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金红苹果(又名123)具有丰产、稳产、抗旱、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内蒙古等地有大面积栽培,是不可替代的果树主栽品种。但在果树生产上出现重栽轻管,适龄不结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有山场面积9.01万km~2,占全省面积的51%,山区人口近20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3。充分利用山场面积大、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按生态区划要求,因地制宜地发展抗旱耐瘠薄的经济树种,是我省干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水是果树生长的重要因子,水分过多或不足,都不利于果树生长和果品产量质量。现将果树需水规律和节水灌溉技术简介如下。一、果树需水规律按照抗旱能力和需水量不同,可将果树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抗旱力强的石榴、桃、杏、枣、核桃、无花果等品种;二是抗旱力中等的苹果、梨、柿、李、樱桃、柑桔等品种;三是抗旱力弱的香蕉、枇杷、杨梅等品种。果树需要水分,但并不是水分越多越好,有时果树适度的缺水还能促进果树根系往深处扎,抑制果树的枝叶生长,减少剪枝量,并使果树尽早进入花芽分化阶段,使果树早结果,并可提高果品的含糖量及品质等。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徐州地区的气候资源比较优越,对农作物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将果园建设作为带动地方经济的重要部分,利用综合抗旱技术做好果树管理工作。主要分析了干旱对果树生产的危害及果树管理中应用综合抗旱技术的必要性,对其实际应用提出了相应原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抗旱技术特点,将其划分为保护土壤水分、节水灌溉、利用自然降水、应用化学保水抗旱剂、提高果树抗旱能力等五种类型。并对主要抗旱技术的效果、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竹织叶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在我省分布较广,对刚竹属等竹种危害较大。2005~2007年黄山市林科所山场都发生了大面积的竹织叶野螟虫害。我们在开展虫情监测、调查摸清其生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南谯区花山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南谯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林业产业化的决定》精神鼓舞下,因势利导,积极推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除现有生长较好的有林地和公益林保留在集体外,其他疏林地和石质山场全部拍卖给个人经营,目前已拍卖石质山场2.5万亩。南谯区花山乡山多田少,人均林地5.4亩,是个典型的林区乡。全乡林业用地面积5.8万亩,其中石质山场3.2万亩,由于立地条件差,管理粗放,形成了大面积疏林地,多年闲置无效益。买断山场经营权后,群众采用大型挖掘机进行全垦整地,并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栽植了耐干旱、耐瘠薄、生长快、见效快的麻栎树,林下套种花生,实行以耕代抚。目前,全乡已改造石质山场1.5万亩。唐郢村卫郢组山场面积420亩,均为石质山场。从2003年开始,采取公开拍卖方式将山场承包给本组20户农民经营,承包期为30年,已改造300亩。组长张国兵等两户联合买山65亩,总投入3.6万元挖山、栽植、套种,两年来,已纯收入5.8万元。现林木长势喜人,五年后即可采伐,预计林木采伐收入3.9万元。目前,全乡石质山场改造已蔚然成风,一个新的麻栎人工林基地正在形成,石质山正在变成“...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由于长期开采矿山,当地山场生态遭到大面积破坏,原有山体面目全非,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发展。因此,对非煤矿山的生态修复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有关果树生长季节大面积受冻害的报道甚少,特别是位于中原黄河流域的聊城地区大面积果树受到冻害是百年不遇的。教科书中关于生长季节果树对低温和温度变化承受能力问题也无详尽的记载。由于缺乏对果树冻害的认识,在果树受冻救灾工作中易出现一定的偏差。通过对这次冻害的调查研究,我们对果树生长季节抗寒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把我区果树受冻害情况和冻害后的救助措施及果树抗性的新认识向大家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发展和外出务工增多,本地劳力资源越来越紧张,劳动报酬也越来越高,单靠以往人工镰刀砍灌抚育越来越跟不上大面积造林需要,在短时间内急需完成大面积的幼林抚育工作造成一定困难.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幼林能及时抚育,戴公山林场在适宜割灌机使用的山场首次使用割灌机抚育,节省了时间,减少了费用,促进了幼林快速生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磴口县1954-2005年的降水、蒸发资料,分析该地区四季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气候以干旱为主,且持续时间长,最长达14a之久。冬季与春季以重旱为主,重旱频率分别为40.4%与36.5%;夏季以中旱为主,中旱频率为38.5%;秋季重旱与中旱频率一致,为32.7%。这种气候特点与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有关。以年代际划分,70年代春季干旱最为严重,80年代夏季干旱最为严重,60、90年代秋季干旱最为严重,60、80及90年代冬季干旱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树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文中阐述了国内外在树木抗旱性、树木抗旱性机理、抗旱树种选育以及节水抗旱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同时对我国抗旱造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枣树抗旱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测研究枣树的生长习性,形态结构及生理指标,从多个方面研究了枣树的抗旱性。研究发现,枣树是一种强抗旱经济树种,其抗旱性包括了避旱性、御旱性和耐旱性三个方面,是生长习性,形态结构及生理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发现,其抗旱以降低生产力为代价,因而必需加强旱期的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利用抗旱性较高的乡土植物用于边坡生态修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滇中地区常见的密蒙花和千里光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抗旱性,对干旱胁迫下植株的生长状况及各种酶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等有关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断水干旱胁迫下,千里光幼苗忍耐干旱环境的能力强;密蒙花幼苗在断水干旱胁迫前期调节能力较好,在后期抗旱能力减弱,植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取盆栽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实生苗,通过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设置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3个胁迫水平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对巨龙竹实生苗的光合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程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巨龙竹实生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在中度和重度干旱时呈上升趋势;在3种干旱强度下,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APX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对照,CAT均低于对照。由研究结果可见,干旱会引起巨龙竹实生苗光合参数下降,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表现为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由气孔限制原因转为非气孔限制原因,并且SOD和APX是巨龙竹在干旱胁迫下起主要作用的2种酶。巨龙竹实生苗在轻度干旱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但在中度和重度干旱环境中其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华南地区三种苗木蒸腾耗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岩裸露地区土壤普遍具有土层浅薄、保水性差的特征,因此石灰岩地区植物会经常面临干旱胁迫逆境。该研究选择华南石灰岩地区常见的任豆,以及两种石灰岩地区造林供选树种楝叶吴茱萸、车轮梅,通过比较分析这三种植物的盆栽苗木在不同的干旱胁迫程度下的叶片水势、耗水量以及耗水速率,揭示蒸腾耗水规律,为评价植物抗旱性能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在水分亏缺条件下进行造林或者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指导。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苗木以白天的耗水为主;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日总耗水量的大小顺序均为:任豆〉车轮梅〉楝叶吴莱萸正常水分条件下三种苗木的耗水速率日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轻度干旱胁迫时,楝叶吴菜萸和车轮梅的耗水速率日变化趋势则呈“双峰”曲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干旱胁迫较为严重时,三种苗木的耗水速率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比较小,在7.9~114.3μmol.m^-1·s^-1之间。综合实际耗水速率的降幅以及重度干旱胁迫下的耗水速率来看,抗旱节水性能大小为:任豆〉车轮梅〉楝叶吴茱萸。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复杂的人类活动和特殊的地上与地下二元结构水文系统以及碳酸岩丰富的节理裂隙导致了土壤水分渗漏强烈,地表干旱缺水,临时性干旱严重,使该区植物普遍遭受干旱胁迫,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文中通过综述干旱胁迫对喀斯特地区植物的影响,从植物形态特征、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系统等方面分析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机理机制,得出喀斯特地区植物一般具有发达的叶片表皮毛、较厚的角质层、强壮发达的根系特征并通过叶片的气孔调节应对干旱。此外,植物体通过积累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增强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来抗旱。提出通过抗旱锻炼、矿质肥料、化学和微生物调控以及抗旱品种的选育等途径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建议今后的研究应加强模拟实验与野外验证实验相结合、分析植物对多种逆境的交叉响应,综合分析生长生理生态基因等特征,建立符合当地植物的抗旱评价体系,以及研究喀斯特和非喀斯特环境中植物对干旱胁迫适应的差异性来分析植物对干旱胁迫适应的机理机制,以期为深入研究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物的抗旱性能提供参考,并为植被恢复及物种选择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工控水方法,研究干旱胁迫下丛生福禄考和无芒雀麦2种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无芒雀麦的抗旱性强于丛生福禄考,而丛生福禄考对干旱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树木抗旱生理及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抗旱性结构、抗旱生理及抗旱造林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抗旱性结构方面,树木靠减少叶量和叶面积、增加根系,及叶、茎、根的旱生化结构来提高抗旱能力。在抗旱性生理方面,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酶活性、根系活力及水分参数均随着树木抗旱能力的强弱而发生变化。通过树种选择、提前整地、覆盖造林和使用保水剂等造林措施的实施,均可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在云南孟连县(源生地)和昆明市(引种地)培育的2年生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实生苗为对象,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两地培育的竹苗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孟连苗和昆明苗的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种竹苗的细胞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均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而升高,说明干旱胁迫对膜系统造成了损害;在干旱胁迫下,2种竹苗的SOD、CAT、APX酶活性均有显著变化,且在不同的胁迫水平下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对2种竹苗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定显示,昆明苗的抗旱性优于孟连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