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酸竹实生苗培育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福建酸竹实生苗场圃发芽率可达 2 2 % ,9~ 10个月幼苗在大寒、立春、雨水季节移植成活率分别为6 4%、97%、71% ,播种幼苗经过 1a的培育 ,其分蘖苗平均高可达 12 0 6cm ,平均地径可达 0 1715cm ,行鞭率为 10 7%。  相似文献   

2.
以1~7年生的银杏半同胞家系实生苗为材料,探讨超级苗选择的遗传基础和方法。结果表明:11~7年生苗的同龄个体间的苗高、地径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1~3年生苗的同龄个体间苗高变异均大于地径变异,同时苗高较容易测定,因此1~3年生银杏超级苗选择宜以苗高为主,兼顾地径等形质指标。3随着苗龄的增加,苗高测定趋于不便且不能准确测量,而地径测量相对容易且准确度高,因此4年生及以上苗龄的超级苗选择宜以地径为主,兼顾苗高等形质指标。4基于苗高均值加上2倍标准差作为选择标准进行初选,兼顾地径等形质指标进行复选,最终在供试的64000株7个苗龄的银杏实生苗中选出超级苗共计1744株,平均入选率为2.8%;基于地径均值加上2倍标准差作为选择标准进行初选,兼顾苗高等形质指标进行复选,最终在供试的64000株7个苗龄的银杏实生苗中选出超级苗共计2732株,平均入选率为4.3%。选出的超级苗表现出较高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云南龙竹实生苗质量,以其半年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以地径、苗高、每丛株数为苗木质量分级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法及标准差法确定苗木质量等级。结果表明:云南龙竹实生苗苗高、地径与其他生长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苗高、地径和每丛株数作为苗木质量等级划分的依据是可行的。经综合评定,确定云南龙竹半年生实生苗质量分级标准为:Ⅰ级苗高度≥37 cm、地径≥3 mm、每丛株数≥4;Ⅱ级苗27≤苗高<37 cm、2≤地径<3 mm、3≤每丛株数<4株;Ⅲ级苗16≤苗高<27 cm、1≤地径<2 mm、2≤每丛株数<3株。研究结果可为云南龙竹苗木等级进一步划分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佛山方竹母竹移栽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金佛山方竹不同母竹栽植成活率试验、不同栽竹时间成活率试验、不同肥培抚育措施试验结果比较得出:在用金佛山方竹母竹移栽造林中,母竹应选用2~3 a生2株以上为一丛的方竹;金佛山方竹栽植的最适季节是12月、2月、3月;栽植后要加强肥培抚育措施,及时松土、锄草、埋青、施肥,造林3 a后竹林郁闭度可达50%。  相似文献   

5.
根外追肥对秃杉一年生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秃杉1年生实生苗进行根外追肥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结果表明:根外追肥对苗木的高、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追肥5个月苗高达21.3~26.0 cm,地径为0.39~0.47 cm,而对照则分别为17.7 cm和0.27 cm。不同肥料对苗木高、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差异显著,其中大肥王、复合肥对苗高、地径的增长效果较好,其苗高分别比对照增加55.45%、74.55%,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67%、141.6%。在秃杉实生苗培育生产上可首选复合肥进行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香椿抗寒速生种质,以3年生山东种源的香椿优树实生苗为材料进行生长变异研究及早期优选。T检验显示,香椿实生苗的株高、地径和胸径的株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变异系数为0.2042~0.3011。相关分析显示,株高与地径、株高和胸径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两个主成份的贡献率分别为60.936%和23.818%,Y1主成份与3个指标均呈现正相关,Y2主成份与株高和地径呈负相关、与胸径呈现正相关。按照M+4S标准综合筛选出4株香椿优株,其树高、地径和胸径平均为281.5 cm、46.0575 mm和23.79 mm,遗传增益较M+4S分别增加8.08%、0.40%和7.46%,入选率0.8%。综合以lyz10香椿优株最佳,其树高、地径、胸径遗传增益分别较M+4S增加32.84%、4.46%和29.14%。  相似文献   

7.
在金佛山方竹中心分布区内,选择低质低效的天然次生林,建立密度等级试验区。经过5年的研究,乔木层密度1623株/hm^2~2587株/hm^2、方竹林层片密度87632株/hm^2、平均胸径0.86cm的林分,适宜的经营密度为4.5万株/hm^2。在由保留林分、1年生竹、笋产量径级结构,林分和间伐物特征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中,间伐和产笋是方竹异龄林系统的输出部分,1年生竹的径级结构通过影响保留林分的径级结构进而影响林分的特征指数。分析表明,采笋直接影响蓄竹质量、林分质量,适度间伐可优化方竹林分的年龄结构、径级结构。因此,蓄竹、间伐和采笋措施是提高金佛山方竹林分质量的3种主要手段,三者互为关联、其中蓄竹较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选择生长健壮的成年植株采种,采用苗圃场育苗方法,对老虎刺1年生苗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控制杂草、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可提高老虎刺实生苗苗木质量。老虎刺1年生实生苗苗高平均为17.48cm,最高为31.2cm,最低为9.5cm;地径平均为4.48mm,最高为5.59mm,最低为2.99mm。2年生苗苗高平均为120.53cm,最高为235.6cm,最低为30.6cm;地径平均为10.62mm,最高为20.93mm,最低为4.22mm。  相似文献   

9.
2010年冬季在红河州建水县李浩寨油茶苗圃基地,开展了油茶芽苗砧嫁接和实生苗嫁接育苗试验,结果为:①冬季嫁接育苗,嫁接成活率高、苗木生长健壮。其中芽苗砧嫁接成活率达88.3%,半年生平均苗高达15.3cm,平均地径0.35cm;实生苗嫁接成活率达91.3%,半年生平均苗高达19.4cm,平均地径0.42cm。②两种嫁接方式的苗高、地径、接穗粗度、接穗长度、根长、侧根数、叶片数差异大,以实生苗嫁接的苗木长势较好。经方差分析,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鹅掌楸4个家系2 a根1 a杆的实生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指标调查分析发现,苗高和地径两性状在不同家系间差异显著。利用制定的鹅掌楸超级苗选择标准,即苗高和地径均值分别加上1.5个标准差,确定了入选超级苗苗高≥158.6 cm,地径≥24.02 mm,入选率为1.47%。共选择出99株超级苗,平均苗高为169.06 cm,超苗高总体均值的52.44%,平均地径为26.96 mm,超地径总体均值的56.93%。入选超级苗的苗高分布以160 cm~179 cm最多,占比约87.88%。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场从1988年开始进行马尾松、黄山松、湿地松、火炬松4种松树的扦插试验,1990年获得成功。1991年进行了重复试验,又获得新的突破,现已投入大田生产。1992年上述4种松树已扦插育苗达13万株,生长良好。根据1990和1991年2年的试验调查表明,这4种松树扦插生根率,扦插苗抽梢率、成苗率都达到85%以上。1年生马尾松、黄山松扦插苗平均高23.2cm,地径0.5cm,比实生苗分别高2.3cm和0.15cm;1年生湿地松、火炬松扦插苗平均高为25.9cm,地径2.4cm,比实生苗分别高2.4cm和0.1cm。另外,扦插苗比播种的实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揭示高节竹地下竹鞭生长规律,为高节竹林分更新提供理论依据,以高节竹成熟林分为材料,在林分内设置标准地,在标准地内布设样方,采取挖掘法调查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中竹鞭重量为4 252.07 g·m-2,占总鞭重的99.57%;3 a生竹鞭鞭长最长为305.72 cm·m-2,占总鞭长的23.18%;6 a生竹鞭平均节间长最长为4.83 cm2壮芽主要着生在1~3 a鞭龄鞭段上,占99.04%;休眠芽主要着生在1~3 a竹鞭上,占85.71%;死芽主要着生在3~5 a竹鞭上,占84.44%;笋芽主要着生在2~3 a竹鞭上,占75.00%。高节竹竹鞭集中分布在0~30 cm土层中,壮龄鞭鞭长最长、老龄鞭平均节间长最长、壮龄鞭平均鞭径最大,壮芽、笋芽及休眠芽主要分布在1~3 a鞭上,死芽主要分布在3~5 a鞭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年生白榆实生苗的苗高和地径进行调查分析,苗高采用■+2a的选择标准,其相应地径采用■+3a的选择标准,确定白榆超级苗的最低标准为苗高428.18 cm,地径5.295 cm,共选出12株超级苗,入选率为3.57‰,超级苗平均苗高为457.5 cm,平均地径为5.758 cm。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佛山方竹母竹分株单株蔸苗、1年生营养袋实生苗、1年生实生裸根苗造林,对造林后竹苗的地径生长、苗高生长、新发苗(笋)数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苗木对苗木地径生长、苗高生长、新发苗数量均有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生长的影响为:母竹分株苗造林>裸根苗造林>营养袋苗造林;对苗高生长的影响为:母竹分株苗造林>裸根苗造林>营养袋苗造林;对新发苗(笋)数量的影响为:营养袋苗造林>裸根苗造林>母竹分株苗造林。  相似文献   

15.
臭椿超级苗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臭椿5个家系1年生实生苗的高生长和地径的调查数据分析,苗高生长差异显著,地径生长差异不显著。按照苗高H+10%H、地径D+10%D的标准进行超级苗选择,共选出312株超级苗,苗高范围在124~290cm之间,平均地径为2.24cm。干形通直圆满的株数比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舒兰响水林场花曲柳种源种子为材料,进行不同育苗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0株·m-2密度的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主根长、平均侧根数分别为16.8 cm、0.60 mm、13.5 cm和14条,120株·m-2密度的分别为19.7 cm、0.45 mm、11.9 cm和11条,150株·m-2密度的分别为23.4 cm、0.35 mm、8.5 cm和9条。前两种密度苗木质量均达到吉林省地方标准Ⅰ级苗标准。  相似文献   

17.
实地调查了黔北坝竹和黔南小蓬竹天然林景观效果,并进行了引种及实生苗培育试验。结果表明:2个竹种在喀斯特石山地沿岩壁下垂如帘,形态飘逸,颇为美观。坝竹实生苗人工培育1年时,每株苗分蘖11个左右,苗高50 cm左右,培育15个月时苗高74 cm左右;小蓬竹实生苗人工培育1年时,每株苗分蘖7个左右,苗高72 cm左右,培育15个月时苗高77 cm左右。研究结果可为坝竹和小篷竹的边坡绿化及盆栽观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采用塑料棚育苗、大田育苗和山上直播育苗三种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棚内比棚外年平均增温0.4℃,年平均湿度提高3.6%;根据竹苗生长需要,控制其需水量和棚内光照等措施,每年可延长竹苗生长期一个月以上。在两年零2个月的生长时间里,棚内竹苗高比田间竹苗高13.17cm;地径比大田竹苗大0.03 cm;平均每丛株数多5株;每株叶片多2.2片。塑料棚育竹苗与大田育竹苗相比,还可节约用种,且可以提前一年出圃造林。从经济效益上衡量,除第1年塑料棚育竹苗比大田育竹苗投资多外,2~3年后塑料棚育竹苗收入和总收入就开始多于大田育苗。4年多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竹苗生长的平均高度比较,塑料棚竹苗的高度是大田竹苗高度的2.3倍,是直播苗的14.6倍,地径和分蘖株数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9.
施肥对金佛山方竹竹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施肥量对金佛山方竹竹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施肥量的复合肥对金佛山方竹发笋株数和产量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发笋地径的促进作用较小,但是相对于未施肥,其发笋的地径也有一定的增加;不同留竹密度对其发笋株数、地径和发笋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留竹密度在2.3~2.5万株·hm-2,复合肥使施用量1~1.5 t·hm-2(0.1~0.15 kg·m-2)能有效促进方竹的发笋株数,增大发笋地径,从而提高发笋产量;留竹密度太多或者太少,施肥量太高都对提高方竹笋产量无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4年生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实生苗与扦插苗在相同自然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对马关县金城林场4年生云南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进行了生长量、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株高、地径、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干重几个指标中实生苗都大于扦插苗,实生苗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扦插苗的变异系数大于实生苗的变异系数,扦插苗的地径变异系数是实生苗株高变异系数的2.2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