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沙蒿籽油,找出适合的天然抗氧化剂,用碘量法研究了生姜、花生壳、茶叶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对沙蒿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5%生姜提取物、5%花生壳提取物、7%茶叶提取物对沙蒿籽油均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中7%茶叶提取物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及其保持冷冻干燥牛肉新鲜度和改善色泽的效果.[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异抗坏血酸钠、维生素E、茶多酚3种抗氧化剂在牛肉冷冻干燥工艺过程中处理牛肉,测定冷冻干燥牛肉中TBA值、丙二醛(MDA)含量、总菌数和色泽.[结果]试验表明,单因素试验中3种抗氧化剂均有抗氧化效果,但浓度不同其抗氧化作用差异较大;0.4 g/k异抗坏血酸钠单独使用抗化效果比较明显,增大浓度后效果没有明显提升,而维生素E既经济又有效的浓度则为40 mg/kg、茶多酚为800 mg/kg;同时经试验证明3种抗氧化剂复合使用时效果比单独使用时好,最佳复合抗氧化组复合比例为异抗坏血酸钠:维生素E:茶多酚为0.3 g/kg∶ 40mg/kg∶ 500 mg/kg.[结论]研究可为延长冷冻干燥牛肉保质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大黄鱼鱼卵磷脂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并与合成抗氧化剂维生素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大黄鱼鱼卵磷脂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明显,与维生素C接近,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比维生素C弱。大黄鱼鱼卵磷脂对菜籽油、芝麻油、大豆油和猪油均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当添加量达到0.1%时,其抗氧化效果与0.02%的TBHQ相近。维生素C对大黄鱼鱼卵磷脂在菜籽油、芝麻油、大豆油和猪油中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增强其抗氧化效果。柠檬酸和酒石酸与大黄鱼鱼卵磷脂复配对猪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但会削弱其对菜籽油、芝麻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莲原花青素在油脂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莲原花青素在油脂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为开发新型健康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原花青素以及将原花青素和卵磷脂等抗氧化剂复配,研究原花青素在油酸和各类动植物油脂中的抗氧化作用。采用亚油酸氧化体系表征原花青素对脂肪氧合酶活性的抑制。【结果】原花青素对油酸和动植物油脂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效果,对试验所用的油脂抗氧化效果依次为:茶籽油猪油棉籽油豆油,其中茶籽油的氧化诱导期延长了2.2倍;并且卵磷脂和维生素E对原花青素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尤其与维生素E的复配,能将油酸的诱导期延长14.7倍,猪油的诱导期延长3.6倍。在抑制脂肪氧合酶活性方面,原花青素与茶多酚有着相同的效果。【结论】原花青素对油脂体系有着优良的抗氧化作用,对油脂氧化抑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为了解茶多酚与其他抗氧化剂之间的协同抗氧化作用,通过体外清除自由基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研究茶多酚与维生素C/E复合物对各种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在茶多酚较低浓度(50、100 mg/L)时,维生素C/E没有显著增强茶多酚清除各种自由基的能力,而在茶多酚较高浓度(200~400 mg/L)时,维生素C/E增强了茶多酚对各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同时,维生素C/E显著提高了高浓度茶多酚的FRAP值,这也说明高浓度茶多酚与维生素C/E在总抗氧化方面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育期定期采样的方法 ,研究了浙江北部地区秦美猕猴桃果实生化规律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果实生长表现为“S”型趋势 ;有机酸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而逐步增高 ,授粉后 1 1 0d达最高值 ,而后呈下降趋势 ;同时蛋白质、总糖、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等含量表现为增加趋势 ;果实发育前期维生素C含量保持较高水平 ,授粉后 5 0d开始下降 ,1 1 0d则再度升高。授粉后 1 5 0d左右 ,果实鲜质量中各项营养指标达到较适值 ,即蛋白质为 477 4μg·g-1,维生素C 1 2 9mg·g-1,有机酸 1 6 3g·kg-1,总糖 93 1g·kg-1,淀粉 60 4g·kg-1,可溶性糖 32 7g·kg-1,还原糖 2 7 6g·kg-1,可溶性固形物 75 0g·kg-1,果实进入采收期。图 2表 2参 6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杨桃多酚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为其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猪油的过氧化值(POV)为考察指标,探讨水溶剂型和油溶剂型杨桃多酚对猪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对比杨桃多酚与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并验证柠檬酸对杨桃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增效作用.[结果]杨桃多酚对猪油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油溶剂型杨桃多酚对猪油的抗氧化效果优于水溶剂型杨桃多酚,其浓度在0.02%~0.04%时抗氧化效果最佳,与0.02% BHA、0.02% BHT的抗氧化效果相当.柠檬酸对杨桃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有明显增效作用,经二者联合处理后,猪油在(50±1)℃下的保质期在60 d以上.[结论]杨桃多酚可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用于食品加工,与柠檬酸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的铝元素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效应,而硅则是许多植物生长发育的有益元素.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研究硅铝配施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铝肥施用浓度为1.34 g·kg-1和硅肥施用浓度为0.10 g·kg-1时,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交互效应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25.50%和3.18%;当铝肥施用浓度为1.34 g·kg-1和硅肥施用浓度为0.40 g·kg-1时,茶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交互效应最高,达到理论最高值,平均含量分别为2.46%和2.79%.  相似文献   

9.
探讨姜的根茎中姜油树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其各种抗氧化能力.以乙醇为提取剂,通过超声波辅助法浸提生姜中的姜油树脂,在单因素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正交法优化试验条件,得到最佳提取工艺;通过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比较姜油树脂与人工抗氧剂的各种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为95%、提取时间为50 min、料液比为1g:17mL、提取温度为70℃的条件下,姜油树脂的提取率最高可达5.29%.姜油树脂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都有清除能力,并且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强于维生素E.表明姜油树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0.
鄂南毛竹林的养分状况与营养诊断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鄂南 5县 (市 )毛竹林 33样点的叶片养分浓度进行了分析。调查样点叶片养分浓度差异较大 ,反映在毛竹林各元素养分变异系数普遍较大 ,特别是低产竹林。分析结果表明 :鄂南毛竹叶片氮素浓度平均为 2 4 .3g·kg-1,叶片全磷浓度平均为 1.34g·kg-1,叶片全钾浓度平均为 5 .4 4 g·kg-1,全钙浓度平均为 4 .0 8g·kg-1,全镁浓度平均为 1.4 1g·kg-1,全硫浓度平均为 112 .2mg·kg-1。微量元素铁浓度平均为 14 4 .3mg·kg-1,锰浓度平均为 2 6 9.5mg·kg-1,铜浓度平均为 4 .2 3mg·kg-1,锌浓度平均为 2 7.1mg·kg-1,硼浓度平均为 5 .6mg·kg-1,钼浓度平均为 9.6mg·kg-1。除锰、铜和锌外 ,其他各大、中微量元素在供试毛竹叶中的浓度都有随竹林产量的提高而升高的趋势。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与平衡对毛竹产量有影响。根据高产竹园各养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提出了毛竹叶片养分分级标准及营养诊断临界指标 :N 2 5 .0 g·kg-1,P 1.30 g·kg-1,K 6 .0 0 g·kg-1,Ca 5 .0 0 g·kg-1,Mg 1.4 0g·kg-1,S 12 0 .0mg·kg-1,Fe 15 0 .0mg·kg-1,Mn 2 0 0 .0mg·kg-1,Cu 4 .0 0mg·kg-1,Zn 2 5 .0mg·kg-1,B 5 .0 0mg·kg-1,Mo 10 .0mg·kg-1。  相似文献   

11.
陈宇春 《北京农业》2012,(30):26-27
生姜是我们生活十分常见的调味食材,同时它也是养生保健的药材。生姜既有营养价值,又有医疗作用,成为多功能的食疗佳品,其用途之大,药食两用堪称无与伦比。这就使得生姜的品质尤为重要,近年来团结镇为了提高生姜的品质和产量,引进了不同产地的生姜进行姜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2.
对姜中抗氧化成分提取方法与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对姜及速冻姜提取物在植物油中的抗氧化保鲜作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食用植物油中添加0.2%姜或速冻姜抗氧化成分提取物,其氧化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鲜姜与干姜水溶性风味物质的差异.[方法]以乙醇-水为溶剂分别提取鲜姜和干姜中的风味物质,以固相微萃取(SPME)顶空进样,采用GC-MS法测定2份提取液中风味物质的组成.[结果]鲜姜和干姜提取液中共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其中有19种在鲜姜中未检测出来,有8种在干姜中未检测出来.鲜姜、干姜中的主要呈香呈味物质是倍半萜类物质,分别为α-姜黄烯、姜烯、α-法呢烯、β-甜没药烯、β-倍半水芹烯,但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α-姜黄烯,分别为17.924%和25.402%.鲜姜、干姜水溶性风味物质的差异是:在2种提取液中相对含量大于3%的化学成分干姜比鲜姜少2种,分别是柠檬醛、枯茗醛,干姜没有的物质在鲜姜中的含量也很低,这些物质对姜的特征风味有较大的贡献.[结论]鲜姜提取液色泽透明、香气清新浓郁,无苦味,而干姜提取液色泽半透明,香气浓郁,但有苦味.  相似文献   

14.
生姜蛋白酶和生姜汁对猪肉嫩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生姜蛋白酶及生姜汁对猪肉的嫩化效果,对其用量、pH值、预处理温度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生姜蛋白酶及生姜汁对猪肉的嫩化效果十分显著(P≤O.01),生姜蛋白酶最佳用量为O.01%,姜汁最佳用量5%,最佳pH都为7.O,最佳预处理温度生姜蛋白酶为300℃,生姜汁为40℃;并且生姜蛋白酶及生姜汁对猪肉的嫩化效果极为相似,可以证明,生姜汁对肉类的嫩化作用就是生姜汁中的生姜蛋白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福安竹姜纤维少,质脆嫩,分枝如指,品质独特。高产栽培要抓好选种催芽、选地移栽、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看苗培土、及时预防病虫害等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16.
生姜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姜粉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料液比对生姜多糖得率的影响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1),提取温度对生姜多糖得率的影响则差异显著(P<0.05),而提取时间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生姜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6、提取温度90℃和提取时间2.5 h。  相似文献   

17.
开展生姜田间施用养分构成与姜腐烂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姜在中等土壤肥力水平,栽植密度83 333穴/hm2(穴距35.3 cm,行距34.0 cm)下,施用有机肥料30~50 t/hm2,配合施纯N 200~300 kg/hm2、P2O5 100~150 kg/hm2、K2O 150~500 kg/hm2,比例为1∶0.3~0.7∶0.5~1.7,植株抗性较好,群体生长势较强,可获得30~35 t/hm2的较高产量。用生物农药青萎散处理姜种和土壤,可提高抗病性,减少姜腐烂病发病率,增产17.1%~24.9%。  相似文献   

18.
以"莱芜大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生长期鲜姜和种姜精油含量的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生长的进行,鲜姜和种姜精油的含量逐渐增加,化学成分增多,生姜生长结束(10月21日)时,鲜姜、种姜的精油含量分别比幼苗末期(7月22日)增加175.61%和77.34%,化学成分分别由32、38种增加至54和53种。不同生长期鲜姜和种姜精油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α-姜黄烯、姜烯、α-法尼烯、β-倍半水芹烯、β-红没药醇等倍半萜类化合物,且尤以姜烯在不同生长期鲜姜和种姜精油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生姜对氮磷钾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生姜对氮、磷、钾的吸收符合Logistic方程之模型,呈“S”型曲线变化,但其吸收比例因不同生育期而异。总的来看,钾的吸收比例最高,氮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1.0:1:16.1。生姜各器官氮、磷、钾的含量,除在根内较稳定外,其余均随生长的进行呈下降的趋势。氮、磷、钾向各器官的最终分配量,除钾在地上茎分配略高于根茎外,氮、磷均以地下根茎的分配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aimed to explore sedation of dried ginger.[Method] By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the influences of decoction of dried ginger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1,2,3 mg/ml)on locomotor activities of white mice.[Result]When the decoction of dried ginger was 1 g/ml,the time of free movements and the number of raising forelimbs of mice were obviously detained(2.5 h 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When the decoction of dried ginger was 2 g/ml,the time of free movements and the number of raising forelimbs of mice were obviously influenced however the inhibition time is short than that of 1 g/ml.When the decoction of dried ginger was 3 g/ml,the inhibition is not obvious.[Conclusion] Dried ginger had some sedation effect which was related to its dos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