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黄草乌的诱导材料和培养配方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茎段为最适宜的诱导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 2.0mg•L-1,NAA 1.0mg•L-1适宜茎段诱导培养;附加6-BA 2.0mg•L-1,NAA 0.2mg•L-1适宜芽的增殖培养;附加NAA 0.5~1.5mg•L-1适合根的诱导。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猕猴桃高效离体再生体系,试验以猕猴桃离体茎尖和茎段作外植体,在初代培养诱导试管苗成功的基础上,分别以MS和1/2 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的激素组合,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猕猴桃叶片和叶柄芽诱导的影响和对猕猴桃生根的影响。试验发现:在MS+1.0 mg•L-1 6-BA+0.1 mg•L-1NAA的培养基中培养,初代苗诱导成功、生长良好;在MS+2.0 mg•L-1 6-BA+0.1 mg•L-1 NAA的培养基中,叶片和叶柄芽诱导率分别为137.50%和512.50%;在1/2 MS+0.9 mg•L-1 IBA和1/2 MS+ 0.6 mg•L-1 IBA的培养基诱导生根效果好,总根长,平均根长以及生根数均高于其他4组处理的结果;以消过毒的珍珠岩和草炭土(3∶7)为炼苗移栽基质,猕猴桃组培苗的成活率达到80%。试验结果为猕猴桃繁殖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NaCl胁迫对甜高粱幼苗抗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目的】研究了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甜高粱幼苗的抗性酶的活性及MDA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方法】甜高粱幼苗采用水培的方法,设了3个盐梯度,1个对照。【结果】随着NaCl胁迫的加剧(当NaCl浓度大于50 mmol•L-1时)甜高粱幼苗膜脂过氧化程度不断加大,膜系统受到破坏;膜保护酶(POD,SOD,CAT,APX)活性降低,200 mmol•L-1 NaCl处理的酶活下降最大,100 mmol•L-1 NaCl处理次之,使体内酶促和非酶促防御系统均遭到破坏,活性氧含量增加对幼苗产生毒害。其中,100 mmol•L-1 NaCl处理后膜脂过氧化程度较轻,膜系统受害程度也轻于200 mmol•L-1 NaCl处理。【结论】轻度盐胁迫(当NaCl浓度是50 mmol•L-1)时,由于抗性酶的作用,活性氧对膜系统没有产生破坏作用。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抗性酶的活性降低,活性氧的含量不断增加,膜系统受破坏程度也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4.
钙诱导黄瓜幼苗耐盐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芳  郭军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346-349
本试验以黄瓜为试材,研究了在100 mmol•L-1NaCl胁迫下,添加外源钙对黄瓜幼苗耐盐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物量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显著降低,同时脂质过氧化指标MDA含量显著增加,幼苗生长受抑制;添加外源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害,表现为植株生物量增加,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下降,同时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渗透调节能力增强,不同钙处理水平,效果有差异,以40 mmol•L-1 CaCl2处理效果最好,说明外源钙可缓解盐害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诱导其耐盐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凤丹白”胚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以牡丹品种“凤丹白”的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层积时间、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等因素对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0d层积时间对胚萌发的效果最好,MS+Ca2++2 mg•L-12,4-D+30g•L-1蔗糖是胚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诱导率为85%;MS+ Ca2++1.0 mg•L-16-BA+0.5 mg•L-12,4-D+20g•L-1。蔗糖是诱导不定芽发生的最佳培养基;高约1.5cm的不定芽转入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6.
高磷对番茄磷素吸收、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高磷对番茄幼苗磷素吸收、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磷处理(0.66 mmol•L-1 H2PO4-)比较,高磷处理(3.30-6.6 mmol•L-1 H2PO4-)植株生物量极显著降低,叶片无机磷含量极显著提高,而有机磷含量差异不显著;高磷妨碍植物体内磷素向上运输,表现为上位叶与根磷含量比值的下降;与正常磷处理比较,高磷处理磷利用率下降31.25%-37.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合欢叶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本文通过测定合欢叶的乙醇提取物以及各萃取部分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寻找合欢叶中的农用活性物质,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合欢叶(Albizia julibrissin)乙醇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5.0 mg•mL-1时,合欢叶乙醇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率分别为84.62、68.42、55.48和48.81%;EC50分别为0.516、1.110、6.630和9.770 mg•mL-1。合欢叶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正丁醇层与水层的抑菌活性较高。正丁醇层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好,EC50达0.012 mg•mL-1。活性物质主要集中于正丁醇萃取部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云南设施土壤养分累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云南不同区域、不同大棚种植年限的设施土壤养分累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设施土壤耕层养分累积现状为全氮含量范围为0.99-4.15 g•kg-1;全磷含量范围为0.53-5.64 g•kg-1;全钾含量范围为1.15-56.49 g•kg-1;碱解氮含量范围为69.0-368.9 mg•kg-1;速效磷含量范围为6.95-214.9 mg•kg-1;速效钾含量范围为72.8-2654.4 mg•kg-1。随着设施土壤种植年限的延长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现上升的趋势,全钾则有升有降;随着土层深度加深,土壤各养分含量减少,土壤表层呈现养分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9.
铜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丽华 《种子》2006,25(11):63-65
利用不同浓度的CuSO4.5 H2O对玉米浸种,研究铜(Cu2+)对玉米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浓度小于10 mg/L时促进幼苗生长,高出这个浓度时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当Cu2+浓度小于10 mg/L时,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及MDA含量下降,高出这个浓度时则相反;随着Cu2+浓度增大,叶片和根系吸收Cu2+逐渐增加。CuSO4.5 H2O胁迫对根的生长和抗氧化系统及Cu2+的积累比茎叶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0℃高温胁迫处理对观赏凤梨叶片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5℃对照相比,高温胁迫8 h内,观赏凤梨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脯氨酸(Pro)和热激蛋白(HSP)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植株生长也无明显伤害,表明SOD、POD、CAT活性的提高以及HSP、Pro含量的增加有利于缓解短期高温胁迫对观赏凤梨的氧化伤害。之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SOD、POD、CAT活性逐渐下降至对照以下,HSP和Pro含量降低,同时叶片O2-?产生速率加快,H2O2和MDA含量升高,电解质外渗率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气孔逐渐关闭,观赏凤梨植株幼叶、成熟叶受伤害症状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1.
巴西橡胶树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以巴西橡胶树无性系针选2号为试验材料,对橡胶树SSR-PCR反应的5个主要因素:TaqDNA聚合酶、Mg2+、引物、DNA模板及dNTPs进行优化试验。筛选出了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了橡胶树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ul): TaqDNA聚合酶0.8U;Mg2+ 浓度1.5mmol•L-1;引物浓度0.5μmol•L-1;模板DNA 含量50ng; dNTPs浓度 0.25 mmol•L-1。并利用此反应体系,用引物1对14个巴西橡胶树品种进行SSR分析,8%的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显示不同品种间DNA谱带多态性丰富,结果证明,此反应体系是稳定可靠的,这为下一步进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指纹图谱构建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60Co-γ-射线处理小麦-簇毛麦6V单体添加系花粉,并给中国春授粉,在一个M1单株减数分裂中期Ⅰ检测到一个由2条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和一条完整小麦染色体构成的三价体,说明参与易位的2个小麦片段均来自同一条小麦染色体,推测两条易位染色体由相互易位产生。将其中涉及外源大片段的易位染色体称为外源大片段易位(large alien segment translocation, LAST),涉及外源小片段的称为外源小片段易位(small alien segment translocation, SAST)。对后代中两个易位染色体均纯合的植株(LAST’’+SAST’’, 2n = 44)进行顺次C-分带和GISH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大片段易位染色体为T7BS-6VS•6VL,外源小片段易位染色体为T6VS-7BS•7BL,易位断点分别位于7B染色体短臂约FL0.60处及6V染色体短臂约FL0.70处。在M2代群体中检测到7种染色体组成类型,比例为3(LAST’’+SAST’’)∶20(LAST’+SAST’)∶2(LAST’’+SAST’)∶1(LAST’+SAST’’)∶1LAST’∶2SAST’∶22(0型),其中外源大片段和外源小片段易位染色体往往相伴出现。抗病鉴定结果显示抗白粉病基因位于外源大片段易位染色体T7BS-6VS•6VL上。对LAST’+SAST’型(2n = 43)M2代单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GISH研究结果显示,88.5%的后期I或末期I细胞中出现T6VS-7BS•7BL和T7BS-6VS•6VL的共分离。此外,在个别后期I细胞中观察到外源大片段易位染色体T7BS-6VS•6VL发生落后和着丝粒断裂现象,并在LAST’型单株(2n =42)的自交后代中筛选到一个通过着丝粒断裂-融合产生的外源小片段插入易位T7BL•6VS-7BS,这为利用外源大片段易位进一步创制携带抗病基因的小片段插入易位提供了新的思路。还分别获得了T7BS-6VS•6VL和T6VS-7BS•7BL的纯合易位系。  相似文献   

13.
乐东拟单性木兰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旭军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75-178
运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光合蒸腾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光补偿点为65.5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467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24;(2)乐东拟单性木兰在晴天条件下光合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分别在10和16时达到峰值,而在14时到达谷底,表现出午休现象。相关分析表明其影响因子主要是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光合有效辐射;(3)乐东拟单性木兰蒸腾速率日变化近似单峰型,其主要影响因子为大气温度、叶面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4)乐东拟单性木兰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为倒单峰型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