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蜻蜒是指昆虫纲蜻蜓目所有种类,包括差翅亚目(蜻和蜒)、均翅亚目(蟌,亦称豆娘)和间翅亚目(我国没有,仅在日本和印度各发现一种)。目前,全世界已命名的蜻蜓约6000多种,我国有700余种。  相似文献   

2.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12 月对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蜻蜓目昆虫进行了持续调查,鉴定和统计到 122 种蜻蜓,隶属于 14 科 74 属,蜻科种类最多,有 33 种,其次为春蜓科,有 28 种,优势种为华艳色蟌 Neurobasis chinensis、胭翅绿色蟌 Mnais mneme、并纹小叶春蜓 Gomphidia kruegeri、海南亚春蜓 Asiagomphus hainanensis、笛尾弓蜻 Macromia calliope、黑尾灰蜻 Orthetrum glaucum、黄蜻 Pantala flavescens、庆褐蜻 rithemis festiva 等。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类型方面,东洋界种类较多,有 92 种,占总数的 75.41%;东洋界 – 古北界类型的种类相对较少,只有 28 种,约占总数的 22.95%,广布种有 2 种;中国动物区系地理方面,有 10 种分布型组合,华南区的种类最多,有 50 种,占 40.98%;跨西南区的有 13 种,占 10.66%,跨华中区的有 19 种,占 15.77%;跨西南区、华中区、华北区的种类也较多,有 20种,占 16.39%。蜻蜓目昆虫区系分析结果与象头山自然保护区所处地理位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调查了徐州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种类、发生与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徐州异翅亚目昆虫共有10科34种,较历史记载的种类(5科20种)有显著增加,其中,蝽科种类最多(13种),占调查总种数的38.2%,较历史记载新增5种;缘蝽科次之(7种),占20.6%,新增5种;网蝽科和猎蝽科分别新增1种和5种。重要林木害虫有麻皮蝽、茶翅蝽、稻棘缘蝽、点蜂缘蝽、悬铃木方翅网蝽、梨冠网蝽和小板网蝽等,其中3种网蝽均为中度以上发生,特别是悬铃木方翅网蝽为重度发生,其风险性R值为1.64。蝽科的益蝽、蠋蝽、蓝蝽和猎蝽科的黑红赤猎蝽、短斑普猎蝽、暴猎蝽、黑叉盾猎蝽和黄纹盗猎蝽均为捕食性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4.
蜻蜓目的3种食用种类与营养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蜻蜓是分布广泛的昆虫 ,部分种类的稚虫可以食用。调查和研究成果表明 :在云南省的许多地方都有食用蜻蜓稚虫的习俗 ,常见的食用种类有红蜻、角突箭蜓、舟尾丝等 3种 ,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它们的蛋白含量平均为 58.92 % ,脂肪含量平均为2 5.3 7% ,氨基酸含量平均为 4 6.0 3 % ,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平均为 16.4 1% ,占氨基酸总量的3 5.69% ,3种蜻蜓稚虫 K、Zn、Ca、Fe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2 960、12 5.4、2 616.6、796.2 mg· kg-1。由此可见 ,蜻蜓稚虫是营养丰富的食用昆虫资源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黑龙江省蜻蜓目药用昆虫褐顶赤蜻 ( Sympetrum inf uscatum Selys)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化学物质含量及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蜻蜓的彩装     
<正>蓝额疏脉蜻一只蓝额疏脉蜻停落在枝头上,翅膀宽大而透明。它们会悬飞、急停,甚至倒退飞行,无愧于"空中飞龙"的称号。摄影/唐志远蜻蜓因体色奇幻多彩深受人们喜爱。结合蜻蜓的英文名"dragonfly",人们还赋予了蜻蜓诸多昵称,如"七彩龙"、"金属龙"、"迷你龙"、"稀有龙"等。多数蜻蜓品种与生俱来的一两种体色是其身份的最佳标识,初识蜻蜓可以从它们的彩装开始。  相似文献   

7.
江斌 《湖北林业科技》2020,49(3):21-23,67
通过采取不同基质播种、不同插穗处理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沙藏是红翅槭种子最佳储藏方法;沙壤土是红翅槭最佳播种基质;红翅槭扦插穗条可以不用生长调节剂处理,或采用100 mg·L~(-1) IBA处理穗条基部为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福建地区翅荚木栽培和管理方法,通过研究不同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翅荚木的扦插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因子对翅荚木扦插生根率、苗高和地径的影响均表现为浸泡时间>激素浓度>激素种类,激素种类对于翅荚木扦插影响不大,有利于提高翅荚木扦插幼苗苗高生长的最优组合为:100mg/L的ABT1#(IBA或者IAA)浸泡处理1 h,而有利于提高翅荚木扦插幼苗地径生长的最优组合则为:100mg/L的ABT1#(或IAA)浸泡处理1 h。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早熟素(precocene)对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的翅型分化和性比的影响,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早熟素处理对白蜡吉丁肿腿蜂后代翅型和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50μg·μl~(-1)的早熟素处理下,白蜡吉丁肿腿蜂3日龄、5日龄、7日龄幼虫后代翅型和性比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50μg·μl~(-1)浓度处理,3日龄幼虫的有翅率最低,5μg·μl~(-1)浓度处理,3、7日龄幼虫的有翅率也低于对照组。5μg·μl~(-1)浓度处理,5日龄幼虫有翅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同浓度早熟素处理对白蜡吉丁肿腿蜂3日龄、5日龄、7日龄幼虫后代翅型分化的影响较小。高浓度的早熟素对白蜡吉丁肿腿蜂5、7日龄幼虫后代雌虫数量的影响显著。早熟素处理对白蜡吉丁肿腿蜂后代翅型分化和性比均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通过早熟素来调控规模化繁育过程中白蜡吉丁肿腿蜂的翅型和性比。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小尾寒羊对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pursh)Nutt.)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用1年龄小尾寒羊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Ⅰ组(苜蓿)、Ⅱ组(四翅滨藜)、Ⅲ组(玉米秸秆)。预试期7 d,正试期6 d。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对Ⅰ组(苜蓿)的日均采食量为654.12 g,而采食率为68.75%,就采食量和采食率而言,与Ⅰ组(苜蓿)差异不显著,与Ⅲ组(玉米秸秆)差异显著(P<0.05),其高低顺序依次为Ⅰ组(苜蓿)>Ⅱ组(四翅滨藜)>Ⅲ组(玉米秸秆)。小尾寒羊对Ⅱ组(四翅滨藜)养分CP的消化率与Ⅰ组(苜蓿)差异显著(P<0.05),其它差异不显著;小尾寒羊对Ⅱ组(四翅滨藜)养分CP、EE、NFE的消化率差异极显著(P<0.01),P的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梭毒隐翅虫是农业、林业害虫的捕食性天敌 ,在安徽 1年发生 2~ 3代。隐翅虫毒素是虫体用来抵御外来侵袭的化学物质 ,化学成份复杂 ,在体内主要源于血淋巴 ,毒素的 pH值 5~ 7,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当虫体受到外界刺激或被压迫、击碎时 ,毒液释出 ,皮肤接触毒液引发隐翅虫皮炎。 9月中上旬是隐翅虫皮炎的发病高峰期 ,与隐翅虫的第 3个趋灯高峰期相吻合。由于隐翅虫是农田益虫 ,在隐翅虫皮炎的防治中要全面考虑 ,对隐翅虫不能一概用药杀灭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源翅荚木的抗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5个种源的翅荚木叶为材料,采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制片技术观测叶片结构特征、电导率法测定其半致死温度、差示热量扫描仪测定其过冷点温度,并结合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种源翅荚木苗期的抗寒性及其与叶片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南通道翅荚木种源抗寒性最强,苗期在湖南株洲无冻害,在浙江丽水冻害率为4.83%,极显著低于其他种源;其叶片半致死温度为-5.34 ℃,过冷点温度为-15.04 ℃,均低于广东翁源和广西忻城种源. 不同种源翅荚木叶片细胞结构紧密度(CTR)和疏松度(SR)与种源的抗寒性有一定的关系,CTR值越大、SR值越小,种源的抗寒性越强.  相似文献   

13.
2014年9月—2015年9月,对福建翅荚木引种区(闽西的新罗区、长汀县、上杭县以及闽北的顺昌县)引种的翅荚木林分进行害虫调查。结果表明:福建引种区翅荚木害虫有6目16科16种;同时在翅荚木上采集到植食性昆虫6目31科63种,在其他植物上采集到植食性昆虫7目35科83种。这些植食性昆虫可能为害翅荚木,也可能当前不为害翅荚木,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翅荚木害虫。  相似文献   

14.
卷蛾科为小型蛾子,少数为中型。体色大多为黄、褐、灰、棕等色。触角多为丝状,有纤毛或刚毛,下腭须退化或消失,下唇须下垂、前伸或向上弯曲,复眼有鳞或毛;前翅约呈长方形,外缘较直,翅顶一般突出,静止时合垄成屋脊状或钟罩状,前翅斑纹分基斑、中带和端纹;后翅呈四边形或宽卵圆形,一般为褐色,无斑纹。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巴氏罐诱法,对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不同功能区——核心区(绿色长廊)、缓冲区(八道沟)、远离农田的实验区(神尾沟)及靠近农田的实验区(八水沟)林地地表隐翅虫亚科级甲虫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明该保护区有代表性林地隐翅虫的物种组成及受不同程度人为干扰下的隐翅虫多样性格局。结果表明:1)共捕获隐翅虫标本1862号,分属于9亚科。其中,前角隐翅虫亚科为优势类群,与四眼隐翅虫亚科、异形隐翅虫亚科、隐翅虫亚科和尖腹隐翅虫亚科一起构成研究样地的常见类群。2)不同功能区生境中隐翅虫物种组成和数量分布各不相同,个体数量核心区最多,其他α多样性各项指标均为缓冲区最高,βw为靠近农田实验区最高。3)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核心区与其他3个生境差异性较大,缓冲区与其他3个生境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适度干扰可提高物种多样性,降低人为过度干扰有利于增加隐翅虫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天然饵料引诱黑翅土白蚁野外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用遭受黑翅土白蚁危害的悬铃木、马尾松、樟树、杉木等林木的锯末屑作天然诱饵,在试验地野外引诱黑翅土白蚁,引诱结果表明:悬铃木、马尾松和混合饵料引诱效果优于对照甘蔗渣,樟树和杉木比甘蔗渣引诱效果差。地面PVC线管引诱较树干试管引诱好。  相似文献   

17.
几种杀白蚁药剂或混配剂对黑翅土白蚁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 5种杀白蚁药剂或混配剂对黑翅土白蚁 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室内直接毒杀速度和传递毒杀效率的测定结果表明 :毒死蜱、锐劲特、安绿宝、溴氰菊酯、辛硫·灭扫利等 5种药剂对黑翅土白蚁的毒杀效果均接近或优于常用的氯丹 ;同时 ,毒死蜱、锐劲特等药剂与植物性杀虫剂混配 ,其毒杀效果与毒死蜱等单独使用效果一致或略高 ;但植物性杀虫剂单独使用 ,其毒杀效果却低于氯丹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淮北天然次生林、侧柏—刺槐林、侧柏纯林和杨树人工林4种典型林地的昆虫群落结构,共采集昆虫标本15 570个,分属10目48科68属69种,其中蜻蜓目1科,螳螂目1科,直翅目8科,同翅目5科,半翅目4科,脉翅目1科,鞘翅目10科,双翅目5科,鳞翅目9科,膜翅目4科。4种林地类型不同目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同翅目(30.12%)、直翅目(26.65%)、鳞翅目(13.10%)、鞘翅目(11.63%)、半翅目(6.62%)、双翅目(5.27%)、膜翅目(3.28%)、蜻蜓目、螳螂目和脉翅目,分别占1.22%,1.09%和1.03%。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水杉、枫香、构树、毛白杨、木瓜、鹅掌楸、白蜡等7种非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寄主植物叶片挥发物对其成虫具有显著引诱作用而未成为其寄主的原因,为配置非寄主植物或利用非寄主植物提取物防控悬铃木方翅网蝽提供依据。【方法】研磨、过滤获取这7种非寄主植物叶片的粗提物,以粗提物饲喂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测定对其存活的影响。以粗提物原液和不同体积分数的稀释液涂抹悬铃木叶片,测定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忌避活性。【结果】7种非寄主植物叶片粗提物原液饲喂的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生存状况显著低于对照(清水)(P<0.05),其半致死时间、99%致死时间和平均存活时间均极显著短于对照(P<0.01),其中木瓜尤为明显。7种非寄主植物叶片的粗提物原液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均具有忌避效果,忌避率最高的为构树(74.84%),其次是白蜡(70.74%)、枫香(53.90%)、木瓜(53.33%)、水杉(51.66%)、毛白杨(49.47%)、鹅掌楸(43.19%)。粗提物稀释后,忌避效果降低,但忌避效果并非随体积分数降低呈单向递减。【结论】嗅觉上有吸引作用的水杉、枫香、构树、毛白杨、木瓜、鹅掌楸、白蜡等7...  相似文献   

20.
六种危害林、果的透翅蛾新种及一新属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鳞翅目透翅蛾科(Sesiidae)有许多重要的林木、果树害虫,近年又不断有标本送来鉴定,本文所记述的6种透翅蛾几乎都是当前生产和科研上急待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