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种类及营林治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调查记录了红松人工林中发生危害的5种病原菌和44种昆虫。在辽宁东部红松栽培区,为害红松的叶部害虫以松阿扁叶蜂为优势种;枝干害虫以松梢象甲、红松切梢小蠹为优势种;果实害虫以红松球果螟为主。同时,提出了防治红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的营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红松疱锈病损失量估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红松疱锈病(Cronartium ribicola)在我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的广大红松原始林和人工林区普遍发生,蔓延速度很快,病情逐年加重,极大地威胁了现有红松人工林的生长和发展。1976年以来,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对其病原菌、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已取得显著成效。为准确掌握红松疱锈  相似文献   

3.
该文分析了辽东山区异砧红松无性系结实性状和种子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异砧红松无性系结实性状优于本砧红松无性系。异砧红松无性系单株结果数和单个球果重量分别高出红松本砧嫁接苗木的59.4%和8.1%;种子的平均长、宽比红松本砧无性系种子分别大1.56 mm、1.29 mm。种子出仁率和千粒重分别比红松本砧嫁接大4.67%和164.05 g;种子营养成分与本砧红松无性系种子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差异。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并未因异砧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营养物质含量差异也不大。异砧嫁接缩短了红松果林建园时间,促进了红松结实,提高了红松果林的产量和质量,为辽东山区营建红松果林增加了一个途径,同时节约了大量的红松实生苗,降低苗木培育成本。  相似文献   

4.
小兴安岭红松种群天然更新的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红松种子库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近千个样方,7块样地和388株天然更新红松苗木的调查与分析,对红松幼苗幼树的分布格局及其演化;红松种群幼年阶段的年龄结构;红松幼苗幼树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红松天然更新的过程,尤其是对红松在阔叶树发生的条件下而更新的“更新复合体”学说进行了机理上的阐述。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红松这一古老种群自我维持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延边地区红松人工林烂皮病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红松是我国主要珍贵用材树种之一。解放以来延边造了大量红松人工林,现大多数都苍郁成林,但近几年来林内发现一种较为严重的真菌性病害——红松烂皮病。由于该病蔓延迅速,致使红松幼树大量枯梢或枯死,给大面积红松人工林造成很大威胁。为摸索该病的分布、病原、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我们对这一地区红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一、分布与危害红松烂皮病是一种弱寄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据记载,在芬兰、德国、挪威和瑞士该病曾造成枝条大量干枯。在国内,辽宁、山东、  相似文献   

6.
红松落针病分布,发生和损失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是辽宁东部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该病除危害红松成、幼林外,还危害红松幼苗。受害林木提早落叶,使红松的生长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该病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展,危害情况日趋严重。为了控制其病害的发生,我们于1985年在省内  相似文献   

7.
天然红松林内小径红松及其在林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内业分析,研究了天然红松林中红松种群的结构。从种群发生和树木生长的角度论证了小径红松的发生、生长特点及其在林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小径红松的发生和生长与上层林冠结构动态有密切联系,对红松林的维持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红松种群由小径红松上升到主林层是其自我维持过程的一个艰难阶段,完成这一阶段需要一定的自身形态特征和生理条件并且所要求的森林结构条件也是苛刻的。时间上要求与上层红松分异,与上层阔叶树趋同;垂直空间上要求去除上层林冠或减少上层林冠层次;水平空间上要求与红松相离,与阔叶树相伴。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红松落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坦义 《林业科技》2003,28(4):24-24
红松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 ,但由于红松落针病的危害 ,影响了其正常生长。据报道 ,该病在伊春地区的带岭、浩良河、五营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发病率在 10 %左右。该病1999年在绥棱林业局八一林场大发生 ,发病率为6 6 %。为此 ,1999年 6月 1日 ,在对八一林场红松落针病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进行了防治技术的研究。1 病害的发生与危害情况  调查结果 (见表 )表明 ,13林班病情指数为2 0 7,发病率为 6 6 % ;10林班病情指数为 6 3,发病率为 2 5 % ;7林班病情指数为 4 2 5 ,发病率为 89%。阴坡林缘发病较重 ,19年生红松人…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小兴安岭红松pinusRoraiensis上有3种红松球蚜危害即红松叶球蚜Pineuscembraepinikoreanus、红松枝缝球蚜P.cladogenus和红松皮下球蚜P.cortecico-lus。它们在红松的各生长阶段接替发生。一般说,红松叶球蚜危害幼苗至10年生以下的幼树,红松枝缝球蚜则多发生在10-30年生的红松上,但一般情况下,二者常伴随发生。40年生以上的红松则只受红松皮下球蚜危害。红松叶球蚜为强喜光性种,因此在皆伐迹地和光照条件较好的林内或林缘发生严重,后二者则次之。  相似文献   

10.
红松的杈干性是指红松的主梢顶芽失去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茎粗长相似的主干。本文从红松结实的特性、杈干的均等性、结实对顶端优势的诱导分化及光照对红松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研究探讨了红松杈干性的原因,为今后红松林的综合培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红松阔叶混交林在东北东部山区分布极为广泛,是该地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森林;将东北红松阔叶混交林分为3部分:典型阔叶红松混交林,河岸、河谷阶地阔叶红松混交林和山背、陡坡阔叶红松混交林;介绍了红松阔叶混交林组成、分布规律及其地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林区素称红松之乡,每年向国家贡献的红松木材,占有一定的比例。为了保持红松的永续利用,建国三十多年来,在党的林业方针政策指引下,各国营林业局和各县(市)林业部门都大造了红松人工林。到一九七五年为止,长白山林区共有红松人工林面积二十一万五千五百四十二亩。而且生长繁茂、茁壮、非常良好。据调查二十三年生的红松人工纯林,每公顷蓄积量已达一百四十八立方米。但是近几年来,却发生了大量的病虫害。为了摸索病虫害的情况,给培育红松人工林打下基础,我们分别在一九七九、一九八0和一九八一  相似文献   

13.
红松林是抚顺地区主要人工针叶林之一,在森林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的红松人工纯林为以红松为取食对象的林木有害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源。红松人工纯林的林分结构简单,天敌数量少,为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爆发成灾提供了条件。为了培育健康的红松林木,避免危害发生,对抚顺地区的红松林木有害生物进行了长期的调查与监测,以掌握其发生趋势,发出预报,为实施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红松球蚜的发生与树龄和林分光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小兴安岭红松pinus Roraiensis上有3种红松球蚜危害即红松叶球蚜Pineus cembrae pinikoreanus,红松枝缝球蚜P.cladogenus和红松皮下球蚜P.cortecico-lus。它们在红松的各生长阶段接替发生。一般说,红松叶幼苗至10年生以下的幼树,红松枝缝球蚜则多发生在10-30年生的红松上,但一般情况下,二者常伴随发生。40年生以上的红松则只受红松皮下  相似文献   

15.
红松是东北林区珍贵的用材树种。解放后、营造了大面积红松人工林。但是、近十多年来,延边地区营造的红松人工幼林,出现了大面积的旱害。轻则针叶枯黄、延缓了生长、重则成片干枯死亡。特别是1968年、1978年和1979年春季发生了三次旱害干枯死亡高峰、据八家子林业局1978年在泉水、仲里、庙岭三个林场调查7~22年生红松幼  相似文献   

16.
浅析红松杈干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杈干是指红松的主梢顶芽失去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茎粗长相似的主干。从红松结实的特性、杈干的均等性、结实对顶端优势的诱导分化及光照对红松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研究探讨了红松杈干的原因,为今后红松林的综合培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工红松林改建母树林是解决当前红松种子供需矛盾和加速资金周转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国内外学者早有把红松当果树经营的报导,而且有了成效。如俄罗斯已大面积改建红松用材母树林和红松坚果林;朝鲜营建红松食品林;我国自古就把松仁当果品和补品用。把现有人工红松林改建母树林,在短期内,成为稳产、高产的红松采种基地,满足国民经济对红松种子的需求,我们还是新的偿试,尚无成熟经验。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5项林分因子对红松分杈的影响及其成因。其中,林分类型、红松径级、红松成数对红松分析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林分密度、林分年龄对红松分杈也有一定影响。但分析认为林分类型、林分密度和红松成数是影响红松分杈的直接因素;林分年龄、红松径级对红松分杈无直接因果关系,这是通过他形成的林分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而影响红松分杈的。降低红松分杈率必须严格实行栽针保阔,保留适宜的林分高密度和红阔比例,降低红松分杈率,同时,可以提高林分质量,构建健康稳定的阔叶红松林。  相似文献   

19.
红松阔叶林是吉林省典型的森林群落,这里主要以红松阔叶林生长量为研究对象,研究红松阔叶林的生长与更新。研究结果表明,红松阔叶林总生长量的大小顺序为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幼龄林,其中,中龄林生长最旺盛。干扰对红松阔叶林生长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红松阔叶林的林下更新。  相似文献   

20.
以辽东山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纯林为对照,调查分析了红松-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红松-色赤杨(Alnus tinctoria)、红松-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红松-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红松-紫椴(Tilia amurensis)人工阔叶混交林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总生物量。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总生物量的大小与混交林中与红松伴生的阔叶树种生长速度有关,如果伴生树种生长速度快于同龄红松生长,林地总生物量明显大于红松纯林;反之小于红松纯林。并且红松纯林内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低于各类型的阔叶红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