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吉育205系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早熟新品种。主要特点是早熟、高产、高油、抗倒伏、抗病。2013—2014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75.9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12.0%。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39.3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13.2%。适宜在吉林省早熟区中上等肥力土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高产大豆新品种垦豆40的选育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垦豆40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以垦丰16为母本,垦丰16与扁茎豆的杂种F1代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品种。国家北方春大豆区中早熟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34.0公斤/公顷,比对照绥农28增产5.8%。生产试验产量3 010.7公斤/公顷,比对照合交02-69(合丰55)增产11.1%。2014年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适宜在北方春大豆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3.
优质大豆新品种合农75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农75高产稳产,脂肪含量高,抗病能力强,区域试验较对照品种绥农28增产14%,生产试验产量3 000公斤/公顷,脂肪含量22.92%,为高产高油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种植,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吉育508是高产、高油、适应性广新品种。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15.7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0.2%;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87.2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3%。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83.4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吉育72平均增产5.5%。2015年1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军农68于2014—2015年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3 094.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吉育86平均增产0.9%。2016年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65.5公斤/公公顷,较对照品种吉育86平均增产2.6%。2017年6月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6.
垦豆29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大豆育种研究室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 625.9公斤,比对照增产8.1%;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 947.9公斤,比对照增产9.8%。201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垦区东北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小粒大豆新品种吉育106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新品种"吉育106"是以小粒大豆吉林小粒4号与绥农14,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多年选育而成。2009—2010年平均公顷产量2736公斤,比对照吉林小粒3号增产16.6%。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592公斤,比对照品种吉林小粒3号增产15.3%。该品种表现出了丰产、稳产、外观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等特性,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大豆新品种东盛2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2008年以绥农14为母本,辽2006-7-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要特点是早熟、高油、高产、抗逆性强。2015—2016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41.9 kg/hm~2,较对照绥农28增产12.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2 461.6 kg/hm~2,比对照绥农28增产4.1%。该品种适宜在吉林省中早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9.
大豆品种齐农5号于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是一个抗大豆胞囊线虫病、高油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选育而成。2007年开始配制杂交组合,其母本为合丰25,父本为丰豆3号,选育方式为有性杂交。2015—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增产效果显著,2年10试验点次均增产,平均产量2 615.2公斤/公顷,增产幅度较大,较对照增产11.2%;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1年7试验点次均增产,平均产量2 611.1公斤/公顷,增产幅度同区域试验相同水平,较对照增产10.9%;属抗病、高油类型品种,3年抗病鉴定结果为抗大豆胞囊线虫病,2年品质分析结果为,蛋白质含量39.05%,脂肪含量21.91%;该品种生育天数在123天左右,活动积温2 550℃左右,适宜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由于该品种具有抗病、高油、稳产等特点,现已被确定为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试验抗线虫区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0.
吉育206为国审高油品种,2013—2014年全国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13.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0.5%。2015年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91.6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2.3%。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吉林省吉林、延边等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东北农学院育成。1992年审定推广。1989—1990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337.9公斤,较对照品种黑农33增产7.5%,1991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438.6公斤,较对照品种黑农33增产18%。无限结荚习性,幼茎紫色,长叶,紫衣,灰色茸毛。植株高大,株高1米左右。分枝较少,节数较多,结荚较匀,荚熟时为褐色。籽粒  相似文献   

12.
大豆新品种吉育108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育成的适合做纳豆和芽豆的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抗逆性强、早熟、稳产,品质好。2013—2014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142.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吉育105增产10.4%。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275.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吉育105增产12.2%。适于吉林省东部山区有效积温2 100℃以上地区种植。2015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大豆新品种圣豆15亚有限结荚习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均衡,适于豆制品加工。2014年生产试验产量2 923.6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黑河43增产11.3%。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黑农46是以哈857-1为母本,吉820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蛋白质含量38.6%,脂肪含量21.2%。区域试验产量为3198kg/hm^2,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5.2%;生产试验产量为2790kg/hm^2,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10.5%。200B年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准予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增产效果显著等特点,适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吉林白山、延吉和新疆昌吉州、新源等地大面积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5.
五豆188为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适于机械化栽培的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06.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丰收25增产8.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92.7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丰收25增产9.6%,生育日数115天左右,需≥10℃以上的有效活动积温2250℃。适应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6.
绥无腥豆2号为无豆腥味,大粒,高蛋白新品种。种子中不含脂肪氧化酶L1和L2,蛋白质含量42.67%,2009-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82.2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绥无腥豆1号平均增产12.9%,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大豆品种齐农28号是以九三00-48为母本,顺小粒豆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该品种百粒重为8.6克,蛋白质含量42.44%,脂肪含量17.74%,适宜作为豆芽、纳豆等食品的加工原料,中抗大豆灰斑病,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33.7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东农60平均增产10.8%,由于该品种具备品质优良、产量突出、抗倒伏性好、成熟不炸荚等优点,于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8.
大豆新品种垦豆30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适应性强,抗灰斑病,秆强,少分枝,抗倒伏。较对照绥农10和黑农44平均分别增产8.8%和6.1%。201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淮豆12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2011—2012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68.9公斤/公顷,较对照徐豆13增产8.18%;2013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064.7公斤/公顷,比对照徐豆13增产6.87%。该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41.46%,脂肪含量20.19%。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流行株系和SC7强致病株系。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1991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四个大豆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文馥 《大豆科学》1991,10(2):162-163
一、绥农9号 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以绥农4号×(绥农5号×Amsoy)F_1,选育而成。 2.产量表现:1987~1989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2249.0kg,比标准品种合丰25号增产8.05%。1989~1990年生试,平均公顷产量2149.43kg,比标准品种合丰25号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