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简述了蔬菜小菜蛾对农药抗药性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抗药性十分严重,少数菜农不科学使用农药,导致对蔬菜小菜蛾防治效果差。选用不同的药剂(化学和生物农药)进行试验,筛选出防治蔬菜小菜蛾效果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2.
程伯瑛 《蔬菜》1999,(9):28-29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小菜蛾的抗药性已成为蔬菜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小菜蛾的抗药性现状,并以此提出了防治对策,供有关人员参考。一、小菜蛾的抗药性由于各地小菜蛾的用药历史不同,不同地区的小莱蛾已对八大类农药产生了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3.
杨俊 《吉林蔬菜》2003,(3):49-49
小菜蛾是凯里市十字花科蔬菜常发性害虫,世代交替,全年造成危害,尤以春秋两季危害严重,对叶菜类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寻找新的有效农药,满足蔬菜生产的需要,我们选择4种不同的农药防治小菜蛾试验,现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丰 《上海蔬菜》2005,(6):66-66
小菜蛾,因其幼虫头尾尖,受惊动即吐丝下坠,故俗称两头尖、吊丝虫。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其幼虫啃食蔬菜后,伤口易腐烂并引发病害,严重影响蔬菜的商品性,严重发生时,造成蔬菜减产甚至绝收,对蔬菜生产形成很大威胁。小菜蛾幼虫体表少毛光滑,动作敏捷,并且对常规农药已产生抗性,给农药防治带来一定难度。生产上应将各种防治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到既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又能有效地控制小菜蛾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4~6代,是十字花科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施用农药是防治小菜蛾的重要措施。黑龙江省甘蓝种植面积较大,近年来小菜蛾发生较重,影响了甘蓝的产量与品质。为了给小菜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服务于黑龙江省蔬菜生产,故进行20%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溶性粒剂防治甘蓝小菜蛾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是为害叶菜类的重要害虫。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上海的蔬菜生产,为控制为害,防治上投入超量的人力、农药,致使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危及市民吃菜卫生。从长远的防治策略看,必须改变被动局面,开展对小菜蛾的中长期预测预报的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小菜蛾是为害我乡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常规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使小菜蛾对常规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为了寻找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近几年,我们在区蔬菜局,市蔬菜所昆虫室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冯增林  于成玲 《蔬菜》2012,(9):36-37
随着坝上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小菜蛾已成为危害该地区蔬菜的主要害虫,在白菜类、甘蓝、菜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对小菜蛾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综合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并且使农药残留检测抑制率大大降低,生产蔬菜优质、安全、绿色。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立柱防虫网对蔬菜进行全程封闭覆盖,尤其在6~9月高温季节,结合微喷灌措施,能有效地防止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侵入,少喷或不喷农药,减少农药污染。  相似文献   

10.
小菜蛾是世界性蔬菜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生育期短,世代重叠,抗药性强,一般菜农只能频繁施用农药进行防治,但效果并不理想,如何防治该虫已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小菜蛾为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市春秋两季常混合发生,幼虫主要危害菜花、甘蓝、大白菜、萝卜、花椰菜等。小菜蛾繁殖系数高,虫口数量增繁快,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由于该虫对多种杀虫剂的抗性和交互抗性不断增强,给田间防治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常规农药不能奏效,为此,我们引进了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研制的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并对防治甘蓝小菜蛾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菜蛾是我地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年发生4~5代,每年4~9月份危害大白菜、小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常造成巨大损失。同时,该虫世代重叠,化学农药防治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较差,很多农户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进行防治,致使蔬菜残留农药,食用安全性差,且严重污染环境。为减少化学农药对蔬菜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属鳞翅目菜蛾科,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在我国许多省份均有分布。小菜蛾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繁殖速度快,对蔬菜为害严重,成虫还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多年来,化学药剂一直是主要防治手段,特别是在高发期,通常采用提高施药浓度、增加使用次数、多种农药混合使用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习再安 《蔬菜》2000,(11):27-28
小菜蛾又名方块蛾,幼虫常称小青虫、两头尖、吊丝虫、扭腰虫,是长江流域春秋两季十字花科蔬菜上经常发生的主要害虫。该虫对常用的有机磷、菊酯类等常规化学农药已产生了很强的抗性,防治难度大。况且不少菜农在防治时因与菜青虫混淆,往往药剂选用不当,不仅给蔬菜生产造成毁灭性灾害,而且因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造成蔬菜污染,严重危及人体健康。为了探索防治抗性小菜蛾的高效低毒新农药,特引进了“一利杀”药剂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该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供试农药 1%一利杀(又名阿维·高氯)乳油,由河北…  相似文献   

15.
浙中菜区小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属鳞翅目菜蛾科,别名吊死虫、小青虫等,是我市大白菜、油冬菜、萝卜、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2002年前我市菜农常以甲胺磷或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由于常年使用单一有机磷及菊酯类农药,小菜蛾已产生较高的抗药性,在5~6月份,菜农则通过提高浓度,增加施药次数来防治小菜蛾,不仅大量杀伤天敌,破坏菜园生态平衡,造成小菜蛾更猖獗,而且常导致发生居民有机磷中毒事件。根据市无公害蔬菜项目的总体目标,我们对  相似文献   

16.
6%乙基多杀菌素SC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是世界性蔬菜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生育期短,世代重叠,抗药性强,一般菜农只能频繁施用农药进行防治,但效果并不理想,如何防治该虫已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甘蓝  相似文献   

17.
刘峰 《上海蔬菜》2006,(6):61-61,69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上普遍发生的害虫之一。近年来,我市甘蓝、大白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大,小菜蛾危害也随之加重,加上农户不能科学地进行防治,常常单一使用一种农药,甚至用剧毒农药,致使用药量、防治次数不断增加,导致农田生态环境恶化,并且直接危及到人们的健康。现将小菜蛾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涛生 《长江蔬菜》2003,(10):37-38
小菜蛾,俗称“吊丝虫”,是福建省蔬菜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特别是十字花科蔬菜成片种植,食料丰富,具备了害虫大发生的环境条件,加上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防治难度大,要控制其为害,需要综合治理。20世纪80年代,防治小菜蛾普遍使用有机磷农药,不少菜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用了甲胺磷等高毒农药,造成蔬菜农药残留严重、害虫抗药性增强。20世纪90年代,多次开展农药试验、筛选、推广,先期只考虑高效,之后逐渐增加了选择低毒类型的内涵,如生物农药8010粉剂、Bt乳油、爱福丁、菜喜、虫螨杀星。酰基脲类农药卡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象山、奉化沿海地区的协作调查发现,十字花科蔬菜每年都会遭到小菜蛾的为害,特别是甘蓝受害较重。由于小菜蛾对农药的抗性较强,防治上重点加强在越冬前清洁田园。利用性诱剂防治小菜蛾有良好的效果。农药防治上应轮换使用15%凯恩乳油、50%丁醚脲可湿性粉剂、5%丁虫腈乳油等药剂。  相似文献   

20.
上海夏淡高温季节,用化学农药防治小菜蛾,难以奏效,频繁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小菜蛾易产生抗性,而且农药残留高。为保障市民食菜安全,上海市蔬菜技术推广站积极筛选引进适应于高温期使用的生物农药种类,于1995年8月起从福建浦城微生物农药厂引进工程菌8010可湿性粉剂(BT类),经市特种蔬菜良种场、闵行区蔬菜技术推广站试用,不仅对小菜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对甜菜夜蛾、斜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