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为满足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升级和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有效提升大湾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供应链韧性水平,通过“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视角对大湾区粮食产业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厘清粤港澳大湾区粮食生产的水土光热等禀赋条件及演化变迁,并结合消费、生产、加工、储运对大湾区粮食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实证分析。2010—2020 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耕地面积降幅为 5%,其中水田、旱地面积降幅分别为 3%和 8%;粮食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肇庆、江门、惠州和广州占大湾区稻谷总播种面积比例由 2005 年的 91% 提升至 2020 年的 97%。通过分析大湾区粮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逻辑演化机理,系统解构了“产购储加销”存在的难点与堵点,提出应在大食物观下推进“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大湾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促进“产业内”分工与深化是大湾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实施优粮优产、优粮优储、优粮优价、优粮优加,打造品牌价值链;坚持大湾区粮食生产保障一定自给率的底线,以“优粮优产”为基础,大力发展优质食味型水稻,实施与其他稻作主产大省差异化、不对称战略,结合大湾区禀赋条件创新 提出“富硒水稻工程”,开展“粮食生产双强”计划;试点中国式粮食全产业链现代化先行区,建立大湾区粮食储备与应急保障中心,立足于“双循环”战略建立大湾区粮食长效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为从标准源头控制农产品消费安全问题,对大湾区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行梳理及总结,通过对现行标准概况介绍、农产品种类分析、质量安全标准比对评价等,从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市场定位三方面提出大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专题调研、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健全粤港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交流合作机制等方面,对如何实现大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科学衔接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3.
周灿芳 《广东农业科学》2020,47(12):175-182
从都市农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经济、生态、社会贡献出发,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对都市农业的需求:一是大湾区城市空间扩展和农业生产用地保护利用,二是大湾区城乡要素系统的优化配置,三是大湾区建设成为高质量一流湾区,四是大湾区建设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这些需求都需要都市农业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的六大原则:灵活多样、合作共享、适度规模、长期战略、技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都市农业的功能与意义;二是明确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农业;三是制定政策法规,确定都市农业的合法地位;四是加强舆论引导,吸引公众对都市农业的广泛参与和普遍支持;五是加强宜机化农田建设,增加都市农业设施装备和经营管理投入;六是加强都市农业理论模式和政策法规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现代都市农业评价体系,测度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并分析其驱动因素,提出优化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的路径,为大湾区等发达城市群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熵值法评价了2013—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分析了区域差异,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驱动因素进行辨析。【结果】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年平均增长率为5.3%,广州为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菜篮子保障能力发展平稳,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水平波动上涨,三产融合水平发展较快,年平均增长率为12.1%;农业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水平小幅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45%;现代农业经营水平增长较快,年平均增长率达17.2%。区域总体基尼系数波动下降,差异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距。目前,耕地面积占比、三产占比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各区域都市农业驱动因素有差别,且各因素的交互作用都属于“双因子增强型”,任意两个驱动因素共同作用时,都会增强其对都市农业分异的作用强度。【结论】样本观测期内,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总体呈增长趋势,区域间发展差距缩小,但城市...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是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永州市把对接大湾区作为推动永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走开放强农之路,闯出了一番天地。永州市发展"菜篮子"具有独特的"小气候",生产的大米、生猪、蔬菜、柑橘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良,在大湾区市场十分抢手。2019年5月广州、香港、澳门三地联合主办的"菜篮子"建设启动大会和大湾区"菜篮子"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是近年来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湾区法制建设对于湾区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所以,通过对PPP推行与湾区法制建设的关系展开研究,进而分析PPP推行下湾区法治构建的现状,对未来湾区法制建设提出展望,能够为PPP模式在湾区的推行提供法制建设的正确方向,并且能够为整个湾区的法制建设产生积极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点。通过剖析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水产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重要发展路径,推动大湾区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湾区内地九市是广东省水产养殖尤其是淡水养殖的产业集聚优势区,其产值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 49.58% 和 42.28%,拥有全省 50% 以上的淡水养殖面积,淡水养殖能力突出,是广东池塘养殖的主要区域。大湾区内地九市水产产业链条完整,总体技术水平较高,水产种苗业占据优势,水产品加工及流通业较为集中。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市场消费需求,九市淡水产品加工量、水产品流通和服务业总产值均超过全省的 50%。从产业空间布局上看,大湾区内地九市水产产业总体呈从西南向东北辐射,江门、佛山分别为大湾区海水、淡水养殖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广州、佛山则是水产苗种极化中心。当前,大湾区内地九市水产产业还存在育种技术不足、生产现代化水平不高、资 源和环境约束大、精深加工少、产业监管有待加强、产业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为推动大湾区内地九市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其基本路径、必要条件和核心动力,即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为基础,通过完善产业政策设计、强化人才配给与技术创新,以科技驱动水产养殖现代化、产业发展绿色化,并就夯实产业基础、提高监管能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加强产业化数字建设、发挥种苗业优势 6 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冷链物流对提高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农产品应急保障能力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既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都市农业产业链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支撑。从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区位和产业空间视角出发,基于全产业链分析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特点、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链条完整,企业数量和规模居于全国前列。“冷链物流 + 跨境电商”“生鲜电商 + 冷链宅配”“冷链物流 + 预制菜”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兴起,将为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带来新动力。同时大湾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业也面临标准体系不完善、全程冷链覆盖率低、冷链资源整合度不高、城市限行政策困扰冷链配送、信息化水平不高、全程监管难度大等关键问题。在新形势、新格局下,要充分认识冷链物流在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战略性地位,通过优化冷链物流产业布局,改善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环境,着力补足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突出短板,同时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智慧化、绿色化、标准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着近年环保政策对生猪产业发展的约束、南方水网地区生猪“禁 - 限 - 适”养区的划 定、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以及非洲猪瘟等疫情风险多重因素的影响,基于监管部门保障生猪养殖供应端视角, 监管部门如何完善生猪供应体系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猪供应稳定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从监管部门 保障生猪养殖供应端视角出发,通过对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不同生猪供应体系现状以及数据、资料等进 行归类和比较等,对大湾区城市不同生猪供应体系进行梳理分析。【结果】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生猪供 应体系目前主要存在 3 个类别,在当前国内生猪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都面临着供应稳定性不强、受到非洲猪瘟 等疫情风险影响大等问题。【结论】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生猪供应体系面临的问题,需从稳定供应、强 化质量安全等视角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生猪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落实和推进的新时期,给岭南传统农业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系统分析并总结了大湾区建设下岭南传统农业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路径。研究发现,岭南地区的文化故事源远流长,对岭南传统农业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较好的助力作用。在大湾区建设视角下,岭南传统农业文化的传播主要依托农业产品外销、农业生态基地建设、农业展览馆宣传等路径,相对其他地区而言,缺乏相关的保护条例和系统性资源数据库。因此,在原有的传播路径基础上,岭南传统农业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要充分利用湾区建设和“互联网+”的契机,积极开拓新的传播路径,继承和发扬岭南传统农业文化,推进岭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现阶段党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前,韶关特色农业建设较之从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分析现状,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行业及产业发展受限,新兴产业发展相对不足以及特色项目与大湾区整体发展建设联系不密切等问题,仍然制约着韶关特色农业的发展。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发展策略的提出给大湾区农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发展的良好机遇,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积极构建新的产业模式,将农业发展向大湾区建设靠拢,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快推动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旅融合发展是新时期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以区域内独特的荔枝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形成许多地方经验和典型模式。总结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荔枝文化资源的发展内涵;在已有荔枝文旅融合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经济的视角将大湾区荔枝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划分为科普研学融合发展模式、文化节庆融合发展模式、采摘体验融合发展模式、产旅联营融合发展模式 4 种典型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的主要特征、典型案例实践,明晰大湾区荔枝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和产业动态;最后从问题的角度提出大湾区接下来可以在政府角色、平台建设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推动荔枝文旅融合向实现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统一的方向发展。首次对荔枝文旅这种依托地方果品文化资源进行乡村振兴道路设计的发展方式进行综合解读,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地区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3.
蔬菜产业是贵州省黔南州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当地大力打造面向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生产基地,以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推进黔南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创建工作提供参考,总结黔南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创建在组织领导、工作对接、责任落实、服务指导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在基地分布、认证产品、认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变化反映区域农业的供需格局变化,是政府制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探究粤港澳大湾区过去 30 年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规律,为下一步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农业布局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利用区县级农作物种植数据,综合运用时序变化趋势、空间集聚分析等方法,从种植结构类型和种植面积占比变化趋势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县域种植结构的时空特征。【结果】1990—2020 年,粤港澳大湾区 82% 县市调整了种植结构,粮食和油料、糖蔗等重要农作物的种植比重逐步下降,而蔬菜、水果等高收益作物显著增加,且农作物种植类型丰富度增加。种植结构类型上,以 2010 年为分界,粤港澳大湾区从水稻为主型的种植结构转变为蔬菜为主型占半数,水稻 - 蔬菜 - 水果组合型为辅,水稻为主型、水果为主型和蔬菜 - 水果组合型三类平衡的格局。空间上,不同种植结构类型变化的空间聚集格局有所差异,其中蔬菜和水稻种植在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更高的“广佛”地区呈现空间聚集特征。【结论】过去 30 年,粤港澳大湾区种植结构变化呈现从粮食生产为主向多元种植演变、进一步集中在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演变趋势。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守住耕地红线,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满足城镇居民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是下一步粤港澳大湾区种植结构调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众多,蔬菜需求旺盛。研究蔬菜生产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为大湾区蔬菜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 2010—2020 年粤港澳大湾区县域蔬菜统计数据和当年行政区划图,计算每年蔬菜产量的全局自相关指数,判断蔬菜生产的区域相互关联关系;借助局部自相关指数探索分析县域蔬菜生产的聚集区域及其空间格局演变过程;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蔬菜生产在空间相关作用下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结果】2012—2020 年全局自相关指数通过检验且数值大于 0,表明县域蔬菜生产形成空间正向相关格局,蔬菜生产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聚集现象,并随年际变化不断增强。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和分析,发现龙门、博罗、惠城等蔬菜生产区域呈现“高 - 高”聚集格局,并逐渐在大湾区东北部形成聚集格局。而蔬菜生产“高 - 低”“低 - 高”空间格局逐渐受相邻区域的正向相关作用影响,最终与周边区域形成相同格局。通过空间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蔬菜生产的主要因素,发现 2012 年主要因素为土地、经济水平、劳动力和农业技术投入;2016 年后主要因素为土地,而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说明蔬菜种植规模的扩大是产量增加的第一因素。【结论】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生产存在正向空间关联,并逐渐形成产业核心区。今后需在博罗、龙门、惠城、从化等蔬菜生产核心区域,加强农业科技投入,进一步提升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不断带动周边区域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我国水利工程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境外承接的水利工程设计项目日趋增多,中央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大湾区内的水利工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文章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跨境工程——鸭涌河综合整治工程为例,总结了澳门与内地水利工程设计的差异及应对措施,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水利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推进建设,不仅对区域内企业发展影响深远,也对企业员工造成很大影响。《规划纲要》明确了大湾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圈"的打造,不仅对企业引进人才影响深远,且能促进员工忠诚度提升,尤其是对员工的职业忠诚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永州依托优良的农业资源禀赋和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被列为第一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中心的6个配送分中心之一。目前,永州正致力将全市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园子""乡愁园",全面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大市向强市转变。1.大基地破解产品供应难题在《永州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基础上,永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永州市对接粤港澳"菜篮子"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发展供应基地蔬菜1.33万公顷、柑橘1.33万公顷、茶叶1万公顷、生猪  相似文献   

19.
为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肇庆坚持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的指导方针,充分利用湾区城市间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合作共赢再结合肇庆自身条件及科技创新驱动推动肇庆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目标建设。重点分析了肇庆市产业结构现状和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肇庆市在湾区中的经济地位及其与湾区其他城市的差距,指出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本保障,科技创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最后,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均衡城乡资源、稳固肇庆绿色旅游城市地位等方面,提出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肇庆城市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肇庆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粤港澳大湾区视域下,分析了肇庆乡村旅游和物流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指明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肇庆乡村旅游业和物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剖析了物流业在肇庆乡村旅游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乡村旅游和乡村物流融合发展的作用,提出了推动肇庆乡村旅游业和物流业相结合发展的主要措施。最后,指出了未来肇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