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尾松人工林经营密度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288块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材料,以密度二次效应模型为基础,用连续状态的动态规划方法建立可变间伐间隔期的林分经营密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反映了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的密度动态,符合林分生长的一般规律,可为指导抚育间伐等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的基本群落外貌,基于Raunkiaer的分类系统,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密度相对较大的D1林分(1156株/hm2)和密度相对较小的D2林分(820株/hm2)林下木本植物的生活型谱与叶相.结果表明,两种林分中的林下木本植物均以常绿小高位芽植...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人工林抚育间伐起始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建德 《江苏林业科技》2001,28(4):14-15,36
通过对马尾松人工林试验地调查并选取标本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马尾松人工林间伐合理起始期及不同起始期对林分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初植密度高,间伐合理起始期提前,反之,间伐合理起始期推迟。超过间作合理起始期间伐会抑制林木生长。间伐合理起始期可以通过分析胸径加年生长量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利用形高表测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分蓄积量,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326块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与形高值的关系,分别拟合得到一元形高模型[FH=■]和二元形高模型(FH=■)。结果表明,在不同产区及不同胸径、树高分段五折交叉检验中,一元、二元形高模型检验结果均理想;其中,一元形高模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均在±3%范围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均小于4%,预估精度达98%以上;二元形高模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均在±1%范围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均小于2%,预估精度达99%以上。以一元形高模型和二元形高模型为基础,分别编制马尾松人工林林分一元形高表和二元形高表,可为准确计算广西马尾松人工林蓄积量和评价人工林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天然纯林林分生长与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林分解析方法获得马尾松天然纯林林分标准地资料,研究了14年生马尾松天然林的林分结构和生长、分化规律。结果表明,林分个体间竞争激烈,林分结构不良,小径级林木比例过大。个体差异大,最大者为最小者的32.2倍,被压木严重畸形,存在明显枯损现象,枯损率达13.76%。有限营养空间内容纳超量个体,限制了林分生长的潜力。生长过程分析表明,林分4-6年间个体竞争特别激烈,因而也是施行密度调控技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不同密度30年生马尾松林分生产结构与现存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密度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调查的结果表明:平均胸径随立木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平均树高受立木密度的影响较小;干、枝、叶和根等林分现存量随立木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位叶量的材积生产力随立木密度的增大呈抛物线状态。  相似文献   

7.
不同林分类型林下套种草珊瑚生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6年生、25年生杉木人工林及2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林下套种的草珊瑚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分类型、不同坡位对套种的草珊瑚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套种的草珊瑚地径和当年抽高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同一林分类型下,不同坡位间草珊瑚地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而当年抽高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6年生杉木人工林最有利于草珊瑚地径的生长,其次为25年生杉木人工林;16年生的杉木人工林最有利于草珊瑚的高生长,其次为2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林分结构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林分生长、径阶分布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表明 :马尾松与木荷以 2∶1比例行状混交 ,马尾松生长快 ,林分各径阶呈正态分布 ,林分生产力高、结构稳定。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不仅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蓄水性 ,促进土壤良好结构形成 ,而且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9.
贵州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动脉转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块经营密度试样地资料为基础,用转移概率矩阵方法建立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动脉转移模型。模型在间伐试验林的高、中、低密度林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林分总断面积的预测精度依次为97%,98%,98%。同时表明,比例法的应用精度普遍高于公式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尾松(桐棉种源)(Pinus massoniana)造林密度试验定位观测表明,密度效应明显,不同造林密度胸径、蓄积、冠幅、枝下高生长有显著差异,但对林分树高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人工纯林林分改造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马尾松人工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改造应采取及时间伐、皆伐重造、保阔混交、培育复层林等4种途径.并指出林分改造中所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福建省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为例,借助电子计算机研制了从原始数据输入到作图数据输出第一系列运算过程的计算机辅助编制系统,丰富和发展了林分密度管理图的理论,加快了密度管理图的编制速度。实际检验结果表明编制出的林分密度管理图有较高的精度和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福建省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为例,借助电子计算机研制了从原始数据输入到作图数据输出等一系列运算过程的计算机辅助编制系统,丰富和发展了林分密度管理图的理论,加快了密度管理图的编制速度。实际检验结果表明编制出的林分密度管理图有较高的精度和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28年生红椎纯林、马尾松纯林以及红椎-马尾松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分配格局.结果表明:红椎纯林、马尾松纯林与红椎-马尾松混交林生物量分别为94.797,212.435和155.638 t·hm-2;3种林分的乔木层生物量均占林分生物量的95%以上,其他各层均表现为凋落物层(0.56%~3.26%)>草本层(0.24%~0.85%)>灌木层(0.25% ~0.37%);在3种林分的乔木层各组分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49.31% ~ 62.25%,红椎纯林中其他组分表现为根(17.16%)>枝(11.76%)>干皮(6.84%)>叶(1.99%),而马尾松纯林与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则为枝(18.39% ~ 19.98%)>根(14.48% ~17.72%)>叶(5.55%~8.80%)>干皮(4.19% ~ 5.57%);3个林分的净生产力表现为红椎纯林(3.369t·hm-2a-1)<红椎-马尾松混交林(5.628 t·hm-2a-1)<马尾松纯林(7.781 t·hm-2a-1).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 245、1 620、2 070株/hm2 3种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别为41.301、46.377和52.018 t/hm2,林下层碳储量差异不明显,分别为0.935、0.936和0.956 t/hm2,土壤层有机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分别为107.895、98.472和87.040 t/hm2;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也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分别为150.131、145.785、140.014 t/hm2,碳储量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林下层。  相似文献   

16.
对海拉尔西山30a生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实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林分结构、组成、更新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初步认为海拉尔西山密度为7株/100m2或8株/100m2(即47株/亩或53株/亩)的30a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综合效益较好。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易引起光、水分及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林分健康而稳定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健康生长与林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4m以下树冠上的枝叶、灌木层、草本植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负荷量和生物质能进行了调查测定,计算了其林分地表可燃物每公顷可利用的生物质能的产出量,并估算了我国现有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可利用生物质能的潜力.结果表明,全国现有杉木、马尾松林可利用地表可燃物的生物质潜能高达1 057.31万~1 211.54万t标准煤,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同时,作为用材林营造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自进入中龄林之前至成熟林阶段,每隔3 a可以重复利用一次,每公顷地表可燃物累计产出生物质能702.64-805.13 kg标准煤.从森林培育和森林防火的角度看,可以把马尾松林作为能源林进行经营,并通过地表可燃物的定期利用来降低森林火险,提高全林分的抗火性.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对3种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内太阳辐射与叶面积垂直分布的观测与研究,得出以下结果:①马尾松叶面积随垂直向下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②在相同时刻,3种密度的马尾松冠层平均光合有效辐射透光率Tr(0-1.5m)〉Tr(1.5-3.0m)〉Tr(3.0-4.5m);③在3种密度中,相同高度不同时刻平均光合有效辐射透光...  相似文献   

19.
红壤低丘低效马尾松林林相改造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万年县大黄马尾松林相改造试验林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混交林分进行树干解析、生物量分析、小气候观测以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木荷、马尾松+枫香林分的生物量及蓄积量最高;各混交成熟林分内小气候差异较小;马尾松+枫香土壤表层养分相对丰富、多种酶活性较高,在改良低丘地区红壤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广东山区3种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发展有利于提高人工林地力、维持群落健康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用样方调查法,比较研究了广东山区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和杉木林等3种人工针叶林群落的林下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杉木林的林下植物丰富度较高,共记录了138种林下植物;马尾松林次之,林下植物共有135种;湿地松林的林下植物种类最少,仅53种。物种多样性指数总的变化趋势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3种人工林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均较低,表明这些人工林群落的林下植物种类差异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文章探讨了影响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和提高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