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探索避雨栽培措施下晚秋蜜桃品质的变化情况,特开展了避雨栽培与常规露地栽培2个处理,以果实重量、表面明亮度、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作为主要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果实的重量可以明显提高晚秋蜜桃果肉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降低可溶性酸含量,对果实表面明亮度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对可...  相似文献   

2.
不同避雨栽培措施对杨梅果实采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杨梅成熟期恰逢梅雨季节,雨水多,湿度大,采前落果严重,果实品质差,耐贮性差这一现象,开展了简易伞式、直接覆膜式、毛竹大棚和钢管大棚式避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避雨栽培措施,可大大降低杨梅落果量,落果率从对照的41.33%下降到15.62%~22.80%,增加杨梅采收量;提高杨梅品质,可溶性同形物提高了1.6%~2.1%;4种不同避雨栽培措施间效果差异不明显.综合考虑投入成本因素,杨梅简易伞式避雨栽培措施以其简便易行、增产增效而成为首选的避雨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避雨栽培对宿晓红葡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调查果实纵横径及单果质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以及Vc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条件下,宿晓红葡萄的单果重、横纵径显著提高;在整个观察期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未发现显著差异;但对含酸量影响很大,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避雨栽培含酸量均显著低于露地栽培;此外,避雨栽培Vc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花后70 d,避雨栽培Vc含量比露地栽培高出27%;避雨栽培对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前期高于露地栽培,进入成熟期以后,显著低于露地栽培。说明避雨栽培对果实品质指标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避雨栽培对冬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优质冬枣果实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以12年生冬枣为试材,采用避雨栽培的方法改善冬枣果实生长的小环境,并以露地栽培的冬枣为对照,对两种栽培方式下冬枣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纵横径、硬度、还原糖、可滴定酸、黄酮、多酚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避雨栽培的冬枣其单果质量和果实纵、横径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栽培方式对其果形指数的影响不大;避雨栽培的冬枣其果实着色较好,无果锈生成,且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明显提高,而果实硬度、黄酮、多酚、可滴定酸含量均有所降低;避雨栽培提高了冬枣的产量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
避雨栽培对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及其微气象学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葡萄避雨栽培中白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于2008和2009年监测了避雨和露天栽培处理中葡萄白粉病的发生流行与植株冠层气象因子的变化情况,研究了避雨棚内外气象因子变化对白粉病的影响.田间监测结果表明,常规露天栽培处理中雨季来临之前有白粉病发生,但集中降雨后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而避雨栽培处理均加重白粉病的发生.避雨...  相似文献   

6.
重庆地区葡萄避雨栽培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多雨的气候特点使避雨栽培成为当地葡萄栽培的重要形式,通过从品种选择、土壤改良、架式培育、设施搭建、栽培管理等方面对避雨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出一套避雨栽培的生产管理技术,对避雨栽培成为当地葡萄栽培的主推技术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以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Fengdan’为研究对象,通过避雨和限根二种栽培模式,研究其对籽粒含油率和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条件下‘凤丹’籽粒含油率在28.60%~29.96%之间,避雨和限根栽培都有增加‘凤丹’籽粒含油率的趋势;避雨和限根栽培都能明显提高‘凤丹’籽油的品质,不仅能增加‘凤丹’籽油中的亚麻酸含量,还能增加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重要氨基酸的相对含量,以及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镁的含量。综合试验结果发现,避雨栽培的整体效果优于限根栽培,在避雨处理中,以开花期避雨栽培(BY1-2)效果最佳;而在限根栽培处理中,以穴式限根栽培(XG1-3)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凤丹’籽粒的含油率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油中的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籽油中的亚麻酸含量与油酸、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优质油用牡丹的选育和栽培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浦江县长丰果园采用铜架大棚,应用避雨栽培技术探索控制桃形李裂果现象,其关键措施是控制树高、立棚高度、避雨时间、栽种密度、水分管理和通风透气。试验结果表明:裂果相对控制效果提高52.9%,平均产值为对照组的2.3倍,投入与产出比为1:2.9。  相似文献   

9.
南方地区早中熟桃果实成熟期多与雨季相遇,这严重影响了优良桃果品质的形成。为了减轻栽培环境对桃树的不利影响,提升早中熟桃果实品质,促进果农增收,以‘中油桃13号’为试验品种,采用设施避雨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监测了设施避雨棚内小气候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和桃树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并研究了设施避雨栽培对桃果品质、桃树物候期及病害发生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设施避雨栽培提高了桃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和优果率,降低了褐腐病、疮痂病和裂果病的发病指数;但对桃树物候期和桃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和硬度均无显著影响。设施避雨栽培显著增大了设施棚内空气的湿度,提高了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病率;降低了设施棚内有效光合辐射强度,影响了桃树的光合作用。文中研究认为,虽然在设施避雨栽培下桃叶会调整自身的光合特性,但在实际生产中还应采取如选择季节性覆膜、及时修剪、控制氮肥使用量、铺盖反光膜等措施,以减轻其不利影响,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葡萄避雨技术是以避雨为目的,克服南方露地葡萄栽培缺点的有效措施。该文通过试验证明:在冀中南地区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控效果最高达到58.32%;果实品质、产量、果实和果穗指数都与露地栽培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避雨设施栽培对"湖景蜜露"和"玉露"2个桃树品种桃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避雨设施处理对桃果实横、纵径生长的效应因品种而异,对中熟品种"湖景蜜露"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成熟期果实单果重的影响不大,不会造成产量的明显波动;对提高桃果实品质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果实糖分含量,且果实糖分含量较为稳定,随单果重量变化的影响较露地对照组小;单果重与其糖分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但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避雨栽培条件下里扎马特和美人指2个葡萄品种不同时期的环剥处理,发现环剥可以提高果粒和果穗重,并对提早成熟时间和改善果实品质效果明显,可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加果农收入。就环剥的总体效果来看,以盛花后20 d环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遂昌县地理环境独特,气候条件优越,孕育了丰富的箬竹资源,箬竹叶品质上乘,深受市场青睐,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为林农增收致富开辟了富有山区特色的新路径。文章调研分析了遂昌县箬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促进箬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文章认为,遂昌县为摆脱箬竹产业发展困境,应通过建设箬竹林培育基地、推广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创新规模运营模式等措施,促进箬竹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角斑病是日本甜柿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树势,造成早期落叶落果。在浦江,该病原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果柿蒂上越科;翌年4月开始侵染,借雨水传播从气孔侵入。采用及时清理病叶,病柿蒂,搞好林内卫生,适时化防等措施,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安吉县素有“中国竹乡”之称,竹产业一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毛竹笋用林对实现竹林可持续发展、促进山区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试验研究,文章总结出一套毛竹笋高产培育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采用高产培育技术措施的毛竹林平均笋产量可达到1 746.4 kg/667 m2,较对照处理增加5.1倍;其中,鞭笋产量增加11.8倍,冬笋产量增加9.4倍,春笋产量增加4.5倍。研究提出的毛竹笋高产培育技术措施对发展毛竹笋用林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用形态分类和ITS序列分析法对湖南桂东黄菌进行了鉴定,用基于Bayians理论和Markov chain Monte Carl(MCMC)算法的MrBayes3.1.2软件,将桂东黄菌与Genbank中牛肝菌科40个物种85个IT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以欧洲缘盖牛肝菌(Boletus appendicul...  相似文献   

17.
文中根据浙江省武义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绿色转型、美丽富民"目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赋予浙江省的"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围绕"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增加山区农民收入",通过分析武义县林业产业建设现状、经验及现存问题,提出加强政策引领林权改革、 强化林业龙头企业培育、积极发展有机林业产业、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及科技应用5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口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9年以来在海口东山镇林木培育基地内进行林农、林果、长短期苗木相结合的林间套种经营试验,种植面积165亩,经济效益增收162万元(比单一种植每年增收36%~64%),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也有显著提高。研究认为,这是一项较好的生产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Harmer  Ralph; Morgan  Geoff 《Forestry》2007,80(2):137-149
Observations to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2-year-old oak seedlingstook place over a 6-year period at a fenced site within a maturestand of oak in southern England. Bramble and bracken were abundant,but the cover of other species was low. Although seedlings doubledin height, only 13 per cent survived and few were taller thaneither bramble or bracken. The initial number of seedlings wasinversely related to both canopy cover and distance to the nearestparent tree. The final number of seedlings could be predictedfrom the initial percentage covers of bramble and bracken, andeither the overstorey canopy cover or the initial number ofseedlings. The average annual rate of seedling mortality, whichwas 25–50 per cent,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vegetation present. Gras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urvivalwhereas there wa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with both brambleand bracken cover. Models estimated 80 per cent annual seedlingsurvival at 25 per cent bramble cover but only 50 per cent at60 per cent cover. Although grasses can be competitive species,results indicate that oak seedling establishment may be betterin areas with a ground flora comprising grass.  相似文献   

20.
竹色蚜在浙江临安笋用竹产区发生普遍,一年30余代,由元翅孤雌蚜和有翅孤雌蚜繁殖,各虫态无越冬阶段,月月危害竹子.防治可用烟薰、喷雾等方法,防治效果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