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家齐 《蔬菜》2005,(3):41-41
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受到地少人多的限制,无锡地区尤为严重。一种茭白、水芹轮作新模式可以在1年内收2季茭白1季水芹,夏茭的上市期比常规栽培略迟,而秋茭的上市期比常规栽培早,错开了茭白的上市高峰期,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无锡茭白     
苏南是二熟茭白的起源地,无锡和苏州是起源中心。起源于苏州,而且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大多属于夏茭为主型,夏茭的收获期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亩产1200~1500公斤(指净茭肉,下同);秋茭的收获期在10月初到11月上旬,亩产400~500公斤。起源于无锡,而且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为夏秋兼用型,夏茭的收获期在5月下旬到7月中旬,亩产1200~1500公斤;秋茭的收获期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亩产1200~1500公斤。无锡茭白主  相似文献   

3.
无锡茭白原有的主栽品种广益茭和刘潭茭质优味美。其夏茭的采收期,江南地区在5月底到7月中旬。为提早夏茭的上市期,无锡市蔬菜研究所茭白课题组从1980年开始了早熟无锡茭白的选育种工作。当年5月在广益茭中发现了80个夏茭早熟株系。经过营养系混合选择,其中的广80—2营养系,到今年为止,在本市郊区已种植秋茭534.9亩次,夏茭333.9亩次。并被引种到徐州、常  相似文献   

4.
茭白、水芹轮作新模式可以在一年内收两季茭白和一季水芹(茭白只须定植一次).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和推广,这种轮作模式在无锡市广益镇的推广面积逐步扩大.其中夏茭的上市期比传统的常规栽培略迟一些,而秋茭的上市期比传统的常规栽培早一些,这样错过了其他茭白的上市高峰期,价格较高,经济效益较显著,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大棚双季茭白栽培模式目前在德清县栽培面积400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武康地区。春季在清明前后定植,夏秋季在6月下旬7月上旬定植,10~11月采收秋茭,翌年4月上旬夏茭上市。夏茭667m2产值6000~8500元,秋茭667m2产值3500元左右,全年667m2总产值1万元左右,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1品种选择选择双季茭类型品种,如浙大茭白、河姆渡双  相似文献   

6.
鄂茭2号是从中介茭的优良变异单株中选出的双季茭白品种,分蘖力中等,肉质茎竹笋形,表皮白色、光滑。肉质茎长18~20cm,直径3.5~4.0cm,单茭质量90~100g。秋茭极早熟,9月上中旬上市,667m~2产量1 250kg左右。夏茭中熟,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上市,667m~2产量800kg左右。已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四川、云南、广东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浙茭3号是从浙茭2号品系中选育而成的。植株矮壮,结茭早,单墩结茭数多,耐高温。茭白长17~20cm,茭肉洁白粗壮,品质优良,单茭质量120~135g。秋茭10月上旬上市,每667m^2产量1100kg左右;夏茭6月中上旬上市,每667m^2产量1400kg左右,采收期较长,适于大棚早熟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青浦县年栽培茭白面积达4万亩次,每年有2.5万亩左右茭白要越冬,从11月至翌年2月初约90天时间,为茭白越冬期.茭白冬管质量的优劣对明年上半年两熟茭的早熟丰产乃至茭白产量、产值影响极大,这已被生产实践所证实.茭白冬管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地下根基安全越冬和健壮生长.通过多年实践和积累,我们认为茭白冬管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挖除雄茭、灰茭秋茭采收结束后,在11月底—12月底,要挖尽田中的雄茭、灰茭,同时,挖去的空穴要及时用优良的种墩补上,这是茭白冬管中一条主要措施.二、割尽茭白老叶割除越冬夏茭老叶一般在12月中下旬进行.割除老叶有利于春季新芽的萌发,割叶部位的高低,可控制老墩茭新芽萌发数量.割下的枯叶应集中处理,以降低病虫基数.四月茭的割叶一般在2月上旬萌芽前进行.三、精选秋茭良种,育好茭苗选择4月份定植的新茭种苗,是冬管中另一项主要工作.选种方法:将9月份初选的种茭,通过复选、定选确定下来.选种的标准是:秋茭结茭早,采收集中,产量高,分蘖中等,茭肉形状标准,不易发青.取种时间一般在12月中旬.秋茭大田一般需种量为每亩350—400个小头.排种的秧田要干整,并施足基肥,种墩排列应保持水平.墩间应留有5cm的间隙,排好后即灌蘖水.  相似文献   

9.
余汉清  顾力 《中国蔬菜》2007,(B08):95-97
苏南地区是二熟茭白的起源地。16世纪江南出现了以春季(或夏末)栽插,秋季收获秋茭,老墩越冬,翌年夏季再采收一次夏茭的茭白变异种类。经过不断的演化和积累,形成了夏茭为主型和夏秋兼用型两种二熟茭类型。起源于苏州的品种大多为夏茭,夏茭的代表收获期在5月中旬~6月上旬,每667m^2产量1200~1500kg(净茭肉,下同);秋茭的代表收获期在10月初~11月上旬,每667m^2产量400—500kg。  相似文献   

10.
我县四月茭白种植面积1200多亩,占茭白总面积的50%。种植四月茭白,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上市早:四月茭白成熟最早,5月上市供应。这时正处在早生蔬菜的缺档时期,它的上市,可缓和市场需求的矛盾。二是产量高,品质好:1986~1988年四月茭平均亩产3050公斤。四月茭采收后,还能收一熟“秋茭”,亩产一般1500公斤左右,全年亩产共4500公斤以上,是水生蔬菜中,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利用单季茭和双季茭轮作,实现茭白一年三熟的栽培新技术。其技术要点是将双季茭秋茭延后至9月定植,利用大棚覆盖延长适生期,于12月上旬前秋茭采收结束,再于5月底前采收大棚夏茭;6月翻耕茭田重新定植单季茭,9月采收单季茭,实现一年内采收三熟茭白,较大幅度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2.
茭白生产是黄岩区种植业中的一大支柱,年复种面积0.4万公顷,产值达1.4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14%左右。其中夏茭面积0.2万公顷,全部采用农膜保护地栽培。近年来,我们重点制订并推广了茭白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并在夏茭生产上全面推广普及农膜保护地栽培,不仅使茭白上市期提早到3-4月,  相似文献   

13.
蔬菜是浙江省重要的高效农业产业,在浙江省多次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水生蔬菜茭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且形成有影响力的规模化产业基地,如台州黄岩大棚茭白,6月上市的双季茭夏茭提前到4月上市;金华义乌和兰溪的冷水茭,使单季茭从9月提前到8月中旬上市,极大地提高了茭白种植效率;嘉兴市南湖区兴篁镇的单季茭品种,由于熟性早,能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上市,效益好,已形成400 hm2以上的茭白生产基地.由于浙江省山地、丘陵多,在一些地方自然形成了高山茭白基地,其中丽水市缙云的大洋高山茭白、金华市磐安的玉山高山茭白、新昌县回山的高山茭白基地,都是浙江省茭白发展以后形成的产业化基地.  相似文献   

14.
正龙茭2号是2008年由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4家单位通过系统选育培育出的耐寒晚熟双季茭新品种,在桐乡等浙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黄岩传统的茭白种植是以夏茭为主的早熟双季茭,茭白的产量、效益主要在夏季。浙江台州市黄岩区自2010年开始引进试种龙茭2号,由于该品种夏茭上市迟,价格低,夏茭效益不及当地主栽品种,加上当地重夏茭、轻秋茭管理的种植习惯,因此该品种并没有引起当地茭农的兴  相似文献   

15.
浙江缙云县利用大棚茭白栽培的空档期,在大棚行间套种丝瓜,探索总结出了秋茭—大棚夏茭—丝瓜的立体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既为茭农增加一季丝瓜收入,套种的丝瓜枝蔓又能为高温期的茭白遮荫降温,有利于茭白生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667 m2产值14 800元。  相似文献   

16.
过鸿英 《长江蔬菜》2013,(18):80-82
浙茭6号是以浙茭2号优良变异株为材料育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其植株高大,长势较强,株型较披散,耐肥力中等。孕茭适温16-20℃,大棚栽培,春季5月中旬到6月中旬采收,比浙茭2号早6-8d:秋季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采收,比浙茭2号迟10-14d;夏茭产量约37560kg/hm2,秋茭产量约23700kg/hm2,分别较对照增加13.00%和19.88%。  相似文献   

17.
张尚法 《长江蔬菜》2013,(18):83-85
浙茭3号是以浙茭2号优良变异单株为原始材料,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夏、秋季采收始期分别比浙茭2号晚约5d和2d,夏季壳茭产量33000~36000kg/hm2,秋季壳茭产量21000-24000kg/hm。,全年产量比浙茭2号增产7.34%,肉质茎个体较大,光滑细嫩,品质优。  相似文献   

18.
浙茭7号是从梭子茭优良变异品种中筛选出来的双季茭白新品种,其植株较梭子茭矮小,适宜在浙江省中部以北平原地区种植;孕茭适温18~28℃;秋季9月下旬到10月中旬采收秋季茭白,比梭子茭早4~5 d;春季4月初到6月初采收夏季茭白,比梭子茭早6~7 d;秋茭产量约1 368.0 kg/667 m2,分别较浙茭911和梭子茭增加8.45%和10.44%,夏茭产量约2 718.8kg/667 m2,分别较浙茭911和梭子茭增加8.54%和12.83%。  相似文献   

19.
在同一地区,茭白多品种搭配种植,既有利于均衡上市,保持菜价稳定,又有利于劳力和茬口的安排。为了各地弓;种方便,现将近年育成的茭白新品种(系)简介如下:一、无锡早夏茭由无锡市蔬菜研究所选育而成。株型紧凑,株高秋茭180~185cm,更茭160~165cm。叶片剑形挺立,叶色深绿。疏蘖型分蘖成丛生状,分布于密蘖型分蘖周围。秋茭茭肉长度为25cm,单茭重平均80g,667m2产1200~1300kg;夏茭茭肉长22cm,单茭重70g,667m2产1300~1500kg。品质较好,适应性较强。较抗纹枯病…  相似文献   

20.
一、发展双季茭白的意义 1.产量产值高。双季茭白一般在6月上中旬夏栽的(早熟品种),也有4月上中旬春栽的(晚熟品种)。栽种后可采收2次,第1次新茭白(秋茭)在当年10~11月采收,亩产量肉茭75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1.00元计算,亩产值750余元。第2次老茭白(夏茭)在翌年4~5月采收,亩产量肉茭15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2元计算,亩产值3300余元,两者合计亩产量2250公斤左右,亩产值4000余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能渡过淡季蔬菜供应的不足。秋茭10~11月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