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徐坤  李国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65-10667
[目的]为寻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合理植被配置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比较以草定畜、禁牧、六区轮牧3种利用方式下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群落结构和生物量,探讨退化草原恢复过程中提高生物量的利用方式。[结果]3种利用方式中,禁牧草地植物群落的重要值最高,六区轮牧次之,以草定畜最低。不同利用方式草地的总生物量为禁牧草场>六区轮牧>以草定畜,这与四大科草的生物量一致,而平均有毒植物生物量的顺序则相反。草地的群落生物量随着月份的变化而变化,但从5到8月平均有毒植物的生物量变化顺序均为以草定畜>六区轮牧>禁牧草场。[结论]禁牧促进豆科、禾本科牧草的生长,减少有毒植物的生长,而六区轮牧的效果优于以草定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群落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草地利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确定新源县则克台镇春秋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比分析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放牧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高于打草地,其中,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分段放牧方式,划区轮牧和分段放牧草地土壤P、K含量高于自由放牧方式.分段放牧和划区轮牧物种数高于自由放牧和打草方式,划区轮牧的地上生物量最高.[结论]放牧利用方式在保持土壤养分、提高草地群落数量特征和生产性能上均高于打草地,划区轮牧是当地适宜的草地生产方式,而分段放牧具有潜在的优势,长期自由放牧则不利于草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理的放牧方式对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轮牧方式对滩羊牧食特性、体重及繁殖性能的影响可为草地放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宁夏面积最大的荒漠草原为对象,在载畜率为0.75只/hm2水平下,设置连续放牧(CG)、二区轮牧(TG)、四区轮牧(FG)、六区轮牧(SG)4个处理。采用跟群全天观察法测定滩羊的牧食习性,利用差额法测定采食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草群和滩羊摄入牧草营养成分,每个轮牧周期结束观测滩羊的体重,统计放牧期间繁殖性能等。【结果】放牧全天,滩羊采食时间占据了主体,比例达64%以上。随轮牧分区增加,滩羊采食、游走站立时间下降(P0.05),反刍卧息时间增加(P0.05);排泄、争斗、瘙痒、啃食异物等其他行为受个体行为影响更大,所占时间比例不到1.4%。草地牧草采食量表现为四区与六区轮牧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连续放牧和二区轮牧,连续放牧采食量最低(P0.05);草地采食率呈现连续轮牧二区轮牧四区轮牧六区轮牧的趋势,连续放牧达到39.06%,六区轮牧仅为27.9%;滩羊日采食量在二区、四区、六区轮牧方式下差异不大(P0.05),在连续放牧区最低(P0.05)。滩羊摄入的牧草的粗蛋白、粗脂肪、磷的含量总体高于草群相应养分含量,而粗纤维和钙低于草群养分含量,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比较接近,说明滩羊具有选食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牧草的能力;随轮牧分区增加,滩羊摄入的牧草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粗纤维呈上升变化,但滩羊摄入干物质、粗蛋白和磷的总量增加;各处理下滩羊营养摄入量均超出了美国NRC绵羊饲养标准,说明暖季滩羊放牧不需要补饲。放牧期间,滩羊体重和日增重以连续放牧最低(P0.05),二区、四区及六区轮牧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下滩羊产羔率、羔羊平均初生重等繁殖性能接近,说明在适宜载畜率水平下,轮牧方式对滩羊繁殖性能影响不大。【结论】轮牧方式对滩羊牧食特征和增重产生了影响,相对于连续放牧,随轮牧分区增加,草地牧草采食率、滩羊采食时间和摄入的牧草粗蛋白含量下降,但草地采食量,滩羊日采食量及摄入的干物质、粗蛋白等营养物质总量增加。划区轮牧没有提高滩羊繁殖性能,但更有利于滩羊体重增加。若仅考虑滩羊牧食特征、增重性能以及生产中放牧管理的便利性,二区轮牧方式是宁夏荒漠草原滩羊暖季的最优放牧方式。  相似文献   

4.
休牧后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和植物群落α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休牧 4年后的草地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和植物群落α多样性。结果表明 :休牧后 ,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呈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 ,随机性因素所占比例增加 ;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有降低趋势 ,即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 ,均匀度降低。不同放牧率退化草地休牧过程中 ,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群落高度、群落盖度和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分布均表现一致的正相关关系 ,但只有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群落高度与土壤有机碳、全氮、无机氮、土壤有效磷和有效硫相关性显著 (P <0 0 5 )。围封禁牧只是退化草地的一种利用方式 ,在围封一定时期后还要进行适度放牧或刈割 ,以保持草地植被的一定均匀度 ,防止 2次逆行演替发生。  相似文献   

5.
主要以群落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稳定性测定方面,选择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整地方式下的草地植物群落与自然恢复的天然草地群落进行对比研究,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鱼鳞坑整地植物群落相对稳定性较高,而天然封育草地的相对稳定性较低,主要是生境条件的不同影响了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与稳定性.最终可知草地植物群落都处在一种相对不稳定的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6.
不同放牧制度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比研究放牧制度及围栏封育对退化草地植被的影响,来探讨划区轮牧在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中的作用以及最优的放牧方式.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载畜率条件下.划区轮牧制度通过对放牧利用时间与空间的合理配置,使牧草在频度、盖度、重要值、生物量等方面比连续放牧都有所提高.与围栏禁牧有同样的恢复效果,并且得出相对最优的放牧方式.因此,将划区轮牧用于荒漠草原植被恢复在实践中是可行的.是实现草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议在今后的退化草地恢复中要从优化放牧方式上寻找新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完善赤峰草原主要分布区草地现有植被资料,促进草地植被恢复,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区域内的牧草种质、发展草地畜牧业,以3个地区的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调查和分析了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特征,探讨了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海拔梯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赤峰草原主要分布区植物资源丰富,共发现植物233种,分属39科155属;草地植物群落以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通过样方调查发现,巴林右旗草地植物的优势种为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阴地蒿(Artemisia sylvatica),丛生隐子草(Cleistogenes caespitos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寸草(Carex duriuscula)等为伴生种;巴林左旗优势种为寸草,伴生种为羊草、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和野亚麻(Linum stelleroides)等;克什克腾旗以寸草为优势种,羊草、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小菅草(Themede minor)等为伴生种。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自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赤峰草原主要分布区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中等海拔处(800 m)植物群落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划区轮牧与连续放牧两种制度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的比较研究,从植物角度探讨在家庭牧场的生产实践中适合的放牧制度。结果表明:轮牧制度对草群影响较小,优良牧草在草群中的重量比与重要值高于连续放牧制;牧草现存量轮牧制下的草场高于连续放牧制,草地牧草生产力连续放牧下的高于划区轮牧,但多年生牧草生产力低于划区轮牧;暖季连续放牧下草群营养早期高于轮牧区,秋末则低于轮牧区,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幅度。整体上划区轮牧下的草群状况接近于未放牧的围栏封育小区,相比之下连续放牧下的草群状况有较大偏离。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物种多样性急剧下降等退化趋势,以"狗牙根""牛鞭草"单优种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种植中山杉,采取典型植被随机样方法,分析种植中山杉对三峡水库消落区单优种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三峡水库消落区人工生态恢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6—2019年,不同植物群落共统计草本植物13科23属24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分别为7和4种;"狗牙根""牛鞭草"群落物种数呈逐年减少趋势,"中山杉+狗牙根""中山杉+牛鞭草"群落物种数呈逐年增加趋势。"狗牙根""牛鞭草"群落优势物种相对盖度和相对重要值呈逐年增加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呈逐年减少趋势;而"中山杉+狗牙根""中山杉+牛鞭草"群落优势物种相对盖度和相对重要值呈逐年减少趋势,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呈逐年增加趋势。"狗牙根""牛鞭草"群落一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逐年减少而多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逐年增加;种植中山杉后植物群落中一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逐年增加而多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逐年减少。由此可知,"狗牙根""牛鞭草"单优种群落物种多样性在自然恢复条件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种植中山杉可逐年增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刺激植被恢复。因此,因地制宜、采取种植中山杉等适宜适度干扰方式,可以成为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划区轮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划区轮牧试验,在宁夏盐池县四墩子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研究不同划区轮牧方式对天然草地植被及土壤的影响,并探讨不同轮牧方式下的荒漠草原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试验区共出现26种植物,隶属于10科19属,其中多年生牧草占绝对优势,占出现植物种的90%以上.不同轮牧方式对物种组成有一定的差异,群落优势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同轮牧方式对草地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密度均有显著地影响,但各指标变化并不一致;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轮牧有利于增加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封育有利于土壤粉粒含量的积累.选取3个植被特征指标和2个土壤特征指标对不同轮牧方式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进行健康评价,各处理的健康程度排序依次为:2区轮牧>6区轮牧>4区轮牧>连续放牧>封育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植物功能群及其多样性是维持群落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基础,通过对不同放牧方式下植物功能群组成与结构的研究,深入了解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的构建、分布和环境适应机制,为草地生态系统群落演替方向的预测和永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的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禁牧、休牧和常牧样...  相似文献   

12.
不同放牧方式下荒漠草原植物补偿性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6年研究了不同放牧方式下荒漠草原植物赖草(Leymus secalinus)、长芒草(Stipa bungean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mii)4种主要饲用植物种群的地上净初级生长量.结果发现当放牧强度为0.75只/hm2绵羊时,荒漠草原植物和主要饲用植物种群在不同放牧方式下表现为不同的补偿性生长,增加轮牧分区有利于超补偿或等补偿生长的发生.补偿性生长受生长季降雨量和植物生物学特点的影响.合理的放牧方式有利于草地生产力的增加,从而有助于草地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小区控制放牧试验,研究了划区轮牧、自由放牧对伊犁禾草+杂类草山地草甸植被特征及其细毛羊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放牧对照相比,两种放牧方式均显著降低了山地草甸群落盖度、可食牧草和毒害草产量、群落功能群多样性及各植物功能群的高度、盖度、产量(P<0.05),增加了可食牧草的密度.划区轮牧条件下山地草甸群落盖度显著高于自由放牧区(P<0.05),可食牧草产量、毒害草产量、密度及各植物功能群的高度、盖度、密度和产量在两种放牧制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划区轮牧有利于多年生禾草类、多年生莎草类及有害植物类的生长发育,不利于有毒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自由放牧比,划区轮牧下每只新疆细毛羊体重增加1.3~2.1 kg,但两种放牧制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放牧强度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植物群落特征是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是判别干扰条件下植被退化的重要生态学指标之一。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温性草甸草原植物特征及品质变化情况,以了解放牧作用下草原植物退化的过程和机制,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肉牛控制放牧试验为平台,分析6种不同放牧强度(对照区G0.00:0,轻度放牧G0.23:0.2 cow.AU/hm2,较轻度放牧G0.34:0.34 cow.AU/hm2,中度放牧G0.46:0.46 cow.AU/hm2,较重度放牧G0.69:0.69 cow.AU/hm2,重度放牧G0.92:0.92 cow.AU/hm2)下温性草甸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多样性、功能群与营养品质的变化,并探讨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放牧强度大于0.34 cow.AU/hm2时,群落盖度、群落高度、群落地上生物量、原有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均呈现显著降低(P<0.05),退化指示植物生物量(冷蒿、二裂委陵菜、星毛委陵菜和寸草苔)显著增加(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α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放牧强度为0.34—0.46 cow.AU/hm2时,草地群落α多样性指数最高,符合中度干扰假说;植物功能群禾本科植物及其优势植物重要值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当放牧强度大于0.23 cow.AU/hm2时,优势植物重要值显著降低(P<0.05),莎草科与退化指示植物重要值显著增加(P<0.05)。放牧不同程度增加了植物粗蛋白、粗灰分、总磷、钙和无氮浸出物含量,显著降低了植物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纤维含量(P<0.05);群落α多样性指数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植物功能群豆科植物和杂类草重要值呈显著正相关、与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呈负相关;植物功能群禾本科和毛茛科植物重要值与植物酸性洗涤纤维和钙呈显著负相关、与中性洗涤纤维呈显著正相关,莎草科植物重要值与之相反。【结论】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特征及营养品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放牧强度为0.23—0.34 cow.AU/hm2较为适宜,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持草地植物群落稳定,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不同干扰因素下呼伦贝尔自然保护区草甸草原的物种多样性,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设羊草放牧、羊草刈割、针茅放牧、针茅刈割4个不同样地,调查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特征.[结果]各群落物种的重要值变化幅度很大,物种数在放牧干扰下都明显下降,α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羊草群落中羊草在放牧干扰下重要值比刈割干扰高;贝加尔针茅群落中贝加尔针茅在刈割干扰的重要值比放牧干扰低.[结论]在各种干扰因素下,草甸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重大变化,物种多样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短花针茅草原划区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绵羊野外放牧试验,连续5a在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草原研究划区轮牧和季节连续放牧对草地植被、土壤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为草地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划区轮牧有利于发挥绵羊的生产性能,在草地可利用牧草生物量供应短缺时,表现更为明显。在可利用牧草生物量供应十分充足的情况下,划区轮牧和季节连续放牧绵羊的生产性能比较接近。划区轮牧下绵羊发挥较高的生产性能是绵羊放牧行为、可利用牧草生物量、牧草营养物质含量、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绵羊放牧行为格局的改变是最重要的。绵羊在轮牧小区内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游走时间大大减少,对牧草选择性采食明显降低,极大地提高了绵羊的采食效率和饲草的转化效率,并且绵羊消耗的能量也大为降低;草地可利用牧草生物量是草地放牧制度评价的可靠,当可利用牧草生物量低于24g/m^2时,划区轮牧优于季节连续放牧,而且绵羊的采食量受到明显影响,它能作为牧场确定绵羊冬季补饲育肥日期的有效参考指标,草地植被、土壤对放牧制度的反应不很敏感。划区轮牧和季节连续放牧区植被、土壤装况很接近,或轮牧稍好一些,在短期内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平衡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侯向阳  徐海红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4):3007-3015
 【目的】从碳平衡的角度为确定荒漠草原合理的放牧管理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法测定生物量季节动态,密闭气室法测定土壤呼吸动态。【结果】(1)相较于自由放牧,划区轮牧能保持较高的凋落物量、家畜采食量以及地下生物量,在恢复地上植被方面无明显差别,禁牧保持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凋落物量及地下生物量;(2)随着放牧的进行和季节水热条件的变化,土壤呼吸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自由放牧在干旱季节产生较小的土壤呼吸;(3)生长季内划区轮牧、自由放牧和围栏禁牧下的荒漠草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分别为413.78、401.45和416.80 gC&;#8226;m-2&;#8226;a-1。【结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表现为碳汇,不同放牧制度对碳收支影响较小,相对而言,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有微弱的碳积累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度放牧干扰对草地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天相  刘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67-6568,6612
综述了不同放牧强度干扰下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超载放牧干扰下草地严重退化;禁牧、轻度干扰的围栏草地,生物多样性也不高;而中度放牧却促进了草地的生长,草地产量、质量和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在轻、中度退化草地,应提倡中(适)度放牧干扰,以促进我国退化草地的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封育对草地群落特征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规律,为该类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玛纳斯县封育3a的伊犁绢蒿荒漠草地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测定不同生长季(5月、7月和9月)围栏内外的群落数量特征,计算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1)与放牧区相比,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短期封育(3a)后群落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52.55%~91.80%,40.28%~108.75%和44.36%~75.32%(P<0.05),但植物多样性指数对封育的响应较小;(2)5月围栏内外的群落盖度、密度、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7月和9月(P<0.05),群落高度均显著低于7月和9月(P<0.05),而围栏内外生物量在月际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短期封育(3a)有利于退化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植被的恢复,但对植物多样性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