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村养鸡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兰望 《农村新技术》2005,(11):24-24
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  相似文献   

3.
早春季节正是农户购买、饲养雏鸡的黄金季节,但由于受早春自然条件变化无常的影响,农户常采用"保温靠巴斗,吃食在脚盆"的传统方式育雏,造成雏鸡大量死亡。因此,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创造合适的温度、湿度、换气、光照、营养和卫生条件,满足雏鸡的生理需要,防止各种疾病和事故的发生,便能获得较高的育雏成活率和健康的雏鸡。  相似文献   

4.
一、农村散养土鸡存在的问题 1.育雏温度低农村养鸡育雏不太注意保温,特别是春季,气温变化大,而雏鸡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不易适应外界气候变化,从而导致雏鸡怕冷,打堆压死或雏鸡抵抗力下降,易患病引起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5.
育雏温度过低或不稳定对雏鸡的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育雏温度过低或不稳定对雏鸡的危害、出现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很难掌握合适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7.
江涛 《中国农垦》2003,(2):34-34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2、疾病预防工作不力。农家育雏,很少注意育雏的保温设备、料槽、饮水器等日常用具的消毒。雏鸡进育雏舍后,往往不及时进行鸡新城疫的基础和加强免疫,法氏囊、鸡痘疫苗接种也不及时。雏鸡白痢杆菌和球虫病是育雏阶段两大疾病,农村育雏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8.
《饲料博览》2002,(1):50-50
为雏鸡提供适宜的热量、通风,使雏鸡便于饮水采食,最大限度地使雏鸡达到预期的生长和发育。一、理想的育雏条件●一日龄时,雏鸡需要育雏伞下方温度为32~35℃,舍内温度为26~27℃。●每个电育雏保温伞最多养育500只雏鸡,红外线育雏伞养育1000只。建议不要使用整舍保温(中心供热)育雏,该方式无法使垫料加温且舍内温度不均匀,易使雏鸡脱水。●许多国家采用育雏-育成-产蛋鸡舍。即鸡群在同一栋鸡舍内度过整个一生。如果这种鸡舍2/3为棚架且棚架在育雏育成期间无法移出,建议在棚架上育雏。在棚架上先铺上纸或塑料…  相似文献   

9.
1.温度出壳第1周要求育雏温度为33~34℃,以后每周降低2℃,夏季20日龄即可脱温,天气寒冷时宜保温至6周龄.采用红外线灯泡或育雏伞保温,少量饲养也可用纸箱内悬挂白炽灯泡的方法保温.保温原则以雏鸡均匀分布在热源下为宜,经常观察雏鸡动态,恰当进行温度调节.有条件的可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1防暑降温从育雏期开始很多人认为夏季不用太考虑育雏期的防暑降温,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肉鸡育雏期最佳温度是32℃~35℃,与夏季外界温度差不多,但是肉鸡舍内由于是密闭的,往往温度要高于外界,如果不加强通风等降温措施,温度会高于35℃,甚至更高。温度过高会造成雏鸡采食量减少,影响雏鸡的  相似文献   

11.
在生产中,只有先保证雏鸡的成活率,才能达到理想的养鸡效果。要想有个成功的育雏效果,必须保证育雏的环境,供给营养平衡的饲料,严格执行防疫和疾病防治措施,才能减少雏鸡死亡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控制好温度湿度,注意通风换气 温度偏低,雏鸡较长时间内难以维持体温平衡;温度过高,加大了雏鸡的患病机率,  相似文献   

12.
育雏是养鸡生产极其重要的环节.要培育好雏鸡,必须做好育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抓好雏鸡的饲养技术,包括饮水、开食、饲喂等;掌握好雏鸡的管理技术,包括育雏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通风换气、断喙、疾病预防、转群等.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2015,(3)
<正>1.温度关温度是蛋鸡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雏鸡对外界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实际生产中,由于管理方式,供热方式和养育密度不同,所需的育雏温度也稍有差别。掌握育雏温度的原则是幼雏宜高,大雏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温度正常时,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如,散布均匀,采食正常;温度偏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不断饮水;温度偏低时,雏鸡趋近热源相互聚拢,不断尖叫。常规的育雏温度为:1周龄31~30℃,2周龄30~27℃,3周  相似文献   

14.
麻鸡雏鸡的培育是其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育雏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发育及鸡群的成活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育雏工作,掌握育雏技术。1、温度由于麻鸡雏鸡自身调节体温的机能较弱,保温御寒能力差,因而,0~1周龄的雏鸡育雏舍内温度应在33~35℃。每隔1周减2℃,要确保温度平  相似文献   

15.
俗语说的“三分饲养,七分管理”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雏鸡阶段体质尚不结实,对外界的适应性也不很强,这就要求加强雏鸡的管理工作。为此必须抓好下列日常工作。合适的温度:育雏的好与坏,温度是关键,特别是头7天内的温度。俗语说“雏鸡接到家,七天七夜不离他”,不难看出温度的重要性。育雏期参考温度见表1(温度计应挂在育雏器边缘距垫料或底网5cm处)。育雏温度到底多少适宜,必须结合观看雏鸡的行为。温度高时,雏鸡远离热源,翅和嘴张开,呼吸次数及饮水量加大;温度低时,雏鸡聚集在一起而靠近热源,叽叽乱叫;温度适宜时,雏鸡活泼爱动,在舍内均匀…  相似文献   

16.
<正> (五)育雏期的管理 1.育雏方法 (1)火炕育雏法: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多采用火炕育雏。一般只需在火炕上加1厘米厚的细沙或用碎草垫圈。用档板档成圈,将雏鸡放在圈内,按育雏的要求温度烧炕就可以  相似文献   

17.
育雏是养禽业的一个重要环节。雏鸡的发育好坏,直接影响着成鸡生产力的充分发挥。由于雏鸡个体较小,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抗病能力较弱,加之受育雏客观条件(温度、湿度、密度、卫生等)影响,不能保证雏鸡正常生长需要,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引起雏鸡感染发病、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育雏期间向饲料或饮水中必须添加适  相似文献   

18.
<正> 在雏鸡阶段的饲养管理如果搞不好往往造成较高的死亡率.为了提高育雏率现将几种常见的雏鸡病防治办法,简介如下:一、雏鸡感冒雏鸡感冒(又称上呼吸道卡他)是最常见的一种病,一般在幼雏出壳后几天内发生.多由于从温暖的孵化器,或由育雏室立即转移到普通室内温度下饲养,或由于雏鸡密度过大,挤在一起,忽冷忽热造成.症状:患病的小鸡倦怠不活泼,张嘴摇头.甩出液状分泌物,呼吸增快,眼睛水汪,屈颈缩头,不爱吃食.若护理不好,易  相似文献   

19.
正1.温度调控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育雏温度是指育雏室和育雏器的合适温度。育雏室的温度应比育雏器边缘的温度低些,育雏器边缘的温度应比育雏器中间的温度低些,形成一定的温差,促使空气对流,使雏鸡能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所需的温度。  相似文献   

20.
雏鸡刚出壳后,身上绒毛稀少,抗寒能力极差。由于雏鸡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健全,新陈代谢旺盛、采食量少,自身热能不能维持生理热的需要,因此保持育雏室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是育雏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1温度、湿度和光照1.1温度育雏必须搞好人工保温工作,温度的高低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育雏温度要的基本原则:初期温度宜高,弱雏的温度应稍高;小群饲养比大群饲养高夜间比白天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