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潮土上采用大田小区进行了钴元素肥效试验。试验结果如下:施用适量的钴可以显著提高旗叶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小麦的根系活力;各施钴处理较对照增产7 4%~20 3%,施钴量在0 75kg/hm2以内,随着施钴量的增加,增产效应提高,当施钴量超过0 75kg/hm2时,随着施钴量的增加,冬小麦的产量增加,但增产效应下降。经回归分析,小麦产量与施钴量呈抛物线型,回归方程为y=-1263 9x2 2083 4x 4371 7,相关系数r=0 8910,达到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施钴对冬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潮土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钴元素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钴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改善冬小麦的品质。各施钴处理较对照增产7.4%~20.3%。施钴量在1.05kg.hm2以内,随着施钴量的增加,增产效应提高,当施钴量超过1.05kg.hm2时,随着施钴量的增加,冬小麦的产量增加,但增产效应下降。各施钴处理子粒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Co2处理最高。此外,低浓度的钴(施钴量0.45~0.75kg.hm2)可以提高冬小麦子粒面粉的沉降值、总评价值和湿、干面筋含量,而高浓度的钴(施钴量大于1.35kg.hm2)则降低冬小麦子粒面粉沉降值、总评价值和湿、干面筋含量。土壤有效钴含量与施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小麦籽粒中钴含量与施钴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下部的钴含量显著大于地上部。  相似文献   

3.
施钴对冬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及土壤有效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石灰性褐土上不同钴施用量对冬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及土壤有效钴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钴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蛋白质的含量。各施钴处理较对照增产0.98-13.73%, 生物产量增加2.01-18.47%,其中以处理Co3增产最高。在施钴量4mg kg-1以内,随着施钴量的增加,增产效应提高,但当施钴量超过4mg kg-1时,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增加,但增产效应下降。处理Co1、处理Co2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14和1.1个百分点,但处理Co3、处理Co4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0.07和0.21个百分点。各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比对照增加0.06%-20.02%,其中以处理Co1增加最大,处理Co2次之。土壤有效钴含量与施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小麦籽粒中钴含量与施钴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结果表明,砂姜黑土区小麦施用磁性复合肥增产效果显著。其主要表现是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增加有效分蘖,提高亩成穗数,提高千粒重,最高产量施肥量为2502kg/hm^2,经济最佳施肥量为934.5kg/hm^2。磁性复合肥处理产量为最高。比对照增产72.0%,增产2410.5kg/hm^2。比处理等量氮磷肥化肥增产11.4%,增产589.5kg/hm^2。比未磁化肥处理增产10.6%,增产550.5kg/hm^2。  相似文献   

5.
追肥运筹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青州市东夏镇薛庙村进行了追肥运筹对面包强筋小麦济南17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各处理的基肥种类和用量均相同的情况下,追施不同种类肥料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各不相同。追施N90kg/hm^2与不追氯比较,小麦产量增加579.0kg/hm^2,增产11.1%;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分别增加1.3和2.3个百分点,稳定时间提高10.0min。在追施N90kg/hm^2或N90kg/hm^2、K2060kg/hm^2的基础上,追施P20530kg/hm^2与不追磷比较,小麦产量增加334.5—409.5kg/hm^2,增产5.9%一7.1%,但对小麦品质影响不明显。在追施N90kg/hm^2和P20530kg/hm^2的基础上,追施K2060kg/hm^2与不追钾比较,小麦产量基本无差异,但追施钾尤其是硫酸钾更能提高面团稳定时间,可提高面团稳定时间1.5—2.5min。  相似文献   

6.
酸性黄红壤上施用白云石的作物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皖南酸性红黄壤旱地上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定位试验,以探讨施用白云石改良土壤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白云石能显著地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小麦增产11.6%~13.4%,油菜增产9.4%~27.2%,红豆增产21.9%~49.7%,玉米增产10.9%~44.6%,黄豆增产6.6%~29.8%,其增产后效与使用量成显著正相关。施用白云石粉处理三年六季作物累计增加的纯收入为2511.6~5376.8元/hm^2,产投比为27.9~12.4:1。从作物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评价来看,适宜的白云石粉施用量为1100~1600kg/hm^2。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施钾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增施适量钾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小麦子粒产量提高9.6%-25.0%,平均增产15.5%。小麦钾肥的增产效应与土壤有效K含量和施K量有极大关系。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钾肥(K2O)施用量x1、土壤有效K含量x2与小麦单位钾肥增产量y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17.678-0.0446x1-0.0963x2。当前生产水平下,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小麦钾肥适宜施用量为K2O 13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8.
氮钾配合对强筋小麦济南17的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氮钾配合对强筋小麦济南17的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钾配合对强筋小麦济南17的产量有较大影响,中氮中钾配合(N210kg/hm^2和K2O90kg/hm^2)和高氮高钾配合(N300kg/hm^2和K2O180kg/hm^2)两处理的产量分别为6783.7kg/hm^2和6950.3kg/hm^2,极显著高于其它氮钾配合处理,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氮水平之间品质性状有明显差异,随着施氮量增加,品质性状有改善的趋势,N用量为120kg/hm^2、210kg/hm^2和300kg/hm^2的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2.0%、32.8%和33.8%,沉降值分别为41.9mL、43.8mL和49.2mL,稳定时间分别为19.7min、22.5min和24.6min;不同钾水平的湿面筋含量基本无差异,而中钾水平的沉降值显著高于高钾水平,稳定时间极显著高于高钾水平。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氮(N)和钾(K2O)用量分别为219.7kg/hm^2和96.7kg/hm^2。  相似文献   

9.
黄土区旱地长期施用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已进行18年的微量元素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研究了长期施用微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施入微肥后,籽粒,秸秆中微量元素含量增加。长期定位施用硼肥平均增产112.8kg/(hm^2.a),增产率达4.5%,施用锌肥平均增产110.4kg/(hm^2.a),增产率达4.4%,施用锰肥平均增产92.2kg/(hm^2.a),增产率达3.7%,施用铜肥平均增产188.5kg/(hm^2.a),增产率达7.6%,在不同降水年型微肥的增产作用不同,硼肥在常态年增产作用显著,增产率为8.0%,干旱年增产率为2%,丰水年不增产;锌肥在不同降水年型增产作用较为稳定,常态年增产为4.3%,干旱年增产率为7%,丰水年增产率为5.4%,锰肥丰水年增产显著,增产率为9.0%,常态年,干旱年增产率分别为2.7%、1.3%,铜肥在常态年,干旱年增产率分别为10.7%、9.5%,丰产年不增产,在目前微肥价格下,施用硼,锌,锰,铜微肥有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玉米对钾、氮的吸收特性与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能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在氮磷肥充足时,钾肥的增产效果显著。玉米钾吸收量明显以秸秆为主,超过子粒吸钾量的2倍。N来自土壤的数量为75.83kg/hm^2;K20来自土壤的数量为54.85kg/hm^2。NPK施肥处理吸钾总量平均高出NP处理82.7%,子粒和秸秆分别平均增加18.4%和132.5%;说明钾吸收量增加对秸秆产量贡献明显小于对子粒产量的贡献。各施氮和施钾处理的氮、钾均有不同程度盈余;不施氮肥,玉米对肥料钾的吸收量也相应减少。本试验钾肥(K2O)产投比以NPK2处理最高(3.46),经济效益也最好。因此,江淮地区同等肥力土壤,玉米钾肥推荐用量为136kg/hm^2。  相似文献   

11.
生物有机肥对作物生长、土壤肥力及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85,自引:0,他引:85  
通过7年的生物有机肥试验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使作物保持良好的生长发展态势,促进干物质的积累;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其中施用生物有机肥15000kg/hm^2的处理有机质含量上升的最快,从1996年的1.26%升高到2001年的1.96%。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持续稳定的提高作物产量。施用生物有机肥15000kg/hm^2的处理冬小麦年平均产量比常规施肥和对照分别增产1808.14kg/hm^2和3652.39kg/hm^2;夏玉米产量分别增产2668kg/hm^2和5062kg/hm^2。  相似文献   

12.
宣威市紫色土辣椒氮磷钾肥配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紫色土辣椒氮、磷、钾适宜施用量研究表明,紫色土氮磷钾肥对辣椒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磷肥〉氮肥〉钾肥。磷是限制辣椒产量的主导因子。在施用菜籽饼肥600kg/hm^2,折N31.2kg/hm^2、P2O5 11.7kg/hm^2、K2O 8.1kg/hm^2的基础上,辣椒产量≥20400kg/hm^2的氮磷钾优化组合施肥范围:N=113.9~204.6kg/hm^2,P2O5=145.9~177.2kg/hm^2,K2O=49.3~153.8kg/hm^2,N:P2O5:K2O=1:0.87~1.28:0.43~0.75。建议氮、磷、钾肥适宜用量为:N159.2kg/hm^2,P2O5 161.5kg/hm^2,K2O 101.5kg/hm^2,N:P2O5:K2O=1:1.01:0.64,辣椒最高产量预测值为21961.5kg/hm^2,施肥利润5417.7元/hm^2,投产比1:5.00。适量的氮、磷、钾营养使得养分比例平衡,有利于增加辣椒收果数,提高鲜椒产量,从而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0%海水灌溉下1年生库拉索芦荟氮、磷两因素各五水平组合的效应,建立了芦荟叶片产量与氮、磷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芦荟叶片产量在施氮、磷肥量分别为N2~N3及P2~P3范围内取得最大值;通过计算,30%海水灌溉下2年生芦荟叶片的最高产量为Ymax=26015kg/hm^2,最高产量下氮、磷肥施用量分别为Nmax=141.9kg/hm^2、P2O5max=84.0kg/hm^2。在同一施磷水平下,芦荟单叶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相同施氮量的各施磷组合芦荟单叶重在P2~P3为最大。和对照(不施氮磷肥)相比,氮磷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芦荟成熟叶片蒽醌含量,以N3P3处理下的叶片蒽醌含量最大,比对照处理增加23%。氮磷配合施用芦荟甙增产效果为5%~132%,施氮量为N3的各P处理组合芦荟甙含量为最大,显著高于No,N1和N4的各施磷组合;而增施磷肥则有利于在低施氮量(N0,N1)下提高芦荟甙含量。  相似文献   

14.
钾肥对提高花椰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2年田间试验及大面积示范的结果表明,在花椰菜高产优质栽培中,配施钾肥能有效地增加花椰菜生物学产量,提高净菜率而获显著增产,较习惯的氮磷配施法增产13.3%;施用商品有机肥4500kg/hm^2、纯N334.5kg/hm^2、Pz05108kg/hm^2条件下,K2O最适配用量为180kg/hm^2;在等养分条件下,施用蔬菜专用肥的增产率可达19.4%;同时,配施钾肥可以提高花椰菜的品质和商品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应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氮肥、磷肥、钾肥用量不同配比对甘蔗产量和产糖量的效应,通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寻求出甘蔗蔗茎产量及其产糖量的氮肥、磷肥、钾肥最佳组合范围及其最佳配比用量方案。在供试条件下,对于甘蔗产量的氮、磷、钾肥料用量最佳组合范围方案为:N=268.6~312.2kg/hm^2,P2O5=130.7~141.3kg/hm^2,K2O=322.4~344.8kg/hm^2,N:P2O5:K2O=1:0.45~0.49:1.10~1.20,最高产量预测值为112.7t/hm^2;对于产糖量的最佳组合范围方案为:N=257.9~290.8kg/hm^2,P2O5=139.0~158.0kg/hm^2,K2O=325.3~350.6kg/hm^2,N:P2O5:K2O=1:0.54:1.20~1.26,最高产糖量预测值为16.3t/hm^2。对于产量的经济最佳施肥量方案为:N=311.7kg/hm^2,P2O5=140.8kg/hm^2,K2O=344.4kg/hm^2,N:P2O5:K2O=1:0.45:1.10;对于产糖量的经济最佳施肥量方案为:N=290.6kg/hm^2,P2O5=157.8kg/hm^2,K2O=350.4kg/hm^2,N:P2O5:K2O=1:0.54:1.21。  相似文献   

16.
粮油轮作中施肥对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定位方法连续4年研究钾肥、有饥肥对产量和土壤耕层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连续4年施钾仍有显著的增产作用,玉米平均增产447kg/hm^2,油菜240kg/hm^2有机肥对3种作物有显著增产作用,玉米平均增产538kg/hm^2,油菜286kg/hm^2,小麦353kg/hm^2夏玉米施有机肥比油菜、小麦增产显著,塿土施有机肥土壤钾素收支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7.
氮肥处理下套作大豆根系建成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玉米/大豆种植模式中,研究了施氮量对套作大豆(贡选1号)根系性状与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施氮能增加根干重、一级侧根数和根系活力,提高单株结荚数和百粒重。其中低氮(N45、90kg/hm^2)处理效果较明显,使套作大豆增产16.8%~19.9%;高氮(N180、225kg/hm^2)处理延缓大豆根系衰老,但大豆产量明显较低氮处理低。根系性状与产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在V3(三节期)与R5(始粒期)两个生育时期,所测4个根系参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其它生育时期与产量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FA旱地龙对温室辣椒节水效应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抗早节水剂FA早地龙在辣椒应用中的温室小区试验,分析抗早节水剂对土壤含水率、辣椒产量、辣椒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区,早地龙喷施浓度分别为250和350倍液,早地龙随水浇灌量为30kg/hm^2和60kg/hm^2。结果表明:早地龙起到了蓄水保墒的作用,随着早地龙喷施浓度增加,土壤含水率提高0.38%~2.12%,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减小;施用早地龙的辣椒产量明显增加,产量增幅为5.0%~11.7%,同时叶面喷施FA早地龙能明显优化辣椒单果性状,平均单果质量增加7.6%~24.3%;辣椒的Vc和辣椒寨含量均随施用早地龙的浓度增大而增加,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改善。早地龙对提高土壤含水率及辣椒的品质和产量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河北省多年冬小麦产量和冬麦区气候资料,采用改进的气候产量分离方法,分析气候变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河北省冬麦区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a上升0.5℃,春季气温也是升高的,但不如冬季升温明显,平均每10a上升0.3℃;冬小麦产量与冬季、春季降水量相关不明显,而与冬季、春季气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河北省冬小麦实际单产呈逐年增加趋势,每10a约增加1125kg/hm^2;而气候产量与冬小麦实际单产变化明显不同,随着气候变暖,气候产量波动性逐年增大,近年气候产量波动幅度达到±300kg/hm^2.从总体看,随着气候变暖,气候产量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a减少52.7kg/hm^2。气温造成小麦产量波动幅度一般在±10%之间,但随着小麦实际单产逐年提高,气候变暖对小麦单产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沙田柚为对镁敏感作物。由于忽视施用镁肥,在生产上较容易观察到沙田柚叶片缺镁症状。研究了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配施不同用量钾镁肥对沙田柚叶片营养、柚果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镁可明显减轻沙田柚叶片的缺镁症状,提高叶片镁素营养;在土壤有效钾含量中等,有效镁含量缺乏的情况下,施用钾肥(K2O)340.2kg/hm^2基础上配施镁肥(Mg)22.5及45.0kg/hm^2,果实产量提高1.2%~18.7%,种植效益提高0.4%~24.7%;施用钾肥(K2O)453.6kg/hm^2基础上配施镁肥(Mg)45.0、81.0及117.0kg/hm^2,果实产量提高11.2%~31.7%,种植效益提高11.7%~39.4%,同时柚果品质得到改善。在施用钾肥(K2O)340.2、453.6kg/hm^2的基础上,推荐镁肥适宜配施用量分别以(Mg)45.0、117.0kg/hm^2 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