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绿色农田建设注重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是以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功能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涵养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实施“绿色”建设,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本文总结归纳了平湖市绿色农田建设和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建设成效,以期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绿色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兴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和创新工程措施,通过高效节水灌溉、生态沟渠建设、智慧管理和融合发展等措施,提升农田生态环境,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成功打造了一批“生态好,土地沃、产品优、农民富”的绿色农田样板。本文分析浙江省长兴县吕山乡胥仓绿色农田建设项目的典型案例,该项目旨在通过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科学规划、绿色发展、智慧管理和多元经营等方面的措施,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项目实施后,可以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在保障农作物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并为周边地区的绿色农田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有机农田建设是高质量农田建设的更新版本.分析优质耕地建设的现状和趋势,根据发展优质农业的要求,提出有机耕地的概念.根据目前规划区的特点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提出了农田生态改善、生态道路、智能灌溉、生态排水、非点源污染防治、防护带和缓冲区、生物保护、改善耕地质量等7个领域的有机农田设计和建设计划,可以为生态建筑的建设提供线...  相似文献   

4.
龙泉市小梅镇绿色农田建设项目是2022年浙江省第一批24个绿色农田建设试点项目之一,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改善生产条件、实现高产优产为核心,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区域内实施改造提升,龙泉市着力打造一批设施齐全、土壤肥沃、科技先进、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的高质量高标准绿色农田样板区,主要建设内容涉及基础设施、绿色生态、电力工程、通信工程和数字农业等五个方面,尤其是采用气象监测、生态绿色防控系统、绿色农田“一张图”等农业先进技术,建设数字农业体系,同时,依托“油稻轮作”“稻耳轮作”等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促进粮食生产等节本增产提效。结合大窑青瓷窑址,绿色农田建设助力打造“农业打底、文化引领、旅游带动”的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定海区马岙街道绿色农田建设项目是全省首批绿色农田试点项目之一,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项目建设重点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开展数字农田建设、探索多种绿色高效技术加强耕地地力、全面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和保护性耕作,同步实施污染源头减量与末端减排,建设田间水循环体系,构建农田绿色水生态系统,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强化生产综合利用,突出种粮属性;科技赋能绿色农田,建设农田监管数字化系统,完善对农田及利用情况的动态监测监管,着力打造设施齐全、土壤肥沃、科技先进、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的高质量高标准农田样板区,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耕地保护利用提出更高要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理念,需要构建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支撑体系并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解决方案。本文从耕地保护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全盘联动、提升耕地生产和生态稳定性需要全域统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共同驱动耕地全程监管三个方面提出耕地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将通过改造提升基本农田质量、加快农机化装备与支撑条件建设、突出发展设施农业、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为提升基本农田质量,甘肃省将围绕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大力推进旱涝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与经济地带,山东在“黄河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沿黄水资源总量不足、沿黄区域水沙矛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形势严峻、沿黄区域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是制约山东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山东省黄河流域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绿色农田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于一体的黄河流域绿色农田建设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旨在整体提升流域内耕地质量、功能、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和农业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武彦雨 《河南农业》2023,(22):62-63
<正>近年,南阳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方针,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保护耕地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布局农作物种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快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耕地地力,缓解土地生态压力,改善耕地质量,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南阳市通过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摸清了全市地力现状。本文从改良土壤与培肥地力、耕地资源整合与调整种植结构、耕地质量管理、科学施肥等方面提出提升耕地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以及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限制因子,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有效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是“十四五”的关注重点。本研究结合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新需求,指出了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面源污染防控的有机结合点,重点阐述了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的建设目标、基本原则、适用技术和相关标准,并提出了当前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期为太湖流域生态农田建设提供相关参考,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高标准农田的融合,助推中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相似文献   

11.
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耕地质量、生态的测度等受多种限制性因素影响,致使当前“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在实施过程中仍以数量管控为主,这与新时期粮食安全和低碳社会存在脱节,亟需建设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体系。本文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和文献观点,结合农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保护的新要求,梳理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下耕地保护现状和现实困境,探索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路径。研究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耕地保护需要兼顾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粮食安全与碳减排双重目标。然而,现阶段耕地依然存在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耕地碳排放持续增加、保护耕地与保护生态难协调等问题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从“本体角度、拓扑关系、科技助保”三个方面探索耕地保护转型路径,即转变耕地本体内涵,从现状耕地向可耕地内涵转变;从严格保护耕地向严格管控建设用地的数量、强度和生态转变;将科技创新应用于耕地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耕地生产绿色高效。因此,建议依据可耕地宜耕性高低合理布局农作物及作物结构,利用土地整治提升耕地生态以降低碳排放;根据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管控建设用地总量,确保优质耕地不减少,进一步提升农业高精尖技术实现耕地绿色增产;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引导科研工作者和农户自下而上自愿进行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2.
朱江涛 《河南农业》2023,(13):22-23
<正>长葛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辖区总面积650 km2,现有12个镇、4个办事处,总人口78万。全市现有耕地面积43 493 hm2,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86 667 hm2。近年,长葛市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等农业项目,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建设工作,推进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推广。经过几年的努力,长葛市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初步建成,耕地质量逐年提升,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信息系统逐步更新完善,为确保农业绿色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绿色农田建设是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改造提升,是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高标农田建设新路。玉环市在浙江省“双强”行动和绿色农田建设战略部署下,通过成片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玉环特产文旦为核心,致力打造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东部农旅基地;在项目区应用农业科技和提高机械化率,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动玉环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化、生态化和智慧化转变。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既有耕地数量问题,又有耕地质量问题,而加强耕地科技创新是贯彻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理念的重要实施路径。耕地科技创新势重点是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关,基于对我国耕地现状、耕地质量问题、国内外耕地科技发展趋势及差距的综合考量,笔者团队所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耕地科技的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关为重点,以耕地保护与利用为核心,在全国六大不同区域开展耕地监测、耕地改良、耕地培肥、耕地利用创新等系列研究,成效颇丰。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以“非粮化”整治和绿色农田建设为契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设施完善、生态良好、智慧管理、富民惠民”为目标,通过农田整治、科技赋能、生态自治,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化、生态化、数字化,高质量打造绿色农田,以项目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绿色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农业增效,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甘肃省耕地质量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与问题,阐述了耕地质量提升的重大意义,提出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要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建议以耕地保护为中心,建设耕地质量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施有机质提升、中低产田土壤改良、盐碱地改良工程等三大工程,推动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深入开展,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近10年来,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为促进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从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增加方面总结近年来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从耕地质量建设、绿色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结合等方面分析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升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田生态建设、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构建"五统一"管理新体制等新形势下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绿色”农田推进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农田也是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需注重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施“绿色”建设,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多种功能。通过实地调研西北区等典型区域农田建设项目区分析了当前农田建设存在的绿色短板,结合“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重点,明确了推进绿色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基于实地调研和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研究,总结归纳了推进绿色农田建设示范的主要做法。最后,提出了推进绿色农田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黑土地保护是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硬措施。为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农业效能、让黑土地能永续利用,春耕时节,东丰县积极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实现提升耕地质量等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产地环境等目标任务。加快建成一批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生态良好、设备配套、产能稳定的农业生产基地,对黑土地进行有效修复。"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20.
惠农大风吹     
正近日,2021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发布,内容分为粮食生产发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农业防灾减灾等九大方面;九大方面又分为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35个方面。2020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分为农业生产发展与流通、农业绿色生产与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农田建设等六大方面;六大方面又分为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36个方面。仔细捋了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