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栽培方式对黔油28号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与黔油28号产量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双低油菜黔油28号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免耕移栽、翻耕移栽、免耕穴播、免耕条播等4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菜的生育期存在差异,移栽比直播油菜生育期长;2)油菜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翻耕移栽产量最高,免耕条播产量最低;3)油菜的经济效益存在差异,其中,免耕移栽、免耕条播和免耕穴播用工比翻耕移栽的用工少27~114个/hm2,总投入减少1 080~4 640yuan/hm2,油菜的纯利润从高到低依次为免耕穴播>免耕移栽>免耕条播>翻耕移栽。  相似文献   

2.
陈梅 《农技服务》2012,29(8):914
为弄清油研817在白泥镇海拔600 m地区种植的最佳群体结构,研究了油研817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移栽9万株/hm2产量最高,产量2 733 kg/hm2;其次是移栽1.05万株/hm2,产量为2 449.5 kg/hm2。白泥镇海拔600 m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为9万~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烟田油菜免耕移栽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德江县现有施肥水平和管理条件下,烟田油菜免耕移栽,采用穴栽双株的定植移栽技术,其最佳密度为9万~12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移栽密度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移栽密度对苏油4号油菜籽产量及关键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在6万~18万株/hm2的移栽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加大,产量以极显著的幂函数趋势增加,增产原因在于通过密植极显著提高了产量形成关键时期的角果皮面积指数;(2)群体总角果数是提高苏油4号产量的关键因子,但每角粒数则是限制其高产形成的主要因素,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较小;(3)不同移栽密度条件下苏油4号油菜籽硫苷、蛋白质和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的差异不显著,但含油率依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4)施纯氮262.5 kg/hm2条件下,苏油4号籽粒产量超4000 kg/hm2的适宜密度为18万株/hm2左右,适宜角果皮面积指数为4.9。  相似文献   

5.
杨天英 《农技服务》2007,24(9):11-11,16
通过对绵油11号6个不同叶龄进行移栽试验,探索不同移栽叶龄对该品种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绵油11号以6~7叶龄移栽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密度对黔油29号杂交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在瓮安县的适宜种植密度,达到高产增收目标,在瓮安县中坪镇艾州村进行了瓮安县黔油29号杂交油菜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黔油29号杂交油菜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寒性,抗病性,且抗倒伏能力强,生育期适中,在瓮安县中坪镇育苗移栽最佳密度为13.5万株/hm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达3 312.90 kg/hm2。  相似文献   

7.
卢爱芳  范友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2):126-127,82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皖油14号移栽密度、纯氮量、氧化钾量对产量的效应,运用微机建立了试验因子对产量效应的三元二次多项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对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变异分析,得出皖油14号双晚茬移栽单产3000kg/hm2以上主要经济性状的量化指标.运用微机对三因子产量效应数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出皖油14号产量≥3750kg/hm2的栽培措施为:移栽密度129795-149700穴/hm2,纯氮321-342k/hm2,氧化钾289.5-309kg/hm2.三因子取平均值时单产为4149kh/hm2.  相似文献   

8.
不同密度对杂交油菜黔油22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杂交油菜黔油22号在贵州省遵义县海拔950 m地区的最佳群体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移栽10.5万~12.0万株/hm2产量最高,产量达2 775~3 270 kg/hm2。  相似文献   

9.
以超级杂交稻"云光14"为供试品种,于2010~2011年在稻免油免、稻免油翻、稻翻油免、稻翻油翻4种耕作方式下,研究了水稻群体质量特性。结果表明:免耕移栽稻在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为2 329.27 kg/hm2,比翻耕稻高14.6%;免耕移栽稻的叶面积指数在最高分蘖期和孕穗期均比翻耕高;免耕移栽稻的净同化率均比翻耕移栽稻略低,但差异不显著。免耕稻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低于翻耕,其中每穗粒数显著低于翻耕,而免耕稻的有效穗数高于翻耕稻。免耕移栽稻的平均产量为9 976.84 kg/hm2,翻耕稻的平均产量为10 041.76 kg/hm2,免耕稻的产量略比翻耕稻低0.6%,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处理对高含油量双低油菜苏油5号产量、产量结构、产油量及品质的差异,并确定其适宜的移栽密度。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油菜籽含油量随着移栽密度增加而上升,移栽密度的增加能有效提高苏油5号的群体角果数,从而获得高产和高产油量。硫甙、蛋白质含量与移栽密度无显著相关性,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芥酸和二十碳烯酸呈增加趋势,其余脂肪酸组分则相对比较稳定,不同处理的品质指标均符合双低油菜标准。苏油5号在施氮量(纯氮)为270 kg/hm2、12万株/hm2的密度水平时的产量和产油量最高,分别达到3513.45、1627.43 kg/hm2。在一定施肥水平下,适当密植,在有利于发挥苏油5号产量和产油量潜力的同时保证油菜籽的双低品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处理对高含油量双低油菜苏油5号产量、产量结构、产油量及品质的差异,并确定其适宜的移栽密度。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油菜籽含油量随着移栽密度增加而上升,移栽密度的增加能有效提高苏油5号的群体角果数,从而获得高产和高产油量。硫甙、蛋白质含量与移栽密度无显著相关性,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芥酸和二十碳烯酸呈增加趋势,其余脂肪酸组分则相对比较稳定,不同处理的品质指标均符合双低油菜标准。苏油5号在施氮量(纯氮)为270 kg/hm2、12万株/hm2的密度水平时的产量和产油量最高,分别达到3513.45、1627.43 kg/hm2。在一定施肥水平下,适当密植,在有利于发挥苏油5号产量和产油量潜力的同时保证油菜籽的双低品质。  相似文献   

12.
王建梅 《现代农业科技》2008,(1):104-104,108
采用油菜板茬移栽和板茬直播2种栽培方式,以耕翻移栽为对照进行油菜轻型化栽培示范,结果表明:板茬油菜移栽较耕翻移栽增效2 754元/hm2;板茬直播油菜高产田块较耕翻移栽增效1 573.5元/hm2;板茬直播较板茬移栽油菜实际减收280.5元/hm2,但免耕撒播因省工省事更易被广大农民接受。  相似文献   

13.
红壤地区移栽密度和施肥配方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在红壤地上不同移栽密度和不同施肥配方二因素显著地影响着旱油一号的产量,其中以处理A2B2(移栽密度为120000株/hm2,施尿素345kg/hm2+氯化钾345kg/hm2+钙镁磷375kg/hm2+硼砂15kg/hm2)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移栽密度对衢鲜3号鲜荚产量及经济性状产生的影响,确定该品种的最佳移栽密度。结果表明,结合生产实际,衢鲜3号在衢州市最佳移栽密度为12.0万~1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同田翻耕育苗移栽、免耕育苗移栽、免耕精量直播3种不同方式对比,了解不同方式对玉米生物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精量直播平均产量为7 876.00 kg/hm2、免耕育苗移栽为8 182.17 kg/hm2,分别比翻耕育苗移栽对照产量8 796.76 kg/hm2减产10.47%和6.99%。但免耕精量直播较翻耕育苗移栽降低劳力、农药、农膜等成本900元/hm2,较翻耕精量直播降低成本1 725元/hm2,投入产出比较高,实现了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6.
为杂交油菜免耕移栽种植方式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杂交油菜贵杂5号为材料,在稻油复种免耕条件下研究了杂交油菜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在苗期和角果发育成熟期,免耕移栽油菜的干物质积累量比翻耕移栽分别高28.25%和29.42%,且在角果发育成熟期达5%的显著水平。在现蕾期,油菜免耕移栽的叶面积指数比翻耕移栽高41.18%。免耕移栽油菜的产量为2 290.18 kg/hm2,比翻耕移栽略低,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免耕移栽油菜的每角粒数比翻耕移栽油菜低,但其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均比翻耕移栽高,同时影响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单株有效角果数,其次是每角粒数。油菜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在终花期呈显著正相关。油菜免耕移栽的净产值为2 744元/hm2,比翻耕移栽高42.99%。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移栽密度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东至地区主栽品种德油五号移栽密度在5.25万~2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2 850~2 900 kg/hm2,且生长势较强、一致性很好,提倡在此密度范围内栽植。  相似文献   

18.
菜油两用油菜品种云油杂2号适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适宜菜油两用油菜品种(Brassica napus L.)云油杂2号的栽培技术。[方法]选用云油杂2号杂交品种进行育苗移栽,进行不同密度、播种期、打薹时期正交试验。[结果]密度在12万株/hm2,9月26日播种,现蕾期摘薹综合经济效益最高,产值19 056.75元/hm2;其次是密度在9万株/hm2,9月26日播种,现蕾期摘薹综合经济效益好,产值16 545.90元/hm2;第3是密度在15万株/hm2,9月26日播种,现蕾期摘薹综合经济效益好,15 190.80元/hm2;最低是密度在12万株/hm2,10月16日播种,抽薹后12~15 cm摘薹综合经济效益最低,5 450.85元/hm2。[结论]云油杂2号最佳栽培技术是密度12万株/hm2,9月中下旬播种,现蕾期摘薹综合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9.
水稻强化栽培的适宜秧龄和栽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杂交稻协优527为材料,研究了在强化栽培条件下适宜的移栽叶龄和栽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叶龄(2~5叶龄)对其产量的影响很小,在强化栽培应用中,可以采用4~5叶龄的带蘖秧苗移栽;在本试验范围内,强化栽培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万穴/hm2~13·5万穴/hm2,此时,后期光合产物积累多,穗、粒结构合理,产量可达最高。  相似文献   

20.
油菜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油菜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移栽的处理比直播的要提前1~3d成熟,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的产量分别为2 431.5kg/hm2、2 502.0kg/hm2;移栽的产量远高于直播的产量;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的净产值最高,分别达10 808元/hm2和10 746元/hm2,因此在油菜生产上可大力推广油菜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