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双民 《沙棘》1999,12(3):20-21
在总结砒砂岩区沙棘种植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砒砂岩区的自然和社经条件,探讨砒砂岩区沙棘种植的最佳季节.  相似文献   

2.
《沙棘》1998,(4)
砒砂岩区是黄土高原剧烈侵蚀的中心,是影响黄河产沙的关键区位。但是由于砒砂岩区沟壑纵横,黄土流失贻尽,基岩大面积裸露,干旱少雨,各种植物措施在这里都难以奏效,以砒砂岩为材料治沟打坝,难度也很大。因此砒砂岩区是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难点。 1985年,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提出了“以开发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突破口”的号召之后,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该区积极开展沙棘种植试验和示范,先后开展了沙棘试点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砒砂岩沙棘育种、沙棘生物坝等沙棘治理和科研项目。经过当地水保部门和广大群众十余年的努力,在砒砂岩区成功种植沙棘5.33万hm~2,实现了黄土高原治理难点上的重大突破。现在砒砂岩沙棘种植区已是浓荫护夏,红果迎秋,鸟儿翔飞林间,沟谷溪流清辙见底,呈现出勃勃生机,生态景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砒砂岩沙棘治理的成功经验,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今年已拔出专款实施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全面掀起了砒砂岩区沙棘资源建设的高潮。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水土保持法》执法检查组赴伊克昭盟进行了专项检查指导。  相似文献   

3.
《沙棘》1998,(4)
由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内蒙古伊克昭盟沙棘生态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和伊盟准格尔旗水土保持局共同组建“水利部准格尔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的签字仪式日前在东胜举行。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利用沙棘治理黄土高原(尤其是砒砂岩区)  相似文献   

4.
砒砂岩区沙棘群落根系层的垂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砒砂岩区沙棘根系的根质量、根长、根数等参数,在从土表向下面深层延伸的过程中,一般先是由少到多,急剧增加;然后再由多到少,慢慢递减.计八沙棘林下侵入的草本层根系后,即沙棘群落根系随土深的空间分布可用CUBIC和INVERSE两类模型很好地表示.沙棘群落根系主要分布在0-50 cm的表土层中.这种规律既有利于沙棘群落吸收季...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砒砂岩区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砒砂岩区生态退化严重,土壤侵蚀剧烈,为黄河粗泥沙来源的主要区域。从砒砂岩地区生态恢复建设出发,综述了砒砂岩侵蚀类型,砒砂岩地区采用油松、沙棘、淤地坝、植物柔性坝及抗蚀促生材料等常规治理措施的研究成果,并对砒砂岩的研究、治理、利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加强鄂尔多斯砒砂岩地区的生态恢复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高峰  张宝田  王世平 《沙棘》2001,14(4):38-39
根据东胜市多年从事沙棘治理砒砂岩的实践,介绍了东胜治理砒砂岩裸露区所取得的经验。其基本经验可概括为:①组织管理落实;②技术管理到位。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沙棘资源是减少入黄粗泥沙的好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代强 《沙棘》2004,17(4):4-6
为控制黄河粗泥沙,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要以控制黄河粗泥沙为中心,找准治理位置,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快速减淤效果。我国黄河中游砒砂岩等中生代基岩侵蚀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近20年来,利用沙棘治理砒砂岩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应用沙棘治理砒砂岩的认识,加强领导,增加投入,重视科研,继续大力发展沙棘资源是减少入黄粗泥沙的一项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伊克昭盟发展沙棘治理砒砂岩前景广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金莲  韩学士 《沙棘》2001,14(4):30-32
本文介绍了伊克昭盟砒砂岩治理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以及沙棘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成果,证明沙棘是当地治理裸露砒砂岩的首选树种,种植沙棘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沙棘资源建设到沙棘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论沙棘治理砒砂岩的突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峰  张永江  赵旭波 《沙棘》2002,15(2):36-38
分析了砒砂岩治理的重要性,总结了水棘治理砒砂岩的三个发阶段及其成绩和经验,探讨了沙棘治理砒砂岩在黄河治理中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韩金莲  韩学士 《沙棘》2004,17(1):34-36
对沙棘在砒砂岩地区从试种到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索和总结,结果表明,沙棘是适应鄂尔多斯市砒砂岩地区的先锋树种,是当地生态建设中的主力军。种植沙棘也是贫困山区农民致富的一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经过近两年的砒砂岩区沙棘模拟飞播试验可以看出,沙棘飞播对土壤要求不严,呈半木质化状态即可越冬,就播期而论,以雨季来临之前进行飞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韩利荣  韩金莲  武二喜 《沙棘》2006,19(4):28-31
对沙棘在砒砂岩地区从资源建设到产业形成的发展进行了探索和总结,结果表明,沙棘是适应砒砂岩地区的先锋树种,是该地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是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沙棘在砒砂岩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协调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慈芬  王富贵 《沙棘》2002,15(2):19-21
以沙棘“柔性坝”在砒砂岩地区支毛沟头拦沙试验成果为依据,以沟道综合治理模式和沙棘农作式栽培管理模式为基础,分析了砒砂岩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以沙棘为主导的协调功能以及由引引起四方面的协调关系,并给出沙棘“柔性坝”坝系为主导的协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关系图,证明“以开发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的科学建议的实质是沙棘从沟头“柔性坝”坝系引起全方位的协调功能,最终给出形成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砒砂岩裸露面积为 14 2 9.7km2 ,占全区总面积的 6 4.99%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1985年以来 ,沙棘治理砒砂岩取得了显著成绩 ,累计种植沙棘面积 2 .5 7万 hm2 ,保存 1.84万 hm2 ,曾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沙棘生态建设示范县”。 1997年以来 ,东胜区 8年树龄以上的人工沙棘林出现大面积的死亡现象 ,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区政府、区人大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多次开展现场调研工作 ,研究防治办法。现已查明 ,造成沙棘林大面积死亡的原因 ,系由自然死亡、过度干旱、病虫害和过牧等综合因素造成。主要…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砒砂岩区的立地条件恶劣,种植沙棘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总结几年来在该地营造与管护沙棘林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为实施植被措施改善恶劣地区的生态环境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沙棘生态建设是实现东胜山川秀美的希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存玺  高峰  宋五才 《沙棘》2001,14(4):33-34
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市近年利用沙棘生态工程治理砒砂岩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实践证明沙棘生态建设是实现东胜山川秀美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7.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在1998年水利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计划中,安排砒砂岩治理沙棘治沙工程项目资金1000万元.根据1998年3月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和水土保持司审查并以水规计[1998]111号文报送国家计委的《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我们编制了1998年度项目实施计划.1998年度计划种植沙棘1.7万hm~2(25.5万亩),其中山西0.53万hm~2(8万亩),陕西0.27万hm~2(4万亩),内蒙古0.9万hm~2(13.5万亩).经过1998年秋季和1999年春季的努力,项目实施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8.
裸露砒砂岩地区沙棘治理成效、经验及发展战略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俊峰  薛顺康  高峰 《沙棘》2002,15(1):1-4
系统总结了沙棘治理砒砂岩20年的成效和经验,提出了当前应该着力解决好的几个战略问题:(1)统一规划,明确目标,加强协调,严格质量管理,千方百计加快沙棘治理砒砂岩步伐。(2)以沙棘坝系封沟拦沙工程为重点,基本上解决了入黄粗沙问题,为砒砂岩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创造条件。(3)科学区分和管理沙棘水保林、经济林和生态经济林,充分开发经济林、生态经济林的经济效益。(4)国家或地方立法鼓励一切合法的治理活动,保障应有的经济收益,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加沙棘治理事业。(5)加大环境保护监管力度,规范建设项目施工过程,坚决杜绝人为破坏行为。  相似文献   

19.
沙棘柔性坝在砒砂岩地区沟道治理中的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毕慈芬  乔旺林 《沙棘》2000,13(1):28-34
根据野外试验资料,研究沙棘在砒砂岩地区沟道治理中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植树技术,以及形成沙棘活性植物柔性坝坝系的拦沙作用及淤积分布规律。为探讨沟道拦截泥沙和整体效应,同时研究沟道沙棘柔性坝坝系工程和刚性谷坊,骨干工程的联合拦沙模式。试验初步证明,在砒砂岩地区的沟道治理中,沙棘是一种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拦沙筑坝框架材料,也是根治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20.
徐双民 《沙棘》2000,13(2):13-14
在对我国砒砂岩地区沙棘育苗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