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鼢鼠在甘肃干旱山原区密度大,危害严重。由于其终年营地下生活,鼠洞除用于栖息、蛰眠外,还是其避敌、觅食、求偶繁育的场所,摸清其洞道结构是研究探讨综合防治的前提。为此我们在1988—1989年选了草甸地、苜蓿地及小麦、马铃薯、胡麻、玉米等各种不同地块的作物,采取挖掘鼠洞的调查方法,共挖鼠洞277个,总结归纳如下。1 中华鼢鼠洞道分布状况 中华鼢鼠洞道分布在土层5cm以下,主  相似文献   

2.
天水市中华鼢鼠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海拔755~3120m,年均气温5~12℃,年降雨530mm左右。全市粮田面积460万亩,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三大主要农作物。自1993年以来,全市持续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极有利于鼠类繁殖为害。据统计,全市年发生鼠害面积约250万亩,占粮田面积的50%左右,年损失粮食约3000万kg。农田害鼠主要种类有中华鼢鼠、金花鼠、鸣声鼠、大家鼠、小仓鼠等,特别是中华鼢鼠发生范围广、为害面积大,造成的损失严重。仅小麦田中华鼢鼠年发生面积平均达150万亩,年损失粮食1000万kg以…  相似文献   

3.
采用夹捕法和开洞堵洞法对隰县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西瓜田鼠害进行调查研究,共发现害鼠9种。其中地面活动害鼠8种,以子午沙鼠、长尾仓鼠为优势种;地下害鼠1种,为中华鼢鼠。从总体看,以中华鼢鼠和子午沙鼠为害最大。因鼠为害造成西瓜缺苗率超过7.5%,果实损失率达2.5%左右,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54.60万元。  相似文献   

4.
近年我县部分沿海乡镇蜗牛已成为棉花、粮食等作物上突出的有害动物。1990年初步统计,沿海乡镇棉田发生面积达31.6万亩,占总面积的79%,棉花苗蕾期调查,每亩有幼贝5.9-28.6万头,高的田块达60万头以上,造成棉花破叶率达54%,重发田块在棉花幼苗期即咬断棉苗叶片、嫩头等:受害重的大豆田,  相似文献   

5.
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海拔755~3120m。近年来,全市持续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极有利于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i)的繁殖为害,其发生范围广,为害损失严重。据统计,仅冬小麦田中华鼢鼠年发生面积平均达10万hm2,占小麦总播面积的1/3,年损失粮食1000万kg以上。中华鼢鼠在全市海拔900~2700m范围内均有发生。从发生地域看,除川水地未发生外,其他地域均有发生。其中以海拔1200~1700m范围的干旱半山区发生最重,高山区次之,川台地较轻。中华鼢鼠主要食害小麦地下根,且为害比较严重。它们在麦田咬断麦根致麦株枯死,…  相似文献   

6.
黄胸鼠栖息于住宅区,在作物成熟或接近成熟期,夜晚出洞危害近住宅的农作物。近几年农房面积迅速扩大,危害面积也随之扩大。1986年晚稻因黄胸鼠危害,失收面积达2940亩。该鼠常成群下田危害,有时多达数10只,所到之处作物1株不留,  相似文献   

7.
樊护民 《植物保护》1989,15(4):59-60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病原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Pam)Dousan。往年发病率不到1%,且与病毒、霜霉、软腐等病并发,为害不严重。1988年我县有大白菜约2.5万亩,发棵期1.1万亩感染黑腐病,死苗率在35.5—58.9%,重病地块达80.2%,翻种面积达15%,病株轻者半瘫,重者根茎黑腐,全株萎蔫死亡。  相似文献   

8.
许永红 《植物保护》1986,12(5):42-43
中华鼢鼠遍布甘肃全省,尤其以中部干旱地区,河西草原及陇东干旱山原区分布为广,密度较大。泾川县1981年调查,山区平均每亩2.4只,原区每2亩就有1只,个别苜蓿地或成林地每亩可达13只以上,川水地  相似文献   

9.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eri MilneEdwards)又名瞎瞎,是一种营地下生活,危害的农田、草原、森林害鼠。环县每年约70万亩粮田,数百万亩草地和森林遭到鼢鼠破坏。据调查,此鼠平均密度为9.1头/公顷以上。因中华鼢鼠危害,全县每年约损失720多万公斤粮食,是全县27万人口近一个月的口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甘肃鼢鼠、中华鼢鼠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1990年在陕西、山西两省进行了甘肃鼢鼠和中华鼢鼠综合防治的研究。在化学防治基础上,采取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蓄积天然降水、作物轮作倒茬、使用化学除草剂铲除田间杂草等生态措施进行综合防治。结果表明,药物灭鼠可迅速将害鼠密度降至防治阈值(3.1只/公顷)以下,其他几项生态措施对害鼠种群数量恢复亦有一定抑制作用,避免了连年使用化学药物防治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野燕麦是我盟岭西地区麦田中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分布在岭西的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右旗,额尔古纳左旗等地小麦主产区,受害作物一般减产20—30%,发生严重地块减产一半或绝产。据调查,小麦田每平方米有野燕麦5—20株,减产为16.2%;21—40株减产42%;41—70株,减产46.5%;71—130株,减产70%。仅牙克石市分布10万亩,其中危害较重达5万亩以上。由于本地区长期单一种植小麦,不能合理轮作,麦种内混杂野燕麦种子平均达  相似文献   

12.
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近年来在我县回升很快。1989年,仅个别地块零星发生,病穗率仅占0.25%,最高0.75%;1990年,发生面积为0.9万亩,平均发病田病穗率为0.41%,最高达1%。今年,据调查:发生面积为38万亩,病田率达100%,病穗率为0.57%;发病较重的地块,病穗率为3.4%;发病最重的地块,病穗率达15.8%以上。全县种植的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发现蜗牛严重危害农作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泾阳县桥底镇1986年首次发现蜗牛危害农作物,受害面积40亩左右,1987年扩展到100多亩,1988年达1000多亩,1989年蔓延到11个自然村,受害农田达万亩。蜗牛食性很杂,取食小麦、玉米、棉花、辣椒、果树等作物。1989年调查被害株率小麦为90%,棉苗71%,麦套玉米高达97%。小麦受害后  相似文献   

14.
韦美成 《植物保护》1989,15(6):55-55
近年来,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在商河县麦田危害逐年加重,1988年全县发生25.5万亩;1989年达32.3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53.4%,一般发生地块20—60头/米~2,严重地块达150头/米~2以上,发生重的地块不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减产10—15%。为此,作者于1987—1989年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川西北草地鼠类危害面积高达2050.5万亩,若能有效防治,按当地牧区现有载畜量(7亩/羊单位)计算,可增养羊293万只。 以鼠兔Ochotona sp.和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erii)为主的鼠种危害川西北草原,不仅阻碍了草地牧业的发展,而且还传播鼠疫等疾病,威胁人畜健康。过去草地药物灭鼠,对控制鼠害也收到较好效果,但须禁牧20—70天,加重了草场载畜量,且易造成人畜二次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1982年日本山形县林业试验场研究员大津正  相似文献   

16.
高原鼠兔和中华鼢鼠是青海牧区的主要害鼠。分布广、数量多,危害大,影响畜牧业的发展。我们应用工农36型机动喷雾机进行机械喷雾灭鼠试验,效果显著。 1.样地选择:灭鼠试验区在青海省门源种马场风匣口地区的冬季牧场,面积约为300公顷。植被有垂穗披碱草、苔草、羊茅、早熟禾、二裂委陵菜、蕨麻等,复盖度为60—70%,草层高度3—5厘米。灭鼠前、后10天,以堵洞盗洞法和开洞封洞法,分别统计有效洞数;计算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葡萄白腐病在我市发生普遍,危害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88、1989两年累计发病面积6700亩,占栽培面积的80%,一般地块减产20—30%,严重者达60%以上,个别地块几乎绝产,经济损失高达187万元。1990年8月上旬普查全市发病面积已达4000亩,占栽培面积的96%,估计减产30%左右。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甘肃省在全省48个县、区对农田害鼠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明确了本省农田的主要害鼠有27种,隶属2目6科14属。根据动物地理区划原则,可将本省农田害鼠分布划分为4个生态区域。①陇东旱塬区,农田害鼠有15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和大仓鼠;②陇南阴湿山区,有12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③中部干旱区,有10种,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中华鼢鼠和褐家鼠;④河西走廊区,有10种,优势鼠种为黑线仓鼠、长爪沙鼠和五趾跳鼠。  相似文献   

19.
玉米全蚀病发现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蚀病是一种危险性病害,寄生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但主要为害麦类作物,特别是小麦。1983年,铁岭县发现个别地块玉米提早枯死,秋后刨根调查,根茬变色。1984—85年这种现象又有所扩大,为害加重。1985年铁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7亩试验地,严重早衰枯死,秋后调查500株,大部分根茬变色,其中根基变黑、须根腐烂占3—5%。铁岭县红旗等5个乡(面积达670  相似文献   

20.
张炳炎 《植物保护》1987,13(2):46-46
野燕麦是河西地区农田恶性杂草,据在河西的玉门、嘉峪关、永昌、武威等地调查,一般每亩有野燕麦4—60万株,严重的达100万株以上,据1984年初不完全统计,发生面积达200万亩,其中沿祁连山冷凉灌区为96万6千多亩,估计每年损失粮食10万吨左右。为了防除农田野燕麦,1984年甘肃省进口美国孟山都公司燕麦畏100吨,兰州农药厂燕麦畏8吨,组织河西地区1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