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林业科学》2021,57(6)
记述采自中国青海危害青海云杉的松叶蜂科新松叶蜂属一新种:青海新松叶蜂Neodiprion qinghaiicus Wei,WangWu,sp. nov.。本种的锯腹片和阳茎瓣与青杄新松叶蜂很相近,主要形态区别有:触角黄色,栉齿黑色,鞭节Ⅰ—Ⅱ腹缘在侧面观等长(青杄新松叶蜂触角黑色,鞭节Ⅱ腹缘在侧面观略长于鞭节Ⅰ);后翅1 M室腹缘被cu-a截断的部分,内侧长于外侧(青杄新松叶蜂中这2部分翅脉长度相等);虫体瘦削(青杄新松叶蜂虫体粗壮)。体色与同属成员差别较大,可通过头部黑色且腹部黄色无黑斑等特征与中国其他新松叶蜂相区分。提供了中国新松叶蜂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新松叶蜂,又名松黄叶蜂,属松叶蜂科。主要危害油松、赤松、华山松、马尾松、黑松、红松、云南松等松属的针叶。2005~2007年,祁门县马尾松受其侵害,幼虫大量取食针叶,严重影响马尾松的正常生长。一、分布与危害情况新松叶蜂在我国主要分  相似文献   

3.
新松叶蜂,又名松黄叶蜂,属松叶蜂科。主要危害油松、赤松、华山松、马尾松、黑松、红松、云南松等松属的针叶。2005~2007年,祁门县马尾松受其侵害,幼虫大量取食针叶,严重影响马尾松的正常生长。一、分布与危害情况新松叶蜂在我国主要分  相似文献   

4.
简介松叶蜂     
松叶蜂属膜翅目松蜂科,据有关文献记载,本科已知约60种,分为10属。我国已知29种,隶属2亚科,6属。我省有5属,14种,以滇中地区分布较多,主要是南华松叶蜂、祥云新松叶蜂、广西新松叶蜂、永仁吉松叶蜂、楚雄新松叶蜂等。松叶蜂主要危害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黄  相似文献   

5.
利用48种人工合成的松叶蜂性信息素单体在云南进行了祥云新松叶蜂和会泽新松叶蜂性信息素的筛测试验,并分别利用二氯甲烷和甲醛提取的祥云新松叶蜂性信息素粗提物,和祥云新松叶蜂处女蜂进行林间诱虫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人工合成的48种松叶蜂性信息素的单体对祥云新松叶蜂和会泽新松叶蜂雄性成虫无引诱效果,需针对祥云新松叶蜂和会泽新松叶蜂重新进行性信息素的结构分析。利用祥云新松叶蜂性信息素二氯甲烷和甲醛粗提物的诱虫效果不如祥云新松叶蜂处女蜂。但其甲醛粗提物和二氯甲烷粗提物均能诱到祥云新松叶蜂的雄虫,说明该甲醛粗提物和二氯甲烷粗提物中含有祥云新松叶蜂性信息素成分,但由于提取的性信息素浓度偏低,故诱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 丰宁新松叶蜂Neodiprion fengningensis Xiao et zhou,隶属膜翅目,广腰亚目,中国松叶蜂科Dipriohidae.新松叶蜂属Neodiprion Rohwer。是我们1979年在丰宁采集的标本,经鉴定是个新种。目前国内外对此虫尚无报道。此叶蜂分布范围较小,但危害青杆却很严重。因此,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对于消除其危害、控制其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祥云新松叶蜂世代和虫期生长发育情况与云南松物候关系的系统观察,初步掌握了该害虫不同危害期与云南松物候的关系,便于用云南松不同的物候期来测报实云新松叶蜂的不同虫期和危害状况,为防治这一虫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1992 ̄1995年对祥云新松叶蜂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影响种群动态的主导因子是茧期死亡率,茧期死亡主要由天敌引起。由于祥云新松叶蜂幼虫具有驱赶天敌的利己激素,捕食性天敌昆虫对幼虫不能产生明显的控制作用。影响幼虫期死亡率的主要因子是温度。通过死亡率低海拔大于高海拔,同一海拔阴坡大于阳坡。由于祥云新松叶蜂危害云南松老叶,且对天敌抵抗力强,具有持续数年危害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余向军 《湖南林业》2008,(10):29-29
新松叶蜂,又名松黄叶蜂,属松叶蜂科。主要危害马尾松等松属的针叶。马尾松受其侵害,幼虫大量取食针叶,严重影响马尾松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祥云新松叶蜂(NeodiprionxiangyunicusXiaoetZhou)世代和虫期生长发育情况与云南松物候关系的系统观察,初步掌握了该害虫不同危害期与云南松物候的关系。便于用云南松不同的物候期(节令)来测报祥云新松叶蜂的不同虫期和危害状况,为防治这一虫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松叶蜂,又名松黄叶蜂,属松叶蜂科。主要危害油松、赤松、华山松、马尾松、黑松、红松、云南松等松属的针叶。2005—2007年,祁门县马尾松受其侵害,幼虫大量取食针叶,严重影响马尾松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松叶蜂科(Diprionidae)昆虫研究(膜翅目 广腰亚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叶蜂科昆虫的幼虫以针叶树的针叶为食(少数为害种实),常常造成相当严重的灾害,例如1979年云南省保山县董家山一带云南松发生祥云新松叶蜂为害面积达36000亩;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罗武庄和五顶山公社新松叶蜂大发生,1978年为害面积达27000亩、1982年达50000亩,1983年四川省西昌县云南松飞播幼林由于新松叶蜂为害成灾面积达10000余亩;1982年四川省金堂、蓬溪等20余县柏木种实为丽松叶蜂所害,致使种子大量减产。为了弄清我国松叶蜂的种类、分布及寄主植物,以便为研究其生物学及防治方法打下基础,现就已有标本及资料对我国松叶蜂从分类角度出发做一总的研究。共记述我国  相似文献   

13.
祥云新松叶蜂茧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祥云新松叶蜂(NeDdiP,l’o:石ang夕翻ic姗)是云、贵、川三省飞播云南松林区发生和危害严重的新害虫,有关其茧的空间格局尚未有过报道,作者于1988年在这方面作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4.
松叶蜂是宣威地区针叶林的重要食叶性害虫。近年来,通过开展松叶蜂种类的专题调查,发现该区有松叶蜂科昆虫4属6个种,占目前云南省记载6属16个种的37.5%。其中,在宣威分布较广泛且危害严重的是广西新松叶蜂、南华松叶蜂和迪萨小松叶蜂。对这3种主要的松叶蜂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和药物防治试验,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不同海拔和密度的云南松林分内祥云新松叶蜂(Neodiprionxiangyunicus)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该虫的发生和危害与海拔高度有密切关系,与林分密度没有显著关系。其危害局限于海拔1900m以上林分;1850~1900m林分有成群分布,但无危害;1850m以下林分则无成群分布。依不同海拔高度将松叶蜂的发生和危害分为三个类型,分别对不同类型林分松针的韧度、长度、宽度松针干物质、全氮含量、松针油中萜烯类物质种类和含量、松针组织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云南松林分松针韧度、松针表皮细胞厚度、松脂道直径、松针油中萜烯含量组成以及松针全氮和干物质含量与该虫的发生和危害有着密切关系。祥云新松叶蜂发生和危害选择松针韧度低、表皮细胞薄、低氮和低水份含量的高海拔林分。  相似文献   

16.
<正> 云杉新松叶蜂(Neodiprion piceae Xiaoet Zhou)是我国最近发现的一个新种,隶属于膜翅目、广腰亚目,松叶蜂科,以幼虫取食青扦(Picea wilsonii Mast.)针叶。 1979年平顶山林场50亩11-14年生青扦林被该虫为害,40%林木死亡。为了摸清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准确的预测预报及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林木正常生长。作者于1979-1980年对该虫进行了研究,初步整理如下: 一、形态特征雌虫:体长6.7-7毫米。触角黑褐色,基部两节色较浅,有光泽。头部红褐色,上唇、须基部、上颚基部黄色,上颚端部黑红色,单  相似文献   

17.
广西新松叶蜂属膜翅目广腰亚目松叶蜂科新松叶蜂属,是云南松中幼林的重要食叶害虫。近几年在云南江川、宣威、沾益、安宁的温泉等地发生危害猖獗,将数万亩云南松幼林针叶全部吃光。严重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有的连年被害后造成树木桔死。该虫在云南一年发生两代,在滇东北的宣威板桥、沾益以蛹越冬,在滇中江川地区,以不同龄级的幼虫越冬。主要以幼虫取食针叶危害,一、二龄幼虫取食叶肉,将叶脉留下,进入三龄食量增大危害加重。幼虫喜群集。在江川第一代幼虫五月始见,十月上旬出现化蛹,第二代幼虫11月中旬始见,3月中下旬出现化蛹,蛹化于地皮枯枝落叶及表土  相似文献   

18.
云杉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iceacola),属膜翅目,扁叶蜂科,阿扁叶蜂属,是我国新发现种。该虫1983年首次在甘肃张掖地区山丹县大黄山林场发现,危害青海云杉(Picea cassifolia)为食叶害虫。据调查,成灾林区有虫株率100%,虫口密度970~12,000多头/株。蔓延很快,1983年危害150亩,1985年已蔓延到3,500亩。为害严重林分的林木针叶被食尽,枝上结满虫巢(见照片),林木处于濒死状态,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和发育。经四年观察研究,兹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广西新松叶蜂的寄主为云南松,观察记录了广西新松叶蜂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广西新松叶蜂在云南省邱北县1年发生2代,以2龄、3龄及少数4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将其卵产于松针上,4月下旬卵开始陆续孵化出幼虫,10上旬老熟幼虫结茧化蛹,第二代成虫出现在10月下旬,第二代幼虫于11月中旬开始孵化,并以发育不整齐的幼虫越冬.广西新松叶蜂在每天的12:00~15:00时成虫羽化最多,第二代成虫的羽化盛期为4月中旬,雌雄性比为1:0.8,卵的孵化率为83.1%.  相似文献   

20.
广西新松叶蜂生活习性观察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西新松叶蜂(Neodiprion guangxiicus Xiao et Zhou)属膜翅目、广腰亚目、松叶蜂科,分布广西(博白)、四川(盐源)、云南(南华、呈贡、丽江、永仁、广南、昆明、江川、宣威)。幼虫取食云南松针叶,食料不足时,亦取食华山松针叶,大发生时针叶被食光,余下枝梢及枝干,生长受到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