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废菌筒栽培双孢蘑菇高产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高 《食用菌》2010,32(3):56-56
德化县常年栽培香菇、平菇等木腐菌类600万袋以上,栽培后留下大量的废菌筒,这些废菌筒的木质纤维经木生菌分解后得到降解,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是极好的草生菌栽培原料。笔者组织菇农以废菌筒、稻草和牛粪为主要材料,栽培双孢蘑菇560m^2,平均产鲜菇9.6kg/m^2,比我县常规栽培平均产量增产1.4kg/m^2,节省成本1.2元/m^2,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双孢蘑菇栽培料配方与用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显示,以稻草为主料的双孢蘑菇栽培料配方中添加菜饼的增产作用显著,与不添加菜饼的对照相比,能有效促进蘑菇菌丝的生长,增加单位面积出菇量、单菇重与总产量,但菜饼的添加量并非越多越好,最适宜添加量为9%,可比相同用量的对照增产56.3%-65.9%。与此同时,适当增加单位面积用料量同样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加单位面积用料量后各处理的单位面积出菇量、单菇重显著增加,用料量为36kg/m^2时各配方的产量与出菇数量均显著高于相同配方的其它用料量处理。综合配方与用料量双因子的作用,最佳栽培料配方为稻草85.5%,菜饼9.%,其它4.5%,最佳单位面积用料量为36kg/m^2,其次为27kg/m^2。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推进玉溪市双孢蘑菇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原来的双孢蘑菇栽培中栽培料配方、杀虫消毒方式、水分管理、覆土方式等技术加以改进探索,形成一套较为适合玉溪农村实用的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经过大面积应用推广,2004--2007年应用面积累计23.579677m^2,实现直接经济效益508.5万元,带动农民增收417.4万元。回收利用稻草秸秆4386086kg,产生较为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利用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糠栽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并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成分,以研究利用刺芹侧耳菌糠栽培草菇和双孢蘑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用刺芹侧耳菌糠栽培草菇产量为6.34kg/m2,相比常规稻草栽培草菇增产49.17%,其蛋白质含量为27.9%,也高于稻草栽培草菇(24.9%);刺芹侧耳菌糠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与稻草栽培双孢蘑菇产量相近,而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都低于稻草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5.
杂交狼尾草栽培双孢蘑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干草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试验研究,探讨不同草粪比对双孢蘑菇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干草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是可行的,供试草粪比中,以3∶2(配方A,碳氮比为28.66∶1)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最高(12.32 kg/m2)、品质最好(单菇重、氨基酸含量高)。  相似文献   

6.
徐彦军  杨静  杨方 《食用菌》2010,(6):30-31
将贵州各地常用的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按理论最适宜碳氮比优化。结果表明:处理④(牛粪100kg,稻草500kg,过磷酸钙12.5kg,复合肥4.7kg,油枯10kg,氯化钾3kg,石灰20kg,石膏粉15kg)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及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且产量和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夏季出菇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夏季出菇试验结果表明,双孢蘑菇新品种9801的产量、质量和抗逆性均有明显提高;培养料内添加食用菌专用发酵剂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发酵质量;培养料中和覆土内活加双孢蘑菇专用添加剂能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质量。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生物学效率可达到50%以上,产量可达10kg/m^2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培养料的隧道一次发酵和隧道二次发酵温度变化的观察和记录,形成了以温度变化为衡量生产双孢蘑菇培养料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试验设计了两种配方,得出稻、麦草3:2配方虽产量与全稻草配方产量无差异,但可以提高双孢蘑菇头潮菇产量,增产0.9kg/m2,减少双孢蘑菇潮数,缩短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9.
芦苇末新型原料在双孢蘑菇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造纸厂废弃的芦苇作为双孢蘑菇生产的原料。开展不同原料的配方试验。结果表明,1/4~4/4的芦苇末代替稻草栽培双孢蘑菇是可行的。其中全部芦苇末的配方E基质,产量远远超过了用纯稻草栽培的产量;1/4芦苇末配方的B基质、2/4芦苇末配方的C基质和1/4芦苇末配方的D基质。虽然与全部芦苇配方E相比产量较低些,但与纯稻草配方相比不仅原料成本下降,而且产量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0.
雅梅 《食用菌》2011,(6):36-36
以稻草农作物下脚料为碳源添加复合肥、蔗糖、奶牛粪等,可以栽培双孢蘑菇,配方①(稻草60%,奶牛粪33%,复合肥1%,蔗糖2%,尿素1%,石灰1%,石膏2%),该配方培养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势强,产量及生物学效率较高。配方③与配方①差异最小。  相似文献   

11.
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洋蘑菇,营养丰富,既可鲜食,也可深加工,而且适宜栽培地区广,深受种植者和消费者青睐。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于2006年开始引进栽培双孢蘑菇,逐年扩大推广,生产中1m^2最多收菇19kg。现将有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分析比较了稻草、玉米芯和杏鲍菇菌渣为主要原料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经济性状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稻草栽培的双孢蘑菇子实体个较大,容重较小,菇体紧实度稍差;杏鲍菇菌渣及玉米芯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相对个小,容重较大,菇体紧实。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的粗蛋白、可溶性糖、总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稻草次之,玉米芯最低,但是,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3.
以双孢蘑菇菌株As2796为供试菌株,在工厂化栽培模式下进行不同稻草、鸡粪配比基质栽培双孢蘑菇试验.并记录菌丝生长、现蕾时间和密度、子实体经济性状、总产量等数据,对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基质中稻草与鸡粪的质量比例为2:1且二者干物质总质量为45 kg·m-2时,菌丝长满培养料的时间和现蕾时间最短,现蕾最密,生...  相似文献   

14.
以传统稻草配方为对照,对非传统双孢蘑菇栽培原料玉米秸、玉米芯及其不同颗粒度处理的培养料,在隧道一次、二次发酵过程中理化性状的动态变化及与双孢蘑菇产量关系的试验结果显示,玉米秸和玉米芯不同颗粒度处理的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3 cm玉米秸和15~20 cm玉米芯处理表现较优,与常规稻草培养料栽培的生物学效率和产量相近;而不同双孢蘑菇品种的产量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枝荣  师文斌 《食用菌》2001,23(6):13-14
本文首次报道用纯玉米秆做主料,利用日光温室栽培双孢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表明,利用现有的日光温室生产双孢蘑菇,生物效率可达35%以上,产值达到20000元/667m^2,纯收益12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在市场上倍受青睐。河南商丘市栽培双孢蘑菇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大多数采用稻草栽培。近几年由于稻草资源紧缺,价格上涨,栽培成本越来越高,制约了双孢蘑菇的发展。为了扩大培养料的来源,笔者利用当地丰富的麦秸秆做原料栽培双孢蘑菇,通过几年的栽培试验,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这一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双孢蘑菇培养料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培养料的隧道一次发酵和隧道二次发酵温度变化的观察和记录,形成了以温度变化为衡量生产双孢蘑菇培养料优劣的1个重要指标。试验设计了2种配方,得出稻、麦草3:2配方虽产量与全稻草配方产量无差异,但可以提高双孢蘑菇头潮菇产量,增产0.9kg·m-2,减少双孢蘑菇潮数,缩短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18.
双孢蘑菇栽培原料优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从棉秆的营养成分分析、棉秆的处理、棉秆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的效益分析三方面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棉秆营养成分与麦秸、稻草营养成分的比较试验,得到在理论上棉秆应能做为双孢蘑菇的栽培料,且潜在产菇能力应大于麦秸和稻草。通过将栽培原料棉秆处理成片段状后,与麦秸、稻草所进行的比较试验,得到在实际生产中棉秆能做为双孢蘑菇的栽培料,且产菇能力大于麦秸和稻草。通过比较棉秆、麦秸、稻草做为栽培料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得到棉秆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传统栽培原料难于收集、成分不稳定等问题,探索利用甘蔗渣和亚硫酸法糖厂滤泥替代传统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的可行性。以传统的牛粪稻草配方为对照组(CK),设计利用甘蔗渣、滤泥为基料的4个配方。以双孢蘑菇AS2796为试验菌株进行出菇试验,通过比较菌丝长满菇床所需时间、现蕾速率、平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等指标发现,甘蔗渣和滤泥可代替传统含粪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其中配方2(34.4%甘蔗渣、40.1%亚硫酸法滤泥、17.8%稻草、5.6%花生饼肥、0.17%尿素、0.17%碳酸氰胺、0.7%石膏、1.1%石灰)为最优配方,初始C/N为31.85,产量达9.8kg/m2,生物转化率达48.9%。  相似文献   

20.
灌阳秋冬稻田蘑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分,它肉质鲜嫩,美味可口,属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被誉为“人类健康食品”。蘑菇广义上是泛指所有的伞菌,但生产中是指双孢蘑菇,又称洋蘑菇或白蘑菇。灌阳县推广的品种为AS2796,2006~2007年两年实施面积60000m^2,经测产验收:秋冬两季平均鲜蘑菇产量达9.6kg/m^2,每hm^2产鲜蘑42750kg现将主要栽培技术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