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刁玉静  方钊  张春全 《农技服务》2008,25(7):102-103
阐述了南阳市园林绿地网络的布局,分析了南阳市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的特点,探讨了南阳市园林绿化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南阳市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地势呈阶梯状,以河流为骨架,构成向南开口与江汉平原相连接的马蹄形盆地。南阳市现辖1市2区10县,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各占1/3。南阳市历史文化悠久,所辖小城镇风景秀丽,民风淳朴。  相似文献   

3.
为不断提升南阳市中医药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开展座谈、查阅文献等方式,对南阳市中药材种植情况展开调研,了解南阳市中药材产业的种植现状,分析南阳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的优势,找准制约南阳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的因素,对南阳市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从南阳市水稻种植面积、单产、总产、生产效益,以及光照、降雨等方面对南阳市水稻生产进行了全面分析,针对目前南阳市水稻种植面积减幅较快而影响生产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丰富但农业灌溉利用率严重不足、水稻生产比较效益低、水稻生产面临科技投入不足和规模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发展方向,对保障南阳市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龚云平 《河南农业》2015,(2):16-17,29
加快南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统筹南阳市城乡发展,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南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全国各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典型为南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南水北调工程和农运会的召开提供了建设契机,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政策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南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面临着资金短缺、基层组织不完善、模式单一、农民权益受损等制约因素。要进一步加快南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抓好产业建设,注重组织建设,确保合理规划,切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6.
薄育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271-10273
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建设生态宜居的“绿城、水城”为目标,结合地域的地理、人文历史和资源优势构建南阳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内容为“两轴、两环、三片、四点、八脉、十园”。分析了绿地系统现状和存在问题,认为应利用过渡性植被资源优势完善园林绿化物种多样性规划、促进行道树种多样化,分析建议把独山森林公园改建为植物园,规划月季、药类等多个专类园。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南阳市科技信息中心从2000年开始互联网站的建设工作,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三年多的发展的历程。三年多来,南阳市科技信息中心的网站从无到有,从当初的三四台微机发展到今天六台网络服务器,几十台微机;从刚开始的单纯的网站建设,到今天的网络建设、软件开发、ERP、MIE、广告、带宽影音等多元化发展。南阳市科技信息中心的网络建设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南阳市科技信息中心在建网之初,就很明确地确定了网站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南阳市科技信息网”是为促进南阳市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展示南阳市科技事业的整体形象,为市科技…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南阳市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包括小气候、耕作习惯、施肥习惯、品种选择、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等方面,以期提高南阳市小麦产量和效益,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南阳市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对南阳市粮食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多年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提出2014年南阳市夏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包括预防伏草、早衰、空秆秃尖和倒伏,防治病虫害,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阳市绿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绿豆生产适宜的气候条件及南阳市的气候条件,并从选地、整地、选择优良品种、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南阳市绿豆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奎奇  赵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66-7168
笔者选取了淮安市楚州区、洪泽县进行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研究,采用了景观格局指数法分析了2区域2000年相关景观格局指数。研究表明:①2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区别较大,其中洪泽县受人类干扰较少的景观类型占52.52%,而楚州区仅为14.24%,这也受客观因素制约。②2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按平均斑块面积由大到小排序,楚州区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林地;洪泽县为水域〉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③2区域景观要素类型的结构特征表明楚州区较洪译县耕地破碎度、空间导质性更大;2区域斑块数量均较多,但洪译县斑块密度更小,且其建设用地景观形状更趋于规则;两区域的水域景观差别显著;两区域林地、未利用土地景观面积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其景观形状指数差别也不大。④2区域总体景观特征表明,洪泽县景观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相对较高,优势度指数、破碎化指数相对较低。该研究总体反映了在研究区域的人类活动处于过度状态。  相似文献   

12.
杜松翠  魏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50-15553
借助昆明市1∶20 000卫星影像图以及10 m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以五华区绿化主管部门统计的绿化数据和实地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选取城市绿地斑块平均面积、景观破碎度、景观连接度3个能够反映景观空间特征的指标参数,对昆明市五华区主城区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3个指标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五华区主城区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特征存在城市绿地以小型斑块为主,斑块平均面积较小;城市绿地斑块小而碎,绿地景观破碎度较大;绿地斑块间景观连接度较弱,生态廊道宽度较窄,不能充分发挥景观廊道的生态效益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的意见和建议,为优化和创造五华区优良的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特征及构建生态安全的景观生态格局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孙艳玲  郭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49-7951
选取天津市区及周边的北辰区、西青区、津南区、东丽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3年和2001年的30 m分辨率的TM遥感影像,在ArcGIS 9.3的支持下,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域的景观结构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景观总体构成比例变化较大,各类景观组分面积百分比随时间推移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减。耕地面积减少,比例由32.7%降至29.2%,下降了3.5%;绿地面积减少,比例由27.4%降至20.4%;水域面积减少,比例由26.1%降至23.7%;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取代了耕地的优势景观地位,比例由13.8%增至26.8%。②到2001年,研究区景观斑块总数达99 366块,比1993年的52 832块多出近一倍。③城市化水平提高和人为干扰强度增大导致景观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破碎化程度加强。通过对天津市城市景观结构动态变化的分析,可更好地认识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各要素的演变趋势,合理规划城市格局和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设计为大桥新区一号路(金兰大街)道路红线范围内的绿化设计,道路宽60米,道路绿化率30%以上。植物配置上采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方式。本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植物在绿化道路中多方面的功能作用,特别是组织交通和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到以人为本,使机动车、行人在道路系统中能和谐相处,突出了道路景观的亮点。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特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运用景观分类生态原则和群落生态学原则,建立了武夷山风景区景观二级分类系统。其中,一级景观包括马尾松林、杉木林、经济林、竹林、阔叶林、茶园、农田、河流、居住地和裸地10个景观类型,二级景观包括马尾松幼龄林、中龄林、近成熟林和成过熟林4个景观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各景观类型的生态特在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期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6.
曲林静  杨木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59-17762
在广州“城市南拓”的背景下,以番禺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在GIS的支持下,基于Fragstats软件平台,采用景观指标和梯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梯度分析和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来定量表现城市化与城市景观的空间格局的变化是可行的,在“城市南拓”的实施中,番禺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同土地利用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宁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97-13599
从使用者的生理、心理、情感的行为需求以及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行为需要出发,对"金地国际城"居住小区的人性化景观服务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城市居住小区人性化景观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8.
郑文娜  赵林森  王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10-6611,6642
昆明市五华区和盘龙区是昆明的两大主要城区,近年来对两城区的公共绿地进行了大量的建设与改造,并取得了一定的绿化效果。该研究抽样调查了昆明市盘龙区和五华区的主要公共绿地,在建立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公共绿地植物景观进行评价与比较,得出了昆明市公共绿地植物景观模式的主要特征及两区在公共绿地的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以期能为昆明公共绿地的景观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城区中道路景观设计——以九江市城西港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菁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41-7942
分析了中国新城区道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道路景观设计策略,并从九江市城西港区道路景观设计入手,对新城区道路景观设计加以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源远  李保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34-15436,15439
采用2009年10月5日的QuickBird卫星影像,分辨率为0.61 m,在MapGIS中分别对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3所大学校区进行影像解译判读分析,结合实地调查,建立解译标志,对图形进行校正,得出3个校区的3所学校景观层面的景观指数,景观类型层面的斑块分维数及斑块形状指数,用于比较3所大学的校园景观环境,分析各校区景观格局的差别,最后提出合理布局,保持原有地貌、地形,合理设计校内景观,增加校园景观的人文建设的建议,旨在为大学校园建设的景观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