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州市地处广西中部偏西,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近年来宜州市桑蚕生产呈现稳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2003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10.4万亩,年养蚕41.4万张,产鲜茧14100吨,农民养蚕总收入1.86亿元。去冬今春,全市再次掀起扩种桑园新高潮,目前桑园面积已达14.3万亩,如此大的规模,在全国已有点名气。  相似文献   

2.
唐正香 《北方蚕业》2007,28(1):48-49
“十五”期间紫阳县县委县政府把蚕桑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加上近三年来国际茧丝绸市场好转,蚕茧价格上升,农民养蚕收益增加,栽桑养蚕积极性提高,全县蚕桑生产得到较快发展。2006年全县桑园面积已发展到0.52万hm^2,养蚕6.5万张,产鲜茧2058t,农民养蚕收入5500万元,已成为紫阳县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大英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宜种性广,幅员面积 703.3平方公里,辖 11个乡镇,35个办事处,2 938个农业合作社,人口 52.3万,其中农业人口 46.2万人,耕地面积24400公顷,其中田666.7公顷,人均耕地0.05公顷,是一个人多地少,土多田少,以种、养殖业为主。1998年全县有投产桑800万株,养蚕农户3.5万户,养蚕1.2万张,产干茧80000公斤,农民茧款收入200万元,属于桑树少,养蚕量小,蚕茧产量低的一个次产区。l 蚕业发展的有利条…  相似文献   

4.
马志琴 《北方蚕业》2005,26(4):53-54
<正>沁水县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全县14个乡镇,24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7.02万,将近5万农户。有60%以上的农户从事栽桑养蚕工作,多数农民靠栽桑养蚕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5.
大棚养蚕是对传统养蚕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介绍了养蚕大棚的建立、养蚕物资的准备、大棚养蚕技术措施、养蚕空闲时期利用大棚开展食用菌栽植,养蚕种菌复合经营可获纯收入3.0万~5.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并展望了"一棚两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荣县是我省的现代蚕桑产业建设基地县,现有桑园2666.7hm2,年养蚕4.5万张,产茧157万蚝,单产35kg,蚕茧解舒60%左右。2011年春夏共发种养蚕24041张,比2010年同期21261张增加13.1%。近年来,在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荣县蚕桑产业为何仍然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带着这些问题,最近我们到荣县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廖天明  刘玲 《四川蚕业》2003,31(2):51-53
近年来,高县蚕桑生产发展呈现良好势态,发种、产茧逐年增加,2002年全县发种15.5万张,产茧8.12万担,位列全省第二位。尽管“三大”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但养蚕单产仍较低,自1996年以来,全县平均单产始终徘徊在22公斤左右,1996年最低,全县平均单产仅15.7公斤。  相似文献   

8.
靖江县新桥镇滨江村孔繁太是江苏省泰州市养蚕规模最大的一户,现有投产桑田4公顷。自2002年种桑以来,他的生产规模和效益年年上升。种桑当年秋期养蚕收入2.2万元,2003年~2005年,他的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每年养蚕收入分别为l0.1万元、11.6万元和13.58万元,2005年亩桑产值达到2265元。2006年春蚕,孔繁太首次饲养102张新蚕品种菁松×皓月取得成功,生产蚕茧3876公斤,产值达11.3万元,一季春蚕收入相当于2004年全年的收入。  相似文献   

9.
刘晓华 《四川蚕业》2013,41(2):52-53
<正>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养蚕劳动力呈老龄化趋势,劳动力缺失已成为农村发展蚕桑产业的突出矛盾。乐至县在培育养蚕大户,推进省力化养蚕技术,解决农村养蚕劳力不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5年来,乐至县养蚕户由4.9万户下降到2.87万户,但户均年养蚕由3.7盒提高到5.1盒,稳定了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2012年,乐至县全县发种14.8万盒,户均年养蚕超过5盒,蚕茧单产达到31.2kg,生产蚕茧4600t,蚕茧产值1.36亿元;蚕桑综合利用产值2.05亿元,蚕桑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4亿元。蚕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桑树栽培和家蚕的饲养管理都需要大量的劳力,特别是5龄饲养期和熟蚕上蔟阶段劳力需求量大、时间集中。我县上  相似文献   

10.
周学珍 《蚕学通讯》2003,23(4):58-60
1 我县蚕业现状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初步统计 ,自 1 983年组建县丝绸公司至今 ,全县累计养蚕 83.74万张 ,收茧1 6 2 7.89万kg ,蚕农收入茧款 1 3587.89万元。 1 995年是 2 0世纪蚕桑生产发展的鼎盛时期 ,养蚕 7.6 6万张 ,产茧 1 4 5万kg ,农民茧款收入 1 336万元。但近年来 ,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 ,2 0 0 2年发种 2 .3万张 ,产茧 6 0万kg ,蚕农茧款收入 6 0 0万元 ,分别是最高年景的 30 %、4 1 .3%、4 5% ,蚕业的发展步入困境。1 .1 产业模式落后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 ,说明…  相似文献   

11.
1重庆蚕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重庆是全国主要蚕茧生产省市之一,全市共有33个区县栽桑养蚕,主要分布在渝西、库区、渝东南三大蚕业带,养蚕农户38万户,投产桑树5.8万hm^2,年生产蚕茧约2.5万t,蚕农总收入4亿元左右,其中售茧收入3.5亿元,资源综合利用收入0.5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2.
依靠科技建设强村大户推动科技园区蚕桑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恒 《北方蚕业》2008,29(2):48-49
汉滨区月河农业科技园区现有面积2867hm2,有1.6万户农户养蚕,依靠政策倾斜、退耕还林和陕南蚕桑基地建设项目支持,通过推广蚕桑优良品种,省力化养蚕技术、方格蔟营茧技术、低产桑园改造技术等,园区内年产蚕茧10t以上的专业村达到15个,养蚕10张以上的专业大户达200多户,养蚕单项收入达30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蚕桑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 天林乡8村1社是我市边远社之一,全社26户,96人,有桑树1.2万株,1999年养蚕18.6张,收入1768元,今年计划养蚕30张,茧款收入万元。但由于劳动力大量外流务工(比例达59.3%),养蚕农户大减(去春16户,今春仅10户),养蚕数量剧降(去春7.4张,今春蚕农自订种5.2张),有叶不养蚕,乡村订种难的矛盾十分突出,为化解这一  相似文献   

14.
桑树育苗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我县桑树育苗以有性繁殖为主,传统的桑树育苗方法比较费时费力,几年来我站一直在摸索桑树免耕法育苗,2005年,在象州镇沙兰村谢堂德的3亩早稻田里进行桑树免耕育苗试验,获得成功,后来又在象州镇沙兰、石磨等村建立近20亩免耕育苗示范基地,桑苗长势喜人,技术基本成熟,与传统的育苗方法相比,该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现将这一新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消毒防病严 养蚕效益高李源华,刘乾淦(遂川县蚕丝公司)珠田乡南村内坑组,q6户175人,其中有27户种桑养蚕,1991年开始养蚕至今已四载了,四年来,桑园面积从16亩发展到36一亩,养蚕张数从37张发展到1’21张,养蚕收入从】.24万元增加到7.7...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县新发展栽桑“一步成园”8万亩,使全县桑园面积达到15万亩,桑叶产量急剧增加。但受蚕茧比较效益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养蚕劳动力日趋紧张,养蚕劳动力不足和桑叶产量急剧增加的矛盾越来越尖锐。2004年春季由于养蚕劳动力不足,在全县范围内已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订种不足和桑叶过剩问题。为充分利用现有的桑叶和劳动力,增加蚕农和公司效益,我们在此提出“滚动养蚕”的思路,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1产业现状我县土质优良,气候温和,具有得天独厚的栽桑养蚕条件。自古以来,农桑并举,栽桑养蚕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上世纪90年代初,有四边桑8000万株,全县发种24万张,产茧500万kg,农民养蚕收入6000余万元,居全省第三位,原南充地区  相似文献   

18.
朱德高 《四川蚕业》2020,48(1):17-19
蚕桑是富顺县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截止2019年底,全县有桑园面积2.4万亩(1600hm2),其中果叶兼用桑0.3万亩(200hm2),栽桑养蚕镇乡14个。年养蚕1.5万张,蚕茧单产达到39kg/张,蚕茧综合均价为41元/kg,张种养蚕收入1600元,蚕农售茧收入2400万。我县自贡裕民蚕种场年生产蚕种10万张,居全省普种生产第三位,蚕种产值550万元。  相似文献   

19.
四川南充蚕业存在的严峻问题及巩固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曾是全国四大蚕区和21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产茧量名列湖州、嘉兴之后,居四川省第一位。20世纪90年代初,蚕茧、丝绸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3,1990~1994年全市丝绸工业总产值分别超过12亿元,上缴利税最高年达8000万元,出口创汇最高年超过5000万美元。1995年全市养蚕100万张,产茧2000万kg。2003年全市有良桑5亿多株,54万农户养蚕,年养蚕30.8万张,产茧1000万kg。全市60个蚕桑基地乡发种、产茧分别占全市的45.3%和40.5%。产茧10万kg以上的乡20个,年养蚕1000张以上的村5个,产茧1000kg以上户60个,现有桑园0.67hm2以上的大户1000余户,栽桑0.26万hm2。蓬安县程贤能承包河滩栽桑近58hm2,2003年养蚕850张,产茧3.2万kg,收入达30余万元,成为全省第一养蚕大户。近十年来,蚕桑生产逐年下滑。目前发种、产茧量已降到1971年的水平,2003年全市发种、产茧分别比1995年下降了69.3%和44.4%,营山、高坪、仪陇、蓬安、嘉陵等5个县区比1995年下降了70%以上。仪陇县1995年有桑1.29亿株,养蚕户为18.1万户,年养蚕11.46...  相似文献   

20.
覃光族 《广西蚕业》2000,37(4):45-46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