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儿年来,国内外的菜油生产发展十分迅速,油菜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目前菜油产量在我国植物油中占居首位。随着菜油生产的大力发展,菜油的贮存量逐年增加,保管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是菜油是较难长期贮存的一种食油,尤其是高芥酸的菜油更难长期保管。毛菜油又因含磷脂较多,容易酸败变质,其质量不如茶油稳定,未经脱磷的毛油颜色、气味将随贮存日久而变差。所以如何延长菜油的贮存时间,防止菜油的酸败变质、以达到安全贮存的目的是当前油脂科技的一个重要工作。食油酸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引起的,如何延缓菜油自动氧化仍是防止菜油酸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精、毛菜籽油储藏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批油料制取的毛菜油、脱胶油、精炼油、精制油和特制油进行室内储藏试验,其油脂储藏稳定性为:落榨毛油>脱胶毛油>精炼菜油>精制菜油>特制菜油;同批原料加工的脱胶毛油和精制菜油的罐储对比试验表明脱胶毛油的储藏稳定性优于后者。多项指标分析结果说明加工精炼程度越高,储藏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生产年限的菜籽油(1968~1983)和棉籽油(1966~1983)以小瓶装的方式储藏在室内;把不同炼制水平的菜籽油也作同样的储藏处理,在三年内,在不同的间隔时间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维生素 E 的含量(以α—生育酚为标准),其结果是: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总的趋势是逐渐减少。不同炼制水平的菜籽油尤其明显,三年内,落榨毛菜油、脱胶毛菜油、精炼菜油、精制菜油和特制菜油分别降低21.8%、62.0%、85.4%、86.2%和100%。五种食用油,即精炼棉籽油、玉米油、菜籽油、向日葵油和花生油在加热温度分别为150℃、200℃及250℃条件下保持30分钟,油中维生素 E 含量明显降低,比较150℃与250℃的测定结果,五种油样分别降低9.86%、41.98%、28.32%、8.94%和31.31%。  相似文献   

4.
师茜  高芳  田丽萍  薛琳 《种子》2015,(3):74-78
以不同含水量(2%,4%,6%,8%,11%,14%,17%)内蒙小粒油莎豆块茎为材料,常温密闭贮藏6个月,研究不同含水量对油莎豆块茎活力的影响。通过对发芽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SOD活性、POD活性进行测定,发现2%~4%含水量范围内的油莎豆块茎发芽率相对较高,块茎呼吸较弱,质膜完整性较好,SOD和POD活性较高。结果表明,油莎豆块茎含水量为2%~4%时,在常温下贮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冯淑忠 《粮食储藏》1989,18(2):3-10
本文介绍一种用比色法定量植物油中的含磷量,从磷的含量计算出卵磷脂的量,再给出磷脂的百分含量.在本方法中用样量是0.05~0.1克,灰化温度700℃~800℃、灰化时间2小时,在700μm波长下测光密度.在不同植物油中加入KH_3PO_4的回收范围:91.0~104.7%.加入卵磷脂的回收范围:87.2~101.9%.在不同炼制水平的菜油中加入KH_2PO_4的回收范围93.5~104.5%.  相似文献   

6.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遏蓝菜油,以遏蓝菜油为油相,司盘-80为表面活性剂,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研究不同体积比km值(V_(丙二醇):V_(司盘-80))对遏蓝菜油微乳液微乳区大小的影响,并用拟三元相图和显微摄影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遏蓝菜籽的含油率为19.11%~21.37%。微乳液配制比例为:km值(V_(丙二醇):V_(司盘-80))2.00:2.00,遏蓝菜油3.00mL,去离子水1.20mL,此条件下乳化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7.
黄褐毛忍冬花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华  李娟  陈训 《种子》2010,29(11)
花粉形态是分类学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对种及种下的分类单位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对黄褐毛忍冬花进行了形态结构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3~4年生黄褐毛忍冬可开花结实,花期5~11月,盛期6~7月.黄褐毛忍冬节问短,开花多,花的药用价值很高.花粉近球形,具3孔沟,表面具均匀分布的小刺,刺间具网状纹理.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容器及不同封闭方式在冰箱中(3~5℃)贮藏油菜种质资源10年后,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65.98%,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大,变异幅度为0.67%~99.3%。不同品种耐藏性不同,发芽率在12.98%~97.95%间变化。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发茅力与含水量呈负相关,但含水量过低贮藏效果较差。6种处理相比,以铝盒和不封蜡木塞试管贮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花生在不同结构包装袋内储存过程中的微环境变化,包括气体成分、温湿度、花生含水量以及包装袋含水量.结果可知,覆膜包装袋袋内的相对湿度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说明覆膜包装袋能更好地控制袋内的相对湿度,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储存高含水量花生的覆膜包装袋内的微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实验结束时,其氧气浓度下降为9.4%,二氧化碳浓度则上升到8.9%.说明覆膜包装袋能够在袋内营造一个低氧气浓度、低相对湿度和高二氧化碳浓度的微环境.在温度方面,由于材料的隔热性能有限,对袋体内部温度的影响不大.因此,覆膜包装袋对于控制高含水量花生呼吸强度、延长存储时间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土壤水分是农业生产和生态修复的关键因子。以干旱河谷典型区生态林、经果林、农地和荒草地4类土壤含水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类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分析和数值模拟,揭示土壤水分与土层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平均含水量依次为:农地(18.62%)生态林(17.47%)经果林(16.53%)荒草地(11.25%);(2)从干旱河谷(1500 m)到天然林下线(2500 m)的山地垂直方向上,林地土壤含水量呈浅U型分布;海拔2100~2500 m土壤含水量均值为19.77%,海拔1900~2100 m为13.72%,海拔1500~1900 m为16.00%;(3)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生态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最为显著,农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则相对稳定;(4)土壤水分多水平贝叶斯模型能够较好地说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剖面分布特征;(5)林地与荒草地土壤含水量差异表明,土壤平均含水量14%是界定林-草地的分界值。研究结果可为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极端干旱对毛竹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和高温对森林碳循环的影响,采用人工截雨的方法,创造极端干旱环境,研究极端干旱和较高土壤温度对人工毛竹林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工截雨样地和对照样地的土壤呼吸月际变化分别为0.63~2.00μmol/(m2·s)和0.66~2.20μmol/(m2·s)。土壤呼吸的月际变化与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即成负线性相关。(2)土壤温度可以分别解释截雨样地和对照样地土壤呼吸变异的65.5%和73.9%。基于耦合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多元线性模型,可以分别解释截雨样地和对照样地土壤呼吸变异的66.9%和73.4%。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的关系不紧密。截雨样地和对照样地的Q10值分别为4.44和5.99。  相似文献   

12.
对薏米中磷脂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薏米磷脂的提取工艺,并以丙酮质量分数、丙酮pH值、金属离子质量分数3个因素研究对薏米磷脂提取工艺的影响。利用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正交分析,得到薏米磷脂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薏米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丙酮质量分数80%,丙酮pH值7.5,金属离子质量分数40%,在此条件下薏米磷脂的提取率为61.736%。  相似文献   

13.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储备品种,脂肪含量高,非脂肪部分相对含水量大,储藏不稳定,易吸湿生霉,湿热扩散严重,尤其在沿海地区属于较难储存的品种。经过几年的探索,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勤检查,严管理等手段,为北方沿海地区安全储存大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光学卫星遥感只能获取表层土壤光谱信息而不能用于直接估测耕层土壤含水量的局限性,建立基于表层土壤高光谱的耕层土壤含水量间接估测模型。以山东省济阳县85个潮土样本的含水量及高光谱数据为基础,根据表层与耕层土壤含水量的内在关系,建立耕层土壤含水量间接光谱估测模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光谱反射率的对数变换效果较好,以1339、1457、1745、1969、1996 nm波段的对数变换值为估测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的表层含水量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R 2=0.8911,平均相对误差为13.67%;土壤耕层与表层含水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R 2=0.8131;耕层土壤含水量间接光谱估测模型的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 2=0.8138,平均相对误差为9.66%。研究表明,山东省济阳县潮土表层、耕层含水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利用表层土壤光谱间接估测耕层土壤含水量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与长额负蝗(Atractomorpha lata)是东北地区水旱田中主要害虫。为明确中华稻蝗和长额负蝗越冬卵过冷却点及耐寒性,采用热电偶法,运用过冷却点测定仪和超低温冷冻储存箱进行测定中华稻蝗和长额负蝗越冬卵过冷却点,同时测量中华稻蝗与长额负蝗卵的含水量,长宽及卵囊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中华稻蝗越冬卵的过冷却点平均值为(-15.85±1.42)℃,结冰点平均值为(-12.73±1.29)℃,含水量平均值为59%,长额负蝗越冬卵的过冷却点平均值为(-25.09±0.18)℃,长额负蝗的结冰点平均值(-19.44±0.40)℃,含水量平均值为71%。中华稻蝗和长额负蝗卵内含水量的改变对过冷却点具有显著影响。在蝗虫的耐寒性的研究当中应与其与生活环境、发育阶段与生物学状态、体内含水量及抗冻保护物质、冰核物质等因素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6.
砂引发对苦荞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苦荞麦种子采用不同时间、不同含水量砂引发处理,研究了各处理苦荞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整齐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含水量3.8%的砂引发48 h为最佳的引发处理,发芽36 h种子即整齐出芽,且发芽率达到93%,获得了最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较好的发芽整齐度和较快的发芽速度,是较为理想的砂引发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土壤镉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对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产品安全带来很大影响。植物修复是解决镉污染农田一个发展前景较好的方法,但缺少合适的修复植物。在本研究中,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经济作物——甘蓝型油菜为对象,利用盆栽的方式,研究0、5、15、25 mg/kg 4个浓度梯度下,镉超标对油菜生长、菜油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镉超标对油菜生长有一定影响,但菜油中镉含量远低于国际标准要求,表明产自镉污染土壤的菜籽油并不影响其食用价值。且利用油菜作为修复植物,还可增加当地农民收益和中国菜油供应,缓解日益严重的食用油供给不足现状,因此油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镉污染土壤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8.
五要要充分降低种子的含水量。种子收获后,含水量高,要适时进行晾晒,使其达到安全含水。玉米的安全含水量为13%;水稻的安全含水量为12%;大豆的安全含水量为12%。  相似文献   

19.
以2年收获的初始含水量为15%、20%、30%的万寿菊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初始含水量的万寿菊种子适宜的干燥条件,结果表明,初始含水量为15%、20%、30%的万寿菊种子在40℃分别干燥50min、80min、110min含水量即可下降至9.0%以下,达到国家一级种子含水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杨扬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5):164-170
土壤含水量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影响因子之一,确定土壤含水量变化及预测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对于雨养农业更加有效地保墒、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增强抗旱防灾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08-2011年锦州玉米生长季逢三逢八土壤湿度观测数据,日气温降水数据和2008年玉米生长发育期数据资料,结合CERES-MAIZE土壤水分模块,分析了雨养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和模拟了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长季降水并不能反映土壤水分条件的好坏,生长季中雨以下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与土壤水分条件的好坏较好的一致性;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而增加,0-40cm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和最低值分别是田间持水量的69%-82%和49%-64%;玉米根系生物量与生长时间呈二次曲线关系,所建根系生物量模型解释率达89.7%;耦合根系生物量模型和叶面积指数模型的CERES-MAIZE中的土壤水分模块能够较好的模拟雨养玉米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