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加生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1):41-42,52
对栲树优树自由授粉后代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 ,结果表明 :栲树优树自由授粉后代苗期生长性状差异达显著程度 ,苗高、地径、分枝数有较高的遗传力和中等的遗传变异系数 ,且 3者之间相关较密切。以苗高和地径为主 ,初选出 8个苗期生长较优良的栲树优树家系 ,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油茶选优是根据表型性状进行的,而这些性状能否传递给后代?传递的能力有多大?各性状之间相关程度如何?如直接用优树种子育苗造林,能否增产?一般要通过子代鉴定。为此,我们于一九七三年开展了油茶优树子代育苗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实生繁殖对早实核桃优良性状的影响情况,以8年生"辽核1号"实生后代为研究对象,对其物候、生长、开花、结实等方面的性状特点及相关指标进行了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实生后代个体间的性状差异较大,不能保持母树的优良特性。认为选育良种核桃不能走实生繁殖的道路,应以无性繁殖为主要途径,这样才能保持其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4.
薄壳山核桃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选育适应我国种植的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研究薄壳山核桃实生后代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南京中山植物园周边地区树龄在55~60a的249株薄壳山核桃实生后代果实的9个性状方面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果实质量变异度最大,变异系数为26.67%,其它性状变异度都较小,变异系数在7.12%~12.91%之间;果实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变异,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果实性状的分布表现为正态分布规律,偏倚系数较小;果实性状多数指标的相关性显著,其中果实质量与果壳厚度、果实含油率分别与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果实质量和果壳厚度分别与出仁率、果实含油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根据果实性状间的相关性,建立起相关回归模型,决定系数在0.99以上,回归测验的F值达到了6880,均远高于极显著临界值,模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正> 树木育种中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问题是表型测定。表型测定是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方法获得后代,并对后代的性状与被选当代的性状进行比较试验后,做出被选当代表型上的性状是否受遗传性制约的结论,回答性状好坏和遗传稳定性问题。它是选种和育种的基础,现将我省孟县白榆种子园表型测定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泡桐杂种花的形态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泡桐不同种间杂交后代花的性状进行了研究,多数性状在不同杂种间差异显著,花序长、花序宽及花序分枝角度等诸多性状受遗传控制较强。花序形状、花冠内斑点的疏密度及斑点大小等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杂交后分化程度较高。萼裂的浅对深、总梗的长对短在遗传上表现为显性。多数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花序和果实特征在整体表现上占主导作用,可以作为泡桐杂种分析的主要因素,在进行杂种定向选择与培养时应兼顾相关性状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杨树木材性状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概述了国内外杨树人工林材质性状的遗传学研究现状,及杨树材性遗传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如何利用材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杨树材性遗传改良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油桐若干性状双列杂交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桐5×5完全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表明:12个性状中树高、分枝轮数、三年平均产量等性状的SCA方差和反交效应方差差异显著,这些性状的遗传方差主要由非加性基因效应引起。各性状的遗传力大小不同,平均产量的h_(B~2)最高。25个杂交组合中以0×8组合后代的产量最高,15×3组合后代比较全面,各性状的SCA值较高。所以选择特定杂交组合,在后代产量上可以有34%的△G。0号亲本产量上GCA值最高,利用其加性基因效应,也可以有22.79%的△G。油桐自交后代在产量上有衰退现象,在杂交育种时应尽量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2月16日讯:北京林业大学牡丹遗传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该校博士生蔡长福在导师成仿云教授的指导下,构建了牡丹高密度遗传图谱,开创了牡丹遗传学研究的新方向。这一新成果为开展牡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控制重要性状基因的图位克隆、重要农艺性状遗传机制探索、基因组序列组装等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提高牡丹育种的目标定向性、缩短育种周期、有针对性的选育新品种等具有  相似文献   

10.
该文章分析了金黄球柏自由授粉子代2年生苗木性状的变异,相关百分率表明群体之中存在着综合性状类型。实生苗木后代分离出了4种观赏变异植株,方差分析结果证实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如果集中载植,建立采种园,其种子应用到生产中将产生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寒地李树育种的方式方法,如选育方法、育种程序、促进杂交后代提早结果、种间杂交;李树杂交后代亲子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如杂交后代的抗寒力、果实大小、风味、品质、颜色、成熟期;李树抗寒育种的探讨,如种质资源的搜集利用、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多代重复杂交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杂交育种中,正确选择亲本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有些学者指出两个亲本的遗传差异与其后代的杂种优势成正比。杂交育种的大量实践也告诉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两亲本的基因型差异越大,其后代的分离幅度就越广,从而获得优良后代个体的机会也就越多。所以许多育种工作者就把基因型或遗传型差异的大小作为选择亲本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但是育种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经济性状是数量性状,它们受微效多基因的控制,而且环境对它们的影响也很大,其表现型往往呈连续变异。同时在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这就给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草莓主要经济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是无性繁殖作物,基因型高度杂合,杂交育种实践中,实生后代选择的工作量很大,利用相关性状进行预先选择可以大幅度降低工作量,提高育种工作效率。所以,研究草莓主要经济、生物学性状的品种间相关性很有意义。国内外有关报道较多,但一般只涉及少数的几个性状,同一试验中对多个经济性状同时进行分析的研究报道不多。本试验利用7个草莓栽培品种或优系分析了25个主要经济性状的品种间相关性,以便为草莓杂交育种过程中的预先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也对草莓生产实践中选择适宜的栽培品种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历史上,数量遗传学被认为是指导林木育种的唯一有效工具,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林木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性状,如树干材积生长、木材纤维长度及适应性等,均是以数量方式遗传的性状,并且控制这些性状的每一个过程是假设受微效多基因所控制的;第二,林木具有很长的世代间隔,很高的遗传杂合性和很高的遗传负荷,这些特性限制了一些经典的遗传材料,如近交系,突变体及特异类型的产生。然而,传统的数量遗传学方法用于指导林木育种的实践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林木个体高大,占地面积大,且大多栽植在非农用耕地上,这样的环境异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性状遗传力的提高,有些林木树种人工杂交比较困难,很难获得足够大的家系,从而产生不平衡的交配设计。Namkoong 和Roberds(1976) 认为,不平衡的交配设计很难获得准确的遗传参数估计。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成功的林木育种方案往往都是基于对表型的简单选择。这种表型选择不能利用林木固有的非加性效应,以及对异质环境的反应潜能,因而育种效果是极为有限的。分子标记技术为现代数量遗传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利用中性标记与影响数量性状的位点(QTL) 之间的连锁关系,人们已经提出了一套统计方法用来鉴定重要的Q  相似文献   

15.
巢阳 《北京园林》2007,23(4):18-23
对月季杂交后代连续三年的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月季在花瓣数,在花径,花量等性状方面,前后观测数据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关系,在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过程中,可以根据播种当年的观测结果来确定这些性状的表现,月季杂交后代播种当年的生长量对杂交后代日后部分性状的表现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播种当年生长量越大,日后黑班病的梁病程度就越低,播种当年主枝长越长,日后的花径越大,同时,月季杂交后代第一次越冬后,存活下来的主枝越长,日后的花径也越大,黑斑病的染病程度也越低,播种当年的残花残留天数可以用来预测月季在花上某些方面的性状表现,播种当年残花残留天数越长,日后花朵的花瓣数越多,花径越小,播种当年花瓣数多的个体,日后黑斑病染病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植物重要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和基因定位一直是结构基因组学的研究重点,也是遗传机制解析和分子育种的重要基础。木本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价值,但用于其研究的传统基因定位方法存在耗时长、工作量大、通量低、成本高且效果不佳等问题。近年来,由于测序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集群分离分析法(NGS-based BSA)开始应用于木本植物中。与传统的集群分离分析法(BSA)技术相比,NGS-based BSA周期短、效率高,能对质量或数量性状进行精确定位,在木本植物遗传学和组学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简述了BSA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策略,综述了其在木本植物研究中的进展,分析了NGS-based BSA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在木本植物遗传学、组学和种质改良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按树是一种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当前对桉树主要采用有性繁殖的方法,即用种子繁衍后代。由于桉树是异花授粉的树种,用种子繁殖的后代,个体间有很大差异,变异性很大,很难保持植株的原来性状。去年以  相似文献   

18.
杨树杂交亲本分子遗传距离与子代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在工业人工林和生态防护林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杨树良种多数是通过杂交选育出来的,杂种优势明显(符毓秦等,1990;黄东森等,1991;王明庥等,1991;李善文等,2004).根据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原理,获得杂种优势的双亲要存在遗传差异(卢庆善等,2002).杂交育种实践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两亲本间遗传差异越大,其杂种优势也越大,后代分离范围就越广泛,从而获得优良个体的机会也就越多(张爱民,1994).遗传差异评价方法很多,如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亲缘系数、生化标记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选育适合我国种植的广宁红花油茶优良品种,对广东省广宁县及周边地区树龄在40~55 a的99株广宁红花油茶实生后代果实的9个性状方面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干籽质量变异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2.24%,其它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51%~30.14%之间;各产地按照不同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主要可以分为5部分,干籽质量、鲜籽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其次为单果籽数、果实质量、果皮厚,再次为纵径和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小,变异系数最小的是种仁含油率。含油率的变异系数的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重建杉木种子园提供建园双优材料和经营管理好已建成的杉木种子园,本研究以遂昌杉木种子园中亲本无性系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数量遗传学理论,研究播种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性和遗传相关。与此同时,设计了检验空瘪涩粒成因的一小试,对杉木空瘪涩粒成因的"生态假说"进行检验,并采用数量遗传学中的线性模型理论,对空瘪涩粒成因的"生态假说"进行完善。试验结果是:杉木播种品质受强度遗传控制,并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同时播种品质性状间存明显负相关。据此得出结论:选育出播种品质性状优良的品种是可能的,直接降低种子的空瘪涩粒率,就可以间接地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小试的分析结果是:空瘪涩粒率是受多因子综合作用和最低因子限制原则,既可从控制遗传的角度,又可从改善环境、利用遗传与环境互作的角度,来提高杉木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