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旅游为社区提供了一种更具可持续性的生计方式,改变了农户传统的收入组合模式,不仅带来收入和支出整体增加,也使传统的单一生计方式趋于多样化,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收入分配结构,可能带来农户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文中以高黎贡山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为研究区域,拟合洛伦兹曲线并计算基尼系数,分析在自然保护区开展森林旅游背景下农户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森林旅游为农户收入带来显著提高,森林旅游收入已经成为经营农户的主要家庭收入;经营农户收入分配差距大,非经营农户收入分配差距小,森林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户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  相似文献   

2.
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林业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其物种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为国内外罕见。由于周边社区集体森林破坏严重,使保护区受到周围村社的“蚕食”,给高黎贡山的森林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对村社集体林地的管理与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性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对乡村集体森林的管理,发展社区林业,实行“以林养林”,即以发展集体林来保护国有林、保护区,使社区林业的发展既为当地农户提供日常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所需的非木材林产品、薪材及木材,又为保护区构筑一道以集体林为主的绿色屏障,以实现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周围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其物种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为国内外罕见。由于周边社区集体森林破坏严重,使保护区受到周围村社的"蚕食",给高黎贡山的森林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对村社集体林地的管理与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性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对乡村集体森林的管理,发展社区林业,实行"以林养林",即以发展集体林来保护国有林、保护区,使社区林业的发展既为当地农户提供日常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非木材林产品、薪材及木材,又为保护区构筑一道以集体林为主的绿色屏障,以实现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周围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业实用技术》2021,(1):12-16
森林旅游与农户收入的关系一直备受政府关注。大多数研究发现,森林旅游能增加农户的就业机会,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从而增加农户收入。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发展森林旅游容易引起当地通货膨胀,给社区农户带来更大经济压力。同时,因森林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公平分配问题,会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的稳定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现有文献为进一步研究森林旅游与农户收入的关系提供了指导,但存在样本选择偏差导致内生性问题,以及忽略农户收入的不同构成等。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1)研究森林旅游对农户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2)选择合适的研究模型及增加样本数量,以避免样本选择偏差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使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5.
钦州市钦北区是1994年成立的农业区,辖11个镇,163个村民委员会,2556个村民小组,农户13.2万户,总人口69.5万,其中农业人口65.6万,林业用地面积12.1万公顷,其中集体林地11.57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5.3%,活立木总蓄积3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3.2%。2007年4月,钦北区作为广西试点正式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6.
结合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实践,探讨以森林经营权为关键、以落实生态补偿机制为举措,从提高周边社区村民的经济收入和减轻其对森林资源的依赖两方面着手,依法取得公园的森林经营权,努力保护好森林植被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庄科村民小组属泸西县三塘乡方摆村委会,全村共有农户37户139人,耕地总面积172亩,森林覆盖率居全乡之首,最高海拨2200米,最低1700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洋芋、烤烟等,经济收入以烤烟为主,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人多地少、生产力水平底下、产业结构单一是庄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洋县丁富贵滥伐林木案 2007年12月,犯罪嫌疑人丁富贵以本组村民庞树明、莫田娃的名义向秧田乡林业站申请批准办理集体林木采伐许可证2份,材积10立方米,后雇请槐树关镇阳河村张炉娃等人,在本组集体林黑湾砍伐青木,截成1.5米长的木材3163节点种香菇,经现场清点检尺,材积65.506立方米,超采伐55.506立方米。  相似文献   

9.
2008年2月22日13时37分.总利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的值班电话骤然响起.东岳观镇一位村民紧急报告该镇长冲村发生山林火灾.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值班人员迅速将情况反馈到东岳观镇政府和镇林业站.要求他们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扑救.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采伐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宋维明 《林业科学》2012,48(7):161-169
使用2005和2010年江西省集体林区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采伐决策的影响,运用FE和RE研究林改对木材和竹材采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显著增加木材和竹材的采伐量,其中林下资源的使用权可以延迟农户对木材的采伐,农户倾向于在产权明确的林地上进行采伐,同时家庭经营林业的方式不利于木材供给的增加。基于本文的实证,建议在勘界发证的工作中应首先确保用材林地,提倡以林地流转的方式实现林地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1.
森林碳汇项目具有应对气候变化和扶贫的双重作用。文中以全球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森林碳汇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森林碳汇项目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并对该项目所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的作用进行解析。研究发现,森林碳汇项目在5个方面提高了农户收入的同时,也在5个方面造成了农户权利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湖南湘西龙山县、古丈县及张家界市的永定区和慈利县的湖南中德财政合作项目森林可持续性经营的支出与收入,计算森林可持续性经营的成本效益。结果表明:湖南中德财政合作项目森林可持续性经营的总体收益为3298768.1元,其中木材销售一项收益最大,为8795653.3元,成本效益最小的为林区道路修建,为-1661978.5元。综合来看,湖南中德财政合作项目森林可持续性经营不但改善了林区林分质量和道路状况,而且提高了林区当地农户的收入,项目实现了盈利。  相似文献   

13.
梁川 《林业与社会》2005,13(4):7-13
作者从社会人类学的角度,阐述了森林周边社区的村民自助组织是社区森林可持续管理的重要载体的理论依据.作者以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恢复与保护项目为案例,深度剖析了村民自助组织的成立的过程和产生的作用.森林的有效管理有赖于当地社区的有效组织和集体行动,村民自助组织是开展集体行动、管理森林资源的一项必要的社会工程.作者认为建立村民自助组织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是社区森林管理的必要条件,加强社会工程与森林的恢复与保护的联系,还需要社区组织对森林管理的进一步投入,进一步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创收活动的矛盾,同时,赋权的过程还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对村民自助组织的认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绿劝古黄杉     
绿劝古黄杉绿劝县茂山乡至苴村,海拔2280米处生长的这株黄杉,相传是一体勤劳的彝族姑娘,由乌蒙山区远嫁到至苴村时,从娘家带来种植的,后来村民将这珠黄杉奉为“仙女树”加以保护。据实测,推算此株黄杉树龄为300年,树高24米,胸径2ll厘米,为黄杉之最。...  相似文献   

15.
参与式保护区资源管理的受益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区资源管理与受益群体 在社区资源的管理中,村民们承担着经营和管理社区资源的职责和任务,同时他们又直接以不同的方式受益于资源的管理,如:采集野生的非木材林产品,获取肥料,收获混农产品,取得用于加工的原材料等都是村民取得生活物资和获得经济收入的可靠来源。村民融管理主体与受益主体于一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成因,检验自然保护区建立是否必然导致农户收入低,为完善自然保护区社区政策、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协调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选取30个自然村(区内12个、区外18个) 174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4和2015年开展3次问卷访谈和跟踪调查,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呈现区内外社区农户收入水平、收入结构和收入动态变化。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农户收入差异成因的理论分析模型,并利用工具变量(2SLS)模型进行解析。【结果】在3个时间节点,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农户收入均明显高于区外,自然保护区建立没有导致农户收入低,其受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影响,尤其是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发挥主要作用。【结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自然保护区建立不会必然导致农户收入低,反而有利于农户收入增长,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关系融恰。为提高农户收入并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协调发展,应在已有社区政策基础上,扩大政策影响面,增强农户风险应对能力,巩固和提升已取得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成效。  相似文献   

17.
《林业工作研究》2007,(5):45-48
尤溪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全县总人口42.5万人,土地总面积51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18万亩,森林覆盖率74.4名。近年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林业发展新机制的形成,增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增加了村集体和林农的收入,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绿苑见闻     
大孙各庄镇把废弃地卖给农民植树日前,顺义区大孙各庄镇规定:农民可以一次性买断废弃地植树,经营期20至30年,收入归已;可以由材集体出地出资植树,农民负责管理,收入双方协商;村集体、农民可以共同出资植树,收入按比例分成;同时各材还与承包农户签订了协议,以保障农民的利益。通过营林机制改革,该镇今春到处呈现出热炎朝天的植树场面,全镇新植树木达20余万株,搁置多年的沙荒地、坡岗地、村旁沟边地变成了片片新绿。该镇小段村闲置多年近百亩沙荒地和50余亩河边的,还到5天就栽上了上万株杨树,农民植树、管树的热情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涨过。大…  相似文献   

19.
村民是实施农村社区森林资源管理的自然主体。森林资源的管理效果往往取决于当地村民的生态伦理观与经济利益的联系程度,相关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与效果,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与吸收等因素。云南省腾冲县洞坪村罗生山大箐原始森林虽经历了百年来不同方式的土地所有制变化和林权变化,始终保持和延续着村级传统的集体管理的方式,属地内的森林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完整、林木蓄积量高,生态效益显著。在对罗生山大箐原始森林的保存状况以及洞坪村森林资源的集体管理机制作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传统的集体管理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尊重村民管理森林资源的主体地位和保护地方人文多样性是对农村社区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作为农村社区层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可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平谷区森林公安成功破获两起森林刑事案件,其中2人被取保候审,2人被刑事拘留。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南独乐河村民于有才、于长海父子,于5月6日和7日深夜,在本村后土坑处盗伐集体杨树6棵,折合立木材积4.5954立方米。本区村民赵二良与在平谷经营木材生意的福建籍老板柳金华相互勾结,于今年5月—6月间,先后两次盗伐本区东高村镇东高村北大河沿集体杨木4棵,柳树1棵,共计立木材7.9183立方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有关规定,均已构成盗伐林木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平谷森林公安破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