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200m~2的小试验池和0.267hm~2的池塘开展台湾泥鳅夏花培育及成鳅养殖试验。小试验池夏花泥鳅苗成活率约为35%;成鳅总产量1872.5kg,平均规格50.4g/尾,成活率70.1%。0.267hm~2的池塘成鳅总产量510.6kg,平均规格85g/尾,成活率约76.2%。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循环水养殖大黄鱼苗的适宜养殖密度、水质变化趋势与病害防控效果,开展了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大黄鱼苗培育试验。投苗规格1.82 g/尾,养殖密度分别为350尾/m~3、400尾/m~3和450尾/m~3,每个密度使用3个养殖桶进行平行对比试验,养殖周期180 d。结果表明:400尾/m~3为适宜密度,其养殖存活率、结束均重和尾日增重分别为83.6%、95.4 g和0.52 g,显著高于450尾/m~3密度组11.2%(该组对应值75.2%,下同)、27.5%(74.8 g)和28.1%(0.41 g)(P0.05);饵料系数1.28,显著低于450尾/m~3密度组22.9%(1.66)(P0.05);与350尾/m~3密度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期间,400尾/m~3密度组养殖水体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平均浓度分别为0.115 mg/L和0.037 mg/L,显著低于450尾/m~3密度组25.3%(0.154 mg/L)和41.0%(0.063 mg/L)(P0.05),与350尾/m~3密度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期间未爆发寄生虫病及细菌性疾病。研究表明: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培育大黄鱼苗,具有节水减排、养殖存活率高和生长良好的优点,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池塘不同放养密度条件下养殖模式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溱湖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克氏原螯虾池塘不同放养密度条件下模式化养殖试验。试验池4口,编号1#、2#、3#、4#,面积分别为11×667m2、14×667m2、10×667m2、15×667m2,克氏原螯虾苗种放养规格为380尾/kg,放养密度1#、2#为6000尾/667m2,3#、4#为12000尾/667m2,4口池每667m2搭配40尾规格约100g/尾的鲢。1#、2#池共收获克氏原螯虾76216尾、4740kg,667m2均产量189.6kg,平均规格62.2g/尾,回捕率50.8%,667m2利润4915.2元;3#、4#池共收获克氏原螯虾120790尾、4020kg,667m2均产量160.8kg,平均规格33.3g/尾,回捕率40.3%,667m2利润3164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于2019年6—10月开展黄金鲫示范养殖,1号流水槽投放黄金鲫鱼种37 500尾,规格83 g/尾;2号流水槽投放33 500尾,规格165 g/尾,经过5个月养殖,共收获黄金鲫34 625 kg,成活率98.6%,总产值达48.5万元,获纯利润11万元。试验表明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黄金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在萍乡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展黄尾密鲴冬片鱼种高产高效养殖试验,3口试验池塘放养密度为水花3.8万尾/3.2亩,饲养265d后,成活率达60%以上,平均规格为50.4-51.1g/尾,1#、2#、3#池塘的养殖效益分别为5910.5元/亩、5915.3元/亩和5936.1元/亩,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适合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新品种,将初始体质量为(19.2±4.6)g的蓝鳃太阳鱼共4 000尾在循环水系统中开展了养殖试验。试验结果:经140 d的养殖,试验鱼终末体质量为(103.5±31.4)g,增重率439.1%,特定生长率1.2%,成活率达93.3%。结果表明,蓝鳃太阳鱼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长良好,完全适应此种养殖模式,可进行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台湾大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在杭州萧山东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台湾大泥鳅养殖试验。结果发现,台湾大泥鳅最大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当年养殖个体体重可达100~200g。台湾大泥鳅最适水温为25~28℃,摄食范围广,耐低氧,适应性强,喜好偏酸性环境,既适合池塘高密度养殖,也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是一种养殖前景乐观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利用不同面积、水深的池塘,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不同规格的苗种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泥鳅养殖池塘以长条形为佳,面积2亩~3亩,水深保持在0.4m~0.5m,池底铺设腐殖泥土10 cm,养殖效果较好;泥鳅苗种规格为70尾/kg~80尾/kg,放养量1000kg/亩~1200kg/亩,单产较高,效益最好;放养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逐渐降低;试验条件下,放养规格为70尾/kg的泥鳅苗,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杉虎斑不同养殖模式的差异,进行了循环水养殖和流水养殖对照试验,为期13个月。结果显示,杉虎斑前4个月体长增速较快,而体重增速较缓,循环水养殖的杉虎斑体长和体重增速均高于流水养殖组;后9个月杉虎斑体长增长缓慢,体重增长较快,循环水养殖的杉虎斑体重增速依然高于流水养殖组。13个月后,循环水养殖的杉虎斑平均规格达763 g/尾,流水养殖的杉虎斑平均规格达655 g/尾。无论是鱼体体长增长率还是体重增长率,循环水养殖试验组均高于流水养殖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养殖优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养殖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下鲻鱼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沉积物的摄食与吸收。选择大、中、小3种规格鲻鱼,体质量分别为(16.25±0.88)g/尾,(29.00±1.73)g/尾,(42.93±1.08)g/尾,将养殖沉积物收集后投喂鲻鱼,在自然水温为21.5~25.5℃流水系统中养殖46d,然后测定其特定生长率、摄食率、排粪率以及有机质和氮、磷吸收率。试验结果表明,(16.25±0.88)g/尾鲻鱼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2.93±1.08)g/尾,特定生长率与鲻鱼体质量呈负相关。3种规格鲻鱼摄食率和排粪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水温升至25.5℃时均最高,(29.00±1.73)g/尾鲻鱼摄食率和(16.25±0.88)g/尾鲻鱼排粪率整体最高。(29.00±1.73)g/尾鲻鱼对有机质和氮、磷吸收率最高,分别为60.63%,82.15%,44.24%。鲻鱼对养殖沉积物中有机质和氮、磷的移除量分别为0.619g/(kg·尾),0.043g/(kg·尾),2.746mg/(kg·尾)。研究表明,鲻鱼摄食凡纳滨对虾养殖沉积物的生长效果良好,不但可以利用养殖环境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同时为鱼虾混养模式中的鲻鱼规格搭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山区小水库水位深、水质优良的特点,结合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环保、高效的优势,开展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罗非鱼试验,在水槽中放养平均规格100 g/尾的罗非鱼1.7万尾,放养密度170尾/m2,养殖4个月,平均规格达0.85 kg/尾,平均单产138.72 kg/m2,水库的年纯收入为7.32万元,投入产出比1∶1.23。  相似文献   

12.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4条养殖槽开展不同密度加州鲈养殖试验,池塘面积25×667 m~2,养殖槽规格均为长22 m、宽5 m、深2.5 m,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50 g/尾的加州鲈苗种20 000尾、30 000尾、40 000尾、50 000尾,同时在养殖槽外池塘搭配放养规格为0.5 kg/尾的鳙鱼、白鲢鱼种共1200kg。采用一次放足、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方式,经过7个多月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4条养殖槽商品鲈鱼产量分别为9 093 kg、12 699 kg、15 792 kg、17 289 kg;鳙鱼、白鲢共产出1 880 kg;4条养殖槽利润分别为74 548元、117 304元、138 722元、120 644元;利润率分别为46%、54%、51%、36%。  相似文献   

13.
泥鳅的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济宁市任城区水产局承担了“泥鳅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技术”项目,认真对泥鳅养殖场设施的建设、泥鳅苗种的人工繁育、泥鳅的工厂化养殖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2007年11月26日邀请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鉴定,共实施面积774m^2(18个池),其中苗种培育池3个(99m^2),成鳅养殖池15个(675m^2)。总产泥鳅鱼苗230万尾,培育泥鳅鱼种1082kg。养殖成鳅8159kg。鳅种平均规格9.0g,成鳅规格40.2g。综合技术居省内先进水平。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选择池塘条件类似的4口池塘,开展沙塘鳢主养、套养模式的养殖试验,对比分析主养、套养模式池塘的沙塘鳢养成规格、养殖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池塘主养、套养沙塘鳢的养成规格分别为37.5 g/尾、42.1g/尾和40.1 g/尾、42.8g/尾,养殖成活率分别为66.6%、71.2%和72.0%、75.5%,差异不大,但套养模式略高;沙塘鳢池塘套养模式的养殖净收入每667m~2分别为2145元和1954元,产投比分别为1.71和1.65,明显优于主养模式每667m~2的1385元、1270元和1.31和1.29。试验结果表明,荷包红鲤冬片鱼种培育池塘套养沙塘鳢具有较高的养殖效益,可为沙塘鳢养殖模式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云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率先采用循环水系统开展了云纹石斑鱼的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结果显示,在莱州明波养殖基地选用的平均体重50 g/尾规格的云纹石斑鱼苗种10万尾,在水温22~ 25℃、盐度28~31、pH7.8~ 8.2的水环境条件下,经12个月培育,长成平均体重为0.65 kg/尾的商品鱼,平均单尾月增重50 g,成活率93.5%;共收获成鱼9.35万尾,单产49.9 kg/m3.本研究为云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台湾泥鳅在江西省赣中山区池塘中的养殖特性,开展了山区池塘台湾泥鳅养殖技术研究及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放养规格为4~5 cm苗种,密度为80000尾/667m~2,经117 d的人工养殖,平均规格为12.16±2.17 g,产量为1072 kg/667m~2,成活率为82.6%,利润为7730元/667m~2;放养规格为3~4 cm苗种,密度为120000尾/667m~2,经127d的养殖,平均规格为11.78±2.43 g,产量为1193.5 kg/667m~2,成活率为76.7%,利润为7253元/667m~2;放养规格为3~4cm,密度为150000尾/667m~2,经115d的养殖,平均规格为10.25±1.95 g,产量为1202.7 kg/667m~2,成活率为78.7%,利润为7043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建立了一种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模式。经过3个月的养殖,共产出马口鱼1 550尾,成活率达到86.1%,平均全长达到11.22 cm/尾,平均体重18.17 g/尾,尾日增重为147 mg/d,规格接近商品鱼规格,饲料系数为1.41。经测算,每增长1 kg马口鱼所需饲料成本约16.92元,经济效益显著。试验表明马口鱼是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淡水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池塘养殖泥鳅产量,我们从1990年开始试验,1992年平均亩产达到1065kg,平均规格80g/尾,亩获利8595元。主要采取了以  相似文献   

19.
黄文华 《福建水产》2013,(5):386-390
采用分级微生物净化、曝气增氧、有效控温等循环水养殖系统对菲律宾鳗鲡进行苗种培育试验.鳗苗放养密度为3 000尾/m2和3 050尾/m2,约为传统模式的5~6倍.试验结果显示:在水温27~30℃范围内,对个体体重0.15~0.20 g(平均0.17g)的菲律宾鳗鲡苗进行培育,经过71d培育,个体平均体重为2.95 g,增重17.7倍,日均增加重量0.04g,鳗苗养殖成活率达到98.81%,高于传统养殖模式,水蚯蚓饲料系数7.14.试验表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适用于菲律宾鳗苗培育,并具有节能减排优点,为开发新的鳗鲡养殖品种及环境友好型的鳗鲡育苗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循环水养殖南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的节水、水质与养殖效果,通过增加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等单元,对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升级,建立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并开展养殖对照试验,试验为期180 d。结果显示:全封闭循环水养殖(处理组)的单产、结束尾重、尾日增重和日水循环利用率分别为62. 8 kg/m~3、621. 7 g、3. 28 g和92%,较半封闭循环水养殖(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5. 4%、15. 5%、16. 3%和73. 3%(P 0. 05);处理组的饲料系数1. 55,显著低于对照组12. 5%(P 0. 05);处理组的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活性磷和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低于对照组14. 8%、37. 0%、42. 6%、79. 1%、17. 9%和15. 6%(P 0. 05)。全封闭循环水养殖南美洲鳗鲡较半封闭循环水养殖具有提高水循环利用率、改良水质、提高单产和生长速度以及降低饲料系数和发病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