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摸清丁草胺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稻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86~1987年在江浦县进行了两年的小区试验。并经1988~1989年两年全县5万亩大面积应用证实,丁草胺对水稻生育安全。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药剂:60%丁草胺乳油(江苏昆山化工厂产品);25%除草醚(江苏江都农药厂产品)。 (二)处理:1.6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亩;2.60%丁草胺乳油125毫升/亩;3.60%丁草胺乳油150毫升/亩;4.25%除草醚500克/亩;5.CK(不用药)。以上处理  相似文献   

2.
花生是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推广花生地膜栽培,由于投肥多,膜内地温高,湿度大,加重了杂草的发生,且很难拔除,严重地影响了地膜花生产量的提高。为了解决地膜花生的草害问题,我们在1986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1987年又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和方法试验田设在魏营乡刘营村地膜花生田,处理有48%拉索乳油200毫升/亩;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50克/亩;6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亩;48%氟乐灵乳油150毫升/亩;以喷清水为对照。  相似文献   

3.
吕祖益 《植物保护》1983,9(3):22-22
沈阳化工研究院提供的5%久效磷颗粒剂,经江苏、浙江等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水稻害虫效果显著。 1.防治水稻二化螟;使用5%久效磷颗粒剂2.4-3.0斤/亩,经浙江田间小区试验,保苗效果为94.0-96.3%;杀虫效果均达96.2%以上。 2.防治叶蝉、飞虱:使用5%久效磷颗粒剂1.8  相似文献   

4.
试验目的:为了模索恶草灵在水稻秧田的除草效果,找出安全、经济、有效的用量,以便为大面积秧田除草提供依据。 试验药剂和方法:共八个处理: (1)12%恶草灵液剂 80毫升/亩(法国产品) (2)12%恶草灵液剂 100毫升/亩(法国产品) (3)12%恶草灵液剂 120毫升/亩(法国产品) (4)12%恶革灵液剂 133毫升/亩(法国产品) (5)25%恶草灵乳油 60毫升/亩(法国产品) (6)60%去草胺乳油 110毫升/亩(美国产品) (7)50%杀草丹乳油 0.85斤/亩(日本产品) (8)对照 不施药 品种:越富。播期:1982年4月27日。追肥三次:第一次5月14日。每亩施硫铵15斤;第二次5月20日。每亩施硫铵30斤;第3次5月26日。每亩施硫铵50斤。  相似文献   

5.
茶丽纹象甲是一种重要的茶树叶片害虫。为防止茶叶的农药污染,近年来在茶叶害虫防治中,广泛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为挑选对茶丽纹象甲防治效果比较理想的品种,我们于1994年和1995年在浙江省诸暨市选择了四种较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茶丽象甲进行了室内药效和田间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10%二氯苯醚酯乳油(江苏农药研究所)。2.5%澳氰菊酯乳油(法国罗素一代克福公司)。20%杀灭菊酯乳油(上海农药厂)。10%联苯菊酯乳油(美国FMC公司)。95%杀螟丹可湿性粉剂(江…  相似文献   

6.
发展拟除虫菊酯类混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大钧 《植物保护》1985,11(3):30-31
自七十年代初英国埃利奥特博士合成了对光稳定,适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氯菊酯(二氯苯醚菊酯)后,英国和日本又合成了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杀灭菊酯。这4个品种很快投入了工业化生产。开始是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用于防治棉田害虫,1977年部分发达国家也开始应用,现已扩大到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上使用。到1980年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占全部杀虫剂使用量的9%,预测到八十年代中期将占到20%以上。  相似文献   

7.
刘海林 《植物保护》1993,19(2):50-50
10%增效浏阳霉素乳油是上海市农药研究所研制的抗生素杀螨剂,作者用每亩50、75、100毫升和20%螨克每亩75毫升试验,小区面积为20米~2重复3次,结果10%增效浏阳霉素每亩50毫升防治棉红蜘蛛药后2天,防效达86.5%-94.3%。药后5天,达92.6%-95.3%;亩用75毫升,药后7天防效100%。螨克每亩使用75毫升,药后2天防效  相似文献   

8.
1975年中国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在各稻区对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的研究示范工怍蓬勃发展,1983年广东等七省市综合防治面积达11,740,000亩,1984年达59,000,000亩。综合防治的策略是“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协调使用三项技术措施,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综合防治区主要害虫为害率下降,粮食增产,农药用量减少三分之一左右,千斤稻谷防治成本减少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稻田中天敌数量显著增加,对害虫种群增长起关键性控制作用。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允许标准。综合防治有利于建立少公害或无公害的稻田生态系统,对环境起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盖草能、禾草克、稳杀得和拿捕净是高选择性除草剂,适用于阔叶作物苗后茎叶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1985、1987年在省植保站的指导下,在6个测报站、农科站进行了棉田防除禾本科杂草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汇总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药剂及处理: (1)12.5%盖草能乳剂30毫升/亩(南洋、许河为33.3毫升/亩);(2)12.5%盖草能乳剂50毫升/亩;(3)10%禾草克乳剂30毫升/亩(南洋、许河为33.3毫升/亩);(4)  相似文献   

10.
松毛虫是我省松林的头号害虫。目前,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该虫的主要手段之一,并且使用农药的种类比较单一。为了筛选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研究新药剂防治松毛虫的效果,1997年我们进行了三种拟除虫菊酯农药防治松毛虫试验。l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10%安绿宝乳油,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20%杀灭菊酯,上海中西药厂;25%功夫乳油,英国捷利康有限公司。1.2试验方法试验于3月在江西省崇义县进行。试验地为马尾松纯林,树龄5~10a,高度1~3m,郁闲度0.5左右。松毛虫虫龄为4龄。每种药剂设5种浓度处理,每种处理重复2~3次,以…  相似文献   

11.
锐劲特对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了锐劲特、三唑磷、杀虫双及锐劲特与甲胺磷混用对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5%锐劲特SC30ml/亩1次,药后28d,对天敌的杀伤率分别为蜘蛛0.92%、瓢虫2.97%、步甲3.33%、隐翅虫6.83%、宽黾蝽7.14%,低于18%杀虫双AS250ml/亩及20%三唑磷EC120ml/亩2次的杀伤率。5%锐劲特SC10ml/亩+50%甲胺磷EC80ml/亩对天敌的杀伤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2.
苏云金杆菌(Bailus thuringiensis)140或018工业菌剂每亩用200~255克,加杀灭菊酯20%乳剂每亩8毫升混用防治第二、三代红铃虫,虫口减退率和铃害下降率分别为80.5~93.4%和68.8~84.6%;杀灭菊酯每亩40毫升单用效果分别为96~97.2%和84.6~95.8%,都能有效控制红铃虫的危害。棉花产量测定表明,菌剂加菊酯混用使皮棉增加21.3~30.9%,菊酯单用增加11.4%。  相似文献   

13.
东北早熟棉区组建自控棉田生态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4.
15.
泰山1号线虫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相似文献   

16.
模拟螟害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置了模拟螟害、氮肥和基本苗三因索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都极显著。水稻9—15叶期,分别损失分蘖8%、20%、20%、4%、4%、1%、1%以上亩穗才显著减少,分别损失分蘖8%、20%、20%、12%、8%、4%、1%以上才显著减产。随着损失叶期和损失度增大,亩穗渐减,着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不同程度增加。12—14叶期,1%—2%的损失产量反而略提高。讨论了氮肥和基本苗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认为每亩(666.7m~2)施5kg 纯氮的氮肥、移栽3.428万棵苗/亩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7.
花生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是六十年代以来,在山东省逐渐蔓延起来的主要病害,面积已达20万亩以上。一般发病率5~10%,重者达50%以上。该病每年6月初始见,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发病盛期,累计病株数符合y=de~(-(b/x))曲线。本病的发生与土壤含砂率有密切关系。含砂量越高,发病越重(r=0.8956~*)。在相同土壤中,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发病呈负相关(r=-0.905~*)。试验示范证实,采用以抗病良种为主的综合防病措施,是防治本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推广面积在3万亩以上。氯化苦处理土壤也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疆白桦树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疆布尔津平原林场的春采白桦树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其干物质含量为1.36-1.42%,pH值5.69-6.44,总氮含量为4.5-9.5mg/100ml,总氨基酸含量20-30mg/100ml,总糖含量1.1-1.4%,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总酸含量25-55mg/100ml,含有纤维C、B1、B2、PP等,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铜、铁、锌、锰等,特别是含有半金属元素硒,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  相似文献   

19.
棉花采用密植化学除草不中耕是当前棉花栽培另一种方法。它比早播、稀植、中耕多次的播种期晚30—40天,但提早拔秆15天左右,前后作物可以不套种。为了发挥群体增产作用,每亩密度为15000—20000株。早打顶,每株留3—4个果枝,主攻伏挑。前期用除草剂灭草,中、后期以密植控草,整个生育期不中耕。经我省连续5年多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证实,它可以克服我省3—4月播种时,低温多雨,烂种死苗和深秋低温多雨烂桃或不吐絮等不良气候的影响,能一播全苗,提高棉花品质;能避开前期棉蚜、地老虎和后期第四代棉铃虫的为害;还能调节棉花与小麦、油菜等春收作物及插早稻争季节、争劳力、争土地的矛盾,从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争取粮棉、油棉双丰收。在同一品种,土、肥、水相当的条件下,棉花采用密植与化学除草不中耕相结合,除草效果达75—95%,其产量,一般比当地早播、稀植、多次中耕的增产两成左右。高的每亩产皮棉150—200斤。省工50%左右,降低成本20—30%。  相似文献   

20.
应用DIBA检测植物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点免疫结合测试法(Dot Immunobinding Assay,DIBA)检测提纯TMV、PVY、CMV的最低检出率分别达到0.184ng/ml、1.28×103ng/ml、0.056ng/ml。检测感病叶片粗汁液的最高稀释度依次为1:819,200、1:102,400、1:819,200。其中,检测TMV的最低检出率及最高稀释度分别比Hibi(1985)[1]的报道高544倍和100余倍。检测PVY粗汁液的最高稀释度比Banttari(1985)的报道高15倍[2]。HRP-IgG、抗血清在所使用的稀释度范围内(1:1000-8000、1:500-4000)对结果没有明显影响。但检测PVY时,随着血清稀释度的提高最低检出率明显下降。利用HRP-A代替HRP-IgG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检测效果。改进的DIBA(暂称为DSA-DIBA)检测TMV时未发现有任何假阳性反应。DIBA检测PVY、TuMV、PRSV-T揭示了它们相互间有效远缘的血清学相关性。实验表明,DIBA是检测植物病毒专化、快速、简便、灵敏、经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