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养牛业的迅速发展,以短期育肥为主的养牛方式不断增加,成为农户增加收入发家致富的好项目,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夏季高温高湿,且高温期时间长,往往影响肉牛食欲和精神状态,极易发生热应激,增重减慢,引发疾病。为减少肉牛因高热产生的热应激和生产能力下降,确保肉牛在夏季发挥更好的生产效益,必须加强在夏季的饲养管理。1选择良种健康肉牛购买育肥肉牛要选择优良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利  相似文献   

2.
我国气候具有显著的冬冷夏热、冬干夏雨的季风性气候特征,经过广阔海洋面的夏季风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雨水,同时因降水量大,也使我国成为一个多水灾国家,大水灾和特大水灾的发生频率也逐渐加大,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2年1次,造成了重大的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夏季不仅高温高湿,还是各地汛期最集中的季节,也是水灾频发的季节。针对夏季的高温、高湿和容易发生水灾的特点,生猪养殖业主应加强生猪的饲养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生猪“大灾之后发生大疫”,确保生猪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对肉牛饲养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从降温降湿、饲料选择、夏季草地育肥、卫生防疫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夏季肉牛饲喂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灾发生后,一些被水淹死的畜禽尸体会很快腐败,使饲养环境中的各种致病细菌大大增多,畜禽极易爆发各种疾病,而且饲料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也极易发生霉变,给畜禽养殖场户的生产及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肉牛热射病是肉牛在炎热季节及高温高湿的闷热环境中,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产热多,散热少,体内积热,促使脑及脑膜充血,脑室积水,进而压迫脑神经,导致机体的中枢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而产生的疾病。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出现了许多工厂化养牛企业,由于饲养密度越来越高,高温季节肉牛因热射病死亡的数量不断增多,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肉牛热射病是肉牛在炎热季节高温高湿的闷热环境中,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产热多,散热少,体内积热,促使脑及脑膜充血、脑室积水,进而压迫脑神经,导致机体的中枢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而产生的一种疾病。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出现了许多工厂化养牛  相似文献   

7.
水灾(包括渍、涝灾)给养禽业的生产及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禽舍被洪水浸过之后,饲养环境中的各种致病会相应的增多,家禽感染得病的机会也会相应增大,饲料在高湿、高温的情况下,极易发生霉变等.  相似文献   

8.
正1致病因子及危害1.1致病因子按照省、州、县各级关于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的项目建设要求,会理县益门区各乡镇涌现大量肉牛规模养殖户,笔者调查责任辖区内近20户肉牛规模养殖户发现,近年肉牛黄曲霉素中毒现象频繁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下,精料使用量及配比量不断增大,肉牛的主要饲料来源玉米、大豆、作物秸秆等,在贮存、使用过程中保管不当极易产生黄曲霉素,尤其是高温高湿的多雨  相似文献   

9.
我国肉牛生产主要分布于四个主产区,即东北产区、中原产区、西北产区和西南产区,其中,中原产区和西南产区的肉牛舍舍内温度对肉牛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高湿环境将加剧高温对牛只的影响。因此,寻求经济有效的肉牛舍夏季降温技术,为肉牛舍配置降温设施是降低高温对肉牛增重影响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肉牛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量散发较慢,因而耐寒不耐热,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出现热应激反应。一般来说,肉牛饲养的适宜温度为10~25℃,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1]。在最适温度范围内,肉牛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可使体温保持恒定,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但是,当环境温度超过最适温度范围,肉牛的产热大于散热,就要通过增加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6,(4):129-133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夏季气温一直升高,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气候表现的更为明显。夏季高温导致的肉牛热应激严重制约着我国南方肉牛产业的发展,轻者会降低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重者则会造成机体衰竭死亡,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解决夏季热应激对肉牛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先是剖析热应激给肉牛造成生理、免疫及生产性能方面的影响;再是对国内外近年来针对这种危害采取的主要措施:环境调控,营养调控和品种改良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力求为肉牛热应激防控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葛根素对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肉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约为420kg的育肥期锦江黄牛未去势公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葛根素组,每组6头牛。试验牛均饲喂于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葛根素组在肉牛精料中添加0.1%的葛根素提取物,试验为期60d。结果显示:1)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试验期牛舍平均温湿指数高于79,肉牛处于高度热应激状态。2)葛根素组肉牛的体温在第20、4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在第20天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在试验的第30、60天分别提高了11.40%、34.26%(P0.05),甲状腺素含量在第60天提高了17.00%(P0.05),胰岛素含量在第30天升高了30.99%(P0.05);皮质醇和生长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葛根素组肉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抗氧化能力活性在第60天分别高于对照组38.3%和8.68%(P0.05);免疫球蛋白G含量在第30、60天分别提高了10.83%、9.45%(P0.05);免疫球蛋白M含量在第60天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这些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0.1%的葛根素可缓解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肉牛的热应激反应,提高热应激肉牛的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湿态发酵蛋白饲料肉牛育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态发酵蛋白饲料是玉米经酵母发酵、提取酒精后,又经益生菌发酵、密封包装的产物,其可溶性好、易消化、易吸收、蛋白质含量高。通过对肉牛进行饲喂试验可知,肉牛食用8kg该饲料,平均每头牛日增重1.81kg,比对照组高0.26kg;平均屠宰率为57.1%,比对照组高3.8%;平均售价为21.35元/kg,比对照组高1.52元/kg;平均每日比对照组多收益6.1元。试验结果表明,肉牛饲喂湿态发酵蛋白饲料增重效果好、屠宰率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夏季高温多湿,水灾频发,在饲料原料的采购和饲料的加工、贮存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霉菌毒素超标而发生霉变。饲料发生霉变后营养价值大大降低,适口性变差,而且畜禽一旦吃了霉变的饲料,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重者中毒死亡,不仅会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危害到人类食品安全。为了防止饲料发生霉变,在生产中除注意饲料原料的品质和成品饲料的合理贮存外,最  相似文献   

15.
水灾(包括渍、涝灾)给养禽业的生产及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禽舍被洪水浸过之后,饲养环境中的各种致病会相应的增多,家禽感染得病的机会也会相应增大,饲料在高湿、高温的情况下,极易发生霉变等。为了能尽快恢复生产,减少损失,除正常饲养管理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1 肉牛热应激的危害 1.1 采食量大幅降低 肉牛出现热应激后采食量会大幅降低,主要原因为肉牛受外界高温影响,肉牛本能会减少进食,从而避免热量增加;因为温度过高,肉牛会大量饮水,饮水太多也会使得肉牛的采食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属于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是由于机体感染附红细胞体而引起,通常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易发。目前,随着肉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在牛存栏数量逐年增多的同时,该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该病既会导致乳、肉产量减少,牛皮产量、生育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发生死亡。另外,只要牛场发生或者流行该病,基本上无法彻底根除,严重损害养牛户的经济效益,还严重威胁养牛业的发展。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全国不同地区的8个肉牛场的牛舍夏季环境状况进行检测,测定了牛舍内外的温度和舍内的湿度、风速、照度以及CO2、NH3浓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牛舍环境状况较好,中原地区环境状况次之,基本能满足肉牛生长育肥的环境需求,南方牛舍环境存在高温高湿的问题,需采取适宜的防暑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不同地区肉牛舍夏季环境状况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全国不同地区的8个肉牛场的牛舍夏季环境状况进行检测,测定了牛舍内外的温度和舍内的湿度、风速、照度以及CO2、NH2浓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牛舍环境状况较好,中原地区环境状况次之,基本能满足肉牛生长育肥的环境需求,南方牛舍环境存在高温高湿的问题,需采取适宜的防暑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1玉米湿糟的营养价值玉米湿糟主要指具备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燃料乙醇工厂,用玉米籽实与精选酵母混合发酵生产乙醇和二氧化碳后,剩余的固形发酵残留物。玉米湿糟营养成分含量高,不含淀粉,可以直接饲喂肉牛、奶牛、猪等家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