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超声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0种水溶性阴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兵兵  姜滢  罗燕  周汝兰  卜云磊  徐阳 《土壤》2019,51(6):1253-1256
采用超声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了土壤中F~–、CN~–、BrO_3~–、Cl~–、NO_2~–、Br~–、NO_3~–、PO_4~(3–)、SO_4~(2–)、C_2O_4~(2–)等10种水溶性阴离子含量。样品中阴离子用水浸提,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10,温度30℃,超声振荡时间30 min。提取完成后离心,取上清液通过0.22μm滤膜过滤后测定。在选定的离子色谱测定条件下,10种被测阴离子的检出限为0.009 7~0.31 mg/kg,不同阴离子的加标回收率为84.0%~112%,相对标准偏差(n=7)为0.09%~4.3%。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宁夏环香山压砂区盐碱地表层土壤离子分布主要影响因素及盐分类型,研究选取覆盖状况、地面倾角和海拔3个因素,对0~20 cm表层土壤离子分布、盐分存在形式及钠吸附比(SAR)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覆盖状况对土壤表层离子含量有显著影响,地面倾角对HCO_3~-影响显著,海拔对Mg~(2+)有显著影响,裸地Ca~(2+)、Mg~(2+)、K~+、Na~+、Cl~-和SO_4~(2-)含量依次比压砂地高0%~284.21%、100%~130.53%、33.33%~48.94%、18.01%~182.26%、111.94%~468.72%和102.74%~118.82%,而CO_3~(2-)、HCO_3~-含量压砂覆盖比裸地分别高77.08%~400%和24.52%~48.09%;(2)阳离子之间除K~+与Ca~(2+)、Mg~(2+)具有显著正相关外其余都极显著正相关,阴离子Cl~-和SO_4~(2-),CO_3~(2-)和HCO_3~-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余都呈负相关或不显著正相关,阳离子与Cl~-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_4~(2-)除K~+外其余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阳离子与CO_3~(2-)和HCO_3~-呈负相关或不显著正相关;(3)该区域表层土壤盐分主要以NaCl、KCl、CaCl_2、MgCl_2、Ca SO_4、MgSO_4和Na_2SO_4的形式存在,按照摩尔量计,盐分含量排序为:Na~+盐Mg~(2+)盐Ca~(2+)盐K~+盐;(4)覆盖状况对土壤表层SAR影响显著,地面倾角随海拔变化对土壤SAR没有显著影响,压砂地SAR为3.99(mol/kg)~(0.5),裸地为10.73(mol/kg)~(0.5)。宁夏环香山压砂区0~20 cm埋深土壤离子分布主要受到覆盖状况和地面倾角的影响,除K~+外,其他离子受海拔的影响不明显,盐分主要是Na~+盐,其次是Mg~(2+)盐,K~+盐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3.
以pH 4.5~8.0范围内的土壤为分析对象,建立离子色谱测定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0.01∶0.01(mol/L)CaCl2-KH2PO4浸提剂提取土壤有效硫,提取液经离子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采用的离子色谱条件能有效分离土壤有效硫和干扰组分,定量方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达0.9997,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n=6)小于5%,3个浓度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88%~105%,回收率的RSD小于5%。使用该方法测定了4份土壤质控样品有效硫含量,测试结果与标示值一致。本工作建立的测定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分析方法前处理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植物样品中砷(As)的快速及准确测定对于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意义重大。然而,受样品中存在的钙(Ca)、钾(K)等大量元素导致的多原子离子干扰以及稀土元素钕(Nd)、钐(Sm)所导致的双电荷离子干扰影响,实际植物样品中痕量As的测定具有一定挑战性。本文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在4种模式下(无气体模式、He碰撞模式、H2原位反应模式、O2质量转移模式),研究不同浓度的Ca、K和稀土元素对As测定的影响,对比不同模式的干扰消除效果。结果表明,4种模式消除多原子离子干扰的有效性由高到低为O2质量转移模式>He碰撞模式>H2原位反应模式>无气体模式,消除双电荷离子干扰的有效性由高到低为O2质量转移模式>无气体模式>He碰撞模式>H2原位反应模式。采用ICP-MS/MS在O2质量转移模式下可无干扰地测定As,该方法线性良好,准确度高,检出限为0.0002 mg/kg,用于测定国家标准物质黄豆(GBW10013)、圆白菜(GBW10014)、柑橘叶(GBW10020)、蒜粉(GBW10022)和湖南大米(GBW10045a)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2.3%、0.7%、2.3%和1.0%,适用于植物样品中As的快速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5.
小麦籽粒中微量铅的快速测定技术(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快速测定粮食中微量铅的新方法,以南阳彩色小麦为材料,用微波压力消解技术快速处理样品,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并与国家颁布标准方法(GB/T5009.12-2003)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为92.5%~96.8%,相对标准偏差RSD(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为0.67%~1.7%(n=11),铅的最低检出限为0.0099mg/L,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850~206.0mg/L,相关系数为0.996,电极斜率为24.160。样品用该法与国标方法对照测定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证明,该方法具有直观、快速、简便、灵敏、准确、适于现场进行测定的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不同白榆(Ulmus pumila L.)品系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的改良作用及盐分离子在土壤-白榆系统中的分布与吸收特征,筛选适宜在滨海盐碱地造林的耐盐白榆品系,以中度盐渍化生境下4年生的6种白榆品系(1,5,28,30,46,10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Na+、K+、Ca2+、Mg2+等盐离子在土壤及白榆品系各器官(根、茎、叶)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白榆可降低滨海盐碱地土壤中盐离子及全盐含量,不同白榆品系较对照的土壤全盐含量降低了55.0%~63.1%,30号白榆降幅最大。(2)不同白榆品系将Na+、K+、Ca2+、Mg2+优先积累到叶中,且叶中维持较高的K+/Na+、Ca2+/Na+、Mg2+/Na+比值,不同白榆品系通过建立新的离子平衡以适应盐胁迫环境。(3)不同白榆品系的离子吸收选择性系数均为SK,NaSCa,NaSMg,Na,其对K+的吸收选择性大于对Ca2+、Mg2+吸收选择性;种内差异导致不同白榆品系对Na+、K+、Ca2+、Mg2+吸收选择能力不同,28号白榆根系对K+的吸收性最强,5号白榆根系对Ca2+、Mg2+的吸收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河北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河北杨快速繁殖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适宜河北杨外植体建立和丛芽增殖的培养基为 2 / 3MS或 1/ 2MS+BA 0 .3~ 0 .5mg/L +NAA 0 .0 5mg/L ,在此培养基上芽增殖倍率为 5 4 1,可建立良好的快速繁殖体系。适宜芽生根的培养基为 1/ 2MS+IBA 0~ 0 .2mg/L ,生根率在 90 %左右。生根组培苗用“一步法”移栽 ,移栽成活率在 90 %以上。研究建立的技术可用于工厂化生产河北杨苗木。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菜区耕层土壤盐分总量及离子组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评价全国主要菜区温室、 大棚和露地菜田土壤盐分及离子组成状况,为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 蔬菜合理施肥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我国北方3个区域(东北、 华北、 西北地区)和南方4个区域(华中、 西南、 华东、 华南地区)主要蔬菜种植区不同栽培方式典型菜田耕层土壤展开调查,共采集501个土壤样品,分析了盐分总量及其离子组成。【结果】 1)全国主要菜区设施(温室和大棚)菜田土壤盐分总量及其各离子含量(NO-3、 SO2-4、 Cl-、 Na+、 K+、 Ca2+、 Mg2+)均显著高于露地菜田土壤,盐分总量平均高69.3%,离子组成增加幅度在36.2%~170.0%之间。2)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土样数比例显著高于露地菜田土壤,但设施菜田土壤盐化程度总体上较轻,居于轻度盐化水平的比例占38.2%,处于中度盐化以上水平的比例仅占4.7%。 3)设施菜田土壤盐分总量及主要盐分离子(NO-3、 SO2-4和Ca2+)含量积累总体上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先增后降并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在连续种植5~6年时达到高峰期,之后因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而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露地菜田土壤。 4)设施菜田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以NO-3和SO2-4为主,其次是Ca2+,分别占盐分总量的27.9%、 26.9%和15.3%。露地菜田土壤主要盐分离子组成总体上是SO2- 4 NO- 3 Ca2+、 HCO-3,分别平均占盐分总量的29.0%、 21.1%、 16.1%和14.1%,但西北地区露地菜田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以HCO-3为主,其次是SO2-4、 NO-3和Ca2+。【结论】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土样数比例虽然显著高于露地菜田土壤,但土壤盐化程度总体上较轻,盐分离子主要是NO-3、 SO2- 4和Ca2+,NO-3、 SO2-4含量大于Ca2+含量; 露地菜田主要盐分离子是SO2-4、 NO- 3、 Ca2+和HCO-3,含量为SO2- 4 NO- 3 Ca2+、 HCO-3。  相似文献   

9.
不同形态氮肥对设施土壤盐分含量和离子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尿素、碳酸氢铵和硝酸钙对设施土壤盐分含量和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土壤含盐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施肥处理的土壤含盐量较对照(CK)明显增加,但不同氮肥处理与未施氮肥处理(N0)间的土壤含盐量在整个培养期间内总体差异不显著.且氮肥用量对含盐量的影响也不显著.(2)设施土壤中尿素和碳酸氢铵处理的电导率与含盐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硝酸钙处理电导率与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波浪状变化.其电导率显著高于相同氮用量时的其他两种氮肥处理;电导率与氮肥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不同形态氮肥处理的土壤盐分离子组成相近,均以阴离子为主.设施土壤阴离子占盐分总量的76.29%~93.81%,露地土壤为75.16%~96.63%,以SO_4~(2-)含量最高,分别占67.37%和67.28%,NO_3~-含量次之;土壤中阳离子含量较少,以Ca~(2+)为主,K~+,Na~+,Ca~(2+),Mg~(2+)的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4)土壤电导率受阳离子的影响较大.阴离子的影响较小.设施土壤的电导率与Ca~(2+),Mg~(2+),K~+.NO_3~-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l~-1呈显著正相关.露地土壤电导率与Ca~(2+),Mg~(2+)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HCO_3~-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脱硫石膏糠醛渣对新垦龟裂碱土的改良洗盐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探讨脱硫石膏及糠醛渣对新垦龟裂碱土改良洗盐效果,在统一施用脱硫石膏(28 t/hm2)的基础上,该文于2012年在宁夏平罗县西大滩农场,研究了不同淋洗水平(3 600、4 500和4 800 m3/hm2)和不同糠醛渣施用量(0、15、22.5和30 t/hm2)对新垦龟裂碱土碱化度、总碱度、pH值、全盐及盐分离子分布特征、油葵出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淋洗水量4 500 m3/hm2和施用糠醛渣(22.5 t/hm2)的条件下,土壤0~20 cm深的pH值由初始的9.65降到了7.6(P<0.05),碱化度、总碱度和全盐分别下降了60.2%、39.2%和69.1%,油葵产量3 195.8 kg/hm2,碱土改良效果明显,表明适当的脱硫石膏、糠醛渣、淋洗量可降低土壤盐分增加油葵产量。结果可为新垦龟裂碱地的改良利用、水盐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土壤有效钾的吸附特征与钾肥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化学分析、吸附试验和生物诊断方法及田间验证,系统研究了3种土壤钾的丰缺状况及钾的有效性和利用率。结果表明,3种土壤有效钾含量和对钾吸附能力为黑土>淡黑钙土>风砂土。由于土壤有效钾含量和吸附反应不同,钾生物有效性表现出较大差异。施钾风砂土增产49.4%,淡黑钙上增产273%,黑土增产13.1%。田间试验亦有相同趋势,在风砂土、淡黑钙土和黑土试验地上施用钾肥分别使玉米增产39.1%、24.5%和14.9%。最大产量钾肥施用量,黑土和谈黑钙土为100kg/hm2,其利用率为33.1%和38.9%,风砂土为50kg/hm2,其利用率为61.0%。  相似文献   

12.
Net uptake and partitioning of sodium (Na+) and potassium (K+) in plants of two sesame cultivars (Sesamum indicum cv. ‘PB-1’ and cv. ‘UCR’) exposed to 20 mM sodium chloride (NaCl) were studied over a period of 28 days. Both cultivars showed a marked discrimination between K+ and Na+ during uptake. The reduction of K+ in the plants caused by the NaCl treatment was of similar magnitude in the two cvs. The cv. ‘UCR’ showed lower Na+ concentrations in the shoot tissues than ‘PB-1’ and K+/Na+ selectivity ratios were higher in cv. ‘UCR’ than in cv. ‘PB-1’. At the last sampling on day 28 there was a marked decrease of shoot growth in cv. ‘PB-1’ in comparison to the cv. ‘UCR’. Leaves of cv. ‘PB-1’ showed clear toxic symptoms, while those of cv. ‘UCR’ did not. It is concluded that Na+ exclusion from the shoot contributes to salt tolerance of sesame, cv. ‘UCR’.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钾对作物增产及土壤钾素含量及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本文以在油稻稻、麦稻和麦棉三种种植制度下进行的长期(10年)施钾田间定位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阐述了长期施钾对几种主要农作物增产及施肥效益的影响,对长施钾后供式条件下土壤钾素含量及形态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主要土壤供钾能力和非交换性钾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生物耗竭方法,研究和比较了山东省主要农业土壤:棕壤、褐土和潮土的供钾能力。结果表明,以土壤交换性钾、缓效钾含量和耗竭过程中作物吸钾总量和吸收来自土壤非交换性钾的数量、比率及土壤非交换性钾释放速度和数量为依据,评价土壤供钾能力有褐土>潮土>棕壤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5.
棉花钾素营养与土壤钾素供应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田试验和田间调查分别在杭州浙江农业大学实验农场黄松土(Semihy dromorphic soil)和金华盆地红壤上进行.品种分别为钱江9号和协作2号,这两处土壤有效钾含量均较低,棉花(Gosoypium hirsutum L.)生长不良,普遍早衰.根据土壤中交换性钾的含量与棉花生长情况,一般可分为四类:土壤交换性钾>90ppm,棉花生长正常,70-90ppm,潜在缺钾;<70ppm,明显缺钾;<50ppm,严重缺钾.棉花叶片含钾量与土壤交换性钾含量呈正相关,r=0.928,显著性超过1%水准.大田试验表明,施用钾肥能提高棉花叶片含钾量,增加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以及CO2的同化率;钾还能促进叶片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气孔导度,降低水分的蒸腾速率.缺钾叶片结构松弛,角质层发育不良;正常叶片结构紧密,角质层发育良好.叶片含钾量无论在苗期、初花期、盛花期、花铃期,均与皮棉产量呈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16.
STUDIES ON SOIL POTASSIUM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土壤钾素释放动力学及其供钾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应用自行研制的连续流动交换仪研究了取自不同类型的19个土壤样品的钾素释放动力学及其供钾特征。不同土壤钾的释放差异很大,钾的释放持续时间变幅为100~600分钟;最大释放速率变幅为0.46~20.55毫克千克-1分-1;平均释放速率变幅为0.009~1.25毫克千克-1分-1;总释放量变幅为40~430毫克千克-1。供试土壤钾的释放过程可以用一级反应方程拟合,表明钾的释放速率主要受交换位上钾离子饱和度的影响。应用一级方程计算出钾的释放速率常数变幅为5.4810-3~65.6210-3分-1。多数土壤的钾释放过程符合单一的一级反应;而以云母类为主,且含有部分绿泥石的土壤的钾释放过程由两个速率不同的一级反应构成,表明不同吸附位上的钾离子可能有不同的释放机制。用供试土壤连续种植玉米幼苗57茬进行土壤钾素耗竭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连续流动交换仪研究得出的土壤钾素释放的动力学参数可以较可靠地评价土壤的供钾特征。释钾速率快,持续时间长,总释放量大的土壤(如青海栗钙土),在耗竭试验中显出很强的供钾能力;而释钾速率慢,持续时间短,总释放量小的土壤(如广东砖红壤)在盆栽试验中供植物吸收的钾量很低。有的土壤(如四川紫色土)钾的总释放量不低,但释放速度快,持续时间短,在盆栽试验  相似文献   

18.
STUDIES ON SOIL POTASSI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immediate Q/I relation of K in a soil relates the amount of labile K present to its chemical potential, measured relative to the chemical potential of (Ca+Mg) in the same soil. The present work shows that the form of the Q/I relation is almost unchanged either by large additions of K, up to 3750 kg K2O/ha, and the fixation of up to 1900 kg K2O/ha or by the depletion of the soil of both labile and some fixed K, equivalent to 5–20 years cropping. Release is shown to occur from a pool of non-labile K, at a rate which decreases as the non-labile pool is exhausted. The resulting increase in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is greater than the amount of K released. Not all the K which is exchangeable to M NH4OAc solution is in exchange equilibrium with the soil solution.  相似文献   

19.
棕壤季节性供钾特性与玉米钾素阶段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利用离子束注入对胶质芽孢杆菌KNP414进行诱变,获得可降解植酸的突变菌株。离子束注入效应表明,菌株KNP414的存活率显著受离子束剂量及菌体荚膜的影响,但与所研究的离子种类及其能量没有相关性。经离子束N+(20keV,5×1015~5×1016ions cm-2)诱变后,筛选到14个植酸降解突变株,它们对植酸的降解率为15%~35%。其中的3个突变株(KNP414-04,KNP414-05,KNP414-12)分解矿物磷和钾的能力也明显提高,分别增加14.7%~27.5%和16.2%~26.4%。在优化培养基中,突变菌株KNP414-12对植酸的降解率达到57.3%,且在连续培养及保藏过程中保持稳定。植酸降解突变株KNP414-12的成功选育表明离子束为胶质芽孢杆菌的性状改良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