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甘肃省特色蔬菜产业生产规模稳步扩大,“高原夏菜”是甘肃的亮点和“名片”,反季节蔬菜畅销国内外,区位优势日益突出,成为我国“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甘肃省蔬菜产业被农业部列入西北黄土高原夏秋冷凉型蔬菜和西北内陆出口  相似文献   

2.
陈升民 《广西农学报》2009,24(3):106-108
概述贵港市城区蔬菜生产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贵港市城区蔬菜基地的6项对策:加强对“菜篮子”工作的领导,推进蔬菜连片种植、推进规模化生产、增加对蔬菜基地建设的投入、强化质量抽检、建立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3.
黄源乡位于云和县西南山区,海拔均在900m以上,具有夏季凉爽,空气新鲜,无工业污染的资源优势,十分有利栽培高山蔬菜。早在1980年,就有50亩反季节高山蔬菜(甜椒、番茄)的项目在该乡叶洋村实施,并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2年又获得“省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随着云和县小县大城战略的不断实施,反季节高山蔬菜市场行情一路看好,农民的种植热情高涨,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全乡反季节高山蔬菜栽培面积达2000亩左右,已成为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项目,每年可为山区农民人均增收500余元。但发展不平衡,年际之问的收益差别大,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发展反季节高山蔬菜,提高效益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4.
随着贵州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发展,面积逐渐扩大.不少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在种植夏秋反季节蔬菜基础上,通过增加蔬菜种类品种,提高复种指数,逐渐形成常年菜地。这类地区多为一年三熟、四熟或间套作栽培。在栽培过程中茬口安排的科学性特别重要,如果茬口安排得当,可一季增收,季季增收,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经几年试验及调查研  相似文献   

5.
蔬菜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副食品,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营养和食用纤维的主要来源,任何食物所不能替代.近年来,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重视下,无公害高山反季节蔬菜得到迅猛发展和壮大,己建成重庆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产业已成为武隆县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为了全面优化蔬菜生产结构,进一步扩大蔬菜基地规模,保障城镇居民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在通过认真调研全县蔬菜生产基础上,现就如何进一步发展武隆蔬菜生产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格尔木市农牧区以设施农业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日光节能温室为主建成了郭勒木德镇蔬菜基地、郭勒木德镇宝库村反季节蔬菜基地、大格勒乡大蒜种植基地、乌图美仁乡小灶火马铃薯种植基地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自2010年以来格尔木市在郭勒木德镇宝库村、农垦集团河东农工商公司投资50万元,建设了1000亩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主导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凉山州现代农业的发展,按照"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建生态州"的总体思路,早市和反季节蔬菜产业作为凉山州的主要产业项目之一,已崭露头角,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西昌市是建设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的重点市,早市和反季节蔬菜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化县、冷水江市气象局提供的基本气象资料以及试验观测资料,论述了蔬菜非宜菜期淡季形成的气候原因,并提出了利用山地气候凉棚效应,建立度夏补淡反季节蔬菜基地,缓解蔬菜供应淡季矛盾的对策与途径,可供蔬菜均衡供应生产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新化县、冷水江市气象局提供的基本气象资料以及试验观测资料,论述了蔬菜非宜菜期淡季形成的气候原因,并提出了利用山地气候凉棚效应,建立度夏补淡反季节蔬菜基地,缓解蔬菜供应淡季矛盾的对策与途径,可供蔬菜均衡供应生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长青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4):8-9,106
泗阳县王集镇实施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项目以来,取得显著成效,其主要做法是以蔬菜基地为龙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实施“六统一分”的生产经营模式;政府帮扶,优惠政策与种植制度与技术到位;示范、引导、培训,发挥蔬菜基地辐射带动效应等措施,加快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推广速度。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三峡工程效益的发挥,于是该文综述了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黑藻在治理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水体污染方面发挥的重要生态功能。通过分析三峡库区次级河流的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分析了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的几个重要方面,即营养盐和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和藻类的爆发等。针对这些现状,预测金鱼藻和黑藻在库区的应用前景,即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抑制藻类生长,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因此,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黑藻不仅对三峡库区水环境贡献很大,而且在水体中可以发挥了强大的环境生态功能,在治理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水体污染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后被淹没的肥沃土壤对"汉丰湖"水质的影响,结合2007年开县环境监测站对开县156~175m水位线以下的蔬菜基地的调查监测数据,对"汉丰湖"存在的污染贡献和成库后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监测点总汞、总镍超标;部分监测点总磷和化学需氧量达到清库标准要求,为政府制定措施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安徽省池州市拟建蔬菜基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情况。[方法]选取30个拟建蔬菜基地,对其土壤进行重金属镉、铅、汞、砷含量的抽样监测与分析,将被测区域内土壤各项重金属的含量与GB/T 18407.1—2001《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规定的限量值进行比较,对池州市拟建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分析与评价。[结果]监测区域内土壤重金属铅、砷、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GB/T 18407.1—2001《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规定的限量值,但是部分监测点区域内的重金属镉处于超标状况,特别是贵池区沿江地区重金属镉超标比较普遍,不适合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结论]该研究可为池州市蔬菜基地的发展与定位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田伟国  彭佳栋  沈军  李赛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6):1309-1313,1334
[目的]基于MODIS影像序列,对三峡截流前后洞庭湖面积变化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影像序列,分析三峡大坝建立前后,洞庭湖水体面积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同时对汛期和干旱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文观测站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自三峡大坝建立后,对洞庭湖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体面积差有很大影响;在枯水期,洞庭湖水体面积与城陵矶水位线性关系较弱,而在丰水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位有较强的线性关系。[结论]该研究通过对城陵矶水位变化过程可大致估算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大小,为洞庭湖水体变化的研究提供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田伟国  彭嘉栋  沈军  李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141-9145
[目的]基于MODIS影像序列,对三峡截流前后洞庭湖面积变化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影像序列,分析三峡大坝建立前后,洞庭湖水体面积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同时对汛期和干旱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文观测站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自三峡大坝建立后,对洞庭湖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体面积差有很大影响;在枯水期,洞庭湖水体面积与城陵矶水位线性关系较弱,而在丰水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位有较强的线性关系。[结论]该研究通过对城陵矶水位变化过程可大致估算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大小,为洞庭湖水体变化的研究提供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发展生态产业是库区实现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库区后续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现状,分析了三峡库区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对三峡库区、重庆和全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并以秭归县农业产业变化状况为例,构建了以蔬菜、柑橘、生猪、沼气等产业为主的生态产业链循环体系。提出了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沟通信用、风险共担等稳定机制,保证三峡库区生态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反季节果蔬丰富了人们的食物选择,也为农户带来了经济效益;然而也带来了农药残留、激素残留、果蔬品质下降、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对反季节果蔬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反季节果蔬的有序生产和品质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61-2009年三峡库区32个气象站的逐日气温资料以及同期西太平洋副副热高压脊线指数资料,采用功率谱等常规统计方法和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近49年来三峡库区的气温变化及其与西太平洋副高脊线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气温变化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多层次演变特征,存在2~4,8和16a左右的周期振荡.三峡库区气温变化与西太平洋副高脊线指数存在着不同尺度的共振周期,两者在6~7和16~26a尺度周期上表现为负相关;8~15和27a以上尺度周期上表现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生物操纵理论,结合三峡库区的实际,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借鉴日本发展海洋渔业的经验,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栽培渔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渔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汪圣洪  赵仕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403-14406
[目的]根据贵阳市不同区域(乡镇)不同季节的气候规律,研究贵阳发展反季节(错季节)蔬菜种植的可行性和分区布局。[方法]以贵阳各气象站1971~2010年的气候资料和贵阳市1∶250 000地理信息数据为材料,运用GIS技术,根据蔬菜种类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蔬菜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结果]结合当地土壤类型、灌溉条件以及专家意见,通过建立各气候要素与地理地形因子(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关系模型,将各气候因子推算订正到乡镇点上,从贵阳市乡镇气候条件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出发,再根据贵阳市蔬菜种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贵阳市蔬菜种植在发展正季的同时可以大力发展反季节(错季节)蔬菜,以解决贵阳市蔬菜淡季的问题;并对不同季节蔬菜种植的合理布局以乡镇为单元进行了气候适应性分区。[结论]该研究为贵阳市可大力发展反季节(错季节)蔬菜生产和充分合理利用蔬菜气候资源、因地制宜调整蔬菜产业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