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福建茶叶》2011,(3):62
武夷山市天邑茶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6年,注册资金1 000万元人民币。公司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武夷山(武夷山市旗山工业园区),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拥有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和现代岩茶生产加工工厂,是国内专业从事武夷岩茶种植、生产、销售、研究及中国茶文化推  相似文献   

2.
天邑     
《福建茶叶》2011,(2):67
武夷山市天邑茶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6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公司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武夷山(武夷山市旗山工业园区),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拥有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和现代岩茶生产加工工厂,是国内专业从事武夷岩茶种植、生产、销售、研究及中国茶文化推广的品牌型骨干企业。公司在武夷山拥有茶园上千亩,茶园的品种多为大红袍、水仙、肉桂、铁罗汉、  相似文献   

3.
采集武夷山市岩茶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内10个茶园的土壤、温度、湿度数据,并对这10个茶园内的肉桂茶树鲜叶及其加工制作的武夷岩茶成品茶进行理化成分检测,探讨武夷岩茶的品质与土壤等微域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名岩区的微域环境优于丹岩区,名岩区所制茶叶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4.
大红袍乃武夷岩茶之王。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从80年代初起对大红袍无性繁殖、加工技术进行研究。1994年12月20日,由福建省科委在武夷山市召开鉴定会。出席鉴定会的福建省科委、省农大和省茶叶科研所、农业厅、南平地区农业局等单位领导、教授、专家们一致认为: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生物研究所承担的大红袍名丛无性繁殖、加工技术研究课题,已完成合同所订的任务。大红袍无性繁殖后代,成活率达  相似文献   

5.
《福建茶叶》2009,32(1):54-55
为提升福建省武夷岩茶的质量水平,推动武夷山茶产业的发展,日前,武夷山市依据GB/T18745—2006《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文本启动了全国首创的武夷岩茶国家实物标准样品第四次复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北纬27°、46',东经117°、02',既是旅游圣地,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双世遗产地。武夷岩茶被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所喜欢,由于武夷山市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所以武夷岩茶的病虫害防治是武夷山茶农最关心的事,关系到千家万户,为了更好地指导广大茶农科学防治茶树病虫害,本文将多年来武夷岩茶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的实用枝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栩 《中国茶叶》2004,26(2):29-29
依据国家标准GB18745-2002《武夷岩茶》中有关指标要求,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福建武夷山市名岩茶业有限公司提出申请的“大红袍”企业实物标准样进行了检定。最终确认该批样品(5kg)符合GB18745-2002中“大红袍”茶品质要求,可作为标准样品使用。武夷山市名岩茶业有  相似文献   

8.
正武夷山市自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该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以来,随着武夷山双世遗产品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武夷岩茶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喜爱。武夷岩茶通过近三十多年的发展,至2018年底全市武夷岩茶种植面积达14.8万亩,分布在全市15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2020,(1):67-67
2019年12月3—6日,由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武夷山市茶业局联合举办的“2019年福建乌龙茶(武夷岩茶)加工技术与设备现场观摩培训会”在福建武夷山市召开。此次培训会由培训讲座与现场观摩两部分组成。专题培训会由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孙云主持,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金心怡就“茶叶加工设备研究进展”、中南大学教授汤哲就“茶叶产业智能制造的实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张方舟就“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分别作了专题培训讲座。  相似文献   

10.
科技简讯     
大红袍名丛无性繁殖与加工技术研究课题通过科学鉴定 大红袍乃武夷岩茶之王,但因独此一株,长期以来,人们只能观其树形,难以品尝到其茶味。为了让大红袍这一稀世名丛茶叶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品尝,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80年代初开始就对该名丛的无性繁殖和茶叶加工技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其研究工作已得到省科委的重视和支持,并设立了“大红袍名丛无性繁殖、加工技术研究”的专门课题,由市茶叶  相似文献   

11.
为发扬悠久茶文化,树立武夷岩茶中华名茶形象、适应世界双遗产的更高要求,"2000年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节暨‘凯捷杯'茶王赛"于7月底在武夷山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2.
武夷岩茶烘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岩茶的烘焙技术性强,是形成岩茶特有香气和独特茶汤口感风韵的关键工序。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武夷岩茶的烘焙技术、炖火原则及火功与岩茶品质风味的关系。旨在为武夷岩茶的加工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一)茶王获奖者(6个)乌龙茶武夷岩茶武夷山市岩茶厂乌龙茶闽北水仙建瓯龙兴茶叶有限公司乌龙茶铁观音泉州日香茶业有限公司乌龙茶佛手永春苏坑天源茶厂绿茶品品香牌文洋翠芽福鼎市品品香茶厂花茶茉莉花茶王福安茗春馨香茶叶有限公司(二)金奖获得者(17个)乌龙茶白芽奇兰漳州芗城晨晖茶庄乌龙茶凤凰单丛广东宏伟集团有限公司乌龙茶肉桂武夷山市星愿有限公司乌龙茶闽北水仙建瓯市茶厂乌龙茶“鼎仙岩”牌闽南水仙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永春支公司、永春湖洋镇政府乌龙茶铁观音安溪县西坪镇龙坪村乌龙茶“鼎仙岩”牌佛手福建茶叶进出口公…  相似文献   

14.
肉桂是武夷岩茶的后起之秀。改革开放以来,武夷山市的肉桂品种发展迅速,茶园从1984年的66公顷发展到1997年的2133公顷,十三年增长323倍;产量从1984年的2吨多提高到1997年的257.64吨,增长126.8倍。但由于市场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善,生产者对发展肉桂存在着盲目性,产销一直处于混乱状态。致使1997年肉桂芝茶滞销较严重,给武夷山市茶农造成了经济损失。本文就肉桂岩茶为何会出现滞销和怎样促销进行探讨。一、肉桂滞销原因分析(一)盲目发展,肥培管理跟不上,鲜叶内含物发生变化,影响成茶品质的提高。肉桂品种原产地在武夷山和星村沿着…  相似文献   

15.
茶是我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为社会和谐、人类健康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武夷山是乌龙茶、红茶的发源地,是"茶的王国"、 "茶树品种的大观园"、 "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基地",具有岩茶生长的独特生态环境.武夷山市委、市政府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成立了武夷山市茶业局,并进行了全面的茶业资源普查,又承办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博会,有力地促进武夷山市茶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市现有茶园9.6万亩,年产毛茶5000多吨,产值1亿多元,目前尚有许多茶山被不断开垦出来,然就产品而言,精品茶少、大宗茶多,茶叶商品经济综合指数偏低,严重地制约了该市茶叶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茶叶作为三类产品,贸易异常活跃,但交易的条款也日异苛刻,有机生态化经营模式是茶业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现就武夷山市茶业的发展谈几点建议:1. 巩固岩茶 培育天心品牌1.1 完善茶园管理,力争提高茶园单产目前全市岩茶面积近万亩,平均亩单产不足40kg,产品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该项措施主要是立足在无公害管…  相似文献   

17.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白鸡冠作为传统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一,其独特的外形和滋味,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关于白鸡冠岩茶初制技术的文献较少,文章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武夷名丛白鸡冠加工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白鸡冠加工工艺水平,进一步推动武夷山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武夷岩茶产于碧水丹山的武夷山而闻名天下。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成就了武夷岩茶的绝佳品质,尤其精制工艺,对最终形成武夷岩茶色、香、味、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个人从事茶叶加工的实际经验,浅谈一些武夷岩茶的精制焙火工艺。  相似文献   

19.
谢荣 《福建茶叶》2010,(3):50-51
2009年是武夷岩茶收获颇丰的一年,举国上下的武夷岩茶热使得产品供不应求。为了迎接这个大好形势,生产企业不断添置高新加工设备、不断提高茶叶加工工艺以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20.
武夷岩茶生产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夷岩茶主要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目前有茶园面积13万亩左右,茶叶产量约7000吨,茶叶总产值10多亿元,茶叶企业(包括小作坊)有2000多家,茶叶是武夷山人民致富的第一产业。武夷岩茶产区除水仙、肉桂主栽品种外,现有名枞、单枞众多,如茶王大红袍就有拼配大红袍和纯种大红袍之分,拼配大红袍由水仙、肉桂及其他品种、甚至陈茶拼配而成,而纯种大红袍也有奇丹、北斗1号等不同观点。名枞如水金龟、铁罗汉、半天妖、白鸡冠,还有向天梅、胭脂柳、留兰香、玉麒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