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谈秦川牛     
<正> 秦川牛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优良的役肉兼用黄牛品种,全身被毛紫红,角短细致,体躯高大结实,结构匀称,肌肉丰满,役用及肉用性能均强,遗传性稳定。解放后,全国有二十几个省、市选用秦川种牛,跟当地小体型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取得了显著效果。据对陕西绥德、神木县224头成年本地牛和杂种牛的调查材料,杂种母牛平均体高115.4  相似文献   

2.
积石山县1978年以来,坚持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本地牛,至1984年底累计授配母牛19311头,繁殖成活杂种牛6901头,其中冻配杂种牛占30%,居全省首位。据在大何家等13个乡,200余个农户中,随机选定226头冻配一代杂种犊牛,进行的“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本地牛效果观察”表明:12月龄西秦黄、西犏、西黄、本地牛公母牛平均体高分别为100.61±5.12、98.51±5.05、94.45±13.16、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情况为了改良秦川牛在后躯发育(尖斜尻)和股部肌肉欠充实等体形外貌方面的主要缺点,提高其的生产性能、商品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7年秋,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依据农业部属下达课题,拟定在县故郡乡独山村,协助故郡兽医站进行“秦川牛引入兼用短角牛血液中间试验研究”工作。这项课题的具体步骤是:先以短角公牛为父本配秦川母牛,计划繁殖短秦一代牛1OO头,予产母犊50头左右;再以秦川公牛为父本回交配短秦一代牛,最后在杂种二代公母牛间横交固定,使秦川牛含1/4短角牛血液。这样,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选择奶牛胚胎移植的理想受体。[方法]通过利用不同品种的本地黄牛~西杂牛84头和秦川牛77头做受体,进行荷斯坦奶牛胚胎移植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西杂牛的同期发情率、受体可用率、受胎率都显著高于秦川牛(P〈0.05),而且难产率低,奶水充足。[结论]表明西杂牛是奶牛胚胎移植的理想受体。  相似文献   

5.
秦都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位于咸阳市城郊区。海拔367.3至527.0米,年平均气温13℃,降雨量549.5毫米,无霜期218天。全区16个乡,总人口54万,其中农业人口28.7万。耕地53.54万亩。调整产业结构以来,粮食面积增加。近两年来,小麦播种面积36万亩左右,玉米27万亩左右。1985年底大家畜存栏16,007头(匹),其中牛存栏9,700头,存档牛中秦川牛8,331头,适繁秦川母牛5,598头,占秦川牛总数的67.1%,  相似文献   

6.
秦川牛是我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它以体格高大,毛色紫红,役用能力强,产肉性能好,遗传性稳定,适应性良好而闻名于国内外。我区白开展黄牛改良工作以来,始终以秦川牛为主要父奉改良山地黄牛,引进辜川种公牛及其玲冻精液颗粒,坚持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截至1990年底,全区累计引进辜川牛250多头,各种牛改良配种累计1371万头(次),其中秦川牛配种改良占95%以上。秦川牛改良面覆盖全区7县(市)。1990年底,辜川牛种公牛存栏60头,改良配种点120个,其中秦川牛奉交点60个,冷配点60个。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秦川牛的发展方向,在保留其优良特性的前提下,改进其体型外貌方面的主要缺点,提高乳、肉性能和商品率,从1982年9月开始,西北农大同我场协作,在邱怀教授主持下,引用兼用型短角牛与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四年多来,我们在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用兼用型短角公牛配秦川母牛74头,出生杂种一代犊牛58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秦川牛及其杂种牛的脊椎数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多脊椎现象.我们统计了2070头屠宰后肉牛的胸椎(T)和腰椎(L)的数量和相应比例.在秦川牛中共发现T14L6、T14L5、T13L7、T13L5和T12L7五种脊椎数异常性状,其中T14L6和T13L7为多脊椎性状,分别为61和51头,占总数的5.41%.本调查可为高品质肉牛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省黄牛改良工作,早在五十年代就引用荷兰牛、爱尔夏、短角、拉脱维亚等外国品种和秦川牛、南阳牛、广丰牛等国内良种牛来改良。到六十年代初期,曾引进西门塔尔公牛,在瑞安县进行改良试点、发现了黄西杂种牛的优势。随着我省冻精技术的推广采用黑白花和西门塔尔公牛的精液,冷配母牛二万六千一百六十八头,已培育犊牛一万六千二百四十二头,其中西门塔尔改良牛四千另十头,扩大了黄牛的改良面。  相似文献   

10.
秦川牛及其杂种牛生长性能及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4月龄纯种秦川牛(QQ)67头,安秦杂种牛(红安格斯牛♂×秦川牛♀,AQ)36头、德秦杂种牛(德国黄牛♂×秦川牛♀,DQ)14头和利秦杂种牛(利木赞牛♂×秦川牛♀,LQ)47头,共计164头牛生长发育性状特点及杂种优势的研究,发现LQ、DQ、AQ与QQ相比,在体重、体长、体高、胸围、十字部高等重要指标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初步鉴定3个杂交组合后代在生长性能方面优于秦川牛纯种,表现杂种优势,达到改良目的。其中LQ与其他两个杂交群体相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发育趋势,即LQ>DQ>AQ>QQ,是较为理想的杂交组合,而AQ和DQ群体在后期发育和被毛颜色上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强秦川牛的选育工作,积极鼓励社队和群众培育优良秦川牛,最近,我省又对已培育出的二至四岁优良秦川牛进行了奖励。这项工作是继1979年之后再一次在秦川牛产区中的十三个良种基地县进行的。这次报奖的优良秦川牛614头,其中特级  相似文献   

12.
在邱怀教授主持下,1983年西北农业大学通过农牧渔业部畜牧局从丹麦引进乳肉兼用的丹麦红牛种公牛2头,种母牛7头,用于改进秦川牛的产肉、产乳性能。现杂种一代牛已降生,并且杂种一代母牛开始产奶。发现改良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巨大,深受农民欢迎。为进一步开展丹麦红牛杂交改良工作,借鉴亚州其它国家引进丹麦红牛的经验和教  相似文献   

13.
德国黄牛、利木赞牛杂交组合对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德国黄牛、利木赞牛为父本,以临夏县当地西门塔尔高代杂种牛、秦川牛为母本,在农户全舍饲条件下,分四组进行组合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从初生到12月龄试验牛的体重和体高、胸围、体斜长平均数表现出德西组>德秦组>利西组>利秦组,德国黄牛杂交改良效果好于利木赞牛,西门塔尔高代杂种牛的肉用性能显著高于秦川牛。  相似文献   

14.
秦川牛普查情况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秦川牛是我国五大良种黄牛之一,以种用和肉用性能好、遗传性稳定而享誉国内外。为了摸清秦川牛的发展现状,我们制定了发展规划、做大做强秦川牛的产业,我省从2003年10月份~2004年1月在全省开展了秦川牛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发展特点从普查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农牧部门和广大农民把秦川牛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抓,秦川牛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特点是:1.1 秦川牛数量稳步增长截止2004年2月底,全省秦川牛存栏100.77万头,占全省黄牛存栏的45%,较2001年的92.46万头增长了9%。2003年秦川牛出栏35.40…  相似文献   

15.
西本秦本一代杂种牛与本地黄牛肥育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川县地处陇东部 ,为天水市养牛大县 ,年饲养量达 1 0多万头。自 1 980年引进西门塔尔、秦川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以来 ,已产西本杂一代牛5 2 92 0头、秦本杂一代牛 2 6 4 6 0头。由于杂种一代牛生长快、体形高大、饲养效益好而颇受群众欢迎。但绝大多数农户们沿袭以放牧为主、适当补饲的传统方式 ,饲养同期长 ,经济效益欠佳。为了观察在工厂化集约、强化育肥条件下 ,西本杂一代、秦本杂一代与本地黄牛肥育产肉性能 ,为加快养牛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笔者于 2 0 0 0年 8~ 1 1月在上磨瘦牛育肥场进行了本试验。1 试验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  相似文献   

16.
<正> 河西黄牛属于蒙古牛种,体格偏小,生长发育缓慢,是以役用为主的地方品种。张掖地区从1980年开始引用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到1988年底9年累计共授配母牛84179头,产活杂种牛犊44716头,现存栏各类杂交黄牛38000头,占黄牛总数的24%。其中1代改良牛33440头,占改良牛总数的88%,2代改良牛3800头,占总数10%,3代以上改良牛760头,占总数2%,为了全面了解本区黄牛改良效果,及掌握杂交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1989年3—5月我们对全区黄牛改良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利用原产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本地良种秦川牛资源和当地饲料资源,根据以往科学试验成果,提出本规范以生产替代进口的高中档牛肉。规范包括牛只选择;育肥期,肥育牛的营养与饲料,饲养与管理方法;以及肥育记录等。本规范适用于秦川牛以及含秦川牛遗传组成的杂种牛。生产中环境与饲养条件千差万别;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所提原则要求有所变通。  相似文献   

18.
利木赞牛改良秦川牛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陕西岐山农村开展利木赞牛杂交改良秦川牛,已配母牛2230头,已产犊1000多头。犊牛初生重公犊平均31.3kg,母犊平均为30.4kg,分别比当地秦川牛犊高出26.7%和25.1%;6月龄体重公犊172.6kg,母犊158.9kg,分别比当地秦川牛高出22.7%和25.9%。说明用利木赞牛改良秦川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县某公社养牛场82年9月,有14头半岁的辛地红杂种黄牛,发生以拉血粪为特征的疾病。使用氯霉素、黄连素、青霉素药物连续治疗三天无效。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犊牛球虫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发病情况该场共有能繁殖的本地母黄牛26头,杂种辛地红小牛18头,以放牧为主。  相似文献   

20.
引言我国牛的优良品种很多,尤以秦川牛为著称。它不仅体躯高大,性情温驯,役用能力强,而且在肥育后其肉质细嫩,适口性强。1984年秦川牛已达五十万头。陕西省“七·五”期间计划建立百万头秦川牛基地,年肥育10万头,产优质肉6000万斤。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