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凯 《科学养鱼》1994,(12):12-12
冬放鱼种的好处及其放养方法成鱼塘的鱼种可在冬春两季放养,但目前大多数渔场和养鱼户习惯在春季放养。各地的实践证明:冬至至立春是放养鱼种的最好时机。俗话说“放鱼莫过春,过春鱼发病。”这是因为冬季气温和水温均较低鱼类活动力弱,鱼鳞紧,捕捞和放养鱼种过程中机...  相似文献   

2.
曹涤环 《齐鲁渔业》2003,20(12):22-22
“鱼种放养莫过春,冬放鱼种长三分”,这是成鱼养殖的一条成功经验。实践证明,冬放鱼种由于水温低,鱼鳞紧密,鱼活动力弱,在放养操作过程中鱼体不易受伤,鱼种下塘后成活率高;同时又有利于鱼种疏塘精养,做到早放早管,促使鱼生长快,提高池塘利用率。鱼种冬季放养,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海门县沿江渔场在5,000亩芦荡普养鱼区内,开挖了18条集鱼沟,长达86华里,每条沟宽20米,深2.5米。经过几年实践,证明开挖集鱼沟有以下五点作用:一、既能适时春放鱼种,又能保护芦苗正常生长;二、可以增加水体容量,利于分层养鱼,增加鱼类的放养品种和数量,还能改善鱼种的栖息条件;  相似文献   

4.
何星繁 《内陆水产》1994,(11):19-19
目前,不少地方还存在着冬季干塘春季放鱼的老习惯,特别是丘陵山区比较普遍。这对充分利用水面,鱼病预防,养鱼稳产高产都很不利。实践证明,冬至至立春,是放养鱼种的最好时机。所以,冬季成鱼捕捞以后,应抓紧时间放鱼,争取在春节前将鱼种放完,不要推迟到立春以后放养。  相似文献   

5.
<正> 养鱼科技户说:“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以“鱼鳖致富”而全国闻名的横川经验是:“只有冬放鱼种,才能早开食、早生长、早见效益”。现在潢川可供商品鱼高达600万kg,比1978年前“春放”时的效益增大6倍,年创产值5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不少养鱼户养鱼一般采用“春放冬捕”这种传统的养殖方式。实践征明,最好的方法是冬季放鱼种冬季捕捞,即在头一年的“冬至”前后投放鱼种,第2年的冬季捕捞上市。正是“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  相似文献   

7.
南方不少养鱼户一般采用"春放冬捕"的养殖方式养鱼。实践证明,最好的方法是冬季放种冬季捕捞,即在头一年的"冬至"前后投放鱼种,第二年的冬季捕捞上市。"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实践证明,冬至至立  相似文献   

8.
汉中地区野鸭对冬放鱼种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0年以来,汉中地区在渔业生产中,将过去的冬季投放鱼种,改为春季投放。其原因是防止野鸭危害鱼种。但目前在渔业生产单位,仍有争议。一种意见是:冬放改为春放,可以防止野鸭吃鱼,提高放养成活率。另一种意见是:野鸭不吃鱼,冬放改春放,缩短了养殖鱼类的生长期,影响成鱼产量。为了查清野鸭与渔业生产的关系,1980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盐城市郊区楼王乡水产垦殖公司,去年利用低洼地新开挖500亩池塘养鱼,三月上旬放养鱼种,年底全部收益,总产成鱼50.75万斤,亩平均1,000余斤,最高的达1,300余斤。他们取得大面积高产的主要方法是:采取常规和快速养鱼相结合的放养方式,多品种、小鱼种合理密放混养,降低放种重量,增加生长倍数,缩短养殖周期,以放常规仔口鱼种为主,扩大罗非鱼、白鲫放养量。每亩计放春片花白鲢400尾、草、鳊鱼400尾和鲤、鲫鱼、  相似文献   

10.
冬放鱼种     
李泽相 《齐鲁渔业》2003,20(1):34-34
俗话说“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实践证明,冬至至立春是放鱼种的最佳时机,其原因有三:一是此时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二是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三是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  相似文献   

11.
我是林甸县勤俭村的一个普通农民。我靠养鱼和养猪走上富裕路。 1998年我利用自己修建的50亩养鱼池进行养鱼。其中鱼种池面积10亩,共放夏花鱼苗4万尾,其中鲢、鳙鱼占80%,鲤鱼占20%,共产秋片鱼种3 000kg,平均亩产300kg,比1997年提高80kg,秋片鱼种当地价平均每kg8元,产值为2.4万元;成鱼池40亩,平均亩放60kg,其中鲤鱼放养量22kg,鲢、镛鱼放养量38kg,产商品鱼2万kg,平均亩产500kg,商品鱼每kg售价为10元,产值为20万元。渔  相似文献   

12.
《渔业经济研究》1988,(3):45-45
密山县富源乡金沙村周兆民,1987年88亩鱼池,产商品鱼19800公斤,平均亩产225公斤,商品鱼规格由过去尾重不足0.4公斤,提高到平均尾重0.65公斤。纯盈利超过了前两年养鱼纯收入的总和,达42000元,亩纯盈利477元。主要做法是:(一)由放养小鱼种改为合理稀放大规格鱼种,每公斤20尾。每亩放养春片鱼种400尾,比上年少放养20尾。而亩产却比上年增加75公斤,效益比去年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13.
莲田养鱼,是以莲为主,充分利用莲田的水体和大量水草、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有机腐屑等饵料条件,在人工控制下增加鱼产品,做到莲鱼两利.莲田养鱼,主要放养鲤、鲫鱼,搭以草鱼及少量鲢、鳙、鳊鱼(草鱼规格不宜过大过多,以免损害莲叶莲芽);一般宜采取前期育苗、后期养大鱼种或成鱼;鱼种来源可与稻田养鱼配合,实行多级养鱼,轮捕轮放.  相似文献   

14.
<正>俗话说"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冬季是放鱼种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鱼种壮,适应力强,而且冬季水温低,鱼活动力弱,这样在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另外可以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可以较早地疏散精养,促进鱼儿早春生长。因此为了使鱼种能够更好地生长,鱼种的放养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整修鱼塘对条件较差的池塘必须先行改造,使小池塘、浅水塘、死水塘改成适合鱼种越冬生长的大池塘、深水塘、活水塘。即使池塘条件较好,也要进行必要的检  相似文献   

15.
陈志平 《内陆水产》1994,(12):17-17
目前,大多数渔场和养鱼专业户都已形成一种共识,冬放鱼种比春放鱼种好处多,冬放鱼种不仅易于捕捞和运输,降低鱼种的死亡率和减轻鱼种的发病率,而且有利于鱼种的及早疏散精养,适应环境,早开食生长,延长鱼的生长期,从而提高鱼产量。那么,冬放鱼种之际应做好哪些工作呢?  相似文献   

16.
我市长山水库具有得天独厚的养鱼条件,为充分发挥优势,我们同水库的养鱼职工一起,于1981年开始,对该库的鱼种放养情况,进行了历时7年的生产性探索,1986年获得最佳鱼种放养量。这一年共放鱼种3000公斤,经一年的养殖,总产鲜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些渔业生产单位和养鱼专业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多采用鱼蚌混养.为使鱼蚌混养能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鱼蚌混养的池塘鱼种放养量不宜太大.一般地、较合理的鱼种放养量为每亩池塘600尾左右,而育珠蚌的放养量则为每亩500只左右.2.忌放以蚌为食的肉食性鱼类.如在池塘中放养了青鱼、鲤鱼等,将会影响育珠蚌的成活率.3.适当少放与育珠蚌有食物矛盾的"吃水鱼".在池塘中放养较大数量以浮游  相似文献   

18.
<正>投放有收无收在于放,多收少收在于管。鱼种放养莫过春,冬放鱼种长三分。腊水放鱼,鱼种猛长。一草养三鲢,三鲢带一鳙。混养品种多,苗种规格齐。青鱼不脱莳,草鱼不脱暑,鲢鳙不脱伏,宜早不宜迟。鱼种放下塘,驯化有声响。轮捕轮放,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正> 放养制度与鱼种生产一样,都属于养殖基础科学范畴,它所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广泛。这里所讨论的主要指鱼种放养技术的改革。重点讨论鱼种放养及养殖周期、“稀放”精养及多品种混养、“二级放养”解决大规格鱼种来源及轮捕轮放等。我区养鱼历史较短,单产低。其原因除了气候、水情、坑塘条件、技术水平等客观因素较差外,在放养制度上确也存在不少问题,方法比较简单。大量的是属于一次放  相似文献   

20.
秋放鱼种相对"春放",可大幅度增产增收,其好处是: (1)"春放"是指在 4月投放鱼种, 10月捕捞,生长期只有 7个月。而"秋放"是在 10月投放鱼种,次年 10月捕捞,生长期 1年,鱼个体增重 1倍。 (2)如鱼种都集中到"春放",就会给鱼种越冬池造成压力。而成鱼塘养的鱼,都在秋季捕捞,水域空闲。实行"秋放",不仅可使鱼种池和成鱼塘得到充分利用,还可提高鱼种成活率。 (3)"春放"的鱼种,因冬季活动少、摄食少、体力弱,运输中易患水霉病。而"秋放"鱼种正处于生长旺期,体格健壮,不易擦伤患病。 (4)"春放"鱼种,处于农忙季节。"秋放"鱼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