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菜高油酸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在油菜高油酸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情况.分别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油菜高油酸育种的意义、高油酸性状的遗传特点、环境条件对油酸性状的影响以及油菜高油酸育种的方法和成果等。  相似文献   

2.
高油酸油菜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油菜高油酸研究的意义;高油酸油菜育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现状;油菜脂肪酸合成过程中油酸形成的机理,其主要是受脂肪酸减饱和酶基因(f ad 2)的控制;油酸性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着重介绍了目前从育种方面提高油酸含量的三条主要途径和控制油酸性状的遗传基础,以及油菜高油酸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高油酸油菜的食用品质、营养价值、贮存和加工品质较高,在食用、工业和药用等领域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获得高油酸油菜不育系和恢复系,以高油酸油菜J-3111为供体亲本,采用回交转育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育种策略,将高油酸优良等位基因(fad2基因)导入到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温敏雄性不育(pol TCMS)两用系616A...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分析高油酸菜籽油的品质特性及用途的基础上,论述了发展高油酸油菜产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油酸油菜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现状,分析了衡阳发展油菜生产的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发展潜力,认为在衡阳发展高油酸油菜产业有优势,并就衡阳率先发展高油酸油菜产业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回顾近年来植物油脂中脂肪酸成分改良的育种研究及成果,并展望未来通过基因工程等改良脂肪酸成分的研究。通过自然突变筛选和人工诱变等手段,高油酸含量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且高油酸油菜和大豆品种已成功推向市场。通过基因工程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已创造了芥酸含量为70%以上的油菜种质。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得传统油料作物生产出含特殊脂肪酸的工业或能源用油脂成为可能。然而,对植物中脂肪酸代谢途径及其酶学活性调控的分子基础知识不足,仍然是制约油脂中脂肪酸成分调控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油酸甘蓝型油菜油酸积累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高油酸甘蓝型油菜突变种质的特点,分析了两组材料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油酸积累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营养器官油酸相对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根、茎、叶。不同生育期营养器官油酸含量变化表现为:根中,成熟期高,其次是苗期,然后是越冬期、蕾薹期、返青期,花期最低;茎中,成熟期最高,其次是返青期,花期较少,苗期、越冬期和蕾薹期最少;叶中,蕾薹期最高,花期次之,苗期、越冬期和返青期最少。油菜开花2周内,角果中油酸积累以果皮为主,第3周起则转为以种子为主。果皮中油酸相对含量在开花后3周达到最大值。油菜营养器官中的油酸与成熟种子中的油酸相对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81*)。除花期外,各生育期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中的油酸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表型结果说明供试品系的油酸调控基因是组成型表达的,育种上可通过检测营养器官油酸含量来预测和筛选种子高油酸含量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花生高油酸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花生籽粒油脂的品质是由脂肪酸的组成决定的,高油酸的花生油脂稳定性好,有更高的市场价值与营养价值。因此选育高油酸的花生材料和品种已成为目前花生品质改良育种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高油酸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高油酸产生的分子机制、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高油酸花生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花生高油酸育种和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油酸油菜品系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油菜(B.napus)种子油酸含量与种子产量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3个高油酸品系(油酸含量分 别为77.5%,76.9%和78.9%)与3个普通油酸品系(油酸含量分别为63.5%,61.6%和62.9%),在田间试验条件 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油酸品系植株生长势、农艺性状、种子产量、菌核病危害程度等与普通油酸品系差异 很小,仅高油酸品系单株角果数稍少,病毒病危害程度稍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高油酸油菜品系叶片中的油 酸含量比普通油菜高,且油酸减饱和率(ODR)较低。  相似文献   

9.
高油酸菜油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功能,其品质可与茶油、橄榄油等高级食用植物油媲美,对于改变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不足、促进油菜产业升级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在高油酸油菜方面的研究动态及应用情况,同时对油酸的遗传特性、高油酸油菜选育途径(小孢子培养、远缘杂交、诱变和转基因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湘油708为材料,设置施肥类型、施肥量和种植密度为栽培因子,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探究栽培因子对高油酸油菜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油菜油酸和芥酸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施加75 kg/hm^2有机肥、种植密度为45万株/公顷条件下品质最好,油酸含量79.6%、芥酸含量0.058%.本研究证明了适当施肥和合理的种植密度,对油菜品质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可为高油酸油菜种植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