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细胞蛋白质组的优点在于对低丰度蛋白的研究,运用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可以提高低丰度蛋白质在双向电泳中的检出数量.通过分析奶牛乳腺炎乳腺与正常乳腺核蛋白组差异表达情况,为奶牛乳腺炎发病机理研究寻找尽可能多的生物标记分子.经超速离心法分离细胞核,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用PDQuest7.4软件分析寻找差异蛋白质斑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蛋白质.从核蛋白组2-DE图谱中筛选出2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质谱鉴定出1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2个蛋白质在乳腺炎发病过程中下调,7个上调,5个只在正常情况下表达,3个只表达在乳腺炎组织中,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涉及细胞骨架构成、代谢调节及凋亡调控等许多方面.表明奶牛乳腺炎发生时乳腺组织核结构和代谢状态都发生了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运用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分离纯化亚细胞结构再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可提高低丰度蛋白在双向凝胶电泳中的检出率。通过对比分析乳腺炎奶牛乳腺与正常奶牛乳腺线粒体蛋白质组的表达变化,为奶牛乳腺炎的生物学治疗及抗病育种工作筛选出目基因和蛋白。超速离心法分离线粒体,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PDQuest7.4软件分析差异蛋白斑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差异蛋白。从奶牛乳腺线粒体蛋白2-DE图谱中筛选出1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质谱鉴定出17个差异表达蛋白(6个蛋白在奶牛乳腺炎发生过程中下调,8个上调,1个只在正常情况下表达,2个只在乳腺炎乳腺组织中表达)。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涉及到细胞的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mRNA的加工成熟及调亡调控等许多方面,表明奶牛乳腺炎发生时乳腺线粒体组织结构和代谢状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果桑温室栽培的适用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以果桑品种SG01、大10和白玉王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果桑品种冬芽的休眠程度、萌发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芽的休眠程度由深到浅依次为白玉王、SG01和大10,其冬芽萌发的起点温度分别为14.0℃、10.9℃和7.2℃,发育有效积温分别为135.7℃.d、137.0℃.d和154.3℃.d,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提示在果桑引种或温室栽培时应注意品种间休眠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水牛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双向电泳-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鉴定卵母细胞成熟前后表达量存在变化的蛋白质并进行验证。通过优化方法建立水牛卵母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分离的技术体系,通过双向电泳(2-DE)获得成熟前后的卵母细胞蛋白质电泳图谱,软件分析得到差异表达蛋白质,对差异蛋白质进行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分析,部分差异蛋白质合成抗体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表明,2组卵母细胞样品均获得约300个蛋白质斑点的双向电泳图谱。经ImageMaster软件比对分析,共发现在水牛卵母细胞成熟前后有27个差异蛋白质,其中表达上调15个,表达下调12个。将差异蛋白质斑点胶内酶解后用于MALDITOF/TOF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成功鉴定了6个蛋白质,包括主要穹窿蛋白(MVP)、热激蛋白60(HSP60)、Ras应答结合原件蛋白1(RREB1)等。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SP60蛋白表达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本试验发现一批在卵母细胞成熟前后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并进行表达量验证,推测HSP60蛋白可能在体外成熟时起到保护卵母细胞和物质转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果叶两用桑品种大10与SG01的叶质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果桑品种之间的叶质差异,以果叶两用桑品种大10与SG01为材料,以湖桑32号为对照品种,就不同桑树品种叶质对3个不同蚕品种的养蚕成绩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蚕的发育经过、幼虫生命率及虫蛹统一生命率等方面,2个果叶两用桑品种与对照种之间未见明显差异;在茧质成绩中,果桑新品种SG01所饲养蚕品种的蚕茧茧层量最高,3个供试蚕品种中以"803"的全茧量和茧层量最高,与其它蚕品种之间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差异水平;在桑品种/蚕品种的不同组合中,大10/803、SG01/803的全茧量和SG01/803、湖桑32号/803的茧层量成绩分别列居前2位;综合养蚕成绩表明,果桑新品种SG01的叶质表现优良,而蚕品种803对不同桑品种的饲料利用效率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6.
桑椹成熟期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10和SG012个果桑品种的不同成熟期的桑椹为材料,对桑果成熟发育过程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绿熟期、半熟期到全熟期,果实的蛋白质、粗灰分和钙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减少,可溶性糖、糖酸比、Vc含量则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增加,2个供试果桑品种表现相似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果桑果实(桑椹,又称桑果)的糖酸积累及相关酶活代谢特征,选择桑椹甜度差异较大的大10(DS)和白玉王(BY)2个果桑品种,分别于不同发育时期测定鲜桑椹的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2个果桑品种桑椹不同发育时期的糖分含量存在差异,可溶性糖含量从红果期开始至初熟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初熟期至成熟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糖分含量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高于其他糖分,糖分积累均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但2个果桑品种桑椹在成熟期蔗糖含量均上升至较高水平。成熟期BY桑椹的有机酸含量均低于或与DS桑椹相仿,但差异不大。DS桑椹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蔗糖合成作用呈正相关,BY桑椹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与蔗糖积累正相关。对DS和BY 2个果桑品种鲜桑椹糖组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主成分(PC1)中,葡萄糖和麦芽糖的载荷系数比较大,共同构成其方差变异的主要因素;而在第2主成分(PC2)中,构成其方差变异的主要因素是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可以作为评价不同栽培措施对BY和DS桑椹糖风味的主要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8.
桑椹已被农业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果桑新品种"SG01"是苏州大学选育的一个叶果两用新品,本站于2006年春嫁接育苗,2007年开始栽培试验。以"大10"作为对照品种,从栽植当年的生长发育情况来看,果桑新品种"SG01"的枝叶生长比较旺盛,桑叶产量具有明显的丰产优势,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显示又比较适合于丝茧育生产的叶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探讨4个果桑品种桑椹在65℃恒温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及不同品种干物含量的差异性,并采用SPSS分析其总失水率和干物率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4个果桑品种桑椹含水率为88%~92%,桑椹失水率在烘干过程中一直呈上升趋势直至恒定,且不同果桑品种烘干过程中其失水率和干物率存在差异,大10和红果2号的总失水率极显著低于46C019和72C002,大10和红果2号的干物含量极显著高于46C019和72C002。  相似文献   

10.
桑椹已被农业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果桑新品种“SG01”是苏州大学选育的一个叶、果两用的桑树新品种,本站于2006年春嫁接育苗,2007年开始栽培试验。以“大10”作为对照品种,从栽植当年的生长发育情况来看,果桑新品种“SG01”的枝叶生长比较旺盛,桑叶产量具有明显的丰产优势,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显示也比较适合于丝茧育生产的叶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沼泽型水牛成熟前后卵泡内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变化规律。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成熟卵泡液和未成熟卵泡液总蛋白质,建立和优化了卵泡液的双向电泳体系,并使用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点。结果显示,丙酮沉淀法处理得到的总蛋白质样品后,在24cm(pH 4~7)胶条且上样量350μg时得到分辨率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软件分析得到11个差异蛋白点,以成熟卵泡液作为对照,5个蛋白点表达上调,3个蛋白点表达下调,1个蛋白点缺失,2个蛋白点在未成熟卵泡液中特异性表达。质谱成功鉴定出4个蛋白质:过氧化物酶-2、醛糖还原酶、牛纤维蛋白原的晶体结构、转甲状腺素蛋白。该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卵泡液双向电泳体系,分析并鉴定一批水牛卵泡液差异蛋白质,对于研究水牛卵母细胞的发育微环境和成熟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桑椹的食用营养保健品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桑椹成熟过程中生物碱和花青素2类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规律,以供确定桑椹的采收适期参考。结果表明:2个供试果桑品种的桑椹在成熟期间,1-脱氧野尻霉素(DNJ)和荞麦碱(fagomine)2种生物碱的含量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3R)2种花青素的含量却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在桑椹成熟前增加缓慢,至成熟后急剧上升;在不同品种同一成熟度的桑椹中,荞麦碱含量和C3R含量均是果桑品种"大10"高于"69",而DNJ含量和C3G含量均是"大10"低于"69","大10"桑椹中的荞麦碱含量和C3R含量均分别高于DNJ含量和C3G含量,而"69"桑椹中的荞麦碱含量和C3R含量均分别低于DNJ含量和C3G含量。上述结果提示:桑椹成熟过程中生物碱的含量逐渐减少,花青素的含量逐渐增多,且2类活性成分含量在品种间存在差异,生产上需根据加工桑椹食品的保健功效采收不同品种及不同成熟期的桑椹作原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3个果桑品种大10、选27、苗66的桑椹成熟过程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及总酚的含量变化与差异。以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和流动相A(乙腈)、B(0.4%冰醋酸)进行梯度洗脱,可以较好地分离测定桑椹中的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3个品种的桑椹成熟过程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不尽相同,不同的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同一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不完全相同,同一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不同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也不完全相同。3个品种的成熟桑椹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含量均依次为儿茶素>芦丁>金丝桃苷>安息香酸>绿原酸>龙胆酸>水杨酸>阿魏酸>香草酸>槲皮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丁香酸>咖啡酸>白藜芦醇;桑椹多酚物质的总含量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增加,其含量为选27>大10>苗66。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抗保幼激素调控家蚕发育的分子机理,以二化性蚕品种大造为材料,在4龄饷食时进行金鹿三眠素添食处理,并采用一维凝胶电泳/质谱(1-DE/MS)技术,分别对金鹿三眠素处理组和清水对照组不同发育阶段的雌蚕血液蛋白质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检测到与发育调控相关的差异蛋白质条带,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检索共获得了82个相匹配的候选蛋白质,剔除冗余部分后鉴定了其中的26个蛋白质组分;金鹿三眠素处理组4龄蚕血液蛋白质中,分子质量大小约为30 kD与70 kD的组分比较丰富,表达量变化类似于清水对照组5龄蚕,推测30 kD蛋白家族、血清蛋白BmLSP及其它差异表达组分可能与抗保幼激素调控的家蚕早熟变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燕麦(Avena sativa L.)种子蛋白质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探求燕麦种子吸胀萌发的机理。采用双向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的方法对燕麦品种白燕2号种子吸涨萌发0 h和25 h的蛋白质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燕麦种子蛋白在吸水萌发25 h后18个蛋白点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蛋白质点经质谱分析并搜索NCBI数据库,有10个蛋白点得到明确鉴定,其中7个蛋白质点表达量在燕麦种子萌发后下降,3个表达量增加。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包括12s球蛋白、种子贮藏球蛋白和醇溶燕麦蛋白-3等蛋白。这些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与燕麦种子萌发进程有关,为进一步从蛋白质水平来探索燕麦种子萌发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从家蚕5龄幼虫和蛹期不同发育阶段提取雌、雄蚕血液总蛋白质,采用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1DE-LC-MS)技术分析家蚕血液蛋白质的差异性表达及差异蛋白组分。在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与种类方面检测到与性别及发育相关的差异性表达,数据库检索结果共获得96个相匹配的候选蛋白质,剔除冗余部分后鉴定其中的27个蛋白质组分,分别属于13种蛋白质或其亚基。雌、雄蚕之间的差异组分主要出现在分子质量70~100 kD之间,其中芳基贮存蛋白、卵黄蛋白原、抗胰凝乳蛋白酶因子为雌特异性表达组分。30K蛋白家族是家蚕血液中高丰度表达的蛋白组分。这些差异蛋白质的鉴定与功能分析为研究家蚕性别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GeLC-MS/MS)对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白燕2号种子不同溶解性的蛋白质进行分离鉴定,以期建立其种子蛋白质表达谱,为探讨干燥燕麦种子储藏及萌发的生理生化机理提供基础。结果表明:GeLC-MS/MS方法鉴定出溶解于超纯水、2.5%NaCl和70%乙醇的燕麦种子蛋白质分别为40,33和15个,共54个非冗余蛋白,其中29个蛋白至少可溶于2种溶剂。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鉴定蛋白的分子功能、细胞组成和生物学功能进行预测,其中40个蛋白质功能得到明确的预测,涉及细胞过程、刺激应答及酶调节活性等12类。这些蛋白质与燕麦种子成熟干燥时期生命活动有关,为进一步从蛋白质水平探索燕麦种子生理代谢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不同果桑品种在桑椹菌核病抗性方面进行了调查,其结果为:不同果桑品种对桑椹菌核病抗性有显著差异,其中:红果2号桑椹菌核病感病率56.8%,抗性最差,川7637桑椹菌核病感病率0%,抗性最强。研究表明,果桑品种对桑椹菌核病的抗性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果桑盛花期是否与菌核病分生孢子发生期同步有关,建议不同地方栽植果桑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桑椹菌核病是影响桑椹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一种新发现的疑似桑椹菌核病的病原真菌。以果桑品种大10为供试材料,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筛选核盘菌侵染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分析其功能与代谢途径。在感染和未感染核盘菌的桑树幼果样品之间检测到了显著差异表达基因1 226个(上调表达基因1 088个,下调表达基因138个),其中包含33类172个抗性相关基因,35类112个转录因子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显著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4个细胞组分(胞外区、细胞壁、外部封装结构、质外体)、6种分子功能(抗氧化活性、酶催化活性、酶调节活性、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营养物质代谢、翻译调控活性等)和6个代谢通路(亚油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植物-病原互作、苯丙氨酸代谢、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糖类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选取可能与桑树对核盘菌感染应答相关的Fbox等5个基因作为目的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验证,检测数据与RNA-seq表达谱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为阐释桑树应答核盘菌侵染的分子机制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郭宪  裴杰  褚敏  王宏博  丁学智  阎萍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1):3037-3043
从蛋白质水平了解牦牛季节性繁殖规律,利用双向电泳与质谱鉴定技术分析牦牛卵泡液与血浆蛋白质组分变化。以青海高原牦牛卵泡液与血浆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电泳技术构建牦牛卵泡液与血浆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银染后利用Image 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分析并采用MALDI-TOF-MS进行质谱鉴定。用试剂盒ProteoExtract Albumin/IgG Removal Kit去除高丰度蛋白质后,利用2-DE技术获得了分辨率较高的卵泡液与血浆蛋白质电泳图谱,卵泡液与血浆蛋白质图谱对比分析共发现了24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其中2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22个蛋白质点表达下调。经质谱分析,最终成功鉴定出8个蛋白质点、5个未知蛋白质点。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蛋白质图谱及分离鉴定的差异蛋白质,为从蛋白质水平揭示牦牛卵泡发育规律及了解卵母细胞发育的微环境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