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古老孑遗植物蒙古扁桃为试材,基于Illumina HiSeq XTen平台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蒙古扁桃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和系统发育情况,以期为蒙古扁桃和近缘种物种鉴定、系统发育地位以及早春观赏植物和西北荒漠草地植物的育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蒙古扁桃叶绿体基因组为四分体式结构。其蛋白编码基因共编码26 428个密码子,有29种是偏好密码子。密码子UUU数目最多,达1 034个;密码子GCG数目最少,为137个。编码亮氨酸的密码子数目最多(2 637个),占总量的9.98%;编码色氨酸的密码子数目最少(531个)仅占到1.94%。根据设置参数,发现蒙古扁桃叶绿体基因组中串联重复有16个,SSR位点有31个。SSR大多位于基因间区IGS和LSC区域。SSR中未检测到三核苷酸重复。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发现蒙古扁桃与桃亚属的桃和甘肃桃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通过植物学性状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确认扁桃类植物中野扁桃和矮扁桃是否同物异名或是不同的2个种。从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文献中查找野扁桃和矮扁桃的植物学特征,对2者的描述进行对比,并以新疆塔城的野扁桃为实验材料,扩增其细胞核ITS序列和叶绿体psbA-trnH序列,与GeneBank中下载的矮扁桃的ITS和psbA-trnH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野扁桃和矮扁桃的植物学特征描述基本一致,psbA-trnH序列100%相似,并且在以ITS序列对扁桃亚属所有物种进行构树时以100%的自展值聚在一起。对2者的主要植物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的核质基因序列综合分析,认为野扁桃和矮扁桃是一个种。  相似文献   

3.
扁桃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马艳  马荣才 《果树学报》2004,21(6):552-555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国内外49份扁桃材料的亲缘关系进行了鉴定,使用3对选择性引物组合,每对引物扩增出136条带,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以及不同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不同。在相似系数小于0.68时,大多数栽培品种聚为一类,并可将野生扁桃组、苦巴旦组、榆叶梅,以及桃、中国樱桃、欧洲甜樱桃分开。栽培品种中,同一种源区的大多数栽培品种能聚类在一起。我国的扁桃资源与国外的扁桃资源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桃粉蚜在郑州春季发生规律与桃及其近缘种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郑州地区春季桃粉蚜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鉴定不同桃及其近缘种对粉蚜的抗性,旨在为桃粉蚜的科学预防和桃抗粉蚜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从2月下旬开始,每隔5 d对种植在郑州果树研究所抗性鉴定圃内的桃种质及其近缘种进行粉蚜发生、发展和危害调查;同时于粉蚜发生期采集发生粉蚜的桃树新梢和叶片,对圃内各种质材料进行过量接种,7 d后评价不同种质的抗粉蚜特性。【结果】郑州地区桃粉蚜一般在每年3月上中旬出现,6月下旬以后开始大量减少,集中危害发生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时持续到6月中下旬;桃粉蚜大发生时,新梢、幼叶及成熟叶片均受危害,被害叶失绿并向叶背对合纵卷,覆有白色蜡粉。27份不同来源桃种质均表现感蚜,抗性等级为4级或5级;18份桃及其近缘种质群体中‘榆叶梅1号’群体高抗粉蚜,‘蒙古扁桃1号’群体和‘四道岭野生李’抗粉蚜,‘贵州毛桃4号’群体中抗粉蚜,甘肃桃、山桃、光核桃、西康扁桃等其他群体易感粉蚜。【结论】明确了郑州地区春季桃粉蚜发生和危害特点,拓展了对桃粉蚜寄主范围的认识,鉴定到‘榆叶梅1号’‘蒙古扁桃1号’‘四道岭野生李’和‘贵州毛桃4号’等抗粉蚜种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对蒙古扁桃木质素、晶细胞及水势的诱导作用及其时间效应,探讨了外源茉莉酸甲酯是否对蒙古扁桃产生诱导防御反应.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处理使蒙古扁桃叶片木质素含量增加,中脉周围的晶细胞数量增多,水势下降.3种浓度MeJA处理蒙古扁桃,叶片木质素含量均于第3天增幅最大,至第5天木质素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异;0.10 mmol/L MeJA处理效果显著高于其它2种浓度处理效果(P<0.05).3种浓度MeJA处理蒙古扁桃1d后,叶片水势显著低于对照(P<0.05);处理3、5d后,叶片水势先升高后降低,水势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P>0.05).3种MeJA处理的蒙古扁桃,叶中脉周围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朱强  李瑞  王钰  李永华 《北方园艺》2013,(17):32-34
以蒙古扁桃为试材,采用索氏提取和二氧化碳超临界法提取蒙古扁桃种仁油,利用GC和GC/MS测定分析了蒙古扁桃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以综合开发利用蒙古扁桃资源。结果表明:蒙古扁桃含油率较高,最高达到47.13%,主要由8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5.85%,油酸含量高达69.43%,亚油酸含量26.17%;蒙古扁桃油脂肪酸是西北地区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营养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7.
正长柄扁桃又名野樱桃,是蔷薇科桃属扁桃亚属植物。在防治荒漠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风固沙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其种仁含油量55.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8%,又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为解决毛乌素沙漠缺水缺肥,冬、春季大风影响长柄扁桃栽植成活的问题,自2013年起由花王  相似文献   

8.
 以核糖体DNA 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 ITS 区)作为DNA 条形码 对辣椒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利用收集的17 份辣椒资源,提取总DNA,进行PCR 扩增和测序,并从GenBank 下载辣椒属的主要栽培种浆果状椒(Capsicum baccatum)、茸毛椒(C. pubescens)、灌木状辣椒(C. frutescens)和野生种(C. eximium)、野生种(C. lycianthoides)的ITS 序列,进行系统进化与亲缘关系分 析。结果表明,以野生种(C. eximium)的ITS 序列为参考序列,利用Clustalx 2.1 软件进行比对,发现3 个中华辣椒、茸毛椒和灌木状辣椒在ITS1 区有15 个碱基缺失。以茄科番茄属(lycopersicon)栽培种‘上 海906’作为外类群,在进化树标尺约0.11 处,22 个辣椒属ITS 序列可分为6 个分支。全部一年生辣椒 (14 个)聚在一支。中华辣椒(3 个)和灌木状辣椒聚在一支,表明中华辣椒与灌木状辣椒亲缘关系相 对较近。野生种(C. eximium)、浆果状椒、茸毛椒和野生种(C. lycianthoides)分别单独为一支。  相似文献   

9.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10,(11):195-196
蒙古扁桃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目的】对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 Maxim.)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以蒙古扁桃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筛选出适合蒙古扁桃外植体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0.80mg/L+IAA1.20mg/L+30g/L蔗糖+5g/L琼脂粉,pH值为6.0~6.2;  相似文献   

10.
侵染广东辣椒的辣椒脉斑驳病毒的分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亚飞  裴凡  于琳  何自福    佘小漫  蓝国兵  邓铭光 《园艺学报》2018,45(11):2209-2216
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是引起广东辣椒病毒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明确侵染为害广东辣椒的ChiVMV分子特征,采用分段RT-PCR和RACE扩增方法克隆了ChiVMV广东分离物(ChiVMV-GD)的基因组全序列,结果表明,除poly(A)尾外,ChiVMV-GD基因组大小为9 721 nt,编码一个大小350.44 kD多聚蛋白(位于167 ~ 9 436 nt),5′–非编码区(5′-UTR)和3′–非编码区(3′-UTR)分别含有166和285 nt,5′–末端结合病毒基因组连接蛋白(VPg),3′–末端含有poly(A)尾。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ChiVMV-GD与ChiVMV其他分离物的基因组序列同源率为79.1% ~ 96.9%,其中与来自中国海南分离物(登录号:GQ981316.1)的同源率最高(96.9%)。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ChiVMV-GD与海南分离物聚集在一个小分支,说明与海南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果树为试材,研究了山桃、蟠桃、桃杏、杏、巴旦杏、李子、李子幼林、水蜜桃、黄果山楂、新疆梨、石榴共11个果树原胶的出胶率和出胶量.结果表明:山桃、蟠桃、巴旦杏、桃杏和杏的出胶率和出胶量较大,高达90%的树木都出胶,且单株出胶量多在40~50 g;李子和水蜜桃的出胶率则较小,一般在25%,单株出胶量1~3 g;黄果山楂、新疆梨和石榴未发现出胶.  相似文献   

12.
金叶莸和榆叶梅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叶莸、榆叶梅1年生离体枝条为试验材料,经过6个不同低温的处理,用电导法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并测定低温下植物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对膜稳定性有影响,这2种植物的抗寒性具有明显差异。榆叶梅的抗性较强,而金叶莸较差。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水量对三种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a生的臭柏、榆叶梅、山桃为试材,采用盆栽法,将土壤水分梯度分为4个处理等级(即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基本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15%~25%(T1)、35%~45%(T2)、55%~65%(T3)和不灌水仅靠天然降雨(CK)),分析不同灌水条件对3种园林植物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各处理下的生物量均比对照组有所增加,在T3处理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即臭柏为895.28g、山桃为492.01g、榆叶梅为421.86g。各处理条件下臭柏根冠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山桃根冠比大小为:CKT1T2T3;榆叶梅根冠比除对照外,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3种植物的株高和地径增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且都在T3处理下增大最为显著。经综合评价,3种园林植物的抗旱能力大小为:臭柏山桃榆叶梅。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65%有利于3种植物的生长,其生物量、地径和株高增加普遍显著好于其它处理,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下保持正常生长,为3种园林植物的节水和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哈尔滨市常见的19种绿化植被为主要研究对象,经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19种植被的根、枝、叶内重金属元素(Cu、Zn、Pb、Cd)总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植被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因植物种类、部位及重金属种类而不同。依据植被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能力不同,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榆叶梅和蒙古栎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Zn、Cd的富集和转移能力都很强;垂柳、旱柳、银中杨、梨树、山荆子、山槐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Pb的富集和转移能力都较强;榆树、紫丁香、黄菠萝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的富集和转移能力较强;云杉、山杨、红松、色木槭、暴马丁香、白桦、大果榆、山里红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Zn、Cd的富集和转移能力较强,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Pb富集能力也比较强,但转移能力弱。  相似文献   

15.
几种玉兰亚属植物的RAPD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玉兰亚属的20个材料(含种和品种)为研究对象,用RAPD技术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5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274条DNA谱带,其中262条为多态性带。建立的基于RAPD结果的亲缘关系树形图显示玉兰亚属的基因背景非常复杂,类群划分较为困难,说明中国的玉兰亚属种质资源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6.
‘中扁2号’长柄扁桃是从包头市固阳县高产优良母树的半同胞子代中筛选出的高产优良单株培育的新品种。果实较大,扁圆形,成熟时紫红色,平均单仁质量0.28 g。在内蒙古地区,果实成熟期为7—8月。盛果期平均单株种仁产量0.19 ~ 0.21 kg,折合463.5 ~ 529.5 kg • hm-2。采用嫁接繁殖,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多地种植。  相似文献   

17.
甘肃中部梨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中部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对AFLP引物在40份甘肃梨种质中共扩增出472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404条,多态率高达86%,显示了甘肃中部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任何一对引物可以鉴别所有40份资源,显示了很高的鉴别能力。采用UPGMA聚类分析法构建的系统树在相似系数为0.72时将40份种质分为7个组:西洋梨、新疆梨、白梨(砂梨)、木梨、褐梨组和2个秋子梨组。所有白梨品种与唯一的砂梨品种黄花梨聚为一个大组。形态学上归属不明的品种分别聚类到西洋梨、白梨、木梨和秋子梨组中。研究表明基于AFLP标记的梨资源分类体系可以反映甘肃地方梨品种和类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梨属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梨属40 个品种及类型进行了RAPD 扩增, 根据相似系数进行UPGMA 法聚类,将起源于欧洲的西洋梨与起源于中国的3 个种明显区分开, 起源于中国的3 个种虽未完全各自聚类, 但各材料间都有不同的遗传距离, 证明RAPD 技术可作为梨种质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