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桃小性诱剂进行田间诱测,根据雌蛾量的消长,结合温湿度的变化进行田间预报和防治验试。现将蛾量消长与温、湿度变化关系分析如下:在吴堡县柳壕沟苗圃枣园诱测,田间诱测蛾量出现两次大的高峰,分别在6月26日、8月22日。两个高峰期间隔56天。据观察,桃小食心虫在吴堡枣区完成一个世代历期(除越冬代)约为56天左右(成虫为6~8天、幼虫24~25天、茧蛹16~17天)。可以认定,这两个蛾高峰分别以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为主。当旬平均气温达17~19℃,相对湿度稳定在70%左右时,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大量出土。  相似文献   

2.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以下简称桃小)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是乐陵枣区历年危害枣果的一大害虫,蛀果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时达50%以上。由于越冬幼虫出土期长,且受降雨情况的影响很大,在生产中如何确定经济有效的防治适期,是防治上必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在1982—1987年利用性诱剂诱蛾,观察蛾量消长规律,以期达到预剂防适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槐小卷蛾性诱剂的合成与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宪佐  李维维 《林业科学》1996,32(2):150-153
槐小巷蛾(CydiatradiasMeyrik)性诱剂的主要成分为(反、反)-8,10-十二碳双烯-1-醇(简式ESE10-12:OH)。从两个易得的C6原料出发,通过Grignard偶联反应合成了这种性诱剂。林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ESE10-12:OH对槐小卷蛾具有强烈的引诱作用,诱蛾量的变化能及时而准确地反映林间槐小卷蛾的发生与消长情况,从而为进行适时而有效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枣园应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试验,摸清了桃小在张掖市的发生规律,桃小在临泽小枣上年发生2代,发生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下旬。船型诱捕器诱蛾效果明显好于三角型诱捕器。枣园悬挂性诱芯可以有效降低幼虫蛀果率,防虫效果与树冠喷施农药相当,还可减少田间农药施用量,降低农药污染及残留。  相似文献   

5.
<正> 梨小食心虫,成虫危害规律受湿度影响较大,其危害时间长,面积也越来越大。如何及时、准确防治?我们自1985年起,在冀县南榆林果园应用梨小食心虫诱芯,测报田间蛾的发生高峰期。实践证明:含梨小性外激素的诱芯诱蛾  相似文献   

6.
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和苹果蠹蛾性诱剂田间诱蛾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苹果蠹蛾性诱剂、桃小食心虫性诱剂测报和防治苹果蠹蛾和桃小食心虫2种害虫,试验设置2组诱捕器,分别为单放苹果蠹蛾性诱剂和单放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各1枚,以及1个诱捕器内放入苹果蠹蛾性诱剂和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各1枚,比较不同诱捕器处理诱蛾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苹果蠹蛾性诱剂单用诱芯,诱集雄虫的数量平均占到总量的21.10%;苹果蠹蛾与桃小食心虫诱芯合用,诱集苹果蠹蛾的数量平均占到总量的78.90%,2种方式存在极显著差异。苹果蠹蛾性诱剂在和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合用时,对苹果蠹蛾的诱捕能力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木蠹蛾性诱剂的合成与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eris Staudinger)雄蛾触角对标准化合物Z3-14:Ac、Z3E5-14:Ac、E3-14:Ac和Z9-14:Ac有明显的电位反应。但林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只有Z3-14:Ac对小木蠹蛾具有显著的引诱活性,且具有专一性。一个含500μgZ3-14:Ac的诱捕器日平均诱蛾2.66头,为一头活雌蛾日诱蛾数的1.8倍。成虫发生期诱蛾量的变化能准确反映林间小木蠹蛾发生与消长的情况。性诱剂Z3-14:Ac的发展,为小木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彬县是我市红枣的集中产地。该县地处北纬34~35°,海拔715~1500米,年平均气温9.3~11.1℃,年降雨量550~600毫米。在桃小食心虫发生期6~9月的平均温度21.7℃,旬平均降雨量33.8毫米。1983~1985年三年来我们用桃小性信息素对桃小食心虫在该地的年发蛾盛期进行了性诱观察,基本上摸清了该虫在我县发蛾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别名:桃蛀果蛾,是重要的经济林蛀果害虫。性诱剂是防治桃小食心虫的重要手段。通过2年应用防治试验,总结出桃小食心虫成虫羽化初期、高峰期、末期,为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 Wa(?)singham)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简称桃小,俗名枣蛆。幼虫为害枣果,是枣实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该虫在我区为害日趋严重,虫果率常达80%以上,造成红枣减产和影响果实的经济价值,使枣产区人民在经济上遭受很大损失。所以,对桃小的防治是枣区人民急待解决的问题。作者于1983—85年,在桃小发生严重的行唐县,应用性诱剂适时指导,开展了综合防治试验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江苏鳞翅目蛾类昆虫资源变化趋势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以黑光灯诱集为主结合林间采集昆虫的方法,开展了江苏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共查得林业有害昆虫种类937种,其中以鳞翅目蛾类昆虫种类数量为最多,分属28科617种,属江苏新记录的294种;就蛾类昆虫与1980年病虫害普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其种类结构、主要害虫的种群数量、大发生型害虫的种类、发生频率和种群消长规律等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赤松毛虫性信息素次要组分林间诱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赤松毛虫成虫羽化的高峰期至羽化末期进行了性信息素诱捕器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性信息素辅助剂的3组分诱芯,其诱蛾量明显高于单组分诱芯,3种组分的比例影响诱蛾数量;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含有性信息素抑制剂组分的活体雌蛾的诱蛾量高于不含有性信息素抑制剂组分的诱芯,可见次要组分中的性信息素抑制剂,在特定条件下(成虫羽化高峰期,性信息素浓度过大的情况下)可以起到增加诱蛾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的合成与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和触角电位初步确定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为顺-7-十四碳烯醇(Z7-14:OH)、顺-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Z7-14:Ac)和反-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E7-14:Ac).应用本实验室人工合成的标准化合物在不同地点进行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Z7-14:Ac、E3-14:Ac和E7-14:Ac 3种化合物按10:10:1配成含量为500 μg·个-1的诱芯,其诱蛾效果最好,诱蛾量能准确反映林间沙棘木蠹蛾发生与消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杉梢小卷蛾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以幼虫侵蛀杉木嫩梢,使杉梢枯死,严重影响立木的生长,是杉木主要害虫之一。 近几年来,此虫在金坛县普遍发生。1977年调查:方元茶场5年生杉木,主梢被害率在50—70%,雪布公社上阳大队新造杉木林主梢受害率在12%,主梢受害后,年平均高生长量为51.9—53厘米;而未受害的杉木,年平均高生长量为70.9厘米。因此,我所从1976年开始,连续4年,通过野外定期查虫观察、剥被害梢、室内饲养及点灯诱蛾等方法,对杉梢小卷蛾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防治初步试验。 一、生活史 杉梢小卷蛾在我县,一年发生2—3代,以第1、2代幼虫危害最严重,少数分化为第3代。各代幼虫发生期:第1代  相似文献   

15.
自制诱芯和糖醋液诱捕器以不同间隔距离对栎线小卷蛾成虫进行诱杀,结果表明:自制诱芯的三角胶粘式诱捕器诱蛾量极显著高于糖醋液诱捕器;田间诱捕器设置间距为15 m时,诱蛾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是白城地区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多年来,间断性地多次局部成灾,影响林木生长,经济损失较大。一九七四、一九七九、一九八○、一九八一年,在镇赉县莫莫格林场、大安县安广林场,该虫断续表现出短周期性发生,每次发生面积均在3,500亩以上。为了掌握杨扇舟蛾自然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原因,调节种群数量,控制为害,我们从一九八一年开始进行了该虫自然种群数量消长的探讨。杨扇舟蛾自然种群数量消长,主要是研究生殖力、死亡力。生殖力方面,作了蛹重与雌蛾率的关系;每年各世代雌蛾平均产卵量等方面的研究。死亡力方面,研究了种群各世代的  相似文献   

17.
油松球果小卷蛾性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林间测试,筛选出了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margarotana)性诱剂的最佳配方、使用剂量和林间设置方式。利用人工合成的性诱剂进行了雄蛾昼夜反应节律、发生期、生发量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右玉沙棘木蠹蛾成虫种群动态变化现状,利用沙棘木蠹蛾性诱剂在林间开展监测试验,并与2006年至2009年间的监测数据相比。结果表明,2006年至2009年沙棘木蠹蛾发生程度大幅度上升,而到2019年沙棘木蠹蛾的发生程度明显降低。沙棘木蠹蛾性诱剂在林间的监测和诱集效果明显,优势突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连续5年采用黑光灯诱蛾、糖醋液诱蛾、室外养茧和田间观察等方法进行柿举肢蛾测报研究。结果表明:黑光灯测报方法简便易行,测报结果准确,而且黑光灯具有诱杀柿举肢蛾成虫的作用。在采用黑光灯诱蛾测报的发生期适时防治,好果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竹螟成虫灯诱结果的统计分析,竹螟的诱蛾量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76%,其中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的增长更是达到了233.5%,成虫数占其总诱蛾量的78%。表明竹螟虫口增长趋势明显,而竹织叶野螟的增长趋势更为显著,仍为优势虫种;竹织叶野螟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5月18日—6月8日,其诱蛾量占总诱蛾量的84.32%;根据竹螟成虫诱蛾量预测幼虫的发生量与实际调查幼虫发生量相比较,准确率可达到9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