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巨野县围绕高标准农田“农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抗灾能力高、资源利用率高”的“四高”建设目标,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规划设计,强化项目管理、监理和资金拨付管理,加强项目建后管护,2019年以来建成高标准农田达35.5万亩,通过实施土壤改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防护林网生态工程、输配电工程、智慧农业与物联网工程等,项目区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项目区内灌溉保证率98%,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1万亩,年亩均节水42.44 m3,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5.5%,粮食亩均增产156.32斤,亩均经济效益增加293.73元。巨野县在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评比中连续多年蝉联前三。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省仪陇县为例,解析了丘陵山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原有田间基础设施薄弱;现有丘陵山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体系不健全;土地权属调整困难;新建项目区耕地质量不均衡,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增加;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提出了解决对策:从政治保障、经济支撑、科技带动等多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合力,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预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水灾害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平原存在五种水灾害:洪灾、涝灾、渍灾、旱灾和水环境灾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理的重点是区域涝灾和农田涝渍灾害,同时,对区域水环境灾害要予以足够重视.基于以往的经验教训,在水灾害治理上必须确立新的思路,通过湿地大生态建设,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水灾害治理的水平和防灾减灾效果,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友贞  叶乃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89-4391
依据安徽省淮北平原的涝渍成因与基本特征、多年农田排水实践和试验研究成果,探讨了农田排水指标和工程规格标准,在分析农田排水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解决农田涝渍灾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1.尽快排出田间积水。长时间积水易造成根部腐烂,对根和根茎类中药材品种破坏尤为严重。要抢时间、争速度,采取一切必要和可能的手段,突击排除积水,减轻涝渍危害。抓紧疏通农田沟系,开启排水设施,降低外围水位,确保田间积水迅速排出。2.抢晴天中耕破板结。8月份大部分中药材品种处于迅速营养生长期,需要根系吸收大量养分供应。因  相似文献   

6.
以2003~2008年的田间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易涝易渍棉田水文过程对农业涝渍灾害防治及其评估的特点,探讨了易涝易渍棉田水文过程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易涝易渍棉田具有地下水埋深浅、对降水很敏感的特点。30mm以上降水就可引起地下水位明显抬升;降水可引起棉田间歇性多次受渍、受涝,会引起作物不同程度减产。当受涝(田间积水深度5~15cm)3d,地下水埋深小于30cm的时间累积达到12~22d时,可造成棉花减产13%~22%;当受涝5~6d,地下水埋深小于30cm的时间累积达到21~33d时,可造成棉花减产35%~50%。在不受涝仅受渍的情况下,当地下水埋深小于30cm的时间累积达3~4周时,可造成作物减产14%~31%,5周以上时则造成作物减产过半。回归分析表明,作物减产程度与受涝、受渍程度指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地下水位长期偏高、田间浅淹3~6d的情况下,渍对作物的影响大于涝。  相似文献   

7.
<正> 涝指的是降水强度过大,农田积水,使作物受淹的现象.渍指的是较长时间内雨量和雨日都多,地面虽然可以没有积水,但耕作层长期含水过多,使作物根系受渍、甚至烂根的现象;群众称之为"哑叭涝",又称暗涝.涝和渍都对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和麦收期的小麦有严重危害. 我省各地都有冬小麦种植,但60%以上在淮北.同时由于地形、土壤、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淮北和沿淮地区比我省其他地方更易受涝渍害影响.  相似文献   

8.
2023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笔者认为,由于耕地的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和低等耕地作物生长限制性因素改造的技术经济难度,在2030年前难以将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按《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中“3.1高标准农田”定义的通用标准建成。实际上,区域主要栽培作物对于高产稳产条件的要求并不相同,也没有必要制定一个在地块、地形、土壤和农田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一模一样的标准。因此,要按照区域主要栽培作物高产稳产对地块、地形、土壤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制定高标准农田标准,指导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规划设计,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针对性和效率。并比较现有耕地现状与区域高标准农田的标准的差异,按照先易后难的次序安排,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位的鄱阳湖平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障碍因子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识别耕地的限制因素提高耕地建设效率,以鄱阳湖平原区南昌县为研究区,引入生态位理论,将生态位模型与指标偏离度相结合,构建基于生态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并结合木桶原理进行研究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障碍因子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南昌县耕地自然质量障碍度处于0.20~1.00,总体较低;全县田间基础设施障碍度为0.10~1.00,整体偏低;全县景观格局、区位条件、便利程度障碍度均为0~1.00,景观格局、区位条件总体而言一般,便利程度整体上较好;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障碍度处于0.30~1.00,仅有12.45%的障碍度≤0.50,整体上障碍度较高。因此,基于生态位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可以精准识别研究区的耕地障碍度现状,揭示研究区耕地的自然质量、田间基础设施、景观格局、区位条件、便利程度方面的不同状态,为区域高标准农田的整治与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做好建后管护是确保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长久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实践工作中,由于经费保障力度不足,制度建设仍不够完善等现实原因,一些地方依然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因此,深入探索农田建后管护模式,寻找经济、高效的管护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几种易操作、易推广的高标准农田建后...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宁夏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正稳步推进。对成熟灌区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优化,提升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保证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农田布局现状,积极探索了适应不同区域的规划方案,通过调整农田布局形式、改明沟排水为暗管排水,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  相似文献   

12.
周萍 《浙江农业科学》2014,1(7):1076-1078
高标农田建设需按水网平原地理环境和主导产业设计,建设标准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在项目管理上,要强化乡镇村工程建设职责,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确定建设内容和投资标准,力求精细化项目管理。近年来,湖州市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有力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条件等各指标的贡献,以位于淮北平原的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为研究区域,基于ArcGIS、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平台,运用特尔斐法进行相关指标权重及隶属度的确定,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评价指标的贡献。结果表明,项目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4.01,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至2.93,耕地质量等级提升1.08,区域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灌溉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7.91、19.64个百分点,灌溉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25;排水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35.13、27.33个百分点,排水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31。研究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灌排条件,使项目区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产田面积占比明显增加,提升了耕地质量等级,其中灌排指标对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作用最大,贡献率达51.85%。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河池市宜州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规范,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程序要求推进,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既抓进度、更抓质量,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护航工程质量管理。2023年宜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立项8.5万亩,主要建设内容有新建田间道路222条共127.26km,新建渠道465条共197.994km,项目涉及10个乡镇、25个村(社区),预计惠及1.6万户农户共计6.2万人。截至目前,已完成24个项目区的入场开工,确保了2023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金川区双湾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本文以金川区双湾镇康盛村为例,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详细地了解康盛村耕地和农业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选取指标,对康盛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进行分析,采用Arc GIS空间叠置分析法进行评价,确定康盛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适宜程度。为最终将康盛村的中低产田建设成"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及遥感等关键技术,从项目建前选址、建中设施监管、建后评价3个维度提出建立区域检测、电子围栏、计算模型、专家随机选择监测监管机制,基于此建设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时监测监管系统,创建了农田建设监测监管的新模式,为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为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效,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识别高标准农田监督管理机制现状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为指导,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体系.结果表明:1)当前高标准农田全过程、多层级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督管理公众参与不足,建后管护不到位;2)第三方评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退耕还林奖励补...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国家基本气象站1937—2018年降水观测资料,结合庆阳城市内涝记载资料,采用统计强降水频率、95%、99%分位值强降水总量,计算年度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编制暴雨强度公式,使用SWMM系统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模拟等方法,对庆阳市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庆阳市城市内涝降水阈值,作为城市内涝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的标准。结果表明,降水极端性是造成庆阳市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极端降水一般集中在夏季,以7—8月居多。极端降水不仅表现在总量大小,而且表现在强度大小。在降水总量达30 mm以上时,当30 min降水量达15 mm时,易涝点容易出现积水,当30 min降水量达20 mm时,易涝点就可能形成灾害,当30 min降水量达30 mm时,易涝点灾害严重,当30 min降水量达40 mm时,易涝点灾害非常严重,并且降水总量越大,灾害越严重。SWMM模拟发现,内涝灾害不仅与降水强度和区域分布有关,而且其地形、管网及径流也是城市内涝致灾程度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永登县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仅占永久基本农田的29.88%,高标准农田建设形势紧迫。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结合实地调查研究,对永登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按灌溉农业区、旱作农业区两大类型,分别从田块整治、农田地力提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方面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措施和标准要求,以期为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古浪河灌区大土沟防洪治理工程包括西石河及其支流马石河的堤岸治理,通过对大土沟河道进行防洪治理,可保护沿岸农田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灾害,消除暴雨洪水产生的安全隐患,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水利、电力、交通、能源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