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茶树的花是繁衍后代的生殖器官,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比较稳定。因此,深入研究茶树花的器官形态,对探讨茶树的起源、分类和亲缘关系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分析了茶树部分品种的花器官形态,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茶树花粉的表面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龙井43为材料,对经过干燥脱水至不同含水量的离体茶树花粉进行了超低温(LN_2,-196℃)贮存试验。结果表明:花粉发芽率随其含水量减少而下降,其含水量以不低于9%为宜。在超低温下贮存花粉,成功的关键同样取决于花粉自身含水量的高低,对于小叶种茶树花粉而言,其含水量应控制在10%左右较为恰当。花粉在液态氮中贮存771、149和7d,其发芽率与贮存前无明显差异。因此,初步认为茶树花粉可以在液氮(-196℃)中长期贮存而不至失去其生活力。这一结果将对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研究和国际间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汤雯  屠幼英  张维 《茶叶》2011,37(3):137-142
茶树花皂苷作为茶资源中重要的功能成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至今已发现的21种茶树花皂苷单体的分离鉴定、纯化方法、化学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总结了其肠胃保护,抗血脂、抗血压,减肥等生物功能,分析了这些生物活性与皂苷的构效关系。并对茶树花皂苷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束际林 《中国茶叶》1996,18(2):26-28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在漫长的进化和人工培育过程中,茶树种质资源显得异常丰富.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已对茶树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以及适制性等作了大量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掌握茶树种质资源自然发展的规律,还需进行起源、演化以及原始种质资源花粉特征方面的研究.由于花粉的形态受基因所控制,不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具有保守性,因此,花粉形态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茶树的起源、分类与演化等亲缘关系,同时对茶资源原始进化特性的鉴定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茶树无性系人工隔离自然杂交已引起育种者的重视,这种杂交方式符合茶树异花授粉、受精选择性、多花粉效应等生物学特性。自然杂交与人工杂交,不仅是方式上的区别,而实质上在于亲本组合、生理上选择与强制矛盾的对立统一。人工布置下的自然授粉,亲本受到强制,但父本个体相异基因杂合,柱头长时间接受大量不同性质的  相似文献   

6.
茶树花粉形态的演化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束际林  陈亮 《茶叶科学》1996,16(2):115-118
对原始型、过渡型、进化型共计15份茶树种质资源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测。根据不同进化类型茶树资源间花粉形态的差异,认为茶树花粉大小及P/E值有由大向小变化的趋势,同时P与P/E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99,因此,花粉的P/E值用于探讨茶树的起源和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花粉表面纹饰由光滑型向粗糙型演化;花粉萌发孔由沟形向梭形、椭圆形或长方形演化,有的孔使沟在赤道部位变成二个沟,形成了更为特化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茶花综合利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茶树在一年的生育中,除了芽叶生长外,还有大量的花。试验表明,成龄茶园每亩可采鲜花201kg,若由此推测到全国,年可产茶花300多万t。但长期以来,人们只是利用茶树的幼嫩芽叶来制茶,茶树的花……  相似文献   

8.
茶树原产我国。由于栽培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以及茶树生长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经过长期的人工选育,使得我国具有十分丰富的品种资源。本文选取云南、四川、贵州、广东、福建、浙江的20份资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花粉形态.以为合理利用茶树资源和资源分类提供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福建茶树品种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简述了福建茶树品种资源收集与保存概况,介绍了我省在茶树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细胞学、酶学等方面鉴定评价以及利用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我省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的是采用茶和山茶二倍体品种,研究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由于茶树秋季开花而山茶在春季开花,因此杂交通常是困难的。本研究用山茶作母本,采用特殊技术同茶树进行杂交,并观察了杂种第一代植株花、叶的形态和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相似文献   

11.
以雌蕊缺失茶树花为试材,利用转录组、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了雌蕊缺失茶树花的花芽、花蕾、花3个时期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发现,雌蕊缺失茶树花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着各种旺盛的生物合成和代谢活动。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的6个基因和ABCDE类识别基因的A类、C类和E类可能与茶树花的雌蕊缺失和雄蕊发育密切相关,并且基因调控过程较复杂;WUS基因中WUS2和WUS8下调可能调控了C类和E类基因,从而导致雌蕊的缺失;KNOX家族中,未检测到KNOXⅡ的同源基因,KNOX I类同源基因下调表达和缺失可能减弱了茶树花雌蕊心皮的启动和雌蕊边缘组织的生长。可以看出,本研究通过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初步了解了雌蕊缺失茶树花发育前后的网络途径,为后期对茶树花雌蕊缺失和雄蕊发育的研究,探明茶树花不育和性别决定基因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茶树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何丽卿 《茶叶科学》1989,9(1):39-48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18个茶树栽培品种和6个野生茶树的花粉作了形态观察,讨论了有关茶的种内分类问题。花粉形态观察的结果表明,所观察到的这类茶树放在同一个种是适合的,但从萌发孔的数目及外壁纹饰来看,茶树存在着种内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茶树人工杂交的试验中,遇到父、母本花期不一致或从异地采集花粉的情况时,常要将采集的茶树花粉加以贮藏。为了探索简单易行的茶树花粉贮藏方法,采集浙农12号茶树的花粉进行干燥和真空干燥条件下的贮藏试验。一、花粉的采集于1983年11月5日采集浙农12号无性系品种即将开放的花朵,次日将花粉轻轻刷下,除去杂质,置于干燥器内待用。  相似文献   

14.
茶树花是茶叶种植过程中的重要副产物,含有和茶叶类似的丰富内含物质,以其高多糖、高蛋白等生化特征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附加价值高。本文概述了茶树花的生理生化特征、茶树花茶加工技术、茶树花综合利用的现状,并对茶树花产业开发等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Cu/Zn-SOD基因在茶树花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品种间的表达规律以及Cu/Zn-SOD基因表达量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将‘龙井43’品种茶树花分为4个发育阶段,选择15个品种的茶树花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个Cu/Zn-SOD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测定Cu/Zn-SOD酶活性。结果表明:在茶树花的4个发育阶段中,第4阶段Cu/Zn-SOD酶活性最低,与其他3个阶段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的茶树花Cu/Zn-SOD酶活性有较大差异,其中‘紫鹃’茶树花Cu/Zn-SOD酶活性最高,其次是‘黄金芽’和‘白叶1号’,‘黄观音’的Cu/Zn-SOD酶活性最低。茶树花不同发育阶段中Cu/Zn-SOD基因表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细胞质型Cu/Zn-SOD1基因表达水平远高于叶绿体型Cu/Zn-SOD2和过氧化物酶体Cu/Zn-SOD3;不同品种茶树花Cu/Zn-SOD基因表达水平有较大差异,Cu/Zn-SOD1基因在‘黄牡丹’茶树花中表达量最高,Cu/Zn-SOD2基因在‘白叶1号’和‘黄观音’茶树花中表达量最高,Cu/Zn-SOD3基因在‘紫鹃’茶树花中的表达量最高。相关性分析得知‘龙井43’茶树花不同发育阶段Cu/Zn-SOD酶活性与Cu/Zn-SOD基因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而不同品种茶树花的Cu/Zn-SOD酶活性与Cu/Zn-SOD3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初步明确了Cu/Zn-SOD酶活性较高的茶树品种和茶树花适宜的采摘时间,为茶树花SOD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植物的花粉学及花粉分析一向是研究植物种源、分类和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但是用电镜来研究茶树花粉结构以及与种系间的关系,国内外尚未见系统的报导。扫描电镜具有倍率高、焦深长和制样简便等优点,它对观察花粉或其他组织的细微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在我院柑桔所的协助下,用日产JMSF-50型  相似文献   

17.
《茶叶》2015,(1)
<正>2014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茶树花研发中心成立大会在浙江大学隆重举行。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茶学学科负责人梁月荣教授主持了成立大会。此中心将利用世界上丰富的茶树花资源,汇聚国内外茶学、食品科学、天然产物化学、机械、农业生物技术和医学等多领域的科学家,通过产学研融合,开展茶树花综合利用,实现茶树花资源在应用基础和产业技术方面的创新性突破。此中心是由中茗茶树花科技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8.
茶树花程式和花图式及其在茶树系统演化中的反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  陈亮 《中国茶叶》1994,16(5):2-3
不同的显花植物,花部的差异是很明显的,这是显花植物在种类演化过程中的变异.这种演化,反映着植物间的亲缘关系,被子植物的分类,就是以花的形态特征为基础的.目前,对茶树花的形态特征已有较多研究,然而对其各部分的演化,以及茶树的花程式和花图式的具体应用的研究则较少.通过对不同类型茶树花的多种多样形态的了解,可以从中看出花各部分演化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了解到茶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我国13个省(区)的20个茶树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观察结果表明:茶树各品种花粉的形态特征,在花粉的大小、形状、极面观轮廓、萌发孔类型及外壁纹饰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从萌发孔类型来看,滕冲大叶种、崇庆枇杷种和江华苦茶,在茶种演化上属原始类型。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供试品种进行分类,並对各品种在茶树演化过程中的地位及各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了茶树类黄酮合成及调控相关基因在花瓣、花粉、休眠芽、萌发芽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花瓣、休眠芽、萌发芽中类黄酮合成基因大量表达,而花粉中类黄酮合成基因表达量极少,这与茶树中类黄酮物质的分布规律一致。同时本研究在类黄酮调控相关MYB、bHLH、MADS、GST、WD40、Homeodomain基因家族中找到12个基因可能与花瓣中类黄酮物质合成调控有关,9个基因可能与芽中类黄酮物质合成调控有关。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深入解析茶树类黄酮合成、调控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