嫩茎、嫩叶可食用.近年来各地大力开发香椿资源,开始作为商品蔬菜生产.作为蔬菜栽培的香椿,因每年采摘新梢而呈灌木状.香椿羽状复叶,小叶6对~10对,叶痕大,呈三角形;幼叶绛红色,成年叶绿色,叶背面红棕色,叶柄绿色;花为两性花,白色;种子椭圆形、扁平,粒小.根据香椿初出幼芽的颜色可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椿两类.紫香椿树冠开阔,树皮灰褐色,初出幼芽绛红色,有光泽,香味浓郁,纤维少,含油脂多,品质佳,主要品种有黑油椿和红油椿.绿香椿品质较差,极少用于作蔬菜栽培.香椿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广西9个种源的香椿种子为试验材料,对种子质量、适合的贮藏条件以及幼苗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香椿种子的主要品质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贮藏温度下,香椿种子的含水量、发芽率、发芽势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其中-17℃为较理想的贮藏温度,初步认为香椿种子的安全含水量为10%;不同种源香椿幼苗(苗龄40d)的苗高和地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苗高与地径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各项指标评价,认为靖西、隆安、阳朔种源种子的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