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沿黄生态经济"一轴两廊三带"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河南方案思路。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主槽河底持续下降,悬河水患得到根治,为沿黄布局城市和产业园区提供了技术前提,构建沿黄生态经济"一轴两廊三带"符合区域经济"点-轴-网"发展规律,有利于推进郑汴洛焦新许济1+6郑州大都市圈一体化融合发展,有利于打造黄河流域最大的新经济增长极。围绕建设美丽之河、平安之河、兴旺之河、创新之河、文化之河的总目标,重点规划建设黄河谷生态走廊、黄河谷科创孵化走廊、沿黄产业带和都市带、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带、沿黄综合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沿黄九省区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武威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地理区位特殊,作用重要,因此,要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生态保护治理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相似文献   

3.
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有力支撑。河南沿黄地区是黄河地理生态较为多样集中和黄河文化传承创新的核心区域,以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等为代表的古都文化和河洛-中原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和整个黄河文化的核心和源头,绿色产业和文旅融合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体化的绿色经济文化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既是河南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实施国家战略的政治要求,也是推动河南沿黄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以“非粮化”整治和绿色农田建设为契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设施完善、生态良好、智慧管理、富民惠民”为目标,通过农田整治、科技赋能、生态自治,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化、生态化、数字化,高质量打造绿色农田,以项目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绿色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农业增效,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黄河文化与生态文化密不可分,文学作品与黄河故事相得益彰,黄河故事在河南沿黄生态文化带建设中的意义重大。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根魂所在,生态文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纽带,建设河南黄河生态文化带是河南以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为龙头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黄河故事是建设河南黄河生态文化带的人文密码、动力源泉和资源宝库。  相似文献   

6.
《2020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沿黄经济带"和"沿黄生态廊道"的要求。推动以郑州大都市区和洛阳都市圈两大增长极为核心的沿黄经济带与沿黄生态廊道共建问题研究,探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方案势在必行。文章从共建的必要性、共建的内涵和共建的新思路3个方面对共建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绿色”农田推进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农田也是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需注重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施“绿色”建设,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多种功能。通过实地调研西北区等典型区域农田建设项目区分析了当前农田建设存在的绿色短板,结合“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重点,明确了推进绿色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基于实地调研和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研究,总结归纳了推进绿色农田建设示范的主要做法。最后,提出了推进绿色农田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了重要部署,河南沿黄区域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农村发展基础薄弱、部门协调机制尚不完善、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河南沿黄区域基本情况河南沿黄区域有水源保护区、滩区、灌区和泛区等不同的地理地貌类型。地理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生态、经济和文化多重功能突出。  相似文献   

9.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绿色农田建设注重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是以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功能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涵养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实施“绿色”建设,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本文总结归纳了平湖市绿色农田建设和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建设成效,以期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绿色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加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笔者通过从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城市园林绿化、市政基础建设等方面介绍了白银市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并分析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全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水源”新建改造,加快智慧城管建设,力争完成重大项目等对策,使黄河流域真正成为人民宜居和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的美好大地和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1.
诸暨市山下湖镇绿色农田建设项目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深挖乡村特色资源,遵照“一心引领、一线串联、五区联动、多点辐射”理念,对三等田进行综合治理建设绿色农田,探索“高标准农田+”新模式,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构建“5G绿色农田”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智治”水平。建设绿色农田打造美丽田园示范区、农旅发展先行区、土壤改良示范区、绿色防控示范区和生态灌溉示范区,极大促进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乡野好丰景。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更精细尺度,以陕西省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县级数据,从绿色发展、产品质量、产业效益、生产效率和规模经营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AHP—熵值组合赋权法、TOPSIS法和地理探测器,揭示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2003—2017年陕西省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提升了5倍以上,生产效率和产业效益大幅度提高,但绿色发展水平降幅明显;2)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县际差异和格局变化明显,空间演化沿黄河干支流展开,水平高值区由大西安都市圈周边沿渭河、洛河扩展后在关中连片成环,水平低值区由陕北黄河干流沿线内移并趋于分散;3)该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发展水平分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人均耕地面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交通优势度、城镇化率和水资源总量。建议以农业绿色优质化、“两新一重”建设、分区精准评价和施策引领带动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针对山东省沿黄地区水资源紧缺和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山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抓住山东省沿黄地区水资源紧缺与农业用水管理粗放、农业收益与灌溉水费不协调的主要矛盾,为统筹考虑缓解水资源紧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全省引黄灌区全面实施农业节水与灌溉计量收费,促进灌区农业节水。根据2020年4月18日召开的全省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专题会议精神,按照省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2020] 6号文会议要求,齐河县积极实施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省沿黄流域人口稠密、城镇密集、资源丰富,沿途的三门峡、焦作、洛阳、郑州、新乡、开封、濮阳及济源8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同时,沿黄流域水热条件较好,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产品产区、乡村历史文化聚集区和生态保护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肩负特殊使命和艰巨任务。根据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抢抓发展机遇,培育新优势,  相似文献   

15.
李波  胡豹 《浙江农业科学》2023,64(4):1004-1008
农业绿色发展是保护农业生态和促进农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措施。本文运用SBM-GML指数法测算了黄河流域9省2001—2019年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9年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在5.1%,农业技术进步是驱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各省之间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模式差异化明显,四川省尤为突出,年均增长率达到7.7%。因此,本文为了农业GTFP在黄河流域能够协同增长,将从以下3个途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出台相应的支农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建伟 《新农业》2022,(7):83-84
本文以景电灌区为例,通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下沿黄灌区发展的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考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障碍因素,有助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有利于优化相关领域顶层设计。本文以黄河流域9个省区为例,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了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及差异,进而探讨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从黄河流域全域尺度看,其农业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整体水平还处于低位。从黄河流域空间分布特征看,9个省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处于非均衡态势,内蒙古、山东、四川、青海和河南的发展水平较高,甘肃、陕西、山西和宁夏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呈现出“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发展格局,但省区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投入和农业科技及社会化服务水平,其中,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占有量、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均耕地面积、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和机械化社会服务组织是多数省区共有的障碍因素。因此,提出优化农业现代化的空间布局;科学管理农业生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以政策为引导,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水平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粮食农业生态价值(ESV)和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从静态和动态2个角度阐释了2011—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生产率增长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黄河流域的粮食生态价值整体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省际之间农业碳排放差异显著;(3)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的差异明显,其中内蒙古的农业生态效率最高,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的农业生态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地区;(4)黄河流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大于1,整体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技术转化效率不足、管理效率水平较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建设新型农业体系、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等对策建议,以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兴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和创新工程措施,通过高效节水灌溉、生态沟渠建设、智慧管理和融合发展等措施,提升农田生态环境,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成功打造了一批“生态好,土地沃、产品优、农民富”的绿色农田样板。本文分析浙江省长兴县吕山乡胥仓绿色农田建设项目的典型案例,该项目旨在通过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科学规划、绿色发展、智慧管理和多元经营等方面的措施,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项目实施后,可以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在保障农作物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并为周边地区的绿色农田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结构优化对宁夏沿黄区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提出培优壮大产业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宁夏沿黄区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从特色产业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做精做强绿色食品工业、多种形式培育特色产业链经营组织、优化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建立健全特色食品质量监管和溯源体系、打造特色产业与休闲旅游融合新业态方面探究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