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黔北丹霞地貌是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种群集中分布区,不同物种组成的桫椤群落在土壤养分是如何随土层深度垂直分布的特征缺乏关注。探索桫椤群落土壤养分及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对深入探索桫椤种群濒危机制及保育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择贵州赤水和习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丹霞地貌4个典型桫椤群落样地进行样方调查,并采集0~10 cm、10~20 cm、20~3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分析不同群落样地和不同土层深度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桫椤群落类型和土层深度共同影响土壤全氮和有效态氮、磷、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且二者交互作用对有效态养分和有机质显著影响;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N/P、N/K、P/K比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速效磷则是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趋势。研究表明,黔北丹霞地貌桫椤群落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随群落物种组成和土层深度变化而垂直分异。  相似文献   

2.
带状改造对柏木林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带宽改造带(10、15、20m与25m)和不同树种改造带对重庆云阳柏木林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柏木林相比,不同带宽改造带的土壤容重在2个土层内均有所降低,土壤孔隙度在0~20cm土层内有所增加,在20~40cm土层变化不一,有机质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0~20cm层土壤有机质提高幅度20~40cm层土壤。各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的pH值普遍比柏木林有所降低;4种带宽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全P含量整体降低,有效P含量增加,15m带宽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全N、水解N含量降低,其他3种宽度改造带土壤全N、水解N含量整体增加,4种宽度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全K速效K含量整体降低。刺桐、刺槐2树种改造带的0~20cm和20~40cm层土壤的孔隙度和pH值整体增加,容重整体减小,刺桐改造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明显提高,刺槐改造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却呈下降趋势,刺桐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全K含量明显提高,2个土层的全N、有效P含量和20~40cm土层的全P含量有所提高,刺桐改造带2个土层的水解N、速效K含量明显降低,0~20cm土层的全P含量有所下降。刺槐改造带的土壤养分变化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柏木林人工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高黎贡山东坡不同海拔高度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利用相关分析方法计算了有机质与海拔高度、全氮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海拔、土壤深度、植被类型、气温、降水量对土壤有机质有着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随海拔高度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两者在海拔高度2500 m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略有降低再增加;在同一海拔高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20 cm土样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20~40、40~60 cm土层土壤呈显著性差异,而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差异不显著;海拔、土层深度、全氮含量、气温、降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植被类型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寒温性灌丛草甸最高。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由于植被生长良好,群落结构复杂,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较高;土壤有机质随气温的增加而减少;随降水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武汉动物园人工湿地土壤氮素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动物园内人工湿地为例,采样测定了塘-湿地组合系统中土壤氮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一阶湿地中土壤全氮随剖面层次向下而降低,碱解氮在0~40 cm层次变化不大,40 cm以下迅速降低;二阶湿地中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在0~30 cm随剖面向下而下降,30 cm以下变化缓慢。一阶湿地中土壤碱解氮从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的变化为0~20 cm土层降低,20~40 cm土层呈倒“U”变化,40~60 cm土层变化缓和;二阶湿地中土壤碱解氮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的变化为0~10 cm土层递减,20~30 cm土层先降低后升高,其他土层先升后降,而2006年1月至4月含量变化不大。湿地土壤的全氮、碱解氮与有机质含量有显著线性相关。该结果可为利用塘-湿地组合系统调控城市水体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加勒比松林分改造对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引入阔叶树种对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林进行林分改造,为科学经营加勒比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一部分加勒比松林的株间和行间插种黎蒴Castanopsis fissa、大叶相思Acacia mangium、红桂木Artocarpus nitidus ssp.Lingnanensis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简称P1样地),在一部分加勒比松林的株间和行间插种荷木Schima superba、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和油茶(简称P2样地),同时,保留一块加勒比松林作为对照样地(CK)。在3个样地分别以五点取样法采集0~20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的p 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用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酶、磷酸酶及脲酶活性。【结果】3个样地0~20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为P2样地P1样地CK样地,0~2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均显著大于20~40 cm土层土壤;3个样地0~20 cm土层的土壤全磷含量均较低,全钾含量为CK样地P1样地P2样地;样地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p H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相关;磷酸酶活性与p H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全钾含量显著相关;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相关。【结论】林分改造明显提高了森林的土壤肥力,且P2样地的树种组合模式优于P1样地,具有较好的土壤改造效果,可用于林分改造。  相似文献   

6.
在乌兰布和沙漠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白刺群落与油蒿群落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养分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分别为(2.70±0.43) g·kg~(-1)、(0.30±0.04) g·kg~(-1)、(20.80±3.38) mg·kg~(-1)、(19.29±1.23) g·kg~(-1)、(93.00±3.00) mg·kg~(-1)、(0.30±0.02) g·kg~(-1)、(3.74±0.38) mg·kg~(-1),pH值为(9.37±0.09),土壤各养分指标均属于弱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表现为白刺群落﹥油蒿群落﹥裸沙地。白刺群落与油蒿群落有机质在20~40 cm、40~60 cm层差异显著(P﹤0.05),在0~20 cm、60~80 cm、80~10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P﹥0.05);碱解氮、全钾在20~40 cm差异显著(P﹤0.05),0~20cm、40~60 cm、60~80 cm、80~100 cm差异不显著(P﹥0.05);各土层全氮、速效钾、全磷、有效磷差异均不显著(P﹥0.05)。白刺群落与油蒿群落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呈现表聚性特点。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的排序为白刺群落(0.566)﹥油蒿群落(0.423)﹥裸沙地(0.249)。  相似文献   

7.
漯河市烟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与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选取并分析了河南省漯河市烟区25个乡镇的植烟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植烟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 H值保持基本稳定,整体呈弱碱性;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和土壤碳氮比值均呈递减趋势,表现为0~10 cm>10~20cm>20~30 cm>30~40 cm>40~50 cm。漯河市烟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层间表现差异。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10 cm以下土层(P<0.05),耕层土壤(0~20 cm)养分状况明显优于20 cm以下土层,且达到0.05显著水平。漯河市烟区0~20 cm耕层土壤主要养分平均含量和碳氮比等指标变异较大,且其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均高于0~50 cm土壤,0~5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的潜在养分水平表现不足,尤其是碳氮比值偏低,不够协调。  相似文献   

8.
对南疆梨园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清耕处理相比,覆盖和生草处理不同程度的降低了0~4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表土层中有机质增加较深层土壤更为显著。覆盖和生草对干旱区果园有一定保墒作用。土壤养分的变化基本一致,表现为覆盖生草免耕清耕。0~40 cm土层覆盖和生草处理的土壤碱解N、速效P、速效K、全P、全K含量较清耕处理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利用年限坝地和梯田土壤氮素的特征与演变,为正确评价土壤供氮能力及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集不同利用年限坝地和梯田0~20、20~40和40~60 cm土样,用常规方法测定其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矿质氮(NO3--N和NH4+-N)含量,系统研究这些养分指标的特征、变异性及时空演化趋势。【结果】坝地和梯田表层氮素空间变异性较大;表层氮素中只有梯田碱解氮含量属"中"水平,在0~60cm剖面内,有机质平均含量属"很低"水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属"低"水平;坝地和梯田硝铵比均大于1,表明NO3--N是碱解氮的主体。各土壤形态氮素含量间及其与有机质含量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它们的含量受土壤颗粒组成、坡向和坡位的影响。表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NH4+-N和起始矿质氮含量与20~40和40~6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而20~40与40~60 cm土层间差异不显著,在0~60 cm土层,其平均含量均是坝地高于梯田。坝地和梯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和硝铵比均随着利用年限的延长而先增加后降低;坝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开始衰退的年限(39~42年)比梯田(22~29年)滞后至少13年。【结论】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氮素整体缺乏;坝地氮素的现实供应优于梯田,且供应潜力更具持久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银川平原芦苇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含水量、pH、全盐含量、有机质含量、全N、有效N、全P、速效P等生源要素的垂直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0~50cm的土层,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盐、有机质含量、土壤全N及碱解N含量变化规律比较相似,由表层到深层,整体表现为由高变低,在0~40cm表现为急剧下降,在40~50cm又有所升高,0~10cm土层含量高即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有效P与其他各项要素的相关关系均较差且不显著,有效P具有不同于其他要素的独特垂直分布规律;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层中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N与碱解N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说明之间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pH规律不明显且与其他所有生源要素(有效P除外)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pH较高的碱性土壤环境会抑制植物其他生源要素利用;有机质与全N、碱解N和全P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银川平原芦苇湿地土壤中有机质、N素、P素的主要来自于内源沉积物、枯落物及动植物残体降解释放而来,也表明了湿地具有强大的"源"与"汇"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枣棉间作系统内肥料管理水平,在棉花不同物候期,测定系统内土壤养分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随棉花生育进程基本呈增加的趋势,且枣树西侧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高于东侧,并且0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不同年龄核桃生长地不同土层N、P、K的含量和规律。[方法]取不同年龄时期早实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园地不同土层土样,测定其中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1~8年的核桃园地中,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依次下降的趋势,上层土(0~20 cm)(中层土(21~40 cm)(下层土(41~60 cm),中层土速效N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在1~4年的园地中,中层土速效P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5~8年的园地中,则低于上层土和下层土;在1~6年和8年的园地中,中层土速效K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7年的园地中,则低于上层土。1年园地中层土速效N和速效P含量最高,分别为76.3 mg/kg和103.21 mg/kg;5年园地中层土速效K含量最高,速效P含量最低,分别为149.0 mg/kg和6.34 mg/kg;6年园地上层土速效N含量最低,为58.5 mg/kg;7年园地下层土速效K含量最低,为58.5 mg/kg。[结论]该研究可为确定不同年龄早实核桃园土壤的科学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烟草种植对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2种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了烟草种植后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烟草种植增加了土壤缓效K、速效K、速效P、有效Cu和有效Fe的含量,分别增加28.7%、14.3%、44.8%、6.1%、25.8%;降低了土壤有机质、速效N、有效Mn、有效Zn含量,分别降低了26.6%、25.8%、17....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养分特性之间的异同,在该区选取了4种典型人工林配置模式,对其土壤表层(0~20cm)和下层(20~40cm)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全量养分(N、P、K)以及速效养分(N、P、K)、pH值等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并据此分析了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养分分布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模式下养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除全K外,几种主要养分均存在表层(0~20cm)高于下层(20~40cm)的特征;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和全N、速效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种人工林模式下土壤养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人工阔叶林、人工针叶林和灌木林。  相似文献   

15.
广西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巨尾桉林和马尾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旨在阐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后,0~6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呈下降趋势,而0~20 cm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稍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为0.42~0.91);②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相差不大,在各土层中的差异也不显著(P为0.79~0.89);③土壤养分的变化,除桉树林的土壤全氮和速效钾(0~20 cm)含量比马尾松林低外,全钾、有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都高于马尾松林,而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和水解氮相差不大;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0~40 cm土层,桉树林与马尾松林的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水解性氮、速效钾、交换性钙的差异均不显著(P为0.14~0.99),0~20 cm土壤全钾和有效磷以及20~40 cm土壤全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交换性镁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08)。说明桉树 林取代马尾松林后,经过10年的林分生长,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仍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加速土壤氮素消耗、提高土壤有效磷和交换性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草栽培对梨园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不同生草种类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梨园不同生草区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梨园生草能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提高0~20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全氮含量,降低0~40cm土层的全磷含量,且不同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差异;梨园种植白三叶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蔗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磷酸酶的活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有密切关系,其中脲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磷、全钾含量为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含量为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为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全磷、全钾、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母质条件下海南省胶园土壤肥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胶园土壤肥力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海南省胶园酸性火成岩、基性火成岩、酸性变质岩、沉积岩、冲积物、海积物等不同母质发育下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胶园土壤肥力指标与其母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胶园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为在玄武岩中最高,全钾、缓效钾含量在花岗岩中最高。胶园0~2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在页岩中最高,21~40、41~6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在玄武岩中最高。[结论]胶园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在一些母质上对母岩特性有继承性,但生物气候及耕作与施肥等因素已经完全弱化了因母岩成分不同而造成的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年龄早实核桃园土壤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早实核桃园科学施肥,研究了不同年龄时期早实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园地不同土层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6年园地速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有效Zn、有效Mn等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中层土(21~40 cm)高于上层土(0~20 cm)和下层土(41~60 cm),全N、全P、速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等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上层土高于下层土。在1~8年园地中,1年园地上层土全N量和中层土有效Zn含量最高,分别为0.532%和0.018 mg/kg;5年园地中层土速效K、交换性Mg、有效Mn含量最高,分别为149 mg/kg、0.068 mg/g和0.029 mg/kg;6年园地中层土全P量和下层土交换性Ca含量最低,分别为0.018%和0.862 mg/g;7年园地下层土速效K含量最低,为59 mg/kg;8年园地上层土交换性Ca含量最高,为0.969 mg/g,有效Mn含量最低,为0.011 mg/kg;中层土有效Zn含量和交换性Mg含量最低,为0.008 mg/kg和0.049 mg/g;下层土全P量最高,为0.070%,上层土全N量最低,为0.056%。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新疆东部灌漠土养分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新疆东部吐鲁番肥力长期监测点的黄土状灌漠土为研究对象,选取长期施用有机肥(M)、化肥(NP)、化肥配施有机肥(NP+1/2M、1/4NP+1/3M)、撂荒(CK0)5种典型处理,分析不同施肥措施下,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  相似文献   

20.
以西藏林芝县布久乡朱曲登村高山栎林地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7月份到2015年8月份原位模拟氮沉降(CK(对照)、LN低氮(25 kg·hm~(-2)·a~(-1))、MN中氮(50 kg·hm~(-2)·a~(-1))、HN高氮(150 kg·hm~(-2)·a~(-1)),探讨不同程度的氮沉降量对林地土壤养分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模拟氮沉降对林地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质量分数和p H值以及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模拟氮沉降增加,0~20 cm林地土壤的交换性Mg和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受到抑制;全K质量分数和p H值升高;有机质、全N和速效K质量分数在低氮处理下升高,在中高氮处理下降低;全P、速效N和速效P质量分数则在LN和HN处理下升高,在MN处理下降低;而交换性Ca质量分数在中高氮处理下升高后又在高氮处理下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