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保护湿地、维持湿地的生态功能,对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龙湖湿地共有高等植物65科188属295种,其中草本类植物多样性较高,湿地植物和灌木多样性较低。从群落角度看,水生植物多样性较低,且群落层次也不丰富,具体表现为水生植物比较单一。尤其是挺水植物主要包括荷花和芦苇,其他植物不但种类较少,而且数量也少。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提升植物多样性、改善生境的建议,以期为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水生植物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基础上,阐述了水生植物的4种主要类型,重点从生态功能、色彩层次、空间布局、水岸线等多角度分析了水生植物在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应用,以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社会经济功能及生态环境功能。  相似文献   

3.
简要阐述了昆山湿地公园景观提升改造中的植物设计理念、陆生植物及水生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以期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历史进程、地理位置还有城市建设上都有特殊的地域性。虽然城市湿地公园的数量很多,关于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理论还不完善。为了构造北方生态城市与完善哈尔滨市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理论,从调查分析哈尔滨市方台湿地公园的植物情况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着哈尔滨湿地植物的生长及其景观的营造、湿地陆生及水生植物景观单一,同时将湿地公园划分为4个功能区,即湿地生物圈保护及恢复区、湿地缓冲与科普教育区、观赏休闲区、建筑与游乐设施区,并对其进行规划,提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水体植物景观设计、陆生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建筑周边植物景观设计、地形植物景观设计和园路植物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5.
陆福元 《上海农业科技》2010,(1):114-114,116
水生植物是湿地的重要构成要素,对湿地的生态平衡、塑造湿地景观特色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常熟市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在湿地建设中科学合理营造湿地,突出水生植物景观特色,构建湿地水生植物景观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在水生植物种植地要求、种植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马潇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43-6645
探讨了湿地植物的配置方法,认为在植物种类选择方面,水面应以水生植物成片种植为主,陆地以乔灌草搭配种植为主;在湿地植物配置方法上,应注重湿地植物的色彩景观营造,并将乔灌草搭配种植,营造陆地空间层次景观。以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公园概况及其植物配置现状,指出其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湿地水生植物景观单一,陆地植物选择及配置单一。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方法,以营造多样性的生物景观序列,构建丰富的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提升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水平和充分发挥湿地公园功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是湿地公园必不可少的造景要素,笔者根据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特点,从规划方面对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及恢复区、湿地缓冲区及湿地展示区、游憩活动区、服务设施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植物实际所处环境状况,将湿地公园划分为水面、堤岸、浮岛、园林建筑周边、陆生、园路等生境类型,探讨了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最终以求达到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生态与景观效益兼具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水生植物在园林湿地景观中既具有观赏美化环境的功能,又具有调理改善水质的作用。本文以汉中市一江两岸汉江滨水生态公园为例,对水生植物在滨水生态湿地公园中的应用做出了分析,对于丰富湿地景观、美化提高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长沙市各水域及湿地水生植物的调查,初步统计出长沙市水生植物有66种,分属35科54属。其中包括挺水植物40种,漂浮植物6种,浮叶植物9种,沉水植物11种。水生植物是城市水域及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生植物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水生植物的生活习性、功能等进行分析,为当地水生植物引种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西溪湿地共有水生植物100种,隶属38科,其优势种为芦苇、芦荻、再力花、茭白、旱伞草、慈菇、菖蒲等7种;(2)西溪湿地水生植被可划分为挺水、浮水、漂浮、沉水4类;(3)分布面积达0.85km2,其中挺水植物0.60km2,浮水植物0.13km2,漂浮植物0.10km2,沉水植物仅0.02km2.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园林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探讨:以上海西沙湿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湿地公园植物景现的设计方法,结合上海崇明西沙湿地,分析其水生植物、湿生植被等主要植被的构建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植物景观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生态恢复学、植被演替理论等为理论支撑,借鉴LID技术在湿地生态修复的应用,结合对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本身植物资源的调查,通过对不同植物的配置选择,构建起了多样的新旧植物景观模式,用以探索科学合理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以期恢复湿地公园植被生态多样性,提升视觉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19年4—8月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植物进行实地调查,建立RDA线性模型作约束化主成分分析,分析群落样方中环境因子与群落间的关系及其对群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滇池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共25科36属47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种类及数量较以往有明显增长,植株种植密度较大,南滇池湿地公园水质情况有所改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与水体化学需氧量、总磷呈正相关,Simpson指数与pH值呈正相关。其中物种丰富度呈现出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物种多样性表现为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物种均匀度呈现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化学需氧量、总磷对水生植物群落物质丰富度影响显著,pH值直接影响物种多样性指数,而氨氮与总氮则与各指数呈负相关。南滇池水生植物群落与水体总磷、化学需氧量总量相关,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直接影响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刘辉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33-135,147
对汶上县莲花湖湿地公园植物组成、配置情况及植物配置特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莲花湖湿地公园主要栽植的乔木有35种,灌木18种,草本植物11种,藤本植物7种,水生植物8种。局部景观多样性欠佳,造景缺乏层次感;植物配比失当,规划欠妥,水生、湿生植物种类不够丰富;绿化养护不规范,管理混乱。建议对公园部分植物的种类、数量和配置方式进行调整;加强养护管理,充分发挥植物的特色;增加乡土特色树种与水生、湿生植物的种类,丰富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6.
在概括介绍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实地调研,分析了生态恢复原理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并对今后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中应用生态恢复原理进行植物景观营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上海塘桥公园内水生植物之间、水生植物与岸边植物、水生植物与建筑小品配置,及对影响水生植物景观因素的分析。概括了塘桥公园水生植物景观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贾汪南湖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衍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8-21849,21867
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可提高城市生态结构,改善城市景观面貌。以贾汪南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为线索,介绍了景观特质营造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南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景观策略。从生态、人文、美学的角度说明了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方法,提出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与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祝琳  祝钰  董丽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2):239-244,271
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比较了南四湖区现有的4个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物种和群丛多样性,并对4个湿地公园水体的pH、电导率(EC)、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cr)进行了检测,其中以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了植物群丛分布对湖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四湖区4个湿地公园(简称W、T、B、P)共有水生植物43种,隶属于26科36属,以莎草科种数最多,其次是禾本科和睡莲科。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比较显示TWBP,群丛多样性则是WTBP。4个湿地公园水质均属于中性偏碱性,化学需氧量以B(26.03~41.56mg·L-1)最高,T(9.22~16.98mg·L-1)最低,总氮、总磷含量均以B(TP:1.04~1.89mg·L-1,TN:4.50~5.17mg·L-1)最高,整体水质状态以T最好。不同植物群丛间水体总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芦苇和长苞香蒲群丛水体的TP、CODcr较低(TP比CK低97.40%和95.30%,CODcr比CK低44.70%和35.60%);芦苇和茭白群丛水体的TN较低(TN比CK低77.30%和73.40%),初步证明了自然植物群丛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岭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功能区域,讨论岭南湿地公园的多种植物配置模式。指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的设计,必须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遵循湿地植物的生态位特征,模拟相同地带性乡土湿地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