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我国传统封山育林工作粗放经营的现状,提出因林制宜、综合培育的现代封山育林理念及封山育林类型划分的必要性。通过对中德技术合作—密云县古北口镇潮关西沟示范区立地条件、树种结构、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分析,制定了该示范区封育类型划分的因子及量化指标,将该示范区的32个小班划分为3种封山育林类型。本研究旨在将传统封山育林事业推向有计划、有目标、有营林措施的新阶段,推进首都郊县水源涵养和绿化地区的封山育林进程并提供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2.
封山育林类型及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封山育林的概念、意义及对象,进行了类型的划分,并提出了相应的封育措施。  相似文献   

3.
官司河流域马尾松林分现状与经营措施初探魏宗华,刘仕俊,潘攀(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前言通过对官司河流域马尾松纯林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划分了三个经营类型,即:封山育林型、改造更新型、抚育间伐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经营技...  相似文献   

4.
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重新认识封山育林的理念出发,阐述了封山育林的概念。分析了封山育林的特点及封山育林对象。总结了按照培育目的和树种比例分为5种封育类型、3种封育方式。提出了封山育林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金沙江流域有代表性的植被受干扰退化后的天然林为对象,根据天然林的自然特性、演替规律和人为干扰后的退化状况,开展了不同退化天然林类型的干扰体系、不同干扰等级林分类型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并对示范区不同封育对象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选择和确定了划分封山育林类型的原则、依据、指标和参数。在不同类型的天然林退化区采用封禁、封调、封补、封抚、封保5种类型的技术,建立封山育林示范区。  相似文献   

6.
以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综合分析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类法划分经营类型及其配套经营措施。最终研究区生态公益林有林地9 295个小班,划分为37种经营类型;生态公益林灌木林地10 480个小班,划分19种经营类型,经营措施有封山育林、管护型、特种经营型、抚育间伐、低产低效林改造型、幼林抚育型、补植型7种;生态公益林经营措施均以管护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永顺县退耕还林试验示范区模式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永顺县勺哈乡退耕还林试验示范区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与评价的基础上,在各立地类型区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了模式和林种树种配置。示范区内共配置了保土经济林还林模式、土壤保持还林模式、块状混交还林模式、山顶防护型还林模式与封山育林模式等5个模式,在各模式中配置了柑桔、板栗等经济树种和杉木、木荷、青榨槭、桤木、马尾松等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封山育林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植物群落演替理论,结合河南省森林植被的分布现状,将河南省森林植被划分为五个大区,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各区的稳定森林植被群落,并对封山育林典型模式者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封山育林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能有效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质量的技术措施。阐述了封山育林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封山育林的类型,重点介绍了适合山西省实施封山育林的5种模式以及如何加快封山育林进程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植物群落演替理论,结合河南省黄河中游天然林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分布现状,将区域内森林植被划分为三个大区,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各区的稳定森林植被群落,并对封山育林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了封山育林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林木生长量及土壤养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地土壤理化性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变化的程度:封山育林〉林草混交〉刺槐纯林模式〉阳向坡地。封山育林、林草混交、刺槐沙棘混交、刺槐纯林土壤含水量比荒地分别提高了13.44%、7.91%、2.77%、1.03%;封山育林与林草混交模式地有机质含量比纯林分别增加了23.88%、23.88%,全氮分别增加了23.86%、36.2%,刺槐的蓄积量分别增加了67.4%、56.9%。  相似文献   

12.
通过山区农户收入支出的分析,认为畜牧业是山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讨论了3种不同封山禁牧模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封山禁牧对山区农民收入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实施封山禁牧以发展山区林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黄陵县北部山区进行了不同封山育林技术措施对林地灌木种类、林木生长量、蓄积量及生物量等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封山育林5年后,灌木种类增加了忍冬、鼠李和悬勾子;灌木数量增加645株(丛)·hm-2,覆盖度提高了35%,达85%以上;封育林地油松、侧柏的生物量分别为106.5t·hm-2和76.5t·hm-2,分别提高了48.8%和35.3%,封育区沙棘分别与油松、侧柏的混交林蓄积量是150.0m3·hm-2和29.2m3·hm-2,较未封育区增长了67.4%和56.9%;封育后林木生长快,枝下高度增加,林分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Two types of spherical viruslike particles measuring ca. 25–30 nm and 80 nm in diameter, respec-tively, were found both in ringfleck mosaic affected mountain ash and adjacent raspberry bushes in the Bavarian Forest. The smaller particles were also found in symptomless mountain ash in the same forest. The sap from infected mountain ash reacted with an antiserum to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in agar-gel-diffusion test. No reactions were obtained with raspberry or mountain ash sap when tested against antisera to a number of small spherical plant viruses.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辽西地区荒山造林面临的环境、经济、社会、技术等困难基础上,对该区域荒山植被恢复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荒山特点,总结提出封山育林、播种造林、植苗造林三种造林绿化途径,并论述了各途径适宜的立地条件、造林树种、造林方法、技术措施和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对翔实资料的定量、定性分析研究表明:影响燕山低山丘陵油松天然更新的主导因子是人为作用。不同的封禁方式客观地反映了人为作用对油松天然更新的干扰程度。油松更新幼苗、幼树数量在封禁方式上的反映是:全封>季封>季封(林地放牧)>只封林木。本文还从直接和间接两个作用方面,对主导因子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为低山丘陵开展油松天然更新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飞播设计、播前准备、飞播作业、播后管理等环节总结了飞播造(营)林技术,涉及播区选择、树种选择、播种量确定、播种期选择、播区准备、种子及物资准备、播前准备工作验收、通信联络、种子处理及装种、播种质量检查、封育、补植补播或复播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利用TM影像数据,通过遥感解译的方法得到长白山地区不同年份(2000、2004、2007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得出长白山地区各种土地类型在监测时段内动态变化及相互转化的信息,并对长白山地区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昆明市野鸭湖景区的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昆明市野鸭湖景区不同的植被类型及土壤类型设样调查。其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景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有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黄壤、黄棕壤、黄色砂壤等5种类型,红壤、黄红壤、黄壤基本各占1/3,土壤质地大多数是粘壤土。主要成土岩石有石灰岩、砂岩、变质岩(板岩、片岩)、红色砂岩、紫色砂岩等,主要成土母质有残积母质、坡积母质等类型;为酸性土壤,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缺乏有效氮,严重缺乏有效磷,土壤交换性能较差,肥力偏低,且土壤的侵蚀现象明显。据此,应防止景区植被的进一步破坏。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山地乡村景观组成对地表径流水质的影响,以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缙云村山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分类,将其划分为若干汇水单元,从汇水单元角度探讨山地乡村景观的土地利用类型组成、景观格局特征与地表径流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为主,旱地、果园次之,空闲地所占面积比例较少;研究区山地乡村景观类型丰富,部分区域受到一定程度人为干扰,出现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连接度降低等景观问题;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与地表径流水质指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旱地、果园、菜园、农村宅基地、坑塘水面面积占比与之呈正相关关系,林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面积)占比与之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区不同汇水单元景观格局指数与地表径流水质指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分割指数、多样性指数与之呈正相关关系,斑块平均面积、最大斑块指数、蔓延指数、斑块内聚指数与之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