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闽西北不同类型毛竹林生物量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毛竹纯林(Ⅰ)、竹阔混交林(Ⅱ)和竹针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不同,林分Ⅰ、Ⅱ和Ⅲ的生物量分别为143 418.06、135 469.53和131 782.78 kg.hm-2,生产力分别为59 786.55、54 921.44和38 418.68 kg.hm-2.a-1,毛竹林纯林化经营可以提高竹林的生产力。经营方式对毛竹林不同器官间生物量分配也有重要的影响,毛竹纯林竹秆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混交林的质量分数,竹根质量分数低于混交林的质量分数。毛竹主要经济组分为竹秆,纯林较高的竹秆质量分数,保证了毛竹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同类型毛竹林株数和生物量的径级分布特征不同,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49%的毛竹胸径分布在10.5~12.5 cm,生物量占整个林分的54.25%和53.71%,而竹针混交林54.90%的毛竹分布在9.5~11.5 cm,生物量占林分的54.34%,竹阔混交毛竹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竹阔混交经营可能是一种较好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
小佛肚竹出笋及竹笋-幼竹高生长规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多用于盆景制作和园林绿化。研究结果表明:小佛肚竹出笋能力强,无大小年之分,笋期7~10月,达116 d,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盛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0%以上,而末期历时占笋期的44.8%;竹笋-幼竹高生长时序变化呈“慢—快—慢”的节律,以历时20 d,平均生长量2.60 cm.d-1的高生长盛期最快,阶段高生长量占新竹高度的65.4%;各出笋期的竹笋-幼竹高生长期无显著差异,平均高生长期为62 d,明显少于其他中大型丛生竹种。图1表2参11  相似文献   

3.
对江西安福林区毛竹纯林、竹阔和竹杉混交林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分布及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的关系和贡献率等土壤团聚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分布趋势为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减小而下降,粒径0.25 mm团聚体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竹杉混交林、竹阔混交林和毛竹纯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2~1 mm)、(5 mm)、(1~0.5 mm)、(5~2 mm)和(0.5~0.25 mm)。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以竹阔混交林最高,为32.43 g/kg,其次是毛竹纯林(26.99 g/kg),竹杉混交林最低,为21.18 g/kg,且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且各粒径团聚体间有机碳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径5 mm和5~2 mm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率在47.74%~75.60%,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竹杉混交林、竹阔混交林和毛竹纯林,说明混交经营有利于大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的积累。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毛竹林资源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经营类型竹阔混交林林分生产力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漳平市官田乡梅营村毛竹纯林和不同经营类型的竹阔混交林调查,结果表明:在各类经营类型中,B、C类型的林分生长状况、林分空间利用率、控制病虫害效应、林内小气候、林分枯落物、林分生物量更佳,毛竹林结构更合理,竹林生产力大。  相似文献   

5.
经营强度对毛竹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由天然针阔混交林或天然阔叶林经过人为改造和抚育转变成的4类毛竹林(即成林原因相同的4种林型—强度干扰下的毛竹纯林,较强干扰下的竹杉混交林,较弱干扰下的竹阔混交林,弱度干扰下的竹杉阔混交林)的层次结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及群落相似性经营强度对毛竹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人工毛竹林随着经营强度的加大,层次结构逐渐简单化,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迅速下降,且物种组成发生显著变化。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总体也呈下降趋势,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竹阔混交林类型反倒略高于经营强度最弱的竹杉阔混交林类型。而且不同经营强度下所形成的这4种类型毛竹林的群落相似性也随着经营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毛竹纯林与其他3类的相似性最低。  相似文献   

6.
竹阔混交林分毛竹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福建省沙县梨树乡泉水峡村市坑10年生竹阔混交林毛竹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竹阔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毛竹的平均胸径、平均竹高、平均竹秆重量蓄积分别比毛竹纯林的提高了9.8%、17.6%和48.7%;产竹材量和产鲜笋量分别比纯毛竹林增加36.3%和35.2%;立竹度、均匀度、整齐度、叶面积指数均比纯毛竹林的高.  相似文献   

7.
茶秆竹笋期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茶秆竹笋期生长情况和鞭根系统与出笋关系的观察调查和知,茶秆出笋初期10ds内为出笋早期,10-25d为出魏盛期,25-40d为出笋末期;竹木混交林较纯林可相应推迟出笋各期;早、盛期的退九低,成竹较高;幼竹高生长呈现慢-快-慢3个阶段;隔天采笋可增加出笋数量,有利于茶秆竹作为笋用林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土壤养分与毛竹生长的相关性,对安徽头陀镇的垦复毛竹纯林、未垦复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 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院不同毛竹林生长及其生产力差异明显,平均胸径10.02耀12.35 cm,立竹度0.28耀0.49,该区 的生产力属中等偏低,总生物量大小依次为院垦复毛竹纯林(96.50 t/hm2)>竹阔混交林(81.39 t/hm2)>未垦复毛竹纯林 (78.17 t/hm2)。垦复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的各组分生物量大小依次为院竹杆>竹鞭>竹根>竹叶>竹枝;而未垦复毛竹 纯林为院竹杆>竹枝>竹鞭>竹根>竹叶。不同林分下,各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 加深而降低,同一土层中养分含量差异显著。相关分析显示,不同毛竹林总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存在 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平均胸径与0耀20 cm 土层有机质和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立竹度仅与0耀20 cm 土层有机质呈正 相关。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毛竹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穗竹的出笋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栽培、快速繁殖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 d为1个笋期观察单元,对短穗竹出笋、成竹、退笋、基径、笋高等生物学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短穗竹幼笋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结果]短穗竹出笋历时24 d,以出笋比率P=10%为界限,将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和盛期出笋数增加较快,历时较短,末期出笋数下降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短穗竹盛期退笋最多,退笋原因主要是干枯和虫害。其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的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拟合度为0.999。[结论]通过对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阶段的调查,研究了短穗竹笋期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繁殖和合理经营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竹阔混交林中阔叶树对毛竹生长的影响及竞争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竹阔混交林是一种优良的竹类农用林业模式。以人为干扰较少的竹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竹阔混交林中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空间分布以及阔叶树对毛竹生长影响及竞争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阔叶树对周围不同环形带内毛竹立竹数以及新竹分布有较大的影响。阔叶树周围单位面积内毛竹立竹数随距离增加而快速增加,由1.5 m内平均0.27株.m-2增至5.7 m内平均0.42株.m-2。从立竹数而言,阔叶树对周围毛竹的影响范围最大可达6.0 m。②随距阔叶树基干距离的增加,新竹平均胸径迅速增加。阔叶树对毛竹胸径影响的最大范围可达到7.0 m,且7.0 m内新竹平均胸径为10.4 cm的情况比较稳定。③在竹阔混交林中,毛竹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均有随径级增大而增加的趋势。混交林林分总竞争强度较大,毛竹种内竞争也强,但阔叶树对周围毛竹的竞争强度都非常小,约占20.3%。表6参11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在福建明溪县胡坊镇选取4种厚朴林分进行调查,对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取样,对凹叶厚朴与杉木、绿竹和油茶混交及其纯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凹叶厚朴混交林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第3年)比纯林早1 a,树高连年生长量(第2年)早3 a,材积连年生长量(第8~9年)早3 a,在前10 a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平均值分别约为1.23 cm、1.42 m、0.0037 m3)始终比纯林(分别约为0.81 cm、1.00 m、0.0027 m3)大;且3种混交林直径、树高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一致,但数值存在差异:厚杉>厚竹>厚油混交林,说明凹叶厚朴与杉木混交能很好地促进凹叶厚朴的生长,混交效果最好,其次为凹叶厚朴绿竹混交林,再次为凹叶厚朴油茶混交林,最差的为凹叶厚朴纯林。  相似文献   

12.
混交林纯林中毛竹出笋退笋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出笋量的逻辑斯谛 ( L ogistic)模型研究了出笋量随时间增长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出笋前期 (前 1 0 d)出笋数占总数的 1 5%左右 ,出笋中期 (第 1 0~ 2 0天 )占 75%,出笋末期 (第2 0天以后 )占 1 0 %;对退笋特征的观察及其规律的研究得出 :出笋前后期退笋数量少但退笋率高 ,而出笋中期退笋数量多但退笋率低 .小于 1 0 cm的浅鞭竹笋多属退化笋 .纯林中的出笋比混交林中的出笋持续天数短 ,退笋率高 ,为此混交林更有利于竹笋的生长 .出笋退笋规律可用来指导生产 ,为留养和挖取竹笋数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毛竹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经济竹种,对区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沼液施肥对雷竹新竹生长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测定了全年一次性沼液施肥处理的试验毛竹林新竹质量、叶片SPAD值、鞭根根系活力和土壤基本化学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沼液施肥毛竹林立竹密度变化影响不明显,而新竹数量、胸径、全高、枝下高、胸高壁厚及叶片SPAD值、鞭根根系活力与对照(CK)相比均显著提高;处理Ⅱ和处理Ⅲ,新竹胸径、全高、叶片SPAD值和鞭根根系活力差异不显著,且显著高于处理Ⅰ。沼液施肥显著提高了毛竹林土壤pH值、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主要养分质量分数;处理Ⅱ和处理Ⅲ,毛竹林土壤的pH值和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处理Ⅰ。因此,沼液施肥可明显提高毛竹林新竹质量,改善毛竹林土壤基本化学性状,试验毛竹林适宜的沼液施肥量为45 t·hm~(-2)。  相似文献   

14.
雷竹与马尾松的混交试验结果表明:雷竹与马尾松混交林比雷竹纯林的产竹量、产笋量分别高22.95%~4.02%,纯收入盈利率比纯林高20.54%~69.26%.  相似文献   

15.
以辽西半干旱地区不同类型的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6种类型林分在层次结构、径阶分布、植物多样性3个方面的特征,旨在选择出适合本地区的最优油松阔叶水土保持林。结果表明:油松-山杏、油松-紫穗槐两种林分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层次,油松-山杏、油松-刺槐、油松-紫穗槐3种林分具有较好的径阶生长结构,油松-小叶锦鸡儿、油松-黄栌、油松-紫穗槐3种林分树高与胸径生长最优,油松-紫穗槐、油松-刺槐、油松-黄栌3种林分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综合各林分类型的生长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特点,油松-紫穗槐林分为该地区最优的水土保持林类型;油松-刺槐、油松-黄栌水土保持林表现次之;油松-山杏、油松-小叶锦鸡儿林分排在第3位;油松纯林为最差。油松-紫穗槐混交林应成为辽西半干旱地区重点发展的一个水土保持林类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北京西山地区油松侧柏人工混交林的生物量及8种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并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同龄油松和侧柏纯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生长量均大于纯林;不同林分不同树种的营养元素吸收、归还、积累和生物循环不同,混交林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福建含笑和杉木混交对其中龄期生长量、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对福建省建瓯市中龄期福建含笑和杉木纯林及混交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含笑和杉木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了2.3%、2.9%和8.5%;混交林土壤肥力各指标较各树种纯林均有所提高;各林分总生物量以混交林为最高,其排序为:混交林(121.13t/hm2)〉杉木纯林(107.27t/hm2)〉福建含笑纯林(84.50t/hm2)。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光泽县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和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混交比例3:1)。造林后8年,对混交林和纯林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15.06m。/hm2,比杉木纯林大21.40%,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杉木毛红椿混交林中的毛红椿和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均大于纯林杉木。造林后8年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的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和有效P有所改善,而在杉木纯林中则下降。毛红椿是杉木较好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